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43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年产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doc

******火砖厂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报告书

***[2013]***号

评价单位:

************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零一四年一月

声明

1、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检测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本检测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报告;

4、对本检测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公司提出书面意见,过期不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有限公司公章,无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正文共16页。

目录

1企业概况 1

2检测评价目的 1

3检测评价依据 1

3.1法律法规 2

3.2标准、规范 2

3.3************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2

3.4检测评价基础依据 3

3.5委托书 3

4评价范围、内容、方法 4

4.1评价范围 4

4.2评价内容 4

4.3评价方法 4

5评价程序 4

5.1准备阶段 4

5.2实施阶段 4

5.3完成阶段 5

6质量控制 5

6.1评价方案的质量控制 5

6.2采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5

6.3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 6

7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6

7.1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6

7.2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7

7.3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7

8工人作业情况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调查 7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8

9.1检测内容 8

9.2检测方法 8

9.3检测条件 8

9.4采样点设置 8

9.5采样及检验方法和仪器 9

9.6检测结果计算方法 10

1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评价 11

10.1粉尘检测结果分析评价 11

10.2高温 14

11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分析评价 14

11.1防尘措施分析评价 15

11.2防高温措施分析评价 15

12建议 15

*******火砖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2013]***号

前言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52号)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限公司受******火砖厂委托,于2013年12月对该公司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高温)进行了现场检测,并结合有关资料的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对该公司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企业概况

******火砖厂位于河南省*******高庙村五组与刘源沟村一组交界处,建于1996年,原属村办集体企业,总投资400万元,年产5000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现已发展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私营企业。

2检测评价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变化,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及时了解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提供技术依据。

4、针对该工作场所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建议。

5、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3检测评价依据

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5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105号)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47号)

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2012]48号)

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2012]49号)

3.2标准、规范

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

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

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

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189.7-2007)

9、《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3-2000)

1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2000)

11、《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18204.15-2000)

12、《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GB/T18204.16-2000)

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14、《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15、《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16、《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3.3************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1、************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样品检验程序》

2、************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

3、************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证书/报告管理程序》

4、************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样品采集(抽样)程序》

5、************有限公司程序文件《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程序》

6、************有限公司程序文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程序》

7、************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审核程序》

8、************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分册》

9、************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采样细则分册》

10、************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测定细则分册》

3.4检测评价基础依据

1、检验报告

总粉尘浓度检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检验报告: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验报告:

2、检测报告

高温检测报告:

3.5委托书

******火砖厂于2013年11月向************有限公司提交对该公司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高温)进行检测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

4评价范围、内容、方法

4.1评价范围

本次检测评价受******火砖厂的委托,仅对该公司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高温)进行检测评价,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4.2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内容包括对******火砖厂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粉尘、高温进行检测,检测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要求。

4.3评价方法

本次检测评价根据******火砖厂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现场调查法是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管卫生理的实施情况;检测检验法是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评价。

5评价程序

5.1准备阶段

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5.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5.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等。

6质量控制

按照************有限公司质量体系的有关文件规定,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由质量监督员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对评价方案、采样及检测过程及评价报告书编制和校核工作等的监督。

6.1评价方案的质量控制

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现场的初步调查,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评价方案;审查方案是否依据标准和规范设置采样点和检测对象。

6.2采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有限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采样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被采集样品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6.2.1采样前准备

人员培训:

根据评价方案,有针对性的对采样和现场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采样检测人员了解建设项目概况、现场工作概况,掌握采样方法及检测方法。

6.2.2现场采样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程序》等采样规范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

对现场检测和采样仪器的使用及检测过程进行记录,有流量要求的采样器使用前校准流量,现场采样和检测记录由用人单位现场工作人员或陪同人员签字。

现场采样由现场采样、检测质量监督员监督和检查。

6.2.3实验室质量控制

按照《样品管理程序》的规定做好样品的接收(识别、登记和交接)、流转、贮存、处置,保证检测样品的完整性。

按照有关测定规范、标准和《样品检验程序》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

对各种记录和报告进行校核/审核;工作曲线和报告存档。

实验过程由检测、检验质量监督员监督和检查。

6.3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

对评价报告实行三校、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发制度,确保使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充分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和分析的全面性,检测数据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分析与评价的准确性,确保评价结论科学、客观和完整。

评价过程由质量负责人及评价质量监督员监督检查。

7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7.1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7.1.1主要生产工艺

原料处理采用混合料(主要为煤矸石和页岩)集中处理,经过粗碎、细碎、高频振动筛筛选后搅拌陈化,陈化后的原料再经多次搅拌后挤出成型放到窑车上以备干燥,干燥后送入隧道窑焙烧制得成品。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7-1。

页岩、煤矸石

破碎

筛分

搅拌

成品

焙烧

干燥

成型

图7-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7.1.2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一、原料制备工段

原料制备工段主要是将混合原料破碎筛选后搅拌陈化,主要设备有破碎机、筛选机、搅拌机、对辊机、皮带输送机等,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其他粉尘、噪声等。

二、成型工段

成型工段主要是将陈化后的原料搅拌后挤出成型,主要设备有搅拌机、制砖机等,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噪声等。

三、焙烧工段

焙烧工段主要是对干燥后的砖坯在隧道窑进行焙烧制成成品,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和高温等。

7.2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由于自然环境和不良气象条件变化,如夏季高温季节以及通风不良引起的中暑,冬季寒冷季节引起的感冒和上呼吸感染;采光和照明不足等对作业工人产生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起事故的发生。

7.3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长时间单调作业易产生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8工人作业情况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调查

该公司各工种实行1班/天作业,8小时工作制,工作时间为早上7:

00-11:

00,下午13:

00-17:

00;按工种岗位详细调查劳动者工作内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时间、接触途径、方式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结果见表8-1。

表8-1工人作业情况及职业卫生防护情况调查一览表

工段

工种

工作

内容

职业病

危害因素

个人防

护措施

接触时间h/d

原料制备工段

原料粉碎

操作工

操作和查看粉碎机、筛选机、搅拌机等

矽尘

防尘口罩

3

下料工

辅助下料

矽尘

防尘口罩

8

对辊机

操作工

操作和查

看对辊机

其他粉尘

防尘口罩

8

混合皮

带操作工

操作和查看

混合皮带

其他粉尘

防尘口罩

4

成型工段

搅拌机

操作工

操作和查看

搅拌机

其他粉尘

防尘口罩

8

码坯工

半成品码坯

其他粉尘

防尘口罩

8

焙烧工段

窑工

给隧道窑添煤

高温

8

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见附件2。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9.1检测内容

通过对该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及本次检测评价报告合同委托内容确定本次检测项目为:

粉尘:

检测的项目有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高温:

工作场所WBGT指数。

9.2检测方法

粉尘采用短时间定点采样。

高温采用直读法测量。

9.3检测条件

1、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2、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3、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9.4采样点设置

粉尘和噪声检测设置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采样点设置见表9-1。

表9-1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采样检测一览表

工段

采样点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

粉尘分散度

游离SiO2含量

高温

原料

制备

工段

粉碎机

1

1

筛选机

1

1

搅拌机

1

1

下料口

1

对辊机

1

1

混合皮带

1

1

成型

工段

搅拌机

1

切断机

1

1

码坯处

1

焙烧

工段

隧道窑顶

1

出砖口

1

1

1

9.5采样及检验方法和仪器

本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检验方法和仪器见表9-2。

表9-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仪器及检测、检验方法

检测项目

收集器

检测仪器

采样流量

L/min

采样时间

min

检测及检验方法

粉尘浓度

(定点)

丙纶滤膜

TFC-30

粉尘采样器

20

15

GBZ/T192.1-2007

粉尘

分散度

过氯乙

烯滤膜

TFC-30

粉尘采样器

20

10~20

GBZ/T192.3-2007

游离二氧

化硅含量

自封袋

GBZ/T192.4-2007

高温

(定点)

WBGT指数仪

GBZ/T189.7-2007

气温

气湿

TES-1360A

型温湿度计

GB/T18204.13-2000

GB/T18204.14-2000

风速

ZRQF-F30J

智能热球式风速计

GB/T18204.15-2000

气压

DYM3型

空盒气压表

GB/T18204.16-2000

9.6检测结果计算方法

9.6.1采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标准评价

检测结果为在该作业地点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所测有害物质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为:

1、采样时间为15min时,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该样品检验结果,mg/m3。

2、采样时间不足15min,进行一次以上采样时,按下式计算:

CSTEL=(C1T1+C2T2+.……CnTn)/15

式中:

CSTEL-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

3、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按下式计算:

CSTEL=CT/15

式中:

C-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

9.6.2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标准评价

检测结果为在该作业所场所采职业病危害因素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

CTWA=(C1T1+C2T2+.……CnTn)/8

式中:

C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

9.6.3评价标准依据

粉尘评价标准依据: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标准,以评价各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评价标准见表9-3。

表9-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粉尘种类

PC-TWA(mg/m3)

EL(mg/m3)

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

1

2

其他粉尘

8

16

注:

对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漂移限值(EL)是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物质,在符合PE-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的倍数值。

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2,即EL=PC-TWA×2。

高温评价标准依据: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标准,并参照附录B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以评价各工作场所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标准见表9-4。

表9-4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序号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1

100

30

28

26

25

2

75

31

29

28

26

3

50

32

30

29

28

4

25

33

32

31

30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参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标准附录B

1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评价

10.1粉尘检测结果分析评价

10.1.1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测定方法,采集工作场所沉降尘进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0-1。

表10-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

工段

采样地点

游离SiO2含量(%)

原料制备工段

粉碎机

19.8

混合皮带

9.7

结果分析:

本次对该公司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9.7~19.8%范围。

结合各工段具体工艺及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判定:

原料制备工段粉碎机、筛选机、下料口处等工作地点粉尘为矽尘,原料主要为煤矸石和页岩,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原料制备工段对辊机、混合皮带处和成型工段各工作地点粉尘为其他粉尘;焙烧工段工作场所粉尘为矽尘。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导致肺部纤维化改变的主要原因,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吸入以后其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速度越快。

10.1.2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规定的测定方法,通过定点采样的方法,检测该公司工作场所各工作地点粉尘短时间浓度,并计算各工种接触粉尘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结果见表10-2。

表10-2各工种接触粉尘浓度及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及计算结果

工段

工种

8h时间加权浓度(mg/m3)

采样

地点

短时间浓度(mg/m3)

结果

判定

CTWA

PC-TWA

检测浓度

EL

原料

制备

工段

原料粉碎

操作工

13.5

1

粉碎机

22.1

2

超标

筛选机

64.9

搅拌机

20.8

下料工

0.7

1

下料口

0.7

2

未超标

对辊机

操作工

6.8

8

对辊机

6.8

16

未超标

混合皮带操作工

36.5

8

混合

皮带

72.9

16

超标

成型

工段

搅拌机

操作工

5.7

8

搅拌机

5.7

16

未超标

切断机

3.1

16

未超标

码坯工

1.5

8

码坯处

1.5

16

未超标

焙烧

工段

出砖口

1.5

2

未超标

结果分析:

该原料制备工段原料粉碎操作工、混合皮带操作工接触粉尘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限值要求;原料制备工段粉碎机、筛选机、搅拌机、混合皮带工作处粉尘短时间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分析其超标原因为:

1、原料制备工段下料、破碎、皮带输送过程均为开放式作业,粉尘逸散严重;2、生产车间地面和设备上积尘较多,设备运行过程中振动易造成“二次扬尘”发生;3、混合皮带处为地下皮带,工作场所自然通风差。

10.1.3粉尘分散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

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规定的测定方法,采用定点采样方法,采集工作场所呼吸带高度的粉尘,测定粉尘分散度,结果见表10-3。

表10-3粉尘分散度检测结果

采样点

分散度(﹪)

<2μm

2μm~

5μm~

≥10μm

原料制备工段筛选机处

50

42

4

4

原料制备工段搅拌机处

47

43

6

4

原料制备工段对辊机处

39

52

6

3

成型工段制砖机处

55

40

3

2

焙烧工段出转口处

47

46

5

2

结果分析:

本次对该公司工作场所粉尘分散度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工作场所粒径小于5µm粉尘占90%~95%,说明该工作场所粉尘以呼吸性粉尘为主。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大,粉尘分散度在﹤5µm的粉尘危害最大。

10.2高温

根据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189.7-2007)要求测量焙烧工段隧道窑顶工作场所WBGT指数,结果见表10-4。

表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