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46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docx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与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汇编

地方民政构建状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县19个乡镇全部设立了民政所,民政所由乡镇主管,民政局负责业务工作指导。

全县共有在编民政所人员36名,(民政所实际编制39名),平均每所1.89人,最多的乡镇梅林、湖江镇各有3名工作人员,民政所人员除大田、大埠、石芫、三溪4个乡民政所长稍年轻外,大部分人员年龄偏大,民政所长平均年龄在47岁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的占52%。

民政所工作人员大多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民政所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全县民政所办公场所面积1014平方米,共有电脑19台,打印机8台,档案柜26组,办公桌36张。

(二)工作成效

一是民政机构健全。

民政所拥有自己的房子、牌子、章子,能独立运行开展工作。

二是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有一定提高。

三是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乡镇民政所统一制作悬挂了民政所3个制度(民政所工作职责、民政所长工作职责、财务人员工作职责)4个标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优抚、五保对象享受标准)、1个政务公开栏和1个服务承诺。

实行岗位职责制度上墙,确保民政所各项工作规范运转。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执行不到位。

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基层民政规范化建设工作,曾在XX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乡镇民政所的人员编制、职能等,在解决乡镇基层民政力量薄弱,改善办公条件等问题,推动基层民政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当前民政工作内容多,要求高,都是一些很具体、很细致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乡镇民政年处于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也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前沿窗口和纽带,承担了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双拥优抚、城乡医疗救助、城乡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殡葬管理、慈善和地名勘界、信访维稳等多达20项工作职能,管理的对象成百上千。

其中很多工作如城乡低保等都需要进村入户调查,民政助理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但目前我县平均每个乡镇只有1.89名工作人员,其中有5个乡镇只配备了1名工作人员(五云、大田、石芫、吉埠、三溪),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而根据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每乡镇应设有民政助理员1名(行政编),下设事业单位性质的民政所,确保专业人员2-3人(事业编),显然,多数乡镇的民政工作人员配备没有到位。

(二)兼职过多,分散工作精力。

据调查了解,全县36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中专职从事民政工作的没有,以民政工作为主,兼有其他工作的24人,占67%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实际上兼有残联、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新农合、工会、妇联、包村驻点、新农村建设等乡镇其它工作。

乡镇民政所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并与其工资挂钩,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无法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影响了各项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除此之外,在民政所挂名挂编,不做或大部分时间不在民政岗位的人员比例还是比较大(据了解有12人,占33%)。

(三)管理体制不顺,工作进展难平衡。

目前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的编制、人事权都在所属乡镇,县民政局对其没有管理权,这样乡镇安排民政所其它工作,民政所人员不得不挤占时间从事民政以外的工作。

致使民政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保质完成,普遍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本来一周完成的工作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完成不了。

工作拖沓,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是乡镇民政所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四)工作经费紧缺,办公条件落后。

民政工作线多面广,如低保、五保供养、优抚等工作都建立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需有专门场所存放,而民政服务对象上门来访办事为数众多,也需有单独的接待窗口,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

但目前我县19个民政所中,没有一个乡镇民政所有单独的办公楼,民政所都是仅有一间办公室,没有接待室,有的甚至没有必要的档案室,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一直以来乡镇民政所没有工作经费,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民政工作经费过少,且没列入财政预算,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加民政系统人员编制,解决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

根据民政工作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适当增加县、乡镇民政机构人员编制。

县民政局当前有8个事业编制无人,乡镇民政行政事业编制也没有落实到位。

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县、乡镇民政有编无人的状况,尽快充实配强民政工作力量。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解决兼职过多问题。

理顺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管理体制。

民政所实行双重管理。

民政所所长的任命和民政工作人员的调整事先征求县民政局的意见,同时着力解决乡镇民政所人员兼职问题。

乡镇尽可能少安排民政工作人员兼任与民政无关的其他工作,使民政工作人员能一心一意地专职从事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广大民政对象服务。

三是解决县乡(镇)民政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装备。

将民政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参照其他站所标准,落实好工作经费;大力改善民政所办公条件,推进民政信息化进程。

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

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1]。

(二)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一是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二是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在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

二、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市是以肉鸡、生猪养殖为主体的畜牧大市,XX年全市出栏肉鸡3200余万只,生猪32万余头,牛1.5万头,羊4.9万只,畜牧产值14.5亿元。

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41个,其中肉鸡规模养殖场539个,民和牧业大型肉鸡养殖基地1处,生猪规模养殖场269个,蛋鸡规模养殖场104个,奶牛规模养殖场16个,其他规模养殖场12个。

540个肉鸡规模场中(包括民和牧业肉鸡养殖基地),有527个实施了网上养殖,占97.8%;269个生猪规模场中有96个实现了生态养殖,占35.7%;104个蛋鸡规模场中有85个达到了标准化饲养,占81.7%;16处奶牛规模场均实现了生态养殖;其余养殖场有9处实施了生态化养殖,占75%。

综上述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畜牧业实现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

家家喂猪,户户养鸡,这是过去的传统。

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畜牧业已从原来家庭副业的位置逐渐成长为非常富有活力的、相对独立的产业。

畜牧业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也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

特别是肉鸡养殖业更易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XX年,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出栏的肉鸡已占全市总出栏量的77%以上。

规模养殖的发展,使我市的畜牧业走出庭院,建成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这不但有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而且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养殖合作社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

近几年,我市迅速发展了大批养殖、产销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畜、仔畜、饲料、技术指导,采取分头生产、流通合作的形式,内部有了计划性,社区性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把分散占有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小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

部分发展比较好的,达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

(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我市拥有民和牧业、福润牧业、凤泽牧业、益生、多利六和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挥农户适度规模饲养的优势,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同时靠加工增值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来扶持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三、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均衡。

主要表现为畜禽种类生态化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肉鸡发展较好,生猪发展稍差的现状。

目前我市年出栏3200万只肉鸡,基本上实现了肉鸡网上饲养、粪便堆积发酵,但生猪养殖场目前仅有37.5%采用自然养猪法饲养,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需加快步伐。

(二)特色养殖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效应。

我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物品种的养殖,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了和圣渤海马场、新港水貂养殖基地等特色养殖产业,但未能根据丘陵地形发展起现代、生态的特设养殖业,我市原有的梅山猪、糁糠鸡等土著品种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没建立起品牌效应。

(三)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还有很大差距。

表面上看,目前实行的粪便堆积发酵、粪便还田等处理方式让畜禽粪便都派上了用场,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态畜牧业,未能在实际上实现种养综合配套,很少形成循环链条,不是程序化工艺,离高效、无污染、生态平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沼气产业尚未起到应有的生态效应。

沼气的普及面虽然较广,但与畜禽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不相匹配,大多只能服务农民生活,而不能服务畜牧业发展。

特别是部分小规模的沼气池,产气夏多冬少,只能夏排冬停,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原有小规模养殖场治理难度较大。

我市仍有一些养猪场地处村庄内、村边、溪边等,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在搞养殖,规模小,生产环境差,资金实力弱,治污不愿投入,养殖污染影响村民生活及生态环境。

由于养殖收入已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关停难度很大。

(六)畜牧业用地的压力较大。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今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也提到了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但现实情况是土地流转、征用、租用难度加大,新增养殖用地的报批在部分村非常困难。

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生态技术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把现代畜牧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生产体系,在产出水平上要明显高于自然畜牧业,在畜禽排泄物利用上明显优于工厂化畜牧业。

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示范点建设、媒体宣传等形式加深提高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认识,从而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真正做到畜牧业与种植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全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二)政策引导,优化布局。

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必须优化布局,打好基础,关键是要衔接好四个方面:

1、要与政策扶持相衔接。

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效生态养殖项目、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对实施农牧结合的合作组织、养殖场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生态畜牧业所需的三沼利用管网设施、储肥池等给予财政补助。

要争取出台有机肥推广应用补助政策,鼓励种植基地(大户)、农户使用有机肥。

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示范场的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要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

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

3、要与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

畜牧场的选址要与标准农田相衔接,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排到田里,培肥地力。

对一些地力水平比较差的农田,要有计划地在农田渠系上游划出一些畜禽养殖用地,为农牧结合打下基础。

4、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人口集聚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依托法规,搞好规划。

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立足长远,对全市畜牧业进行重新规划。

1、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

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2、推行备案管理。

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经备案的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

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

规模小的零散养殖业不能备案,无法享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使其要么上规模,要么退出养殖业。

(四)科学配套,发展三沼。

在畜牧业由规模化向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沼气池是其中的关键,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沼气产业的规模和产能,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关键。

1、引导农民自行投入建设或组建农民合作社合股建设沼气设施。

走“一村建一中型沼气池”或联户型沼气池,方便维护与管理。

为使沼气能科学地发展,增强后劲,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支持,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把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紧密结合。

2、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

沼气综合开发项目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通过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的沼气用于并网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沼液还田,可以加快实现生态畜牧业的进度。

目前,民和牧业的沼气发电项目可以完全消化其养殖基地产生的粪便,其余规模场、散养户产生的畜禽粪便仍有大量产能,我们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尽早让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落户,以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零污染。

(五)扶持龙头,带动农户。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

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生产。

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禽畜养殖零排放、粪污还田培肥地力、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

2、在龙头企业的发展上,坚持内外并举。

内抓当地企业的培育壮大,外要招商引资,吸引和鼓励外地客商兴办养殖企业,推进养殖方式的转变。

鼓励企业在市内建立生产基地,市外拓展市场,打好畜禽产品的品牌。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投资力度,对有基地、有品牌、有市场、有信誉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

同时要培育养殖大户,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养殖,对养殖大户给予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六)发展土种,打造品牌。

围绕我市原有的梅山猪、糁糠鸡等畜禽品种,大力开展特色养殖,利用荒山、坡地,采取自然放养等形式,打造绿色畜禽产品品牌。

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四园一林”(即苹果园、葡萄园、樱桃园、桃园和山林)养土鸡、山鸡,同时加大梅山猪、糁糠鸡(蛋)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