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54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6.6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5道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强调均匀播种,改变过去无规则的散播浸种,实行条播均种,以防止由于疏密不当,纵横不宜而影响光照与通风程度。

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农业重视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经营模式形成

C.传统农业以种植业生产为主D.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农时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根据题目中“条播均种……纵横不宜而影响光照与通风程度”即可得知,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男耕女织,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结构模式是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辅,题目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纵横不宜而影响光照与通风程度”是注重农业生产环境,并非是农时,故D项错误。

【答案】A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礼崩乐坏B.铁力牛耕使用C.井田制瓦解D.赋税制度改革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礼崩乐坏是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田,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产生的表现,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故B项正确;井田制瓦解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考查的是土地制度的演变,而不是赋税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3.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现)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

4.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

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的生产的特点是(  )

A.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B.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

C.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D.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

【解析】题目中并未体现丝绸技艺高超以及丝织品价格,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官府,根据明清的时间,此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种植业与纺织业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可以得出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故D项正确。

【答案】D

5.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面增,质薄腻,色滋润。

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  )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解析】根据题目中“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得知,瓷器是专门为皇家生产,不在市场上流通,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是为市场为生产,在市场上流通,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生产主要是供自己和缴纳赋税使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即是民营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

6.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工商业者纷纷移居城市,以齐国为例,城内工商居民增多,达六万多人,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齐国是最强盛的国家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粮食生产能力的衰落D.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齐国只是其中之一,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各国为争霸纷纷注重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粮食生产,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原则是在商鞅变法的秦国实行,此时还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答案】B

7.1840年,长江三角洲的村镇中有诗云:

蚕事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中心地位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根据题目中“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可以得知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近代工业的产生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非完全解体,故C项错误;中国被迫开放,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处于工业化阶段的英国处于中心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A

8.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B.同心协力,精益求精

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D.改革政治,融人世界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解析】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主张“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处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同心协力和精益求精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重用人才和企业,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停留在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故D项错误。

【答案】A

9.下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895—1899年发展状况,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行业

1895

1899

发展速度(1895—19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A.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B.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考点】晚晴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解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从1895到1899年各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并未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错误;图表中显示机械采煤业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图表经济发展速度和时间,此时间段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答案】D

10.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公告:

“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不许流通硬币。

我国以银为币。

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

”据此可知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是背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政局动荡不安

C.中国近代币制混乱D.自然经济阻碍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法币政策的实施

【解析】根据题目中“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故A项正确;此时处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对统一稳定,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币制混乱,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主张自主自足,题目中并未体现自然经济与法币实行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1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1947年)指出:

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允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等,由此可见(  )

A.一战后列强卷土从来B.美国摄取在华特权

C.抗战中美国侵略加剧D.官僚资本经济垄断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解析】一战后是在1918年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可以看出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抗战期间是1937—194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体现的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并未提到国内官僚资本的压榨,故D项错误。

【答案】B

12.1957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A.八字方针的提出B.大跃进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土地改革完成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解析】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故B项错误;1953—1957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提前完成,故C项正确;建国后土改发生于1950—195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3.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解析】根据图表,在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为0%,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所有制由私有变为公有,故A项正确;题目探讨的是三大改造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与市场资源配置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与1957年完成,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4.1961年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量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8.4%,食用植物油减少47.6%,猪肉减少80.6%,对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贯彻八字方针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开展人民公社化是在1958年,正是因为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错误;“八字方针”正是针对此困难而提出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故B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是在1953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5.1979年陈云在《计划经济与市场问题》中指出:

“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

(1)计划经济部分;

(2)市场调节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计划与市场应该相互调节B.市场经济是经济改革的方向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D.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发生改变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根据题目中“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故A项正确;根据“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并未涉及到经济体制和所有制变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的经济体制依然是1956年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直到1992年十四大上才确立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错误。

【答案】A

16.1912年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颁发了十余项服制,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但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

这表明(  )

A.近代服饰主要依赖进口B.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入侵

C.民国政府与封建势力决裂D.近代社会中西合璧的特征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解析】根据题目中“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故A项错误;近代服饰的中西合璧特点属于社会习俗的变迁,不属于文化入侵,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故C项错误;近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使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迁,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中西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17.1879年盛宣怀指出:

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

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  )

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

【考点】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变迁

【解析】根据题目中“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盛宣怀兴办电报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故B、C、D项错误。

【答案】A

18.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题目中“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并未提到基督教,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技术的应用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家,故D项错误。

【答案】C

19.从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间,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而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

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的影响是(  )

A.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B.加剧美洲的贫困落后

C.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D.意大利地位日益凸显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题目中“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得知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目中提到的是对欧洲的影响,故B项错误;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使得欧洲商品价格上涨,即“价格革命”,故C项错误;最早走上新航路开辟的是西班牙、葡萄牙,故D项错误。

【答案】A

20.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

“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

”文中的“组织”、“生产制度”是指(  )

A.手工工场B.垄断组织C.工厂D.贸易公司

【考点】工业革命——工厂制度

【解析】手工工场是工业革命前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工厂的转变,故C项正确;贸易公司不是工业革命下工业资本的产物,故D项错误。

【答案】C

21.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

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  )

A.蒸汽机的发明B.采矿业的发展C.环保意识的提高D.电力的广泛使用

【考点】蒸汽机的发明

【解析】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是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其原料为煤,故A项正确;采矿业是由于万能蒸汽机的不断推广、使用才发展起来,故B项错误;煤的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故C项错误;电力的使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关键,故D项错误。

【答案】A

22.1849年,英国议会废除了已实行几百年的《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

A.开始争夺海上霸权B.正式成为工业国家

C.进入资本输出阶段D.奉行自由主义政策

【考点】工业革命——英国奉行自由主义政策

【解析】英国开始争夺海上殖民霸权的表现为《航海条例》,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正式成为工业国家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C项错误;《航海条例》是英国为与荷兰争夺海上运输权的表现,是重商主义政策和商业资本下的产物,工业革命后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需要的是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生产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废除《航海条例》,故D项正确。

【答案】D

23.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动力的革命,下列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动力变化的是(  )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解析】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多桅帆船是工业革命前的船只,借助的是自然力,故B项错误;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借助的动力是内燃机,故D项正确。

【答案】D

24.1934年,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成立,向其成员银行提供保险。

此项措施的目的是(  )

A.B.促进工业生产恢复

C.保障工人基本权利D.帮助稳定金融秩序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措施,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促进工业生产恢复和保障工人基本权利的是《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劳工关系法》,与题意无关,故B、C项错误;根据题意,是罗斯福整顿金融业的措施,目的是稳定金融秩序和人心,故D项正确。

【答案】D

25.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由此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了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B.迫使各国加快合作以应对危机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各国的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经济大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各国并未走向合作,而是互相打起关税战和货币战,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不是国际关系,故C项错误;国内阶级矛盾不属于国际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26.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美国虽然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依然爆发了六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由放任政策使商品的生产增长过快

B.科技的发展使大量落后企业纷纷倒闭

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D.欧洲和日本的崛起侵占了美国的市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转型,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故C项正确;美国依然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故D项错误。

【答案】C

27.英国的国营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70年代末为16%,到80年代末下降到5%,政府将国企这个烫手的山芋,拱手出让,西欧其它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说明(  )

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B.欧洲国家逐渐推行私有化

C.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D.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英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法国的重商主义理论

C.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是指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自由放任只注重市场,故A项错误;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政策,主张出口限制进口,与计划和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了计划和市场结合,故C项正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针对侵略中国市场时利益均沾,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9.《全球通史》中描述苏俄的经济时提到“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

由此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D.三大改造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粮食税,剩余农产品可以再市场流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为的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前线,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故C项正确;三大改造属于中国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0.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帮助”,“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无法恢复破坏了的经济”。

为此列宁(  )

A.将部分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B.从东欧国家获得技术资金援助

C.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D.过渡剥夺农业利润以补贴工业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根据题目中“列宁”“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可以得知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即以租借的形式把国有资源出借给外国资本家,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东欧,故B项错误;开展海外殖民扩张的是西欧主要国家,不是俄国,故C项错误;剥夺农业利润以补贴工业的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31.斯大林指出: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由此可见,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

A.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扩大企业自主权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是1918—1921年列宁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斯大林”“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得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8年即停止,故C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地方没有自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B

32.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的“八五”计划顺利完成,但随后经济增长率停滞和下降,“九五”“十五”计划均未完成。

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D.个体生产束缚了农业发展

【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析】改革措施过于激进的是戈尔巴乔夫,故A项错误;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勃列日涅夫前期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期因为美苏争霸,同时并未根本触动斯大林体制,导致失败,故B项错误;此时并未发生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集中在工业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B

33.某国际金融机构将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发放优惠无息贷款,还款期限可长达50年。

这个机构可能是(  )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A是联合国的标志,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B项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主要负责稳定各国汇率,故B项错误;C项是世界银行的标志,主要为世界各国提供经济援助,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主要为世界各国贸易自由化提供便利,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4.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水平差距过大,很难结成经济集团。

突破这一传统经济理论的是(  )

A.欧共体的建立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