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64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知识交流.docx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知识交流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第三篇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七章经济增长I:

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7.1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1)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a)索罗模型中产品的供给基于生产函数,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b)Y=F(K,L)——Y/L=F(K/L,1)

说明了经济规模(用工人数量来衡量)不影响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之间的关系。

——人均产出:

y=f(k),即f(k)=F(k,1)

(c)

MPK(人均生产函数斜率):

给一个工人一单位额外资本时一个工人生产的额外产出。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

(2)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

(a)索洛模型里,产品的需求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b)y=c+i,忽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假设人们每年储蓄s比例的收入

c=(1-s)y——y=(1-s)y+i——i=sy——投资=储蓄

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两种力量影响资本存量:

投资和折旧。

(1)投资:

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引起资本存量增加

(2)折旧:

原有资本的磨损,引起资本存量减少

(3)i=sy=sf(k),i是新资本积累,k是现有资本存量

(4)折旧率δ:

资本存量每年的磨损

(5)资本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即Δk=i-δk=sf(k)-δk

资本存量k越多,产出量和投资量越大,折旧也越多

(6)稳定状态Δk=0,即投资=折旧:

i=δk,即sf(k)=δk,这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7)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会停留在稳定状态,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经济会趋向稳定。

(8)稳定状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3.储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表明,储蓄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1)高的存储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在经济达到新稳定之前。

保持高储蓄率,即保持大的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水平,不会保持高经济增长率。

(2)增长效应:

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

(3)水平效应:

不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如高储蓄率

(4)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a)降低了他们资本存量

(b)高储蓄率提高了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7.2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1.比较稳定状态

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以任意改变储蓄率,来决定经济的稳定状态。

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福利最大化

(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

(2)y=c+i——c=y-i——c*=f(k*)-δk*

(3)上式表明,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的消费有两种相反的效应。

(a)高资本意味更多产出;

(b)高资本意味着:

更高的产出被用于替换损耗的资本

(4)黄金律水平

(5)在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线的斜率相同,消费位于最高水平。

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

MPK=δ

(6)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黄金律水平,需要一个特定的储蓄率。

 

2.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

(1)从资本过多开始

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种好政策,因为它增加了每一个时点的消费

 

(2)从资本过少开始

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取决于我们对现在一代和子孙后代的重视程度。

7.3人口增长

假设人口和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速率n增长

1.存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

(1)工人数量的增加引起人均资本下降

(2)Δk=i-(δ+n)k

(3)收支相抵的投资:

(δ+n)k,保持人均资本存量不变所需要的投资量。

(4)δk:

现有资本的折旧

nk:

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量

(5)人口增长减少人均资本积累的方式与折旧类似

(6)Δk=i-(δ+n)k=sf(k)-(δ+n)k

(7)稳定状态:

sf(k*)=(δ+n)k*

如果k小于k*,投资就大于收支相抵的投资,k增加。

如果k小于k*,投资就小于收支相抵的投资,k减少

(8)稳定状态,投资对人均资本存量的正效应正好与折旧和人口增长的负效应平衡。

Δk=0,sf(k)=i=(δ+n)k。

(9)处于稳态的投资有两个目的:

(a)一部分(δk*)替代旧的资本

(b)其余的投资(nk*)为新工人提供稳定状态的资本量。

2.人口增长的效应

(1)使我们更接近于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中,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是不变的。

然而由于工人数量以n的速率增长,总资本和总产出必定也以n的速率增长。

因此,尽管人口增长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由于在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为常数),但它有助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人口增长对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另一些国家贫困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量水平下降。

因此索洛模型预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会有较低的人均GDP。

i注意,与储蓄率的变动一样,人口增长率的变动对人均收入有水平效应,但不影响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的增长率。

(3)人口增长影响我们决定黄金律(消费最大化)资本水平的标准。

人均消费:

c=y-i——c*=f(k*)-(δ+n)k——MPK=δ+n——MPK-δ=n

3.关于人口增长的其他观点

考虑人口增长的一些其他效应——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利用个、人口与技术的相互利用

(1)马尔萨斯模型

他认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将持续的限制社会供养自己的能力。

他预测人类将永远生活在贫困中。

他未预见到人类的创造性增长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效应

(2)克莱默模型

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

如果有更多的人口,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资者和工程师对创新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第八章经济增长Ⅱ:

技术、经验和政策

8.1索罗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1.劳动效率

(1)生产函数写为Y=F(K,L×E)

E:

劳动效率

L×E衡量工人的有效数量

Y:

取决于资本投入K和有效工人(L×E)

(2)补:

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得更坏的前提下不会使任何一个人情况更好

(3)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

Y=F(K,L×E),即技术引起劳动效率E以某种不变的速率g增长。

g称为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的速率。

(4)由于劳动力L是按n的速率增长,每单位劳动的效率E是按g的速率增长,所以,有效工人的数量按(n+g)的速率增长。

2.有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1)技术进步被模型化为劳动改善

(2)用有效工人的人均数量来分析经济

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

k=K/(L×E)

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

y=Y/(L×E)

→y=f(k)

(3)Δk=sf(k)-(δ+n+g)k

(4)(δ+n+g):

收支相抵的投资

由于k=K/(L×E),收支相抵的投资包括三项:

为了使k不变,

(a)δk是替代折旧的资本所需要的

(b)nk是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

(c)gk是为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有效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

 

3.技术进步的效应

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的稳定状态增长率

变量

符号

稳定状态增长率

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

k=K/(E×L)

0

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

y=Y/(E×L)=f(k)

0

人均产出

Y/L=y×E

g

总产出

Y=y×(E×L)

n+g

(1)说明:

一旦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

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

(2)有效工人的人均稳定状态的消费是c*=f(k*)-(δ+n+g)k*

(3)黄金律资本水平:

MPK=δ+n+g

8.2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

1.平衡的增长

(1)平衡的增长:

根据索洛模型,在稳定状态,技术进步引起许多变量在稳定状态的值一起上升

(2)根据索洛模型,稳定状态时,Y/L,K/L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g增长。

则资本—产出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大体不变

(3)技术进步影响要素价格:

稳定状态:

(a)实际工资以技术进步的速率增长

(b)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变的

2.趋同

(1)趋同:

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趋向于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

这种“赶上”的性质被称为~

(2)根据索洛模型,两个经济体是否趋同取决于他们最初为什么是不同的

(a)一方面,假定两个经济体由于历史偶然性从不同的资本存量开始,但它们有着由它们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效率所决定的相同的稳定状态。

则这两个经济体将趋同;有着较少资本存量的较穷经济体自然地增长得更快

(b)另一方面,如果两个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稳定状态,则不会趋同。

每一个经济体将达到它们自己的稳定状态

(3)世界各经济体显示出有条件的趋同:

它们看来向各自的稳定状态趋同,其稳定状态又由储蓄率、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决定。

3.要素积累vs.生产效率

(1)人均收入的国际差别可归因于:

(a)生产要素的差别

(b)各经济体使用其生产要素的效率的差别

(2)一个发现:

有着高的物质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国家也倾向于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要素。

关于这一正相关的解释有:

(a)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能鼓励资本积累。

如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可能有恒多的资源和激励待在学校积累人力资本

(b)资本积累可能引致更高的效率。

如果存在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正的外部性,那么储蓄和投资更多的国家看来会有更好的生产函数。

这样较高的生产率引起较高的要素积累,或者较高的要素积累可能引起较高的生产率。

(c)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都受共同的第三变量驱动。

如一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8.3促进增长的政策

1.对储蓄率的评价

(1)处于低于、高于黄金律稳定状态

(a)现在运行经济拥有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MPK-δ>n+g:

提高储蓄率将增加资本积累和加快经济增长,最终达到有更高消费的稳定状态(尽管消费在向新的稳定状态过渡的部分时间里会降低)

(b)如果经济拥有的资本多余黄金律稳定状态,MPK-δ

资本积累过多,降低储蓄率将立即并在长期导致较高的消费

(2)产出的增长率:

n+g

资本的净边际产量:

MPK-δ

(3)一个例子:

美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因此n+g=0.03。

我们可以根据一下三个事实来估算资本的净边际产量:

(a)资本存量是一年GDP的2.5倍左右;

(b)资本折旧约为GDP的10%;

(c)资本收入约为GDP的30%

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实表示为:

(a)k=2.5y;

(b)δk=0.1y;

(c)MPK×k=0.3y

(d)MPK:

资本所有者每单位资本赚取的收入

(e)资本的净边际产量=资本的回报:

MPK-δ

2.改变储蓄率

关于促进增长的政策:

(1)政府影响国民储蓄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公共储蓄——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和它的支出之间的差额

如政府实行预算赤字,即负的公共储蓄,提高了利率,引起资本存量减少

(2)政府还可以通过影响私人储蓄——家庭和企业所进行的储蓄——来影响国民储蓄

关于公共政策的许多分歧的根源在于:

人们对私人储蓄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激励做出反应持有不同的观点。

3.配置经济的投资

(1)索洛模型假设只存在一种类型的资本,而世界上存在许多类型的资本,如人力资本。

模型化这一事实的一种方法是更广泛地定义我们称为“资本”的变量,使其既包人力资本,也包括物质资本

(2)政策制定者需考虑,经济最需要哪些种类的资本,即哪些种类的资本产生了最高的边际产量?

(a)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只是为不同类型的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例如,通过确保税收体系公平地对待所有形式的资本,然后政府可以依靠市场来有效地配置资本

(b)另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地鼓励某种特定形式的资本。

(i)干中学:

在建立资本的过程中发明了新的改进的生产流程

(ii)技术的外部性/知识溢出:

干中学的思想成为社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种副产品叫做~。

存在这种外部性时,资本的社会回报大于私人回报,资本积累增加对社会的好处比索洛模型指出的更大

(iii)产业政策:

政府通过税法鼓励企业的某种投资。

要求政府能够精确衡量不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从而能对每种活动给予正确的激励.

(c)对产业政策持怀疑态度的原因

(i)衡量不同部门的外部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ii)政策过程远非完善

(d)一种必然涉及政府的资本类型是公共资本。

而衡量公共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困难的

4.建立适当的制度

(1)各国生产效率水平不同的一个原因是指导稀缺资源配置的制度不同

(2)国家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制度差别是政府本身的质量

5.鼓励技术进步

(1)索洛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必定来自技术进步

(2)许多公共政策鼓励技术进步。

这些政策中的大多数鼓励私人部门把资源用于技术创新

8.4超越索洛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解释技术进步的模型。

这种模型抛弃了索洛模型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假设,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

1.基本模型

Y=AK

(1)与索洛模型不同,上述模型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

(2)ΔK=sY-δK,——产出增长率:

ΔY/Y=ΔK/K=sA-δ

(3)说明了,即使没有技术进步,只要sA>δ,经济的收入也会永远增长下去。

2.两部门模型

(1)分为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性大学

(2)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函数:

Y=F(K,(1-u)LE)

研究性大学的生产函数:

ΔE=g(u)E;

资本的积累:

ΔK=sY-δK

(3)u:

大学的劳动力比例

1-u:

制造业的劳动力比例

E:

知识存量(决定了劳动效率)

g:

表明知识增长如何取决于大学的劳动力比例的函数

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被认为规模报酬不变:

如果我们使制造业的物质资本量(K)和工人的有效数量[(1-u)LE]翻倍,那么产品与服务的产出也翻倍

(4)把资本广义地定义为包括知识在内,则这个模型与AK模型是同类型的。

知识与物质资本都翻倍,则产出翻倍,且资本收益不变。

因此,与Y=AK模型一样,这个模型也可以在没有生产函数的外生移动的假设下产生持续增长。

在这里,持续增长是内生产生的,因为在大学里的知识创造永远不会放慢

(5)当大学的劳动力比例u保持不变,则这个模型与索洛模型类似。

劳动效率E按g(u)的固定比例增长,类似于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6)在这个模型中有两个关键的决策变量s、u,用于储蓄和投资的产出比例s决定了稳定状态的物质资本存量。

此外,大学中劳动力比例u决定了知识存量的增长。

尽管只有u影响稳定状态的收入增长率,但s和u都影响收入水平。

3.研究与开发的微观经济学

(1)三个事实

(a)许多研究是在利润驱动的企业中进行的

(b)创新能给予企业暂时的垄断地位,使其有利可图

(c)其他企业以这种创新为基础进行下一代创新

(2)这些模型讨论的一个问题是: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所进行的研究是太少了还是太多了,换言之,研究的社会受益是大于还是小于私人收益。

两方面的效应:

(a)当一家企业创造了一种新技术时,它通过给其他企业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知识基础而使这些企业的境况变好。

(b)当一家企业投资与研究时,如果它除了首先发现了另一家企业本来在适当时候也会发明的技术之外没有其他贡献,那么,它也能使其他企业的境况变坏

(c)以上两种取决于“站在肩膀上”的外部性和“踩踏”的外部性的普遍程度

4.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进步背后的驱动力是拥有一种新产品的主意、生产旧产品的一种新方法或其他创新的企业家。

垄断利润推动创新,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有利,但对现存企业不利。

现存企业常常求助于政治程序来组织新的更有效率的竞争者进入。

附录:

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

增长核算:

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三种不同的来源:

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

1.生产要素的增加

(1)资本的增加

当资本增加ΔK单位时,产出近似增加ΔY=MPK×ΔK

(2)劳动的增加

ΔY=MPL×ΔL

(3)资本与劳动的增加

(a)ΔY=MPK×ΔK+MPL×ΔL

(b)把产出增长率ΔY/Y与资本增长率ΔK/K和劳动增长率ΔL/L联系在一起:

→ΔY/Y=((MPK×K)/Y)×ΔK/K+((MPL×L)/Y)×ΔL/L

(c)其中:

MPK×K:

资本总收益

MPL×L:

劳动总收益,即劳动所得报酬(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与实际工资)

(MPK×K)/Y:

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

(MPL×L)/Y:

劳动在产出中的份额

(d)在规模报酬不变时,由欧拉定理(F(K,L)=MPK×K+MPL×L),两个份额之和为1。

→ΔY/Y=αΔK/K+(1-α)ΔL/L

α为资本的份额,1-α为劳动的份额

(e)方程告诉了我们投入的变动如何导致产出的变动

2.技术进步

(1)我们一直假设生产函数不随时间变动,实际上技术进步会改变生产函数。

(2)Y=AF(K,L)

(a)A:

全要素生产率,为现期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

即产出的增加不仅使由于资本和劳动增加,而且还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b)→ΔY/Y=αΔK/K+(1-α)ΔL/L+ΔA/A

资本的增长=资本的贡献+劳动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c)衡量增长的三个源泉:

资本量的变动、劳动的变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3)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

ΔA/A=ΔY/Y-αΔK/K-(1-α)ΔL/L

ΔA/A:

索洛余量,是不能用投入变动解释的产出变动。

(4)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由于许多原因变动

(a)最经常的原因是有关生产方面的知识的增加。

因此,索洛余量也常常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

(b)教育和政府管制。

教育质量增加——产出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增加

全要素生产率捕捉到了改变所衡量的投入与所衡量的产出之间关系的任何因素

3.美国增长的源泉

4.短期的索洛余量

(1)把索洛余量看做各较短时期之间技术变化的衡量指标,得出结论:

技术的波动是经济活动短期变化的一个主要源泉。

(2)萧条是由对技术的逆向冲击驱动的

(3)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法的基础:

(a)技术冲击是短期经济波动背后驱动力

(b)货币政策对解释这些波动不起作用

(4)索洛余量没有很精确的代表短时期之间的技术变化。

对索洛余量周期行为的标准解释是,它产生于两个衡量问题

(a)劳动储备:

在衰退期,企业可能继续雇佣它们不需要的工人,以便当经济复苏时这些工人还可利用。

即劳动投入在衰退期被高估了。

导致索洛余量比可用的生产技术周期性更强。

用索洛余量衡量的生产率在技术没有变动时也会下降。

(b)需求低时,企业可以生产不易衡量的东西,如进行培训。

、组织存货、打扫工厂。

这使产出在衰退时被低估了,衡量出来的索洛余量因为技术以外的原因而具有周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