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73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docx

初中各科知识点综述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全解

(2014版)

本资料严格按考试大纲编写

 

编者:

廖伟涛

 

第一部分(30%)

一、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科学探究

①具有针对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②具有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或者针对提供的暴体探究过程,推断其实验方案合理性的能力; 

③具有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

④具有根据有效信息推断结论和评价的能力;

⑤熟练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二、物质科学

专题1: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①识别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③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④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

⑤知道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会用pH比色卡测量;

⑥记住常见、典型物质的溶解性。

 

•不考:

有关溶解度的

计算

•不考:

在温度或溶剂

条件改变时结晶量

计算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涵义

①物理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化学变化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但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②区别:

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从宏观角度看,是否产生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3)化学变化的实质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最大量时,溶液达到饱和,此时的溶液即为饱和溶液。

(2)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的前提条件:

“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溶液的饱和程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液浓度较高,但仍未达到饱和;而有的溶液虽然很稀,却已经饱和。

因此,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必然联系。

3、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①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②准确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组:

“一定温度”、“100克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符号是g 。

③溶解速度的快慢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④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液里的溶解性大小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才有意义。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的意义

①表示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曲线上的每个点)。

②表示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数值的相对大小。

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及其变化的幅度。

4、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根据不同的溶解性,物质可分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如果外界条件(如温度)发生变化,物质的溶解能力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物质的溶解能力随之增大,如硝酸钾等。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溶解能力随之增大,但是增幅不明显,如氯化钠等。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溶解能力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④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常见、典型物质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碳磷酸盐多不溶。

二、水

①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

②认识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

③会进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⑤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不考:

不同浓度溶液

•只考水溶液的知识。

 

•化学计算可要求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或写出计算步骤。

1、水的组成

(l)水的组成(或构成)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电解实验

①电解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处产生的是氧气(O2-带负电),

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阴极处产生的是氢气。

(H+带正电)

②所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

2(2H2O通电O2↑+2H2↑)。

2、水的污染及防治

1、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剧增的同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引起的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如水体中N、P等元素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在淡水中叫“水华”,咸水中叫“赤潮”。

2、水污染的相关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③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3、溶液

1、溶液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被分散的物质叫溶质,分散其他物质的叫溶剂。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既:

2、(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分数用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

字母表达式:

例题:

将24kg的Nacl溶解于126kg水中,配制得到的这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解:

由题意可得:

答:

这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6%。

3、通过称量(液体溶质为量取)、溶解等步骤,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如:

配制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的溶液50g的实验步骤:

算: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其中氯化钠2.5 g,水47.5 g。

称: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倒入烧杯里。

量:

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用 50 mL量筒量取 47.5mL水。

溶解:

把量取好的水倒入小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得到50g5%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

4、净化水的方法: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1)吸附:

将絮凝剂(如: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较快的沉淀。

(2)沉淀:

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沉入底部的过程。

(3)过滤:

过滤适用于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溶解性不同的固体之间的分离,如分离沙子和水、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过滤蒸馏

(4)蒸馏:

蒸馏适用于分离相互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如水和酒精的分离。

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

蒸发的操作:

将装有溶液的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爆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液体蒸干。

(5)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加絮凝剂)、过滤、吸附(活性炭)、蒸馏

三、空气

空气

①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污染及主要污染源,知道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

②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③掌握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④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⑤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检验;      

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圈作用。

1、空气的主要成分

(1)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含有N2(78%)、O2(21%),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0.94%)CO2(0.03%),水蒸气等。

(注意是体积比。

(2)空气污染源: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排放、土地沙漠化等。

(3)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污染物等。

(4)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5)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减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及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量。

②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2、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沸点为-183℃(标准状况),凝固点为-218℃(标准状况),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是雪花状的蓝紫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有较强的氧化性。

物质(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注意

 

木炭

(灰黑色固体)

碳+氧气

二氧化碳C+O2点燃CO2

①在空气中发出红光;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③放出热;④生成的气体使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盛有灰黑色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淡黄色固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S+O2点燃SO2

①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在O2中发出蓝紫色火

③放出热

④生成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暗红色)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4P+5O2点燃2P2O5

①有浓厚的白烟

②放出热

③在空气中产生黄色火

④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此反应生成的是P2O5固体的小颗粒,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

(银白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3Fe+2O2点燃Fe3O4

①剧烈燃烧

②耀眼的光

③放出大量的热

④生成黑色固体

①预先放少量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氧气的检验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可用来鉴定氧气。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原理

实验图

操作要点

收集方法

2KClO3△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1)先检查气密性

(2)加药、组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4)塞入试管及集气瓶中的导管不宜太长(5)外焰加热

(1)排水集气法(集得气体较纯,但不干燥)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集得的气体较干燥,但易混有空气)注意:

用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大量出现时再开始收集;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1)转动分液漏斗活塞滴加双氧水;

(2)可通过活塞的“开”、“关”来控制双氧水的量从而控制得到氧气的量;(3)分液漏斗颈下端不需要插入液面;(4)不需要加热。

(5)氧气的用途

①可供生命体呼吸。

②冶炼钢铁,焊接或切割金属。

③制液氧炸药、火箭助燃剂。

3、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的常见气体。

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成为干冰(一种半透明白色固体,能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加热时会分解:

(3)二氧化碳的检验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1=CaCl2+CO2↑+H2O,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时,能使人窒息。

②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温室中作物的气体肥料。

③可用来灭火,如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④可制饮料。

问:

如何检验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答:

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三种气体中,熄灭的事二氧化碳、更旺的是氧气,正常燃烧是空气。

四、金属

金属

①能区别金属和非金属,理解常见金属的用途与性质

②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典型的运用:

③了解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④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自觉回收金属的意识。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的对应关系;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非金属

(l)金属的主要特性

金属具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

例如,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一般可根据金属的特性来初步辨认金属与非金属。

(3)某些非金属(如石墨等)也具有与金属相似的性质,但它属于非金属。

2.金属活动性顺序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加热

(1)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金属有铁、镁、铝、铜、锡等。

金属一般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如2Mg十O2=2MgO)。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盐酸发生反应,如Mg+2HC1=MgC12+H2↑。

按金属活动顺序,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铁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潮湿空气中与水、

O2等物质反应

不考

生锈

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与酸反应

Fe+2HCl=FeCl2+H2↑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与CuSO4溶液反应

Fe十CuSO4=FeSO4+Cu

铁棒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若CuSO4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铜、铝的化学性质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在潮湿环境中被腐蚀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铜绿有毒。

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像铁一样能跟非金属、酸、盐等溶液反应。

在高温时,铝有较强的还原性,工业上用铝来冶炼高熔点金属。

(3)常见金属的用途

根据金属的特性,金属可用来做装饰品、导体、炊具、机器设备的部件等。

人们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金属的独特性质,如它们的密度、外表、价格等来选择使用金属。

比如,铜、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被广泛用于电线、电缆等工业。

4.金属的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1)铁锈蚀条件:

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

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

4.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了解)

(1)金属冶炼原理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产生游离的金属单质。

(2)湿法炼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

CuS04+Fe=FeS04+Cu。

5.金属的污染及废弃金属的回收

(l)废弃的金属污染环境

①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如果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汞等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②铅、镉等有毒金属的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2)废弃金属的回收

通过回收,使金属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合金与新金属材料的发展

(1)合金的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比纯金属性能更好的物质。

钢、18K金、铝合金等都属于合金。

合金也是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2)新金属材料的发展

常用合金包括钢铁、铝合金、铜合金。

特种合金包括耐蚀合金、耐热合金、钦合金、磁性合金等。

五、常见的化合物

常见的化合物

①能区别典型的单质、化合物;

②掌握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等)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③掌握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④掌握某些重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⑤理解使用强酸、强碱的注意事项;

⑥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不考:

硝酸的性质

不考:

磷酸、酸式盐、碱式盐的性质。

1.物质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

 

2.常见氧化物的性质

(1)氧化物的定义(二元一氧)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物有:

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氧化铁(Fe2O3)、水(H2O)、二氧化硫(SO2)等。

(2)一氧化碳的性质

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可燃性

2CO+O22CO2

发出蓝色火焰,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放出大量热量

还原性

CO+CuOCu+C02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③一氧化碳有毒,能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结合O的能力,致使人体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3)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酸雨产生的原因之一。

SO2+H2O==H2SO3。

2.重要的盐

(1)盐的涵义

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这是数量很大的一类物质。

(2)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

氯化钠NaCl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俗名

食盐

纯碱、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贝壳、水垢、蛋壳

物理

性质

易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晶体,不易潮解

白色粉末,从水溶液中析出Na2CO3·10H2O晶体,易风化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化学

性质

其水溶液含有Cl-,能与可溶性银盐(如Ag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NO3+NaCl=AgCl↓+NaNO3

和酸反应能产生CO2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途

医学上使用的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食用、防腐、化工原料等

制玻璃

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制石灰、水泥,建筑材料

3.酸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酸的涵义

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十的化合物叫做酸。

(2)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②能与碱反应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Cu(OH)2+2HC1=CuC12+2H2O,

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2HCl=CuCl2+H2O。

④能与某些活泼金属【KCaNaMgAlZnFeSn】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Zn+H2SO4=ZnSO4十H2(制氢气),先与水反应

Fe+2HC1=FeCl2+H2↑。

⑤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BaCl2+H2SO4=BaSO4↓+2HC1(检验SO42-),

AgNO3十HCl=AgCl↓+HNO3(检验Cl-)。

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3)盐酸与硫酸的区别

物质

浓酸特性

化学反应

用途

盐酸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腐蚀性

能与可溶性银盐(如Ag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金属除锈

硫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腐蚀性、脱水性等特殊性质,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

能与可溶性钡盐(如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等

精炼石油,金属除锈等

(4)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将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碱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l)碱的涵义

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2)碱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能与酸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HNO3+NaOH=NaNO3+H2O

2HC1+Ca(OH)2=CaC12+2H2O

③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

SO2+Ca(OH)2=CaSO3+H2O(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④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反应物都要可溶才能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Na2CO3+Ca(OH)2=CaCO3↓+2NaOH

碱具有相同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3)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物质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特性

具有强腐蚀性、吸水性(作干燥剂)

具有腐蚀性

化学反应

SO2+2NaOH=Na2SO3+H2O(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可以用来鉴别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用途

制肥皂、造纸、纺织等,气体干燥剂【不能酸性气体SO2、CO2】

制NaOH、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5.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1)测定方法

可用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来判别溶液的酸碱性。

也可以用pH试纸来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值,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1234567891011121314

中性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2)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酸性物质不一定都是酸,只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才属于酸。

同样,具有碱性的物质(如Na2CO3)也不一定都是碱。

(4)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将PH试纸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接触试纸,待变色稳定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即可。

7.酸雨的危害

酸雨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树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8.中和反应

(l)中和反应的特点

酸+碱=盐+水,这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

(2)中和反应的意义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都是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有机物

常见的有机物

①识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②了解重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石油、煤)。

1.定义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H2CO3、碳酸盐(XCO3)、碳酸氢盐(XHCO3)等以外)称为有机物。

2.重要的矿物能源

(1)天然气:

俗称沼气、瓦斯气,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甲烷本身无毒,但如果含较多的硫化氢,则对人有毒害作用。

(2)石油:

是一种可燃黏稠液体,由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根据组成石油的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用加热蒸馏的方法使诸成分分离而得到种种不同的产品,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