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09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古诗鉴赏.docx

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庾信

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

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②亭障:

边境的堡垒。

③白狄:

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1分)

A.咏史B.怀古C.怀人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2分)

A.纯一混茫B.凄惨萧索C.苍凉壮阔D.清幽凄冷

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

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三)8分

12.1分选D“羁旅”

13.C,2分;B,1分。

14.5分

答案示例一:

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

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

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

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

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

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

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

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

崇明县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

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

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

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12.律诗

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

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

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

一萼红?

盆梅元朱睹颜

玉堂深。

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

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

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

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长恨年华婉晚①,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

何事东君②,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

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

莫问调羹③心事,且论笛④里平生。

【注】①婉晚:

迟暮。

②东君:

司春之神。

③调羹:

《书?

说命下》: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后喻治理国家政事。

④笛:

指笛曲《梅花落》,此处代梅花。

14.全词押的是“”韵。

(填入一个韵母)(1分)

15.对本词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描写了盆梅在暖融的天气下初绽,展现清幽高洁之美,令人魂销心醉。

B.“长恨”一词表明盆梅虽占尽风情,却仍对自身境遇充满了愤恨不平之气。

C.“空山静夜”三句化用了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

.

D.“那得似”三个字是全篇关键所在,举重若轻,拨转题旨;结尾句点明题旨。

16.《盆梅》的写法与《病梅馆记》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4.(1分)ing

15.(3分)B

16.(3分)本词借梅自喻,盆梅虽有风致却受束于生长环境,与自然相隔,终不如野生之梅来得自由、清逸。

而自己垂暮之年仍为世情所困,对此作者在遗憾之余,希望像野生之梅般挣脱官场俗务,追求淡泊自由的隐逸生活。

(托物言志也可)

虹口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

(8分)

咏怀诗(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1、阮籍(201年—263年),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2、琅轩: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2.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体诗。

(1分)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1分)

A.时代A.韵脚C.句数D.平仄

13.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全面六句的描绘。

1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

(4分)

12、古体诗B

13、C(不是现实习性,而是写出了传说中鸿鹄精食高居,以象征鸿鹄之高洁。

14.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

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5题。

(8分)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①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①陈与义(1090-1138),着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

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正确的一项是()(1分)

个个个个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15.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4分)

(三)(8分)

13.(1分)C

14.(3分)B

15.(4分)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1分),诗人借景抒

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1分),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1分)更

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1分)。

(画面描述1分,手法1分,结构1分,情感1分)

闵行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注】①翠葆:

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

江表:

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

12.周邦彦,北宋着名词人,字美成,号_____________。

(1分)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新篁”句写翠绿的新竹在车盖上招摇。

B.“夏果”句写果子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C.下片中的“困卧”对应了题中的“避暑”。

D.“惊觉”是因梦中所见与画屏中的一样。

14.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结合作品,试对其进行赏析。

(5分)

(三)(8分)

12.(1分)清真居士

13.(2分)C

14.(5分)作者描写了幽美、闲静的夏季景色。

首先,作者选取了一些最具夏季特点的典型景物来写,如新篁、骤雨、蛙声、夏果等;第二,作者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来表现夏季草木繁茂、新篁鲜绿、树叶浓翠的画面,如翠葆、金丸、浓翠等。

第三,作者将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既写岸草浓翠,又写蛙声喧闹,有声有色。

第四,动静结合,既有动词摇动、落、飞、破等描写的动态的静,又有浓翠迷岸草、帘花檐影颠倒等静态的景。

第五,作者写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本词涉及角度较多,只要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具体赋分如下:

两个角度各1分,结合词作具体分析各1分,作者情感1分,作者情感应具体分析,上阕主要表达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生活的闲静,下阕暗含思乡之情)

浦东区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于中好

(清)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

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

努力春来自种花。

【注】①风流子:

词牌名,②楸枰:

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木制作,故名,③髀里今生肉:

髀里生肉,意思是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语出司马彪《九州春秋》:

“备曰:

‘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12.“于中好”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别名又叫()。

(1分)

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鹧鸪天D.雨霖铃

13.以下评价最适用这首词的一项是()。

(2分)

A.雄奇瑰丽B.含蓄婉约C.平淡自然D.高亢豪放

14.整首词描绘了隐居的生活与情趣,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1分)

选B得2分;选C得1分(平淡合理,但并不自然)。

14.上片借景抒情(1分),通过描绘静寂的园林、疏篱曲径和吟诗对弈的生活情景(1分),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在之乐。

下片以议论为主

(1),前三句表达了伴以竹石、烟霞、樽酒安度年华的愿望;最后二句反用刘备典故(1分),认为叹老嗟卑实属自寻烦恼,进一步表达了对乐享闲适生活的追求(1分)。

普陀区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15题。

(8分)

狂夫①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②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

②筿(xiǎo):

竹子。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14.对画线部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联以“含”字写风,仿似微风有情,悉心护竹。

B.下联以“浥”字写雨润物,轻柔无声。

C.“娟娟”“冉冉”都是叠词,突出竹的挺拔、荷的茂盛。

D.运用互文,上联风中有雨,下联雨中有风,凝练而巧妙。

15.本试题为“狂夫”,前三联却全不见“狂”字,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

(三)

 

15.前三联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状况,不见“狂”字,而暗含以疏放自处之意。

首联运用典故,作者漂泊西南,客居小小草堂,却能思接万里,伴百花潭水如沧浪旁的隐世渔父,展现出不拘于物的狷狂放达。

颔联颈联写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面是“风寒翠筱”“雨浥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全家食不果腹“色凄凉”的人生困境;如此落拓潦倒,窘迫至极,却依然能细赏美景,苦中作乐,更加衬托出作者贫困不能移的疏狂不羁。

青浦区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4题。

(8分)

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①离开洛阳去远方②赊,遥远。

③槎(chá),木筏。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市的一项是()(2分)

A.含蓄委婉B.沉郁顿挫C.高亢豪放D.平淡质朴

14.结合全诗从内容和形式角度赏析“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两句。

(5分)

内容:

形式:

(三)12-14(8分)

12.B(1分)13.D(2分)

14.(5分)内容上:

描写了作者在水路上看到的南方早春的美丽景色(1分):

河边的青草已经抽芽生长,河面上的水上植物也已经开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边。

(1分)/这一派美丽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这不是家乡的美景,自己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禁不住离愁上心头,再好的风景也无欣赏的兴致了。

/(1分)

形式上:

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1分)。

/用美丽的早春景色,反衬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1分)

静安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呈赵晋臣敷文①[宋]辛弃疾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②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

还又似,丰年玉。

③甚等闲?

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篇诗,三千轴。

[注]①赵晋臣:

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阁任职。

②“金盘华屋”言其富贵。

“万间”“突兀”语出杜甫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③荒年谷:

比喻乱世中的人才。

丰年玉:

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国人才。

出自《世说新语》。

12.这首词的词牌是()。

(1分)

A.水龙吟B.雨霖铃C.水调歌头D.满江红

13.辛弃疾喜欢化用他人诗句,下列对于加点词涉及的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翁”句出自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B.“吾庐”句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C.“鲈鱼”语出柳永《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风月”句化用欧阳修《赠王介甫》: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14.本词下阕是怎样称颂赵晋臣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5分)

(三)(8分)

12.(1分)D

13.(2分)C

14.(5分)先写其才能,用两个比喻称颂赵晋臣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都是能臣。

(1分)以“人道是”三字强调这一品评是众人之公论,非出于我个人私议,从而使这一品评更有份量也更具说服力。

(2分)

然后用张季鹰辞官回乡这一典故,赞赏赵晋臣对名利的鄙弃。

(1分)

最后,以设问作结,写其诗歌创作之丰,暗示赵晋臣乡居生活的充实,不阿谀,不卑不亢。

(1分)

评分说明:

“怎样写”3分(“人道是”1分,“比喻”“用典”“设问”等手法答对任意两点,2分);“称颂的品格”2分(“能臣”“鄙弃名利”“诗意生活”,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松江区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

送蔡侍御赴上都①

(唐)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

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

【注】①上都:

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

南枝:

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4.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细密委婉B.雄奇瑰丽C.清新质朴D.明快俊逸

15.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

13.(1分)C

14.(3分)A

15.(5分)答案示例:

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摩出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

(评分说明:

手法:

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

1分)

徐汇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_________·题上卢桥①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释】①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

上卢桥:

在江西上饶境内。

②陵谷:

高山深谷。

12.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1分)

A.清平乐B.天净沙C.破阵子D.西江月

13.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2分)

A.因小见大B.借古喻今C.对比映衬D.托物言志

14.这首词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三)(8分)

(1分)

(2分)

14.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

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

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

(5分)

杨浦区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念奴娇①

黄庭坚(北宋)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

①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

②金荷:

金质酒杯,状如莲花。

③醽醁(línglù):

酒名。

④老子:

老夫。

12.文本划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2分)

A诗词B散曲C豪放词D长短句。

13.能表现作者处逆境不屈的句子是()(2分)

A.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B.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C.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14.上阕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4分)

(三)(8分)

 

14.词人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

首先用桂影婆娑,侧面写出月光之明亮;其次诗人别开生面地想象嫦娥驾驶玉轮,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驰骋长空。

旧典翻新,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

最后,正面写月光,但却说月光为谁照在美酒上,月光显得如此生动,似乎为词人而来,表现词人的洒脱。

长宁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

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一联B二联C.三联D.四联

13.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A落魄才子B.隐居高士C.被贬官员D.山村思妇

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

请结合其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三)(8分)

12.(1分)B

13.(2分)B

l4.(5分)答案示例:

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

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

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

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

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评分说明:

“怎样表现”3分(四个点答出任意三个即可);与“怎样表现”相对应的具

体内容概述2分。

黄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

参寥子:

即僧人道潜,字参寥,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

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赠此词与他。

谢公:

指谢安,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不及归隐而病逝于西州门;他的好友羊昙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

12.依照字数多少划分,本词属于()(1分)

A.小令B.中调C.长调D.长短句

13.以下对上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钱塘江潮涨与落,创设离别场景。

B.“问”领起的内容,抒写内心忧伤。

C.“斜晖”承上“潮归”,表现离情。

D.“不用”以下的议论紧承前面写景。

14.赏析本词气势雄放,意境浑然的特点。

(5分)

(三)(8分)

12.(1分)C13.(2分)B

14.(5分)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意境宏阔,表现超凡脱俗、达观超旷的心境,充分表现词人的豪情。

下阕运用典故以谢安自喻,盼望归隐“雅志”早日实现,进一步反映词人闲逸旷远的心态,以及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