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16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docx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集上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教师:

刘智伟

学校:

龙川县上坪中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板书: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师: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学生:

白色垃圾。

学生:

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学生:

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学生:

空中“死神”——酸雨。

学生:

臭氧层空洞。

学生:

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学生: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

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作业:

(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反思:

教学拓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

重点难点: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二、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五、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1.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课堂小结: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板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练习: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结论:

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结论:

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教学拓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随堂练习: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教学拓展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拓展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1.酒精灯

2.胶头滴管、滴瓶。

3.量筒用途:

量取液体的体积

注意事项:

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9.集气瓶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

2.注意节约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②也不能随意丢弃 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

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

镊子)

仪器:

药匙或纸槽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

(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

(一倒二向三紧挨)

(3)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

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

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四、物质的加热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

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隔着石棉瓦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不可以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

2、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顶:

五、仪器的洗涤

①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

②洗涤干净的标准:

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三、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引入: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实验原理: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白磷、汞、红磷)

2、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

(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

课堂练习:

教学拓展

课题3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K2MnO4MnO2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c.实验步骤:

a).查: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装:

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定:

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点: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

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离:

移离导气管。

g).熄:

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a.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b.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气密性检查:

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

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教学拓展

教学拓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板书: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

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知识链接:

氢气(H2)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252℃时,能变成无色液体,在-259℃时,能变成雪状固体,氢气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组织交流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

那么,水的组成呢?

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2O)、氢气(H2)、氧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

你能说说区别吗?

讲授新知:

我们可以把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提问:

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呢?

将你找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在方框呢?

比比看,哪个小组在一分钟内找的又多又准!

展示:

单质化合物

H2O2H2O

教学拓展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教学过程:

一:

分子、原子的性质

(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原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二:

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四:

分子原子的联系

五:

本课小结

课题3水的净化

一、教学重点:

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二、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板书:

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沉淀:

过滤:

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

吸附:

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板书:

二、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蒸馏

硬水软水的概念。

硬水和软水如何来区分呢?

小结:

检验硬水和软水:

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易产生泡沫的硬水。

小结:

净化水的方法有: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教学拓展

【反思】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二: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

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

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

三、结束语

教学拓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重点:

原子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化学式有关的计算等都是考察的内容。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问]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

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

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P69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

1.66×10-27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1。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6。

三:

课堂练习

四:

作业布置

教学拓展

课题2元素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书写元素符号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2:

元素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2.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讨论]下述化学反应中;

氢气+氧气

(H2O)(H2)(O2)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O2)(SO2)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板书]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教学拓展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

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板书】一、化合价

(1)化合价:

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板书】二、化合价的应用

教学拓展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教学拓展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总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