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0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7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美丽的自然景观

  单元内容:

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单元教学时数:

13课时

  1、观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

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

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

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

听!

这是什么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

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

“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

人声鼎沸

    教师:

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跳着叫着,挥手喊着:

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

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

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

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

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设计意图:

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4)引入文字资料: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小黑板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5)拓展:

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

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设计意图:

课文的优美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教师:

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

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

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

平静、人山人海)

    (设计意图:

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小结: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

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

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

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

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附一: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附二: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

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

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

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

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

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挂图)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

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

可不可以换成“非常”?

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图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师再次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图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略)

  版书设计

             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深、窄(世界之最)奇

            自然博物馆

            最后一块秘境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

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

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

(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

(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

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③有风吹过。

    2)、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

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

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

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的这节课留下遗憾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1、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2、小结课文。

  

  附:

板书设计

            树干 根   

    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静态)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4、火烧云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

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