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750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全国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图2所示为以

N、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

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5~6题。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7-8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1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6、图7回答12~13题。

12.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13.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6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17-18题。

17.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18.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

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l9~20题。

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21~22题。

2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图12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12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A.集聚现象   B.分散现象   C.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转移现象

2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快工业化进程C.促进技术创新 D.改变能源政策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

图13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图回答25~26题。

25.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26.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图14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

(4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

(3分)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    ,原因是            。

(4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

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

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建议      。

(2分)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2分)

28.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4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29.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

A区域       ;B区域       。

(6分)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

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

(2分)

①资金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3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6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

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

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         位于中间。

(1分)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           。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     。

(3分)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及其利用方式。

(6分)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利用方式

B.[城乡规划]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3分)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

(3分)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2分)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

(2分)

C.[旅游地理]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

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

图18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           ,其重要价值是        、         。

(3分)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

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地貌。

   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        、            。

(4分)、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

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3分)

D.[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

(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D   2.B   3.D  4.C   5.D   6.A   7.A   8.B   9.A   10.C   11.A   12.B   13.D   14.C   15.B   16.C   17.B   18.B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9.AC 20.BD 21.AB 22.AC 23.BD 24.BC 25.AB 26.AD

二、综合题:

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

共60分。

27.(15分)

 

(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28.(14分)

 

(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29.(11分)

 

(1)A区域:

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30.

A.[海洋地理](10分)

(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

   风暴潮   

(3)

 

 

 

 

B.[城乡规划](10分)

 

(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

C.[旅游地理](10分)

 

(1)武夷山 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2)喀斯特(岩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D.[环境保护](10分)

 

(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