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52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x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江西高级技工学校

《统计学原理》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参考学时:

64

适用专业:

会计

培养层次:

中技

学分:

4

制定人:

董涛

批准人:

(签字)

 

教务教研处编制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统计学原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分

4

参考学时

64

适用专业

会计

层次

中技

制订时间

年月

先修课程

经济数学基础

制订人

董涛

后续课程

运筹学

批准人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使学生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前续课程是经济数学基础,后续课程是运筹学。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统计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因此,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借助Excel完成统计指标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出简要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2.知识目标: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

●借助Excel完成统计指标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出简要分析和评价

●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4.情感与态度目标: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四、

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对当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

序号

模块/单元名称

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

学时安排

理论

实践

小计

1

第一章概述

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理解统计的职能,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8

8

2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整理

了解统计设计的概念,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报表制度,理解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掌握统计指标的设计

8

8

3

第三章统计整理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资料的审核,修订和汇总技术,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和统计表的概念

8

8

4

第四章综合指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意义,平均指标的作用,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数值平均数

8

8

5

第五章动态数列

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长期趋势的概念,循环波动与无规则波动,理解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8

8

6

第六章统计指数

了解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法,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的编制原理

8

8

7

第七章抽样技术

了解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理解抽样技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8

8

8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8

8

小计

64

64

复习、考试

4

机动

4

合计总学时

72

3.

课程内容及要求

模块/单元1:

第一章概述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理解统计的职能,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

初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统计的含义与特点

统计的含义;统计的职能;统计的特点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研究方法

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统计的组织与管理

统计的组织;统计的管理;统计的法制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2: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设计的概念,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报表制度

能力目标

理解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情感与态度目标

掌握统计指标的设计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的概念,原则,内容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的方案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概念和意义,问卷设计;问卷的类型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统计调查报告

统计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特点,种类,填写步骤,基本结构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3:

第三章统计整理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资料的审核,修订和汇总技术

能力目标

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和统计表的概念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统计整理概述

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和步骤;统计资料的审核与订正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统计分组体系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统计汇总和统计表

统计汇总;统计表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次数分布

次数分布的概念和种类;变量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特征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4:

第四章综合指标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意义,平均指标的作用

能力目标

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

情感与态度目标

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数值平均数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和计算方法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种类和计算方法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特点;平均指标的作用;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标志变异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种类和计算方法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5:

第五章动态数列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长期趋势的概念,循环波动与无规则波动

能力目标

理解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情感与态度目标

初步了解动态数列的含义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动态数列概述

动态数列的概念和构成,种类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速度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长期趋势的测定;季节变动的测定;循环波动;无规则变动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6:

第六章统计指数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法

能力目标

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情感与态度目标

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的编制原理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

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性质和种类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总指数的编制

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指数体系;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工业生产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7:

第七章抽样技术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

能力目标

理解抽样技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

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抽样技术概述

抽样技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抽样的组织方式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总体参数估计

点估计;区间估计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4

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模块/单元8: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参考学时

8

其中

理论:

8学时,实践:

学时,考核:

学时,其他: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

能力目标

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考核评价

1

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一般问题

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种类;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2

第二节相关分析的方法

相关关系的判断,相关系数

4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3

第三节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概念,特点;一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

讲授法

板书

练习题

五、

实施建议

(一)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统计汇总和统计表,次数分布,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总体参数估计

2.教学难点:

次数分布,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总体参数估计

3.解决方法:

通过大量的例题让学生真正会做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分析

(二)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条件

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

2.教学设施

本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

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操作技能、课后作业等手段,实践性考核比重大些,但要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

平时的评分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或者利用答辩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这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能够体现出本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的公平与公正。

1.教学过程评价

序号

模块/单元名称

学习任务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评价比重

1

第一章概述

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理解统计的职能,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掌握统计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课后作业

50%

2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整理

了解统计设计的概念,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报表制度,理解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掌握统计指标的设计

了解统计设计的概念,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报表制度,理解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掌握统计指标的设计

课后作业

50%

3

第三章统计整理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资料的审核,修订和汇总技术,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和统计表的概念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资料的审核,修订和汇总技术,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和统计表的概念

课后作业

50%

4

第四章综合指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意义,平均指标的作用,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数值平均数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意义,平均指标的作用,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数值平均数

课后作业

50%

5

第五章动态数列

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长期趋势的概念,循环波动与无规则波动,理解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长期趋势的概念,循环波动与无规则波动,理解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课后作业

50%

6

第六章统计指数

了解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法,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的编制原理

了解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法,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的编制原理

课后作业

50%

7

第七章抽样技术

了解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理解抽样技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理解抽样技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

50%

8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

50%

过程考核成绩包括:

考勤情况:

10%;平时作业(主要为平时课后习题作业):

40%;测验成绩:

40%;平时提问成绩:

10%。

2.集中实训(期中)考核说明

结合上半个学期的学习,用难度适中试题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3.期末考核方式说明

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

课程理论考核为闭卷。

考核时间:

100分钟。

4.课程成绩形成

过程考核成绩:

30%,集中实训(期中)考核成绩:

30%,期末考核成绩:

40%。

七、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

1.教材编写:

如果编写教材,那么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内容要反映新形势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

要与企业合作开发,让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进来,同时还要结合本专业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果是选用教材,那么选用的教材一定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2.推荐教材:

《统计基础知识》,钟新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1月,第3版

3.参考书:

4.其它教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