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43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docx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

老少皆宜的中国对虾

对虾(Penaeus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Penaeeschinensis,中国明对虾)、斑节虾。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

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

对虾为广温广盐性海产动物。

体呈长筒形,左右侧扁,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由20个体节组成。

腹部较长,肌肉发达,分节明显。

中文学名对虾

拉丁学名Penaeusorientalis

别称东方对虾、中国对虾、斑节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甲壳纲

目十足目

科对虾科

属对虾属

目录

1形态特征

▪头胸部

▪腹部

▪附肢

▪外部生殖器宫

2生态习性

3种群分布

4捕收季节

5养殖

6生物系统

▪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7苗种培育

8养成设施

▪准备工作

▪放苗要点

▪养成管理

9防治

▪科学投喂饲料

▪调控虾池水色

▪水质变化

▪水色发暗

▪池水倒藻

10处理方案

▪处理水变

▪调节水质

▪池水调控引

▪调节虾池水温

11育苗技术

▪利用育虾升温

▪扩大稚参

12烹饪方法

▪做法指导

▪干烤大虾

▪芪枣大虾

▪煎烹大虾

▪白炒虾球

▪蒸

▪沙锅

▪花椒蒸

▪生焗对虾

13食用须知

▪营养分析

▪适合人群

▪食疗作用

▪食物相克

▪品种区别

▪分类

1形态特征

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

中国对虾是对虾属的主要种类之一,俗称“对虾”。

对虾身体长而略侧扁,雌雄异体,成体雌虾大于雄虾,体色也有所不同;中国对虾雌虾体色灰青,雄虾体色发黄。

对虾体外包被着一层几丁质的外骨骼甲壳,它由其下方的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对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有21节构成。

除最前和最后一节外,各节皆具一对附肢

中国对虾,体长大而侧扁。

雌体长180~240mm,雄体长130~170mm,甲壳较薄,光滑略透明,头胸甲较坚硬宽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长而呈尖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4齿,额角下两侧具眼1对,有柄。

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附近;额角后脊仅伸至头胸甲中部。

颈沟、肝沟细而明显,肝刺清晰,眼眶触角沟较宽,眼胃脊甚明显。

头部有附肢5对,第1、第2对成为2对鞭状触角,其第2对触角特别长,触角刺明显;其他3对附肢,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

胸部附肢8对,前3对成为颚足,均为口器的一部分;其余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大,后2对末端成为爪状。

雌体交接器呈现圆盘状,位于第4、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中央有一纵行裂口,内为受精囊,前方有一圆形突起,表面着生密毛。

腹部7节,能屈曲,第4~6节背面中央具有纵脊;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内肢极小,雄者内肢变形为呈钟形的交接器。

第6对为尾肢,短粗,与腹部第7节末端甚尖的尾节合为尾扇。

雌体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蓝色,体表散布有棕蓝色色素细胞。

雄体略呈棕黄色,胸部和腹部附肢微呈红色,尾肢的后半为深蓝并夹有红色。

头胸部

对虾身体前部为头胸部,较粗短,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共14节,分节不明显,覆盖头胸部的背面和两侧的一片坚硬的大甲壳,叫做头胸甲,它的前端中央有平直前伸、细长而尖利的额角,俗称虾枪或额剑,具有保护眼睛和防御敌害的作用。

额角侧扁,上、下缘皆有短齿,呈锯齿状.对虾属中不同种短齿数有所不同,这是分类依据之一.

头胸甲的前端、额角的下方两侧有一对复眼,呈肾形,眼柄能自由活动。

口位于头部腹面的一对大颚之间,前方有一片半圆形的上唇,后方有两片并列的下唇,大颚被上、下唇覆盖.胸部两侧有鳃,着生于胸部附肢基部及附近的体壁上.由头胸甲两侧包被而形成鳃腔。

腹部

对虾身体的后部为腹部,较细长,由7节构成,分节很明显。

前5节较短,第六节为最长。

腹部自前到后逐节变细,量后一节很细,末端甚尖,称为尾节。

肛门位于尾节腹面的基部.腹部各体节的背面及两侧均包被一比较坚硬的甲壳,前一片的后缘均覆于后一片之上,相连处的甲壳薄而柔软,前后折叠,以便于体节的活动。

附肢

对虾的附肢共19对,各部的附肢均由基肢、内肢和外肢构成,基本上为双肢型。

由于各对附肢的功能不同,其形状与构造各异.如口器附肢主要在于抱持和咀嚼食物,其基肢发达:

胸部附肢为捕食及爬行器官,内肢发达;腹部附肢功能在于游泳;其内、外肢均发达。

对虾体节、附肢敷目、特点及功能表.

外部生殖器宫

对虾的雌、雄两性均有构造特殊的交接器:

雄性交接器由第一游泳足的内肢变形相连而构成,中部向背方纵行鼓起,似呈半管形;雌性交接器位于第四和第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膛甲上,开口内为纳精囊.纳精囊分为两种类型:

封闭型纳精囊呈囊状或袋状,用以储藏精子,对虾属中的多数种类属此列,高压油管如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等,其中日本对虾的纳精囊为一囊状突起,开口向前;开放型纳精囊无囊状结构,如南美白对虾等。

2生态习性

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

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

3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渤海、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

4捕收季节

捕捞季节有春、秋两季,4~6月份为春汛;9~10月份为秋汛。

10月中下旬为旺汛期。

5养殖

农业部发布的NY/T5059—2001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虾苗种培育、养成和病害防治技术,适用于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

6生物系统

肌肉系统

对虾的肌肉为横纹肌,构成强有力的肌肉束,分布于头部和腹部,以腹部肌肉最发达。

消化系统

口为消化道的开口。

口后连一短的食道,食道的另一段与胃相连。

胃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为一大囊,称贲门胃,内有许多儿丁质的小齿构成胃磨,行容纳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后部较小,称幽门胃.内有成对幽门板和无数刚毛.胃后为肠道,在其前端背面为肠盲囊.肠分为中肠和后肠,中肠细长,其末端连接后肠(直肠),后肠在尾节基部腹面开口。

即肛门。

在幽门胃的后部、中肠前端两侧,有一对褐绿色的大消化腺,即肝胰脏,被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成一团。

呼吸系统对虾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胸部两侧的鳃腔内。

根据鳃着生部位的不同,鳃可分为肢鳃、侧鳃.足鳃、关节鳃等4种,共25对.

循环系统

对虾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血管、血窦等构成.心脏为肌肉质扁平囊状物,位于胸部后端背方的围心窦内。

具4对心孔。

由心脏发出7条动脉.每条动脉又分成许多微血管,开放到身体各部的组织间血窦内.血液无色,血浆内含有血蓝素,能携带氧气到组织中。

血液在心脏的压迫下流人动脉,经微血管流入血窦,再汇集于胸部底面的胸血窦,然后经入鳃血管流入鳃内,通过鳃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新鲜的血液经出鳃血管流人鳃心血窦,最后流入围心窦,经心孔流回心脏。

(5)排泄系统

对虾的排泄器官是位于大触角基部的大触角腺,由囊状腺体、薄壁膀胱和排泄管组成。

腺体内的排泄物主要是胺盐,也含少量尿素和尿酸,其水溶液呈绿色,故触角腺又称绿腺。

触角腺可调节渗透压和离子平衡。

神经系统

对虾的脑位于头部前端,由两个大的神经节合并而成。

神经白脑分发到复眼和两对触角,并有一对神经通向食道周围,构成食道神经环,其后以神经索向后贯穿于躯体的腹面中央。

各体节均有分支神经通向附肢、肌肉和其他器官.

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卵巢、输卵管和纳精囊。

卵巢位于躯体背部,为并列对称的一对,呈叶状片,分为l对前叶,7对侧叶(中叶)和1对后叶。

输卵管与卵巢第六侧叶相接,伸向腹面,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乳突上,即生殖孔,又称排卵孔。

雄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精巢、输精管和精荚囊。

精巢位于躯体背部,围心窦下方,也是并列对称的1对,分为l对前叶、8对侧叶(巾叶)和1对短小的后叶,均紧贴在肝脏上面。

精巢薄而透明,只在性细胞成熟时呈半透明的微白色。

精巢内有许多生精小管,由生精小管产生梢原细胞,经发育而成精于。

输精管可分前、巾、后三段,前段细短,与精巢后叶相接;中段粗长而曲折,灰白色;后段细长,与精荚囊相接。

精荚囊是一对膨大的囊状物,各自

位于第五足基部。

精荚囊又接一短管,开口于第五足基部内侧乳突上,即生殖孔,又称排精孔。

许多精子在输卵管中段被管壁上所分泌的胶状物质包被,形成盘状的精小块,在精荚囊中,许多精小块被包成精荚。

7苗种培育

清淤消毒

上造(季或茬)虾收获后,须及时刷洗池壁并将池水排干.进行清淤晒塘。

必须彻底清除虾池内的淤泥和杂物,对于池底污黑发臭的淤泥,尽量将其清除干净,并运至远离虾池的地方掩埋,以免给下造带来隐患。

清淤后,须将虾池冲洗干净,直至没有黑色污水为止.并将脏水排干后进行晒塘,放苗前引进适量的干净海水或淡水,选用特消灵、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一些杀菌清野力较强,效果较佳的药物进行池塘消毒。

药液须均匀地泼洒在池水中,在没药液浸泡到的地方(包括池壁堤坝),应用工具将药液泼洒上去,然后浸泡池子数天。

在浸泡期间,如有脏物漂浮水面,应在下午5点钟前将其捞出。

数天后将药液排掉,检查池塘.如有生物残体遗留在池内,须将其清除干净,便可进水。

进水时应在入水口加上80~100目的过滤网片或网袋。

水体消毒及水质检测

当池子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水位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夜光藻)、夜光虫及检测盐度、ph值,如有轮虫、甲藻等,应选用既能杀灭轮虫、甲藻又能进行水体消毒的药物。

如海水中不携带轮虫,甲藻,应选用一些既能杀灭有害细菌,而对藻类又无杀伤力或杀伤力不大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进行水体消毒。

水体消毒后,再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人一定量的石灰粉,提高ph值。

如果是淤泥底质的,最好每亩再泼入50至80市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将淤泥覆盖改良。

肥水

育藻肥水是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轻视,池水浮游生物的繁衍量是否达到要求.这和苗种早期的成活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要想虾苗成活率高,出高产,一定要进行肥水。

早期肥水后的透明度应为30~40公分。

斑节对虾(青虾、角虾)以褐色(茶色)为好,褐色水以角毛藻为主,可培育浮游动物供虾苗摄食。

南美白对虾以黄绿色或绿色为好,要求水体清爽。

在此提供几个肥水方法供参考(以1米水深计):

(1)活水素(微生物肥料):

每亩1公斤,兑水泼洒。

(2)清水素(枯草杆菌):

每亩350~400克,兑水泼洒。

(3)茶麸:

土池每亩3~4公斤,沙质池6~7公斤,护坡池8~10公斤。

浸泡4~7天,过滤去渣,兑水后均匀泼洒。

磷酸二氢钠或磷酸二氢钾:

每立方水体10克,兑水后均匀泼洒。

复合肥:

每亩2~3公斤,隔1~2天后再每亩1公斤,兑水后均匀泼洒。

苗种选择

虾苗的选择也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

因此,必须慎重选用经检测、无携带病毒和有害细菌的健康苗种。

下面提供直观的选择方法供参考:

斑节对虾(青虾、角虾)苗:

必须选用1.1cm以上,个体大小均匀,体表干净,体色正常,无附着物,游动活泼,能逆水游动,虾体成一直线,游动时两眼张开,不游动时两眼和尾叶一会张开,一会闭合。

南美白对虾(白虾)苗:

体长0.9~1.0cm以上,体色透明度高.个体差异不大.胃饱满度好、食欲强、游动活泼、逆水游动力强、体表干净、色泽一致、体宜、头大身小。

苗种运输及下池前消毒措施

苗种运输过程中,特别是距苗场较远的养殖场,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损失和降低虾苗的活力。

为确保苗种的成活率和活力,降低死亡率,在苗种装包前,预先在装包盛水用的大桶(0.3m3)水体中加入100克免疫多糖或30~50克的g—d生命素(只选用其中一种),搅拌均匀,冲气,再用该桶内的水盛苗装包。

回到养殖场后,配好消毒液[强克101{超碘季胺盐),半亩方水用量0.5~1克,浸泡半小时]进行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设置饲料观察台及增氧机

每个虾池最好能在东西南北中各设置一个饲料观察台。

饲料台的设置有利于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及饲料的投放多寡。

通过饲料台的观察可了解和掌握对虾的胃饱满度、饲料投放是多是少及对虾粪便情况和对虾的分布情况,以便决定下餐饲料投放是增还是减及某一部分的投放量。

增氧机的配套,一般每亩匹配1匹,放苗密度超过6万尾的,应每亩配1匹以上的增氧机。

增氧机的匹配最好是采用叶轮式、潜水式和纳米管三种机种配套,效果更佳。

增设增氧机不但可避免对虾缺氧浮头,还可改善水环境,激活水况因子。

8养成设施

1选址:

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

2水环境:

海水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

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

3设施:

①养成池。

滩涂大面积养虾池,长方形,面积1~7公顷,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

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

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

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1公顷,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设排污孔。

②养成池配套设施。

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

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内坡度宜为1∶2~3。

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

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

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后,方可排放。

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

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厘米以上。

对高密度精养和蓄水养殖的养虾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

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离墙。

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

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

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

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2消毒除害:

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主。

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

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

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4肥料使用:

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

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放苗要点

1放苗环境:

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

大风、暴雨天不宜

放苗。

2苗种规格:

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

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水温:

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

池水盐度应在1~32。

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

①进水水质管理。

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

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

②水量及水交换。

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

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

①饲料品质。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②饲料投喂量。

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

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

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

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

每日测量水温、16mn低温无缝钢管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

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

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

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

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9防治

巡池:

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

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切断病原:

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

病原生物检测:

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药物使用:

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

①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

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对虾冬棚养殖后期水质管理与调控

科学投喂饲料

冬季养虾光照弱、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差,天然饵料少,南美白对虾生长主要依赖人工配合饲料,对虾的摄食量又比正常季节要少,因此,科学的投饵既能满足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的要求,又不致于影响水体环境。

要求选用质量好的名牌对虾饲料,最好选择水中稳定性好、全熟化沉性颗粒虾料。

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虾的密度以及虾实际的摄食量等因素,及时调节,严格控制,要坚持“少量多次、日少夜多,水温高多投、反者少投,均匀投喂”原则。

及时检查饵料残饵的情况,加以调整投饵量。

一般控制70~80%的对虾虾群饱食,池底无残料为原则。

这样可保持池水水质、减少污染,又能保证南美白对虾生长,降低饲料系数,降低成本。

如果对虾人工配合饲料质量差,水中易溶解或浸出物多,会造成水质极度污染。

对虾摄食质量差的饲料其消化吸收差,粪便多,严重污染虾池底质、水质,引起水质逐渐变坏,引发对虾出现一系列疾病。

为了科学、准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除了计算对虾摄食量之外,还需加强观察检查,冬棚每个养虾池要设3-4缯网,定时详细观察虾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根据缯网有无残饵、虾胃饱满程度及虾粪多少与长短等综合判断,调节饲料量,才能真正做到准确的投料。

调控虾池水色

冬棚几乎是封闭状态,水环境如温度、光照、气压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不同,经常出现虾池内水色、水质、pH值等因子不稳定。

而池水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偏高,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生长、甚至导致养殖失败,如何保持池中优良藻类的生长,维持良好的水色、水质,是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质变化

由于冬棚养殖时间较长,投饵和对虾排泄物使虾池的残饵、粪便等有害的物质积累增多。

且冬季阳光光照弱,水中浮游植物差,难于消耗水中有害物质,水体环境平衡发生变化,常出现水色的种种变化,对虾易出现不正常状态,因此,在养殖后期应该加强监测,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控水质,使对虾健康生长。

常见不正常的水色有:

水色发暗

水色发暗或浑浊等现象在淡水区冬棚养虾,对虾饲料投放过量或浸出物多,虾池水质过肥,水中绿藻及蓝藻大量繁殖,多出现深绿色或暗绿色水色。

如果蓝绿藻大量繁殖,池水透明度低,可用漂白粉0.5~1克/米3加以杀除部分藻类,但一定要准确用量,以免藻类大量死亡影响虾池水质。

当有些藻类大量生长,水中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到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繁殖生长,因而出现藻类老化、死亡,或者因用药不当,使用某些消毒药杀死藻类,产生水质老化,水色变浑浊现象时,可适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如利生素、利生活菌、光合细菌、EM菌、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及池底净等加以调控,促进有益藻类和有益菌群的繁衍,抑制有害的微生物的滋生。

另外,需适当增氧。

冬棚内气压低,空气不流通,使用叶轮式增氧或水车式增氧机效率不高,应采用底部增氧与水面增氧相结合,以底部增氧为主,使虾池底增加较多氧气,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厌氧细菌的滋生,稳定水质,利对虾生长。

池水倒藻

池水“倒藻”变清此现象多发生冬棚养殖中期,藻类突然死亡,池水突然变清,亦是藻类老化所致。

或者由于对虾饲料投放过量或浸出物多,使虾池水色变成暗红色或变浑浊,降低水中透明度,加上冬季光照强度较弱,浮游藻类难繁殖所致。

如果未搭冬棚前水色良好,搭冬棚后光照强度减弱,藻类生长不良,也容易发生此情况。

因此,可以在冬季养虾过程定期施有益微生物制剂。

如果池水突然变清,要马上施用有益微生物和水质、底质改良剂,防止“泛底”,然后再注入新水或换水5~10%、施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等一些无机肥,把水色培养起来。

但施肥要减少磷肥用量,避免蓝绿藻大量繁殖。

10处理方案

处理水变

处理水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

调节水质

在处理水变过程中,主要把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剂,“高能速氧”结合使用。

首先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后,可起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用量分别为2ppm~4ppm、5.6ppm~10ppm,在18~24小时内除去水体中有害氮可达40%~56%,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

使用“高能速氧”是为了向水体中补氧。

“高能速氧”可降低有害因子对对虾的毒性,增加池塘对虾抗病能力,同时也能降低分子氨、亚硝酸盐的浓度。

池塘使用6ppm的“高能速氧”48小时后对氨氮的消除率为42%~77%。

水变的原因如果是有机物过多造成的,可用2.5ppm“水清”全池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用“氯宝抛洒剂”抛洒,杀灭水底层浮游动植物,调节水质。

其次,肥水是水变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

水质处理完后,可施“肥水素”肥水。

因为水变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

池水调控引

1、池水亚硝酸盐的调控在冬棚养虾后期,由于残饵、虾粪便积累增多,池底有机物多,如果水中亚硝酸盐上升到0.1毫克/升以上,对虾会产生慢性中毒。

即使池中溶氧充足,对虾也会出现水面浮游呈现病态,回转浮动或紧靠浅水岸边游泳。

当虾池水中亚硝酸浓度达到0.25毫克/升以上,虾体发红,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燥或反应迟钝,甚至死亡,处理措施:

(1)加大增氧量;

(2)使用生态制剂,如:

活水素EM菌、加强型利生素等,以及生态护水灵,绿威王等。

2、调控水中氨氮当虾池水中氨氮超过0.2毫克/升,对虾食料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对环境适应力及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出现池边浮头。

遇到池水氨氮偏高时:

(1)增大充气量,适当换水;

(2)使用水质改良剂,如解毒王、氨氮净等;(3)同时使用益菌王、光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