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90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docx

累与责任同在《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累与责任同在——《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累与责任同在——《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今天,南宁的气温高达34度。

拿着实习鉴定表,顶着烈日,在早已熟悉了的“烘车”(公车)里,我和何永东、黄伟林去南宁日报社盖章。

  在5楼的党委办公室里,当主任盖下报社公章时,我意识到,我在《南宁晚报》三个多月的实习,要结束了。

带着丝丝的不舍,以及收获的喜悦,我们走出了报社,滨湖广场旁温度高达75度的柏油路上,走着3个追求梦想的大学生的身影……

  一、

  找实习并不比找工作容易多少

  我们都知道,新闻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都要在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小实习。

我之前就一直纠结着要去哪里实习。

大一暑假的时候,我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去了《贵港日报》实习,当时懵懵懂懂,没学到什么。

去年暑假,我去了《广西日报》政法部实习,写了一些会议新闻,当时深感记者不应该是那样的,而应该在社会上到处跑动、采访。

于是,我继续揣着记者梦,进入了口碑不错的《南宁晚报》。

  3月17日早上,根据预约,我和孙肖珊去南宁日报社参加实习考试。

76路公交车不是一般的多人!

站在车上一直到金洲嘉宾路口,足足一个小时!

说实在的,如果真的在南宁日报社实习,坐公车也是一件苦差事啊。

  我们给主管实习生的老师递了简历和介绍信,随便寒暄了几句。

主管的老师看我的简历,突然问我:

“在《广西日报》实习过啊?

跟哪个记者呢?

”“在政法部跟卢建宁老师。

”“哦,卢建宁……”在大报实习过就不一样啊,我自我感觉良好。

而好戏还在后头……

  之后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份试卷,还给我们发了稿子。

材料是关于王长荣扫雪晕倒的感人事迹。

我没经过多少思考,就写了一篇通讯用时一小时左右。

自我感觉不是非常好,不够感人,而且,我感觉材料不够,写的时候我还考虑要不要小标题,结果我不要。

后来证明,那个主管的老师对我们俩的考试都非常失望。

“怎么不用小标题呢?

通讯那么长,谁有耐心看下去啊?

”唉……

  老师拿出一些稿件给我们看,我看到,是民大的同学的,那个同学写的确实不错,后面配的评论也写得很长(其实我们当时刚刚开始学新闻评论)。

我给西大丢脸了……我感慨,怎么实习都要考试啊,找个实习都这么困难,哥以后还怎么就业啊?

真是打击人!

  考完试回到学校,等了一个多星期,还不见《南晚》通知我们去实习。

我想,找个实习都这么困难?

于是我主动打电话给那个主任,他说马上安排了。

然后第二天就去报社报到。

10块钱,弄了一个实习采访证。

那个管实习生的主任把我安排到社会新闻中心,交给那里的方主任。

然后方主任写了个名字给我,说叫我打电话给这个记者,她会安排。

方主任安排我跟记者叶祯。

  回来的途中我打电话给那个叶祯记者,结果被打击了:

“我不带男实习生”。

性别歧视哦!

我感觉非常不爽。

我只知道就业的时候人家不喜欢要女生,但是我没见过人家不喜欢男生的,并且,仅仅一个实习生罢了,有必要这样嘛?

这种情况我头一次遇到。

我印象中的记者,不是这个样子的,记者应该……不过,很快的,我想想,也觉得没什么。

人家不喜欢带,也没有必要强迫,毕竟我没付钱,人家没有这个义务。

之后我很理性的发短信给她,叫她联系方主任,希望方主任给我重新安排。

结果,今天我等了一天,方主任都没给我电话。

我知道,主任必定很忙,不会想起我这个无名小卒。

第二天我继续去南宁日报社,方主任这次让我跟着覃宏玲记者。

  唉,我想不到,找个实习,我都经历了这么多困难。

不过,这些都是我事先预料到的,所以,我也没有气馁,这些,都是小case啦~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以后再大的困难,我都不怕了。

  二,实习,累与责任同在

  后面我联系了覃宏玲记者,她是个爽快的人,还是西大文传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的师姐~就这样,3个月里,我开始跟着覃老师进行了至今为止我大学最长的实习生活。

  实习的记者覃老师很关照我,每次有采访,她肯定都会捎上我。

我当然也不会让覃老师失望,每次逢叫必到,几乎没有迟到过。

幸亏,我的文字功底还过得去,写出来的稿子,还没被覃老师批评过,这个,是令我颇具自豪感的一点。

在实际采访中,我也尽量地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

我努力把自己表现得更像真正的记者一些,包括带上相机包,采访本(我专门买的),包括提问的问题等等,甚至穿着更加成熟一些。

当然,在实际采访中,我也发现了记者这个行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时候真的让人很难受。

比如,关于“钉子户”的报道,你报道吧,可能会触犯到当地政府和中央政策,不报道吧,老百姓的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

最后,稿子写出来了,留给编辑去定夺。

而很多时候,稿子直接被毙掉,在我的印象中,我写的稿子已经被毙掉了不下5篇,有时候,真的比较气馁,但是,我还是天天去看《南晚》电子版,看看之前写的稿子有没有“复活”的可能,而每天早上8点看《南晚》电子版,居然成了我的习惯,现在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虽然上面不会再有我的稿子了)。

  当然,当记者没有那么简单。

当记者还要有强壮的体魄。

在实习中,我体会深刻啊。

很多时候,早上就要7点就要起床了,早餐在公车上,站着吃。

之后就是要赶到新闻现场,一系列的采访,走访活动,比如那天去寻找猴子,我们为了拍一张猴子的照片,在破旧的村子里行走了3个多小时,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我们才结束。

(这篇稿子后来获得学院第二届学术技能文化节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怕是早就撑不住了。

还有一次,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前一天我和老师约好在飞凤市场见面,第二天我提前一个小时出发了。

但是那个时候刚好碰上班高峰期,公车开得非常慢,结果还有10分钟的时候,覃老师就打电话给我,问我到没有,当时我还在火车站。

那里距离飞凤市场还有很远的距离,于是我果断地下车,随地坐了一辆摩的。

我告诉摩的司机,让他尽可能地开快些,摩的在大街上穿梭,速度非常快,覃老师也还一边的打电话催促我:

“小梁你到没有啊?

大家都在等你啊?

小梁你到底懂不懂路啊?

……”结果,我还是迟到了,我看到了覃老师失望的眼神,后来,我们坐了两外一辆车去采访现场。

经历了那次事件之后,我每次出发之前,我都要打探好线路(预测好上下班高峰,天气状况等等),确保自己提前20分钟左右到现场。

记者有时候天天都这样,随时出击,随时奔赴现场。

回到报社之后,午饭也来不及吃,马上投入写稿奋斗中,因为第一时间把稿子写出来,印象最深刻;另外,报社每天都有截稿时间,一般都在晚上7点之前截稿,如果你吃个午饭,睡个午觉,起床之后下午5点钟了。

剩下的2个小时,你根本不够时间去写。

所以,公式是这样——早上7点起床,挤公车,公车上解决早餐,奔赴采访现场,下午3点回来写稿,写完稿下午5点,然后晚饭和午饭一起解决了。

这样的日子,我在《南晚》实习的前20天,就经历了3次。

算下来,一年要经历30多次……

  实习是很累的,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带课实习的学生。

有时候早上去实习,下午还得快马加鞭赶回学校上课,下课后还得写稿……如果老师打电话叫你去,你老是不去的话,那样也不太好,有时候实在赶不回学校,还得请假,但是总是请假,课程又会落下,引起上课老师的不满。

所以,我们带课实习,非常尴尬、纠结!

  虽然实习很累,但是,3个多月下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我大学期间最长的一段实习,从中学到的东西,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下面我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说说记者这个行业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在《南宁晚报》实习期间,我去了很多地方,令我比较难忘的一个地方就是石埠镇的上灵村。

因为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所以,对农村,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写到这方面的东西,我会很来劲。

上灵村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尴尬的村,在南宁近郊,公车到达,却没有拉上自来水。

上灵村一共有10个队,多年来,村民一直靠喝井水过生活。

每个队都有自己的水井。

尽管邕江就在村边,但村子里七队和十队的井经常干涸,每年只有三个月有水,其它月份水井都是断断续续出水,经常断流。

上灵村七队有150多人,十队有70多人,总共三十户人。

  今年广西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这使上灵村七队和十队的喝水问题更加严峻了。

七队和十队的门前,挖有三口井。

其中一口井有水,但是断断续续的,“每天只抽得几桶,而且还要沉淀之后才能用”;另外一口井则没水出来;最大的一口井,据村支书李继全说,XX年就挖了,当时花了三万多元钱,但由于井挖的太深,抽出来的井水有很多铁锈样的杂质,放久了之后,还会有油浮在水面,水不能饮用,只能用于灌溉。

没井水喝,只能到邻队去挑水喝,有时候邻队正在挑水,他们就只能到离家200米远的邕江挑水喝。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

  当时我们去这个村里面了解情况的时候,被村民围起来,他们把我们当作救星。

她们扯住我们的手问:

“我们没有水喝啊,你们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一个小姑娘还哭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十分的难受!

从上灵村走出来之后,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但是却羞于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帮上什么忙(以后,我还真不想当记者,不想面对太多的事情,只想简简单单地生活)。

我也知道,有些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但是,有些问题,必须马上解决。

上灵村喝水问题,我认为就是必须马上要解决的问题。

与重旱灾区相比,他们至少还有邕江水喝,但是,重旱灾区只是今年旱而已,而上灵村确是多少年来,每年井水仅有三个月的正常出水……我知道,村委工作不好做,他们希望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能做的,只是上报上级。

村委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报出来,谁也不愿意把自己村的丑事抖出去。

为什么那位小姑娘哭了?

还有一个原因,被村民责骂了:

有钱自己不会去买水喝啊?

找什么记者来这里乱搞?

村里人就是这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子能熬过去就熬过去了,没有什么奢求。

他们不奢求政府来帮他们做什么,他们只求平安无事,就是这样的想法,他们世世代代喝邕江水过活,到如今都没装上自来水。

  不管如何,回到宿舍之后,我非常用心去写这篇稿子。

结果,这篇稿子后来获得了学院第二届学术技能文化节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

  另外一件事让我比较难忘的是,一次我写的揭露性报道。

  那篇报道,我们写了之后,一个多星期才见报。

(《南宁晚报》XX年6月10日,第7版综合新闻,《价值万元床垫具有多种疗效?

》)写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人的善良,以及他们身上的病痛,向他们推销非法医疗器械。

在采访报道中,我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危险:

做揭露性报道随时有可能受到人身攻击。

稿子出来之后,为了大家安全,我和覃老师都没有署名。

  那天采访完,走出军供酒店之后,我回想起张大爷(被骗的老人)的一句话:

讲座都是给老人听的,他们不给年轻人进去。

为什么只给老人听,不给年轻人进去呢?

这些留守家中,身体欠佳的老人,他们不懂科技,不懂技术,他们老了、身体不好,他们就希望自己身体健健康康,多享天伦之乐,因此,他们选择相信科技。

可是,如果“科技”骗了他们呢?

“科技”利用了老人的善良,利用了老人的弱点,进行欺骗。

  而这些老人,无疑更加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关心!

  三,离去,不舍与收获

  在昨天,我在《南宁晚报》社会新闻中心的实习结束了,接着就是毕业实习的来临。

走出报社那一刻,我有不舍,也带着收获……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个女孩子,她经常在我写稿之际鼓励我,并且在我的稿子出来之后,每次都是我最忠实的读者,这是我前进的动力,她叫李燕。

我最该感谢的人是覃宏玲记者,覃老师非常信任我,关心我,覃老师是我到目前为止实习生涯中最好的老师!

我想,我会一直努力,写好稿子,做好人,不让老师失望!

  

  

  

  

  XX年7月1日于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