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77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docx

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高考真题答案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1.(2013年江苏高考14题)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2.(2013年安徽高考20题)“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

【答案】B

3.(2013年北京高考14题)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C

4.(2013年福建高考22题)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答案】B

5.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A

6.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

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作“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答案】D

7.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答案】B

8.(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9.(2015·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10.(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1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12.(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答案】B

13.(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14.(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15.(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8分)

答案:

(1)国际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16.(2015·四川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

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10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12分)

【考点】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农耕经济发展(美洲作物传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新世界”“旧世界”和帆船图片等信息可知其表达的是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一中新旧世界交流的主要事物从新航开辟的相关内容和历史意义这两个角度来解读作答。

(2)结合美洲农作

物的特点,从对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人口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对自然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解读:

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4分)

(2)影响:

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分)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3分)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3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3分)

17.(2015·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

表2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2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

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

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12分)

【考点】

(1)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3)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6—19世纪中叶”这一时间限定,参照“表2”中所给事件,可以看出“重大事件”主要是英国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在经济发展、殖民扩张方面的表现,分析出这个线索之后,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小问大事,可以补充“无敌舰队“之战、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等等;第二小问理由,分别从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开始工业革命、推动”蒸汽时代“到来、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等方面归纳。

(3)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英国侧重殖民方式和直接的经济入侵、美国侧重利用优势经济资源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发展;第二小问启示,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心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等角度分别归纳。

【答案】

(1)大事: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2分)

理由: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2分)

大事: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2分)

理由:

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2分)

(3)不同:

英国:

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4分)

美国:

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4分)

启示:

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

(4分)

18.(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

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

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12分)

【考点】

(2)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

(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

政治

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

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

【答案】

(2)原因:

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政治:

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经济: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

文化:

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

(12分)

19.(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知识点】

(1)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由1500~1850年时间段“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50~1945年时间段“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45~2000年时间段“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可分析得出,数量不断增加;由1500~1850年、1850~1945年时间段的移民主要移入地是美洲到1945~2000年时间段主要移入地是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可分析得出,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1500~1850年时间段的移民“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到1850~1945年时间段的黑人移民从主要移出地名单中消失可分析得出,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答案】

(1)趋势: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