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14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方便面的来历

1、粒粒皆辛苦

第一课时  小麦的来历

一、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知识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通过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二、教学过程

由单元课题谈话,方便面的来历,它的主要制造原料是什么?

活动一:

诵读古诗,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锄禾》吗?

2.师生一起来背诵。

3.师:

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引出探究话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麦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板书课题:

小麦的来历)。

活动二:

种植小麦不容易

1.老师引导:

小麦是怎样种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

小麦种植过程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小麦种植要经过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

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补充: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教师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

谁能说给大家听?

4.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

浇水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农民最常做的工作。

在农田里给小麦浇水,走路非常艰难,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弄得满身泥水,还要保护好每一棵小麦苗。

特别是入冬前的浇水,天气寒冷,井水冰凉;在小麦抽穗、开花、灌浆的时候,农民们顶着烈日,在齐腰的麦田间浇水,麦穗上的刺儿扎在脸上,非常难受。

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体验农民弯腰给小麦浇水的情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农民背着沉重的药水桶给小麦喷药,或者体验收割小麦时在麦田里拾麦穗。

5.说说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单靠农民的劳动,小麦就能收获吗?

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活动三:

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总结:

光有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不会让小麦获得丰收,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一粒麦子,包含了这么多人的辛苦劳动,来得真不容易呀。

活动四:

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引导:

在探究小麦来历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感受?

赶紧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记录下来吧。

作业:

调查自己的亲戚朋友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吗?

他们做什么样的工作?

第二课时  身边的农业

一、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尊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学习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热爱科学。

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菜市场去走访劳动者,向他们了解以前和现在的饲养或种植情况,也可以向爷爷、奶奶了解“冬天饭桌上的蔬菜、水果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2.搜集有关农业现代化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尖端的农业科技知识。

三、活动过程

自然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身边的农业

活动一:

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你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理解。

3.教师引导:

食物是生存的根本。

我们每天都需要很多食物。

在这些食物中,说说你喜欢的食品有哪些?

4.学生列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要让学生多说,尽可能的说到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鱼虾类、蛋类、肉类等)

活动二:

寻找食品的来源

1.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能不能给大家喜欢的这些食品分一分类?

2.学生分类。

3.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自己喜欢的这些食品是怎么来的吗?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研究研究。

4.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探究自己喜欢的食品是怎么来的,这些劳动者是怎样劳动的。

5.汇报交流。

6.教师引导: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想说什么?

活动三:

今昔对比

1.教师引导:

正是有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民的辛苦劳动,我们今天的生活才这样的丰富,想吃什么有什么。

说到吃,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大家也饿了吧?

再坚持一会儿,放学回家,肯定有很多好吃的。

说到吃饭,我和爷爷在一起吃饭时,爷爷常说现在吃得好,常说以前过年也吃不上一顿这样的饭。

你知道爷爷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结合课前的调查访问,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

为什么以前人们吃的不如现在好呢?

为什么同样是种庄稼、养鱼虾、种果树,为什么现在收获得多,以前收获的少呢?

4.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四:

我知农业现代化

1.教师引导: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正向科学、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产品更加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

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你知道哪些?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农业科学家的典型故事。

例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潜心研究水稻杂交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农业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4.教师总结: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我们周围的农业发展,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不妨给农民伯伯们写封信,把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他们。

2、走进食品加工厂

第一课时  参观食品加工厂

活动目标

1.通过视频动画,了解方便面的加工及流通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2.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并尝试合理而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5.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好方便面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参观准备

(一)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方便面吗?

看来,方便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

关于方便面你们知道哪些?

还想知道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制定参观计划

1.教师谈话:

如果我们去食品加工厂参观,通过参观了解这些问题。

大家说,参观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

(1)做好参观前的联系工作,确定好参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2)大家要准备好参观所需要的物品;(3)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4)明确参观内容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5)制定参观计划。

活动二:

汇报交流

(一)视频观看

1、周围没有方便面加工企业。

我们只能通过视频来了解方便面的整个生产过程。

2、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大。

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了吗?

说说你的收获吧!

3、学生谈收获。

教师随机提问:

(1)我们看到很多工人在车间内工作,如果缺少了一个,会怎么样呢?

(2)在车间内我看到都是机械生产,我认为工人们的工作不是很辛苦,大家的感受如何?

4、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知道了一包方便面的生产是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看似简单的劳动,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机械一刻不停的转动,就需要每个人一丝不苟地工作。

(二)扩展认识

1.教师引导:

我们都看到了方便面的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方便面,就是我们吃到的方便面吗?

我们要吃到这些方便面,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教师总结:

方便面出厂后还需要包装设计和广告宣传,还要有运输工人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还离不开商店销售人员的劳动。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学生谈感想。

活动三:

记录收获

教师总结:

了解了方便面的来历,你想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赶紧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第二课时生活离不开工业

活动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了解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

3.尊重并感谢生活中的工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家乡的工业发展状况,为家乡工业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社区的工业生产状况。

了解有哪些工厂,分别生产什么。

2.搜集原始人群生活状况的资料或图片。

教师准备:

搜集现代工业生产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播放《假如没有了工业》,导入生活离不开工业。

活动一:

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状况,谁能说一下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引导:

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认为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对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寻根求源

1.教师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生活中有哪些工业用品呢?

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工业(industry)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在古代社会,手工业只是农业的副业,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

工业是指在工厂中采集原料,并把他们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按劳动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用途分为重工业、轻工业。

4.学生自由发言。

5.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品进行分类整理。

6.说说工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7.教师总结:

时尚的衣服、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建筑、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医药等都来自工业生产,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丰富,生活越来越美好。

这单单是工人劳动的结果吗?

活动三:

科技推动工业发展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没有科技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工业发展在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

对此,大家了解到哪些?

3.学生交流。

4.教师: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5.学生自由发言。

6.教师总结:

还是依靠科学技术,看来,科技发展不但与农业发展又关系,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更密切。

活动四:

关注家乡的工业

1.说说家乡的主要工业生产,说说这些工业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

2.为家乡工业生产出谋划策。

活动五:

结对子,看谁的盘中剩下饭菜。

每个人找相邻的同学观察一次午餐的情况。

记下时间浪费多少饭菜,大约展几分之几。

3 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学习通过调查获取信息、整理分析资料,运用信息、资料说明问题。

3.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活动准备

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提前两天布置调查任务,学生自己汇总结果。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调查┄┄

1.教师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2.学生列举。

3.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

例如:

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

4.教师: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

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

5.小组内交流,通过调查,每天自己有浪费现象吗?

浪费的食物有多少。

(用分数表示)

二、节约从我做起

1粒大米约重0.02克,全国13亿人每人节约1粒米可节约多少千克的粮食?

1、计算: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全班同学一天、一月、一年可以节约多少粮食?

2、通过计算,你有何感受?

3、观看视频,知道世界上存在饥饿现象。

?

xml=/pvservice/xml/2011/7/21/d05e0236-bfee-4d4f-8ce5-a1dc5c6bb8c8.xml&key=人民电视:

/166419/"e=1&

4、如何珍惜、节约?

有哪些做法?

5、起草倡议书。

学生展示,结束。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

1、便捷的通信

第一课时  电话连着你我他

活动目标

1.知道电话是一种现代的通信方式,体会电话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2.使学生了解电话的种类和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

认识到电话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感受到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3.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话的方法,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电话的资料,如电话的发展、种类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了解不同的通信方式

1.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无法面对面交流信息时,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这就是咱们常说的通信。

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呢?

2.请学生交流常用的各种通信方式。

3.教师引导:

现代社会有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通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使生活变得更方便。

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什么?

4.请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普及了,可以说“电话连着你我他”。

(教师板书)

活动二:

电话的作用

1.教师引导:

你经常打电话吗?

你平时怎样打电话?

2.请学生表演打电话。

3.教师引导:

刚才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我们在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时候需要电话的帮忙呢?

4.全班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打电话要讲礼貌,电话接通时要先向对方说“您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内容或认真听对方的讲话,最后还要向对方说“再见”或“谢谢”。

电话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能让我们与家人交流感情等等,可见电话的作用真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

活动三:

这些电话能随便打吗

1.教师引导:

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政府专门还为我们设立了许多服务电话,你知道哪些专用电话号码?

2.请学生一起来说说,最常用的服务电话,如:

114、110、119、120等。

3.教师引导:

这些号码都非常容易记住,而且拨打也很方便,像110、119、120这些都是免费电话,随便哪个公用电话亭都可以拨。

有个叫明明的小朋友他也记住了这些号码,你想看看他是怎么使用的吗?

4.请学生表演课前排练好的小品:

明明随便拨打各种服务电话。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他的这种做法对吗?

为什么?

6.教师小结:

119和110、120一样,它们是为那些需要紧急救助的人服务的,如果你随意拨打,不但打扰他们的工作,而且由于你的占线,会使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电话打不进来,大火就不能及时扑灭、垂危病人就不能及时得到抢救、流血事件就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很多可以及时解决的事情就会因此拖延时间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不能随便拨打这些应急电话。

活动四:

电话的发展

1.教师引导:

在很早以前并没有电话,100多年前一个叫贝尔的美国人发明了电话,关于电话的发明我们课本上还有一个故事呢。

请学生阅读资料《电话的发明》。

2.教师谈话:

在老师小时候,电话还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十里八村没有一部电话,如果想打电话只有到邮电局去打,而现在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现在共有多少电话用户吗?

据资料显示,到2006年8月,我国固定电话近3.7亿部,移动电话4.3亿多部。

总数超过了8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2。

电话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的种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功能,你知道吗?

3.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讲讲不同种类电话的不同的功能。

4.教师提问:

你打过IC卡电话吗?

谁能说一下怎样打IC卡电话?

请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摘机→插卡→拨号→通话→挂机→取卡。

5.沟通无极限。

课件出示神州六号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在太空中与家人通话的视频。

教师小结:

当神州六号升入太空后,我们地面上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关心他们在太空的情况,尤其是聂海胜和费俊龙的家人,心里时刻都牵挂着他们!

你们看,是什么帮他们实现了这天与地的通话呢?

是电话,是可视电话,当费俊龙的儿子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见到父亲在太空安然无恙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了欣喜,激动的泪水夺框而出。

这一边是聂海胜的妻子和女儿,这一天正是聂海胜41岁的生日,在这个极其特殊的日子,妻子正是通过电话,打破这时空的阻隔把这充满深情的“生日快乐”送到他的身边。

我们不禁赞叹:

电话真是神奇!

活动五:

未来的电话

1.教师引导:

电话的传输方式越来越先进,电话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

当然电话还在不断的发展,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是发明家,你想发明怎样的电话呢?

2.请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未来的电话,相互介绍。

3.教师小结:

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家的美好愿望都会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信件传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信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邮政通信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古代信件的传递方式,了解写信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引导:

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我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信件内容(偏远山区小朋友的来信),并读信。

2.请学生简单谈谈看完信之后的感受。

3.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我们还经常使用信件传递信息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小结:

可见,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寄信这种通信方式仍在我们的工作生产中广泛运用着。

活动二:

讨论交流写信的注意事项。

1.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

给谁写过信?

请学生交流。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信封,师生共同讨论信封的写法。

教师小结:

信封的左上角写收件人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地址,中间写清收件人的姓名,右下角写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

在信封的右上角贴上邮票。

3.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们在寄信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使用标准信封?

为什么要写清邮政编码?

信封上为什么要贴邮票?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4.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

出示情景,讨论看法。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三幅情景图,教师提问:

对于他们的这种做法你有什么意见呢?

2.请学生在小组交流看法。

3.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理由。

4.课件出示有关通信的法律条文,教师总结:

在平时生活中,任何人不能私拆别人信件,大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要懂法守法,懂得维护自己和别人的权益。

活动四:

古代信件的传递方式。

1.教师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人们怎样传递信件了,那你知道古代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吗?

2.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把自己找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共享,制作成剪贴报。

3.把各小组制作的剪贴报张贴出来,请学生参观交流。

活动五:

课外体验活动。

请学生课后寄一封信或一张贺卡给自己的亲友。

2、多彩的现代传媒

活动目标

1.认识电视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能开阔人们的视野。

了解报纸、杂志也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的习惯。

3.通过了解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和自己编排节目,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

知道广播也是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好《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表格。

2.请学生搜集信息了解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分组调查家庭、学校、报刊亭等处报纸、刊物的使用情况,完成调查记录表。

报纸

刊物

活动过程

传媒: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活动一:

你说我说话电视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电器,其中电视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电器之一,你喜欢看电视吗?

为什么喜欢?

2.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看电视。

3.教师小结:

看电视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给我们带来欢乐,还能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可以说通过电视我们能了解整个世界。

(板书:

电视里看世界)

活动二:

小小电视作用大

1.教师引导:

通过看电视节目,我们能获得很多信息,比如通过看“今日说法”节目我们可以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我们从电视里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作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

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3.全班讨论交流,学生在书上填写。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自己小组讨论填写内容读给大家听。

(读时注意指导学生别的小组说了的内容就不要重复了。

活动三:

养成看电视的好习惯

1.教师引导:

不同的电视节目能向我们传递不同的信息,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呢?

为什么喜欢看?

2.学生自由讨论并完成“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

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写完可以互相看看说说。

3.教师引导: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特别青睐的电视节目,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我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们就可以尽情地欣赏呢?

我们看电视应该注意什么?

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看电视应该注意的问题,应遵守什么规则。

4.学生分小组再次交流“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评价一下自己或伙伴看电视的习惯。

5.教师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原来看电视也应该有个好习惯,并且通过分析自己平时看电视的情况,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的看电视的习惯,相信大家今后定会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看电视的习惯。

活动四:

交流资料,了解电视节目制作过程

1.教师引导:

精彩的电视节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那么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

(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带学生去电视台进行采访活动,让学生交流采访收获。

活动五:

报刊的作用。

1.教师引导: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报纸、杂志。

这么多的报刊、杂志,它们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一样吗?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报刊的作用。

2.教师引导:

在众多的报刊、杂志中,有些报纸、杂志是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谁能推荐一下?

学生自由推荐并简单说出推荐理由。

活动六:

报纸的来历。

自从1609年世界上第一份印刷版报纸《关系报:

总汇消息 》(r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