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22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2015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201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

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

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原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非金属气体单质:

H2、2、N2、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酸、碱、盐

1、固体Nal、N3、NaH、g(N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4、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如NaHS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3和浓H2S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3酸性太弱)

iii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

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3溶于水,溶液pH<7,2溶于水,溶液pH<7;要使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要使pH降低可加酸或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pH<7。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值。

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条:

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例如Fe(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三、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

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

1、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是:

①加水②升温

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

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在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分离:

l和n2方法为过滤,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

Nal和N3方法为结晶,步骤:

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如Na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如N3、uS4)

冷却饱和uS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uS4/H2。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l,石灰水中溶质为a(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a(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4,胆矾uS4/H2溶于水溶质为uS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2HH。

五、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用红磷测定时的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水面上升约1/体积。

(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混合物)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2、、N2,这些气体主要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六、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4和Na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七、氧气

(2)及其他气体

氧气

(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氢气(H2)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可燃。

二氧化碳

(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2的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燃。

甲烷(H4)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燃。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H4)

八、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点燃2

反应的现象是: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放出热,发出白光。

硫粉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S+2点燃S2

反应的现象是: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

磷在空气中燃烧:

4P+2点燃2P2

反应的现象是:

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

镁在空气中燃烧:

2g+2点燃2g

反应的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2点燃Fe34

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点:

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2点燃2H2

反应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2点燃22

反应的现象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H4+22点燃2+2H2

反应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2HH+32点燃22+3H2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通电2H2↑+2↑

加热碱式碳酸铜:

u2(H)23加热2u+H2+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l3n22l+32↑

加热高锰酸钾:

2n4加热2n4+n2+2↑

高温煅烧石灰石:

a3高温a+2↑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u加热u+H2

反应的现象是: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木炭还原氧化铜:

+2u高温2u+2↑

反应的现象是: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Fe23高温2Fe+32

焦炭还原氧化铁:

3+2Fe23高温4Fe+3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Fe34高温3Fe+2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u加热u+2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4+u(H)2uS4+2H2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H+uS4u(H)2↓+Na2S4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u+H2S4uS4+H2

生石灰溶于水:

a+H2a(H)2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l+a(H)2al2+2H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a+2Hlal2+H2

九、化学实验

十、其它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和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表(必背)

正价表

名称钾钠氢银钙镁铜钡锌铁铝碳

符号NaHAgaguBeZnFeAl

化合价+1+1+1+1+2+2+1

+2+2+2+2

+3+3+2

+4

负价表

名称氟氯溴碘氧硫氮

符号FlBrISN

化合价-1-1-1-1-2-2-3

原子团表

名称硫酸根碳酸根硝酸根氢氧根铵根磷酸根

符号S43N3HNH4P4

化合价-2-2-1-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