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49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验证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本课的主线索,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三个专题。

引入了《凤阳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等史料。

   

  

1.通过材料研习、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通过观看视频《深圳的崛起》、《开放的威海》,填写《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学生能辨认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的位置,说出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复述对外开放格局。

  

3.通过课前调查访问,学会收集口述资料并能提炼出有效信息。

  

4.通过对改革开放原因、措施、作用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而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1.通过选择题1检测学生是否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否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通过选择题2检测学生是否能说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3.通过授课过程中的填图练习,检测学生是否能利用历史地图识记5个经济特区,是否有85%的学生能说出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4.通过材料练习,检测学生是否能区别:

近代中国与改革开放以来“允许外商投资设厂”有什么不同?

  

5.通过交流课前调查访问作业:

《我身边的历史——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从口述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6.通过小结环节中学生谈感想、收获,检验学生是否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否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1.导入  

学生交流展示收集到的票证,讲述《我身边的历史——票证的故事》,分析在历史上使用票证的原因。

认识到当今中国物质丰富、市场繁荣,不再使用票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教师解读“改革”“开放”的含义。

  

由口述历史引入历史课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新授:

  

本课主要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本原来的三个专题整合,调整为两个专题,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其中对内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个板块。

  

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引入两则材料,了解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张三劳动实在赖,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

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

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材料二:

  上联:

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

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

我也过年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农民形象?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出现材料一、材料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四人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安徽凤阳农民的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生阅读P42页正文和小字,思考交流安徽凤阳农民进行怎样的尝试?

这种尝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资料,介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教师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承包集体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前提是土地仍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

  

引入对联,引导学生分析农民“储米十余担”“存款上千元”的原因,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教师结合鞋和脚的关系通俗解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

  

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农产品城乡供需不对接的方法——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兴办乡镇企业。

  

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乡镇企业以及给乡亲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师举例解读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含义。

  

出示:

《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乡镇企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出示对联使学生理解农民致富的根本原因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教师总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像两只翅膀,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在此基础上,改革向城市推进。

  

通过三幅对联,结合学生访谈农村长辈的资料,将农村改革前——农村改革后——改革的深化三个环节有机粘连。

让学生通过人民公社搞平均主义挫伤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搞活农村经济的史实,了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认识到对内改革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  

改革的原因:

  

出示材料《“大锅饭”里的政府、企业和工人》,引导学生分析国企改革的原因。

  

政府:

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

只管生产  

工人:

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的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

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改革的措施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你想怎么解决?

假如你是一个有技术专长、工作能力强的工人,你的愿望是什么?

  

师总结:

经过改革,工人有了积极性,企业有了活力,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止,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企改革的深化  

学生阅读P44第二段,了解中共“十四大”的决定,交流金猴皮鞋厂等威海国企的发展概况,明确公司制、股份制等企业的发展方向。

  

引入材料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前的状况,理解国企改革的原因。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金猴皮鞋厂等威海国企的发展概况,了解公司制、股份制。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出示材料:

“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  

——邓小平  

针对邓小平讲话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深圳的崛起  

播放视频《深圳的崛起》,让学生了解深圳是如何崛起的?

提醒学生在观看时注意听:

①深圳的快速崛起靠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②邓小平给深圳的题词是什么?

  

教师结合资料片引导学生分析特区的作用和地位。

  

出示材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生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明确1980年与深圳同期开放的特区名字及位置。

  

动画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学生说出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教师总结:

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使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0XX年,我国成功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材料教学,让学生了解开放的必要性。

通过播放视频《深圳的崛起》,引导学生了解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认识到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通过动画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4.开放的威海  

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区之一,1993年威海也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青岛、烟台、日照一起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它与深圳一样同样也是一个“窗口”!

威海是如何发挥“窗口”作用,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呢?

  

学生观看视频《开放的威海》,交流威海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

威海能够“引进来”,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尽快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也能够“走出去”,扩大出口,在境外投资办厂,建立跨国公司,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加速经济发展。

  

通过视频《开放的威海》,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威海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坚定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决心。

  

3.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感想。

  

教师总结: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向世人有力的证明: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营造未来美好和谐社会!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  

2.从1985年起,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所有制B.生产经营权   C.分配方式D.改组、联合  

3.“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B.建立的目的C.发展的过程D.发挥的作用  

4.材料一: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二:

 1993年威海开始对外开放,大量日商、韩商等前来威海投资,目前,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990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一,依据所学回答: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包括哪些城市?

自1980年以来,我国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有哪些?

  

 阅读材料二回答:

在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中,1993年开放的威海属于其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结合所学,比较分析:

同样是“允许外商投资设厂”,同样是开放城市通商,近代中国与改革开放以来相比有什么不同?

  

  

检测题都对应着教学目标的要求,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