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59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一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模拟试题

(一)

1.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试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做在试卷标注的位置上。

题号

计分人

核分人

总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学著作。

它的体裁是编年体,以鲁国纪年为纲,按时间顺序记载东周前期的历史大事。

历史学家习惯上把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称为春秋,后期称为战国。

所谓春秋时期,实际上就得名于《春秋》这部史书。

《春秋》一书总体而言,体现出贯穿全书的编纂原则,背后往往隐含着编者的价值评判,这也就是古人常常提到的《春秋》“书法”。

为《春秋》作解释的《左传》总结说: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非圣人,谁能修之?

这里对《春秋》的编纂风格进行了归纳,说它用词细密而态度鲜明,记载确切而含意深远,文笔婉转,顺理成章,叙事穷尽,无所歪曲,在此基础上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

这些“书法”即使并非出自孔子,也基本符合孔子的思想倾向,应当是孔子在教授学生时予以特别提示的内容。

关于《春秋》“书法”,可以用《礼记》中的“属辞比事”一语加以归纳。

属辞就是遣词用字十分讲究,比事就是排比史事时有所筛选,这两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编纂技巧。

《春秋》属辞之复杂是有名的。

例如描写战争,根据情况分别使用伐、侵、战、入、灭、败、取、袭等多个不同动词,各自都有不同的寓意。

又如杀人,杀无罪者称为“杀”,杀有罪者称为“诛”,臣杀君称为“弑”。

同样是臣杀君的“弑”,如果只泛言某国人弑其君某某,就表示责任主要在君而不在臣,如果点出某国某某人弑其君某某,则表示责任主要在臣而不在君。

从这一角度说,虽然《春秋》总的原则是强调“名分”,但并不是无条件地支持君主,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大体而言,《春秋》是追求“直笔”即如实记述的,但受时代局限,其中也颇有“曲笔”的地方。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刚刚成为霸主的晋文公在温(今河南温县西)召集诸侯开会,身为天子的周襄王在晋文公要求下亲临会场,会后进行狩猎。

《春秋》即将这件事表述为“天王狩于河阳”,看上去周襄王只是前去打了一次猎,并非出席诸侯会议。

之所以如此处理,是因为“以臣召君,不可以训”,需要替周襄王保留体面。

还有,《春秋》在记述别国弑君事件时能够直书其事,唯独涉及本国国君被弑,却隐约其辞,仅言“公薨”。

《公羊传》将《春秋》的类似曲笔归纳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这样在特定场合下的曲笔隐讳表达方式,也是《春秋》“书法”的一部分,并且对后世的史学著作有很大影响。

总之,虽然篇幅简短,但《春秋》作为现存的第一部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而在古代,它被视为孔子作品,置于儒家五经之列,地位更是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史书。

(摘编自张帆《属辞比事惩恶劝善——中国最早一部史学著作〈春秋〉的成书与风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编年体史书,虽篇幅短小,但具有特殊的史学意义,在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

B.《左传》归纳的《春秋》的编撰风格虽非出自孔子,但也基本符合孔子的思想倾向,应当是孔子在教学时特别提示的内容。

C.“属辞比事”一语可用来归纳《春秋》“书法”,主要是指遣词造句讲究,排比史事有所筛选,体现了一定的编纂技巧。

D.以“天王狩于河阳”来描述周襄王被要求亲临会场以及臣子弑杀君王却只泛言“某国人弑其君某某”等均是曲笔隐晦的表达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了《春秋》的得名,然后围绕《春秋》“书法”的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B.文章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手法,层次清晰地阐述了《春秋》“书法”的特点。

C.文章论证语言平实而又准确严密,引用文本和叙述文本有机结合,便于读者阅读。

D.文章整体论证结构为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结构,段落内部以总分关系为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书法”中的“属辞比事”和“曲笔”,体现着编者的价值评判。

B.《春秋》记载“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根据文章观点可以看出此事责任不在夷皋。

C.“为尊者讳”,秀才在东汉被称为“茂才”,这种曲笔隐讳的表达方式属于《春秋》“书法”。

D.虽然《春秋》在古代被列于儒家五经之中,但文章对《春秋》作者是否是孔子持谨慎的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年来,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兴起了一个个产业。

在崇义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与退耕农户结成利益联结体,掀起了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热潮,有力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

退耕还林,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同时,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并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摘编自顾仲阳《山川着绿林海生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周年综述》,有删改)

材料二:

20年来,全国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还草1.9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63亿亩、封山育林0.46亿亩。

通过一“退”一“还”,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林草植被大幅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每年在保水固土、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等方面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38万亿元。

全国有4100万农户参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58亿农民直接受益,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增收渠道更加稳定多样。

截至2018年,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国家补助资金近9000元,近10年间退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了14.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贫瘠的低产耕地变为绿色的金山银山,有力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农业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粮食生产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许多地方走出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实现了地减粮增、林茂粮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科学编制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并着力巩固工程建设成果,依法依规保护退耕后形成的林草资源,严肃查处毁林毁草、非法征占用、擅自复耕等行为。

在落实退耕农户管护责任的基础上,逐步将退耕还林纳入生态护林员统一管护范围,继续搞好封山禁牧,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管护。

(摘编自严冰《中国累计退耕还林还草超5亿亩》,有删改)

材料三:

20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了生态经济型的后续产业,大大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让退耕户尝到了“生态饭”的甜头。

退耕伊始,人们担心退耕会导致粮食减少,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

近年来,全国粮食持续增产,退耕还林工程区粮食产量不减反增、贡献巨大。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促进了林茂粮丰,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年的实践,退耕还林还草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

由种粮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

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

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既符合自然法则,也符合经济规律。

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如果牺牲生态换经济发展,最终是连生存空间也保不住,这就是违背自然法则所导致的恶果。

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退”和“还”的方式,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给自然补回去。

这也是舍得之道这一古老中国智慧的巧妙运用。

退耕还林还草,让我们不但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重新审视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

人是自然之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课题。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工程,修复生态就是修复文明复兴之基。

(摘编自胡明形《退耕还林蕴含的中国智慧》,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态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有力助推了农民脱贫致富。

B.崇义县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盟,促进了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

C.国家要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制定总体规划,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的成果,严肃处理破坏退耕还林还草的行为。

D.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退”和“还”的方式,避免了因牺牲生态换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存空间保不住的结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有效遏制了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38万亿元,直接受益农民多达1.58亿。

B.生态护林员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作用逐渐加大,将促使管护工程取得更好的成果。

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在质疑中开始的,当时人们大多担心粮食产量会降低,但事实证明这一工程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D.退耕还林还草是因地制宜的工程,符合自然法则和经济规律,彻底改变了我国之前在耕地上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

6.中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除了保护环境外,还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空船何立伟

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

渐渐,夜从浅浅舱里漫出来,彤云染得就极蓝。

此此彼彼的灯火胆大跳进水中,荒唐嬉闹,却不溶没。

河水又从容,旷古皆然的来而且去。

然而小船并不漂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

——抑或没有风的缘故吧。

细伢子的纸船,载了些天真和梦想,偏偏为浪颠覆,与邋遢泡沫一同抹在了河滩上,将慢慢归结到无。

并且河滩上老渔翁阔大的脚印,尚微微的有些暖。

收网罾仰天看云时,知他起了多少浩叹?

竟是一语不出,在寥廓苍天下渐小渐远去。

今夕何夕?

日子叠了日子。

何况鱼已不多了。

水鸟叫得人心里别别跳,出汗。

老屋里灯影放大弓曲的背,绕梁有鱼香一带抖抖地飘,待消灭在夜夭里时,木板床上一双阔大脚,便一动不动了。

网晋悬着等待着。

小船呢,自然是微漾,极细声音的呢喃,半截缆索懒懒,蜷伏。

对面沙渚,柳烟空濛。

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拍独立人耳鼓。

然而他似乎不曾听得。

只痴痴望河水粼粼地流。

思想不在此,在远方,同那河水恰一样。

天涯里。

有歌声,斯人独可闻。

他于是浮一微微笑了(自然不晓得脚正将碎纸船,踩入了沙泥里)。

却忘了带洞箫,不然便可幽幽地吹。

并且自信天底下,会有一个人,在晶莹泪光里侧耳,危坐在碧蓝无限间。

“唉……”他说。

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

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

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漂去。

仍复枕住散碎并不流走的灯光。

一个黑点晃大来,便站住了一个细伢子(是不是白昼里飘纸船的那个?

不晓得)。

惶惶地这里那里的看来看去,又将双掌搭拢,喊另一个细伢子名字。

嘴巴小去时,便听到自己声音长长短短射远。

忽然背上就有了些些冷。

云就停了。

先前横过去的船,仍复横了过来。

河里灯火是渐渐少了许多热闹。

但凫水的人似乎上了沙渚,小小黑点遂为柳烟所没。

唯浅浅笑语一朵朵黯然地开。

残月如慈眉。

阵阵足音响起,自然又来了人。

仰头看星月,低首看流水。

倏忽觉到两间余一影,甚是寂寞,又无可排解者,于是空得慌大得慌,亦复蹈蹈走去。

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

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漂离的缘故吧。

但这寂寞不久即为一男一女衔了窃窃细语声音一点一点耐心填,坐在愈见其凉的沙滩上,这夜便是女人长长黑发一部分了。

并且她顺手扯了把草,一节节掐碎,一节节扔在水里边。

点点黯绿遂缓缓游走。

河水啊,长又长。

女人说:

“不。

不能够再这样!

这声音也同了那草,于微微起伏间逝远。

慈眉的月遂朝这边凝眸了。

其时,柳烟里的人站起来,看灯火在水里一颗一颗,仿佛为鱼咬灭。

就一阵阵生了凉意,清寂着一张面。

何况真是有了细细风,远远来而且远远去。

沙渚便也静了。

手掌似的摊在水面慢慢眠去。

有些足印凌凌乱乱不复识辨,却要什么紧——暖暖风自然要熨平了它,给另一些脚们在上面再涂鸦。

两个影子尚蓝蓝地塑着。

女人身边业已没有了草。

冷冷沙从她指缝间,无声泻下去,竟起了小小坟。

那男人说了什么?

叫女人生了气,空气于是四面惊闪开来好些地方,颤颤着放大一个“不!

复又愈合了静。

唯风来摆动她长长黑发了。

并且眼眶里添了两颗大星,一闪兼一闪。

“好吧…不说吧。

“什么都不要说。

“天快要——”

“什么都不要说!

——什么都不要说,听河水呢喃,听草虫轻唱,而一飏一顺长长黑发远去时,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

也无缆索也无桨。

居然吃水不浅。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漂浮的小船,岸上散碎的灯光,惊惶撒尿的小孩和一男一女的窃窃细语。

B.“对面沙渚,柳烟空濛。

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声音是从那些凫水人口中传来,因而想象声音也是潮湿的,这是由听觉引出触觉印象。

C.这篇小说着力描摹了一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的意象,如果拿古典诗词来比较的话,它与“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所描绘的意境十分相似。

D.作者善用短句,长短句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化小说的节奏和韵味。

另外小说运用丰富的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作品平添了些许诗意。

8.小说为什么要以“空船”为标题?

(6分)

9.作家何立伟曾坦言:

“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

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

”这篇小说诗化的语言深得古典诗词的神韵,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

曾祖太冲,名冠宗族间,乡人语曰:

“太冲无兄。

”太宗时,擢祠部郎中。

华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尚然许,每慕汲黯为人。

累中进士、宏辞科。

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宰相杨国忠支娅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桡,州县肃然。

为权幸见疾,徙右补阙。

安禄山反,上诛守之策,皆留不报。

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

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曰:

“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

”称疾不拜。

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

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

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

大历初,卒。

初,华作《含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曰:

“《景福》之上,《灵光》之下。

”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

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

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

“今谁可及?

”颖士曰:

“君加精思,便能至矣。

”华愕然而服。

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祐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

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皋铭、《四皓赞》,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

B.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

C.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

D.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意义必须相近。

B.宏辞科,古代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

唐朝开元年间始设,考试内容以经义、策论为主,以选拔能文之士。

C.幕府,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

语出《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D.碑颂,即碑文,是文体的一种。

指篆刻在竖石上,用来颂扬死者的事业、品德、功勋等的文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华处事公正,为人旷达淡泊。

宰相杨国忠的亲信四处强横刁猾,李华严加查办,毫不屈从。

晚年却专心佛事,不专注于著书。

B.李华遭逢乱世,非常重视名节。

玄宗入蜀之后,他携母逃亡,不幸被盗贼俘获,被迫担任伪职,以致抱惭隐退。

后来朝廷征召,他称病不接受任命。

C.李华才华横溢,潜心钻研创作。

李华文辞绵密华丽,却被时人认为不及萧颖士,于是竭尽才思,反复推敲,写成《含元殿赋》,得到萧颖士称赞。

D.李华亲贤下士,关爱提携后进。

独孤及、韩云卿等人都曾受过李华的提携,最终名重官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为权幸见疾,徙右补阙。

安禄山反,上诛守之策,皆留不报。

(5分)

(2)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梦野亭张未①

危亭瞰云梦,眼界浩无边。

秋见长江路,晴宽七泽天

永怀哀郢赋,谁吊独醒贤。

俯仰悲千古,披襟尚飒然

【注释】①张来:

北宋文学家。

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仕途坎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瞰,云梦泽浩瀚无边,视野开阔,百感交集。

交代了时节、地点、人物、事件,为下文张本。

B.诗中“七泽”相传为古时楚地的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如“臣闻楚有七泽(司马相如《子虚赋》)

C.诗中“哀郢”出自屈原《楚辞·九章》,“谁吊”一词表面指的是无人悼念屈原,实则暗含着诗人的愤懑之情。

D.这首五言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雄浑壮阔,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15.请简要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2)《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逍遥游》中,“,””两句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代汉语诗歌还在成长,它的特点不是说像古典诗歌那样,已经许多经典作品和伟大诗人,而在于显现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它正走在成就辉煌、通向经典的途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在科技和媒介的时代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得到更加广泛的热爱和关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诗人从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个人化写作中调整过来,在介入时代现实和运用新的写作与传播媒介方面,做出许多有益尝试。

汶川地震的国难时刻有诗歌发出的之声,国计民生的社会话题有诗歌投去的目光,(),对伟大复兴时代的瞩目与书写让诗歌更添时代分量。

而在写作风格和技艺方面,今天的诗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丰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造就变更上下一心关切B.造就变革众志成城关切

C.造成变革上下一心关怀D.造成变更众志成城关怀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在于显示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它正走在通向经典、成就辉煌的途中。

B.而在于它在成就辉煌、通向经典的途中,显示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

C.而是因为显示了反思和实践中成长的活力,正走在成就辉煌、通向经典的途中,

D.而是它在通向经典、成就辉煌的途中,显现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以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

B.开掘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使诗歌更具中国风采

C.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

D.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的是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研究发现,婴儿湿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破坏皮肤表层。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体表层的皮肤是由脂质构成的,婴儿湿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月桂醇硫酸钠会破坏皮肤的脂质屏障。

如果孩子本身就已携带皮肤屏障受损相关的突变基因,①,就会提高他们食物过敏的风险。

为降低食物过敏的风险,研究人员建议,家长②,并在洗澡时用水彻底洗干净婴儿身上的肥皂沫或浴液,减少婴儿皮肤接触月桂醇硫酸钠的机会。

家庭成员在接触婴儿前,③,以减少婴儿皮肤接触食物和灰尘过敏原的机会。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5分)

世界银行在美国华盛顿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这份《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并且在总排名中继续获得大幅提升,由去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位列东亚太平洋地区第7位,仅次于日本。

《报告》显示,在测评时间内(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中国创纪录地对10项营商环境指标中的8项进行了改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孔子说,优美人格培养的过程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②韩愈讲: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③著名作家王蒙曾说:

“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发言,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模拟试题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现存最早”。

B项原文“即使并非出自孔子”一句中的“即使”表假设,而选项“虽非出自孔子”一句则完全否定了这些“书法”出自孔子。

D项“臣子弑杀君王却只泛言‘某国人弑杀其君某某’”是为了说明《春秋》会根据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倾向性,并不属于曲笔隐晦的表达方式。

2.A(文章开篇写的是“春秋时期”的得名,而不是《春秋》一书的得名。

3.C(秀才被称为“茂才”,是避讳光武帝刘秀名讳,但不是出自《春秋》一书,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