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55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docx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目录

1引言1

1.1目的、意义1

1.2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状况2

1.2.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2

1.2.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4

1.3主要设计内容与关键技术4

2技术任务书(JR)5

2.1总体设计依据5

2.1.1设计要求5

2.2产品的用途5

2.3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与主要技术参数5

2.3.1主要技术指标5

2.4考虑到的若干方案的比较6

2.5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7

3设计计算说明书(SS)7

3.1结构方案分析与确定7

3.1.1履带式与轮式底盘的比较7

3.1.2结构方案的确定8

3.2履带式行走底盘总体的设计8

3.2.1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8

3.2.2主要技术参数9

3.3履带车辆性能计算10

3.3.1牵引性能计算10

3.3.2转向最大驱动力矩的分析与计算13

3.3.3传动装置的设计与计算19

3.4张紧装置的设计与计算23

3.4.1张紧装置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3

3.4.2弹簧类别的设计与计算23

3.5液压系统的设计25

3.5.1液压系统及其动力计算26

3.5.2主要液压元件选型29

4使用说明书(SM)32

4.1产品适用范围及特点33

4.2型号说明33

5试验研究大纲(SG)33

6总结40

参考文献42

致谢44

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1引言

1.1目的、意义

履带式拖拉机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决定了它在农田机耕作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履带式拖拉机的接地比压相对较低,从51.8kW到118.4kW的各型拖拉机的接地比压为30~50kPa,而同级别的轮式拖拉机接地比压要大的多。

以96.2kW拖拉机为例:

东方红1302履带机接地比压(装推土铲)为47.7kPa;东方红1304轮式机的接地比压约为104kPa,相当于履带拖拉机的二倍多。

(1)整地作业。

无论是粮作区还是棉作区的播前整地和耙地作业,农民普遍选择使用履带式拖拉机。

原因是履带式拖拉机的接地压力小,不会对翻耕过的土壤造成多次反复的碾压。

而轮式拖拉机在整地和耙地作业时轮胎在翻耕过的土壤上反复碾压造成对土壤的多次压实,不利于播种后种子生长发育。

还有轮式拖拉机犁地作业时,一只后轮始终行走在犁沟中,轮胎对已耕地的反复碾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不利于作物生长,影响产量。

因此,据我们在南北疆的农户调查中,农民在整地、耙地作业时都愿意使用履带式拖拉机。

在当地履带式拖拉机完成的作业量可达到总作业量的60%~70%。

(2)播种作业。

北疆的一些地域轮式拖拉机播种作业时后轮碾压的深沟造成种籽播种深度和覆土不一致,给播种质量带来极不利的影响,而且给后续的浇水作业也带来困难。

因此,普遍选择履带式拖拉机播种。

(3)几乎所有近山区种植粮油作物的农户毫无例外的选择履带式拖拉机。

由于近山区的大部分耕地坡度较大,而轮式拖拉机在坡地作业时稳定性差、不安全、作业质量也差。

农户普遍选择履带式拖拉机进行犁地、耕地、耙地作业。

棉花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农户耙地作业仍然普遍选择履带式拖拉机。

主要原因仍然是轮式拖拉机碾压土壤严重。

因此,综合考虑本设计围绕履带式行走底盘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及创新。

本设计主要以参考农业机械为主,并且相应的履带为橡胶履带结合现有的底盘进行的设计。

适用与我国北方旱地,特别是平原地区。

在坡度不大的山区也可使用。

1.2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1986年W.C.Evans和D.S.Gove公布了在硬地面和已耕地上,1种橡胶履带与1种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性能的实验结果。

在相同的底盘结构情况下,橡胶履带牵引效率与动态牵引比高,在已耕地和硬地面上其最大牵引效率是85%~90%,四轮驱动拖拉机是70%~85%。

1988年D.Culshaw试验对比了摩擦驱动橡胶履带车辆和子午线轮胎驱动拖拉机,橡胶履带的拉力比轮式多25%。

同时对比了装橡胶履带的小型自卸车和类似重量的传统拖拉机,试验表明履带自卸车是轮式拖拉机拉力的2倍并且在软土上车辙小得多。

在支撑良好的情况下,橡胶履带与钢履带性能相似。

1990年J.H.Esch,L.L.Bashford,K.VonBar2gen,R.E.Ekstrom在Nebraska大学1986年与1987年实验结果基础上,评价和对比了橡胶履带拖拉机与四轮驱动拖拉机在4种地面(未耕、已耙过、已犁过燕麦茬地和玉米茬地)的牵引性能(动力牵引比、牵引系数与打滑率的关系)。

对比的橡胶履带拖拉机质量为13970kg,履带宽635mm,10个前进挡。

四轮驱动拖拉机质量与之近似,为13010kg,12个前进挡。

两者均为动力换挡,实验时的最高限速均为10.5km/h。

1993年日本学者T.Muro,R.Fukagawa,S.Kawahara在质量为4t的橡胶履带拖拉机上,为找到最合适的抓地爪形状,以获得最大的有效驱动力与破断力,分析了各种斜坡柏油路面的牵引与破断性能。

结果表明橡胶抓地爪最合适的形状是高5cm的等边梯形。

斜角增加,有效的牵引与破断效果降低。

同时在驱动状态斜角越大,法向(normal)接触压强趋向于朝着橡胶履带后部增加,对破断力的影响则相反。

1993年M.J.Dwyer,J.A.Okello,A.J.Scarlett等介绍了西尔索伊研究所(SilsoeResearchInstitute)在橡胶履带上所作的工作,建立预测橡胶履带性能的两种数学模型。

一种假设履带是无限刚性,一种假设是无限柔性。

用两种模型预测的性能和从一专用实验车辆的试验履带装置上得到的田间数据相比,实测数据在两种模型预测值之间。

试验车数据显示,接地长是影响牵引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接地长上的压力分布也是重要的。

但履带的张紧在一定的范围与所试验的田间条件下是不重要的。

图7是橡胶履带车辆和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牵引效率,在不同滑转率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橡胶履带最高效率比轮式高10%~20%。

1994年加拿大Alberta农业机械研究中心(Al2bertaFarmMachineryResearchCentre)ReedTurner研究了在四轮驱动Case2IH9250拖拉机上装4个Gilbert和Riplo“GripTrac”橡胶履带驱动装置。

1996年K.Watanabe、M.Kitano、K.Takano、H.Kato对橡胶履带用于高速越野车辆进行了研究。

橡胶履带装置的滚动阻力比轮胎大得多,文中描述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如初始张紧、履带速度、橡胶履带的温度对滚动阻力的影响。

1995年卡特彼勒公司正式向世人揭示了它10年前推出的Challenger65橡胶履带拖拉机,是在其4项结构研究成果基础上诞生的:

(1)橡胶履带得益于无轮辋轮胎项目的研究。

(2)独特的行走系参考CATSA型提高速度的研究与L系列高置驱动轮、平衡台车项目的研究。

(3)全动力换挡传动系、现代驾驶室与操纵借鉴于铰接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研制项目。

(4)液压差速转向机构来源于CAT推土机的液压差速转向机构。

卡特彼勒的研究证明橡胶履带拖拉机在未耕土壤与已耕土壤上的牵引性能都比四轮驱动拖拉机有明显的提高(见图13)。

1997年美国迪尔公司也发表了它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比了橡胶履带拖拉机与四轮驱动拖拉机在不同地面的牵引性能与对地面的压强等。

数据表明(见图14),两者的差距比图13显示的要小一些。

1998年J.A.Okello、M.Watany、D.A.Crolla建立了预测橡胶履带在农业软地面上的牵引性能与支重轮下接地压力的模型,此模型考虑到各支重轮对土壤连续作用的影响。

实验用土壤剪切与下沉实验得到的土壤强度参数,成功地模仿了单条橡胶履带装置在各支重轮连续作用下弹塑性土壤变形的效果。

在一系列土壤条件下,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1999年日本学者ShigeoAwazu、YoshiakiKimura、ShunichiShibasaki、KunihikoUchida发表了对5条履带转向车辆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用于雪地和泥泞地的车辆,用4个独立的橡胶履带装置代替四轮驱动的4个轮胎,接地面积比轮胎增加15倍。

其在类似滑雪场的深雪地与压实的雪地以及在泥泞地面上,操作自如。

和雪地车与工程机械等普通履带车辆不同,它在硬路面上能象汽车一样转向。

为了提高附着能力与自洁能力,橡胶履带的接地齿通常为与行驶方向垂直或倾斜的直线齿。

1999年Desrial和NobutakaIto研究并确定了圆形接地齿橡胶履带的原理。

圆形接地齿与铰接式转向并用被证明能减少转向阻力和提高牵引性能。

论文讨论了在铰接式车辆上,考虑附着性能及下陷量,确定带圆形接地齿的橡胶履带参数的方法。

此外,履带拖拉机国际上的竞争对手是卡特匹勒公司的橡胶履带拖拉机系列产品。

一拖公司的产品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能力与其相比都不具备竞争能力,只有价格有吸引力,但从性能价格比分析,一拖产品还是处于劣势。

因此,公司的新一代大功率橡胶履带拖拉机将尽快投放市场,借以巩固传统市场,发挥竞争优势。

1.2.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20多年来,国内部分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对橡胶履带车辆做了一定的研究,如: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对橡胶履带两栖车辆的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及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水稻收割机橡胶履带的研究,吉林大学对差速转向系统的研究,江苏大学对橡胶履带啮合的研究,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对橡胶履带接地齿接地压力的试验研究,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对橡胶履带拖拉机的研究和杭州永固橡胶厂对橡胶履带的研究等。

下面主要介绍在橡胶履带拖拉机方面的研究: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对橡胶履带在拖拉机、推土机、自行电站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重点是金属履带与橡胶履带在动力与使用性能的比较。

1994年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牵引力等级为3t级的履带拖拉机上,对采用金属履带或橡胶履带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在硬黄土地面上进行。

与此同时,相关的底盘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此后,一拖公司还对采用橡胶履带的拖拉机、推土机进行了使用试验。

主要是橡胶履带的耐磨性试验,橡胶履带的脱轨试验,橡胶履带的寿命试验,不同结构橡胶履带的可靠性试验,橡胶履带的伸长试验以及通常性的作业查定。

国内市场上的履带拖拉机及变形产品,目前仍然是一拖的产品为主导。

这类产品的销售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处于波动状态。

无论是作为工程机械变型、农田作业牵引或驱动动力,还是作为农业机械行走底盘,其功能并非轮式拖拉机可以完全替代的。

但受国家政策和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发展的影响,长远看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总之,与履带相对应的底盘作为相关机械的行走机构,其发展方向始终围绕着安全可靠性、操作舒适性、环保节能等方面发展。

在这方面国内外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改进中。

目前,还没有较大发展,但是采用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的自动换档系统,采用多传感技术实时显示车辆的运行状况,同时,汽车领域使用的abs技术、自动巡航技术等也将移植到工程机械领域。

1.3主要设计内容与关键技术

(1)设计任务

a.履带底盘结构分析及其确定;

b.产品的用途估计;

c.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参数的确定;

d.履带车辆相关性能的计算和确定;

e.张紧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f.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关键技术

首先,本设计采用现在相关工业机械上的一些底盘设计与实物作为参考,综合考虑底盘结构,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地域都可较好的支撑机体使其可以正常的工作。

本设计对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的特殊结构设计,是整个底盘结构较好的适应山西多山的环境。

2技术任务书(JR)

2.1总体设计依据

履带式底盘是机器的重要部件,它对整个装置起着支撑作用。

所以根据,现有工业的履带机械(挖掘机)再结合农用的履带(拖拉机)对整个装置进行较完整的配合与加工等一系列的设计。

2.1.1设计要求

在现有的机械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要求,应满足结构的紧凑及其配合的合理。

同时,要对应该计算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计算,但是实际的情况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实际作为标准结合计算的数据进行综合考虑,争取找到比较好的方案和结构。

2.2产品的用途

本次设计的履带底盘是对相应小型功率农用机械使用的。

2.3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与主要技术参数

2.3.1主要技术指标

 

表1N402-1300型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参数

1

整机重量

kg

3000

2

型号

N402农用机械地盘

3

行走速度

km/h

2-5

4

爬坡能力

<

左右

5

接地比压

kpa

0.3148

6

驱动轮动力半径

mm

约228

7

发动机的功率

马力

40左右

8

履带高度

mm

468

9

底盘轴距

mm

1500

10

底盘轨距

mm

1300

11

履带板宽

mm

353

12

底盘高度

mm

638

2.4考虑到的若干方案的比较

底盘可以分为履带式与轮式,轮式底盘运用较广,但是它的牵引附着性能较差,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履带式底盘牵引附着性能好,单位机宽、牵引力大、接地比压低、越远性能强、稳定性好,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的使用具有更好的性能。

两者比较采用履带式底盘可更加适应山西多山的地貌特征。

2.5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在保证正常工作下,其结构尽可能的简单方便。

同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本次设计采用圆螺母的定位方法,使其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同时结构也紧凑的连接,初步达到设计的目的。

还有,采用的支重轮与导向轮的轴承放入轮里的方案。

3设计计算说明书(SS)

3.1结构方案分析与确定

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或张紧轮,以及履带),张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组成。

机械行走时,驱动轮在履带紧边产生一个拉力,力图把履带从支重轮下拉出。

出于支重轮下的履带与地面有足够的附着力,阻止履带的拉出,迫使驱动轮卷绕履带向前滚动,导向轮把履带铺设到地面,从而使机体借支重轮沿履带轨道向前运行。

“四轮一带”在我国已经基本标准化,尤其是在大型、重型机械方面。

因此,本设计还是采用传统模式的设计方法。

3.1.1履带式与轮式底盘的比较

金属履带拖拉机牵引力大,适合重负荷作业(如耕、耙等),接地比压小,对农田压实、破坏程度轻,特别适合在低、湿地作业,而且除田间作业外,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中用作推土机,综合利用程度较高。

但其主要缺点是在潮湿和砂性土壤上行走装置,如支重轮、导向轮、托带轮及履带板(俗称三轮一板)磨损较快,维修费用高,作业速度较慢,随着公路网发展,金属履带拖拉机转移越发困难,使用不便。

橡胶履带拖拉机采用方向盘操纵的差速转向机构,可控性强,机动灵活,转弯更省力,履带接地面积大,并有减振效果,乘坐舒适,由于比压低,对地面破坏程度轻,尤其适于低湿地作业,并可大大提高作业速度,改善道路转移适应性。

橡胶履带寿命可达到6000小时,三轮寿命延长一倍,每台可节约维修保养费用和转移运输费用7000~10000元,仅此一项每年社会效益就有560~800万元。

在开荒、改造中低产田、沙壤土质地区,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

其缺点是初置成本高。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具有轮距调整方便、轴距长、质量分配均匀、充气轮胎有减振性,行驶中地面仿形性好,振动小、运输速度快,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

不足之处是不适于低湿地作业。

而且,引进国外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价格和维修费用都太高,1台发动机约12万元、1根曲轴3万余元、1个变速箱总成需10余万元。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接地压力大,易形成土壤硬底层,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机重一般在5500~8500kg,接地面积比履带拖拉机小,因此接地压力较大。

经数年耕作后,在土壤的耕层下面将生成硬底层,不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作物的生长。

即使经过深度翻耙,依然会保持碎小的板结硬块,土壤的显微结构遭到了破坏。

附着性能差,滑转率高。

经试验,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与五铧犁配套作业时,在土壤平均含水率30%、坚实度0.3MPa、机组前进速度7.2km/h左右的情况下,滑转率一般在10~20%,有的达25%,轮胎对土壤的剪切作用,使耕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此处省略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字。

如需要完整说明书和CAD图纸等.请联系 

扣扣二五一一三三四零八另提供全套机械

设计地址。

 

牵引功率drawbarpower:

在牵引杆上测得并至少维持205或可持续行驶20m距离的时间(取两者中时间较长者)的功率。

最大牵引力maximumdrawbarpull:

由制造厂推荐的牵引挂结点上,拖拉机在其纵轴方向上所能保持的最大水平牵引力。

比油耗specificfuelconsumption:

单位功所消耗的燃油量。

动力半径指数dynamicradiusindex:

拖拉机无牵引负载,以大约3.5km/h的速度行驶时,与驱动轮转一圈所驶过的距离对应的有效半径(即该距离除以2r)。

(4)测量单位和允许误差

本部分使用下列测量单位和允许误差

(5)通用要求

技术要求:

被试验拖拉机应与试验报告(见附录A)中的技术规格一致,并应按制造厂推荐的操作方法试验。

预热和初调:

拖拉机试验前应进行预热。

对于可调节油气混合比的火花点燃式发动机,试验时发动机化油器的油气混合比应调整到正常使用条件下与动力输出轴试验时(见GB/T3871.3-2006)相同的调整位置发动机应在标定转速、油门全开的状态下进行预热。

当用同一台拖拉机进行牵引试验和动力输出轴试验(见GB/T3871.3-2006)时,供燃油装置的位置应保持不变

试验用燃油和润滑油:

试验时,发动机所用燃油应符合JB/T7282的视定试验用润滑油应符合制造厂或JB/T7282规定的润滑油的类型和豁度级别。

如果使用其他种的润滑油应明确给出它们用在何处的详细信息(如使用在发动机、传动系等)。

如果润滑油符合其他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应给出具体的参考标准。

辅助装置:

对于全部试验,如果驾驶员在常规操作中.按照使用说明书、不使用工具(除特殊试验的规定外)就能脱开的辅助装置(如液压提升泵或空气压缩机)应置于脱开位置。

否则,应使之在最小负荷下运转

如果拖拉机装有产生易变寄生功率损失的装置,如变速冷却风扇、间歇性液压或电子装置等,则该装置试验时不应置于脱开状态或改变其状态。

如果使用说明书中允许驾驶员脱开该装置,试验时将该装置处于脱开状态,但应记人试验报告中。

试验期间,这些装置引起的牵引功率变化超过士5%时,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功率偏离平均值的百分数。

试验条件:

扭矩或功率等测值无需进行环境状态或其他因素方面的任何修正。

大气压力应不低于96.6kPa.如受海拔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要求的大气压,允许调整化油器或燃油泵,详情应记人试验报告中。

在每种工况开始测量前,拖拉机都应达到稳定的运转状态。

燃油消耗:

调整燃油测量装置,使在化油器或喷油泵处的油压相当于拖拉机油箱一半燃油时所具有的油压。

燃油温度应相当于拖拉机满负荷运转2h后抽箱出口的燃油温度,试验过程中应尽量限制油温的变化。

测量燃油消耗率时,拖拉机应直线持续行驶至少20m的距离或维持20s的距离(取两者中时间较长者)。

用容积法测量燃油耗时,应按某一燃油温度的比重计算单位功的油耗质量。

通常按15℃时的燃油比重计算容积值。

用质量法测量燃油耗时,用15℃时的燃油比重计算容积值

配童和轮胎气压:

市场上购得的拖拉机配重需经制造厂确认用于农业用途。

对轮式拖拉机,也可以在轮胎内加液体配重。

每个轮胎承受的静载荷(包括轮胎内的液体配重和代替驾驶员的75kg的重物)和轮胎气压均应在轮胎制造厂规定的限值内。

测量气压时轮胎气门嘴应位于最低位置(轮胎内加液体配重的除外)。

(6)试验规程

一般要求:

拖拉机牵引性能应在下列路面之一的路面上进行:

a)对轮式或橡胶履带拖拉机,清洁、水平、干燥,接缝应尽可能少的棍凝土路面或柏油碎石路面;

b)对于钢履带拖拉机:

平坦、干燥、水平的茬地或草地,或具有相同附着性能的水平路面;

c)移动路面(转鼓或转鼓试验台)上的试验结果应和上述路面上得到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试验报告中应记录试验路面的类型。

如果使用转鼓,则应记录转鼓直径。

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超过试验设备的安全极限的挡次不进行试验。

牵引力应沿水平方向。

牵引杆的高度相对于拖拉机应保持不变并应使拖拉机在整个试验期间不失去控制。

对于轮式拖拉机,使用公式(5—1)计算牵引力的高度:

(5—1)

式中:

—前轮作用于地面的静载荷,单位为牛顿(N);

—轴距,单位为毫米(mm);

—牵引力,单位为牛顿(N);

—牵引力距离地面的静态高度,单位为毫米(mm)。

牵引试验开始时,在轮胎和履带的中心线处测得的轮胎或橡胶履带的胎纹高度应至少为全新轮胎或履带的65%。

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和设备测量胎纹高。

拖拉机牵引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应为20℃士150℃。

如果拖拉机驱动轮没有用机械方式连锁在一起,则应记录每个驱动轮的转数并计算每个驱动轮的滑转率。

如果各轮的滑转率差值超过5%,则应检查原因并分别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驱动轮或履带滑转率由公式

(2)确定:

(5—2)

式中:

一滑转率;

—在给定距离内全部驱动轮或履带转过的总圈数;

—拖拉机无牵引负载、以约3.5km/h的速度行驶,在给定距离内全部驱动轮或履带转过的总圈数。

轮胎或橡胶履带的滑转率不能超过15%,钢履带的滑转率不能超过7%

(2)牵引功率试验

最大牵引功率应至少在能发挥拖拉机最大牵引力、滑转率不超过6.1规定的滑转率限值的各个挡位上进行测定,找出发挥最大功率、但车速不超过16km/h的挡测量结果包括牵引功率、牵引力、速度滑转率、油耗和环境状况。

任何明显的轮胎跳动及相应的滑转率均应记人试验报告中。

对于钢履带拖拉机,如果最大牵引力出现时滑转率超过7%,则应在记录履带拖拉机牵引性能的表格下面以脚注的形式记录最大牵引力。

如果拖拉机装有可由驾驶员操纵的液力变矩器,则试验应分别在液力变矩器关闭和接通两种工况下进行。

如果拖拉机装有无级变速箱,试验应在6种差值大致相同的传动比的工况下进行,这6种传动比应包括能获得最大牵引功率的速比记录表中记录以牵引力为函数的牵引功率、速度、轮胎或履带滑转率、燃油消耗等数据。

拖拉机不带配重:

本试验测定不带配重的拖拉机在一定挡位范围内各挡在牵引杆上提供的有效功率。

试验应至少在比拖拉机能发出最大牵引功率的挡位高一个挡位到比能发挥最大牵引力的挡位低一个挡位之间的各挡位进行。

拖拉机带配重:

本试验测定带配重的拖拉机进行牵引功率试验,配重应与厂方提供的技术参数中的规定一致,试验挡位应覆盖从最低挡位到比能发挥出最大功率挡位还高一个档位的所有前进挡。

(3)10h试验

对按(3)规定带配重的拖拉机,应在厂方指定井经试验方同意的挡位L试验5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