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80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1、默写部分。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带悲白头吟》刘希夷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其三》杜甫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吴中四士:

贺之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田园祖师:

陶渊明。

柳宗元寓言代表《永州八记》《黔之驴》。

南朝到北朝并融合诗风的是庾信。

郊寒岛瘦:

孟郊韩愈大小谢:

谢眺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

初唐诗坛“文章四友”: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闻一多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诗歌上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齐梁时期,古体向近体的转换。

沈约提出永明体。

杜甫评价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陶渊明----汉魏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南朝诗歌新风的开创者

从陶至谢:

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2、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3、《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

4、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诗。

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唐传奇: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唐代传奇选》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

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

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5、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

二、国力强盛1.疆域宽广,军事强大2.都市繁荣,对外交流活跃

三、政治清明,思想开放。

儒、释、道,兼容并蓄统治者思想较开明推行科举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激发自信产生动力

四、国家统一、南北融合

五、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促进。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

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2.前代文学在思想倾向、题材领域、文体特征、声律运用、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的积累;3.唐人对待遗产的既批判又继承的科学辩证的态度。

6、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感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诗歌的成就:

1.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7、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1.平淡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

内容:

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

形式:

生活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情。

2.淳厚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

3.富有意境。

陶诗包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感受,是人生深刻体验的结晶。

总之,陶诗语言通俗浅显,风格或平淡自然、萧散冲澹或豪放有力、雄浑刚健,但总体上都呈现气象浑融的特点。

它直承汉魏古诗传统,入乎其中,出乎其上,外部结构看似随意疏散,但内在的意脉却极连贯浑成,形散而神不散,正说明作者诗学深厚又天才卓萦。

8、杜甫的诗歌风格:

一、杜诗总体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涵义:

1.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饱满深沉。

2.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

3.通过抑扬铿锵、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二、风格多样

表现内容不同,涉及领域广阔

除忧国忧民的反映战争、军旅、政治外,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描写行旅奔波、田园风光、天伦之乐、异乡风俗,以及赠别怀人、咏物题画、评论诗文之作。

9、王维诗之艺术特点:

1.绘画美

(1)各种色彩和谐配合、对照、辉映。

《送邢桂州》: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2)表现色彩的动静感与冷暖感。

“诗中有画”

2.音响美例:

“细致风向乱,疏影月光寒。

3.禅意与禅趣(《辛夷坞》《竹里馆》《终南别业》)

10、孟浩然的诗歌

1.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1)清幽景象,清幽境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清幽”既是孟浩然诗歌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在漫长的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主体与客体、思想境界与艺术境界,得到和谐的统一。

(2)观察景物细致,刻画入微,曲尽其妙《初春汉中漾舟》: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南归阻雪》: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3)朴素白描手法的运用  《秋登万山寄张五》、《宿建德江》

(4)雄浑壮逸之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早发渔浦潭》: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2.田园诗:

把田园诗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合起来表现。

《过故人庄》

11、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是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

相传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

四声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

汉语字音的声调分别,古已有之,但直到齐梁时的沈约,才正式确立了四声的名称,并把它用之于诗歌的格律(在创作上根据这一原则加以实践,就是所谓的永明体,参见“永明体”),一直沿革至今。

八病则是指作诗时避忌的八种毛病。

12、韩孟诗派:

尚怪奇、重主观

该诗派对盛唐诗歌的突破:

一、追求雄奇险怪的审美风尚:

以震荡光怪为美;以枯槁瘁索为美;以五彩斑烂为美;以丑为美。

二、重主观:

大胆创新;重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

三、以文为诗:

诗歌的散文化倾向(以散文之章法、句法入诗,打破诗歌的对称美。

);以议论入诗;逞才炫学。

13、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诗歌的作用补察时政,泻导人情。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2.诗歌的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3.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1)“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2)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白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讽喻诗:

(1)叙议结合,感情强烈。

(2)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语言浅显平易,意随笔到,形成一种浅显质朴的语言风格。

2、闲适诗和杂律诗:

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明丽亲切。

3、感伤诗: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元稹 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

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

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

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14、曹操

①其诗的内容:

一是“诗史”性叙事诗(《蒿时行》、《苦寒行》),二是政治抒怀诗(《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三是写景诗(《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四是游仙诗(《秋胡行》)。

②创作上的主要特点:

其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其文,清峻通脱,自开风气。

③曹操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

首先,其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钟惺),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其次,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总之,曹操是建安诗风和文风的开创者,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

曹植——“骨气奇高,辞才华茂”

15、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一、自然明快:

1、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

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二、清新俊逸:

1、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16、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

2、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3、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17、春江花月夜——原文

年代:

【唐】作者:

【张若虚】体裁:

【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春、江、花、月、夜。

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春江花月夜》1、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

2、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意境;

3、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1、默写部分。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带悲白头吟》刘希夷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其三》杜甫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吴中四士:

贺之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田园祖师:

陶渊明。

柳宗元寓言代表《永州八记》《黔之驴》。

南朝到北朝并融合诗风的是庾信。

郊寒岛瘦:

孟郊韩愈大小谢:

谢眺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

初唐诗坛“文章四友”: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闻一多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诗歌上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齐梁时期,古体向近体的转换。

沈约提出永明体。

杜甫评价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陶渊明----汉魏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南朝诗歌新风的开创者

从陶至谢:

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2、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3、《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

4、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诗。

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唐传奇: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唐代传奇选》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

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

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5、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

二、国力强盛1.疆域宽广,军事强大2.都市繁荣,对外交流活跃

三、政治清明,思想开放。

儒、释、道,兼容并蓄统治者思想较开明推行科举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激发自信产生动力

四、国家统一、南北融合

五、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促进。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

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2.前代文学在思想倾向、题材领域、文体特征、声律运用、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的积累;3.唐人对待遗产的既批判又继承的科学辩证的态度。

6、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感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诗歌的成就:

1.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7、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1.平淡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

内容:

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

形式:

生活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情。

2.淳厚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

3.富有意境。

陶诗包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感受,是人生深刻体验的结晶。

总之,陶诗语言通俗浅显,风格或平淡自然、萧散冲澹或豪放有力、雄浑刚健,但总体上都呈现气象浑融的特点。

它直承汉魏古诗传统,入乎其中,出乎其上,外部结构看似随意疏散,但内在的意脉却极连贯浑成,形散而神不散,正说明作者诗学深厚又天才卓萦。

8、杜甫的诗歌风格:

一、杜诗总体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涵义:

1.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饱满深沉。

2.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

3.通过抑扬铿锵、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二、风格多样

表现内容不同,涉及领域广阔

除忧国忧民的反映战争、军旅、政治外,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描写行旅奔波、田园风光、天伦之乐、异乡风俗,以及赠别怀人、咏物题画、评论诗文之作。

9、王维诗之艺术特点:

1.绘画美

(1)各种色彩和谐配合、对照、辉映。

《送邢桂州》: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2)表现色彩的动静感与冷暖感。

“诗中有画”

2.音响美例:

“细致风向乱,疏影月光寒。

3.禅意与禅趣(《辛夷坞》《竹里馆》《终南别业》)

10、孟浩然的诗歌

1.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1)清幽景象,清幽境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清幽”既是孟浩然诗歌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在漫长的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主体与客体、思想境界与艺术境界,得到和谐的统一。

(2)观察景物细致,刻画入微,曲尽其妙《初春汉中漾舟》: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南归阻雪》: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3)朴素白描手法的运用  《秋登万山寄张五》、《宿建德江》

(4)雄浑壮逸之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早发渔浦潭》: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2.田园诗:

把田园诗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合起来表现。

《过故人庄》

11、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是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

相传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

四声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

汉语字音的声调分别,古已有之,但直到齐梁时的沈约,才正式确立了四声的名称,并把它用之于诗歌的格律(在创作上根据这一原则加以实践,就是所谓的永明体,参见“永明体”),一直沿革至今。

八病则是指作诗时避忌的八种毛病。

12、韩孟诗派:

尚怪奇、重主观

该诗派对盛唐诗歌的突破:

一、追求雄奇险怪的审美风尚:

以震荡光怪为美;以枯槁瘁索为美;以五彩斑烂为美;以丑为美。

二、重主观:

大胆创新;重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

三、以文为诗:

诗歌的散文化倾向(以散文之章法、句法入诗,打破诗歌的对称美。

);以议论入诗;逞才炫学。

13、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诗歌的作用补察时政,泻导人情。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2.诗歌的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3.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1)“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2)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白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讽喻诗:

(1)叙议结合,感情强烈。

(2)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语言浅显平易,意随笔到,形成一种浅显质朴的语言风格。

2、闲适诗和杂律诗:

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明丽亲切。

3、感伤诗: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元稹 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

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

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