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27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考试总分:

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

1.(2分)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

2.(2分)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分)“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

”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主要途径是()

A.世袭爵位B.察举征召C.科举考试D.高官举荐

4.(2分)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

“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

”该制度()

A.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B.确立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C.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5.(2分)亚里士多德曾说:

“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地治理。

”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6.(2分)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

“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

”该学者意在()

A.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B.分析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C.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D.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

7.(2分)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

反对党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

这反映出英国()

A.始终一党专政B.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责任制内阁确立D.执政党与反对党不共戴天

8.(2分)“弗吉尼亚州”是美国独立之初就拥有的13个州之一,曾拥有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1787年以后弗吉尼亚州将会丧失()

A.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B.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C.征兵权、征税权、制定法律权

D.征兵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9.(2分)在近代,欧洲一个国家确立了“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这种政体下居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是()

A.议会B.皇帝C.内阁D.总统

10.(2分)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

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暴露了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1.(2分)为实现社会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12.(2分)“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

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列国之兵士,恃威横行。

”此次战争后()

A.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3.(2分)有学者说: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14.(2分)1927年2月19目《民国日报》载:

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

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到工农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

”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15.(2分)毛泽东说:

“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

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

”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A.源于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B.宣告城市革命道路失败C.促使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导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6.(2分)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毙伤日军约六万多人。

英国《泰晤士报》称:

“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

17.(2分)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是因为()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8.(2分)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

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19.(2分)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了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

这一制度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

A.形成了联合执政的局面B.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C.实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

20.(2分)“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段话描述的制度是()

A.农村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2分)“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与会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阐述亚非各国联合反帝反霸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提出不同性质的国家“求同存异”

22.(2分)在四十一届(1986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大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

在第四十四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区域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

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

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

23.(2分)右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

“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

”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④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2分)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B.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25.(2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B.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二、材料题(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50分)

26.(13分)纵观中国政治文明历史,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人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1911年11月,孙中山在与《巴黎日报》记者谈话时说:

“中国由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随气候而为差异。

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

”但在实践中,┅┅武昌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内地18个省中即有14省与上海一地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在这种“独立”中,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

───辛向阳《百年博弈: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

材料三如下表是澳门1999年与2018年各项经济指标对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选择中央集权政治道路的合理性。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主张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澳门20年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宣布退出欧盟,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特蕾莎·梅继任首相。

2017年6月,英国提前进行大选,特蕾莎•梅率领的保守党成为第一大党,但未能获得半数以上席位,出现“悬浮议会”,最后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由保守党和民主统一党共同组阁,但脱欧协议先后三次都未能获得议会通过。

2019年1月,议会提出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案,6月特蕾莎•梅宣布辞职,英国脱欧硬核派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材料二2019年9月,美国众议院民主党议长以“通鸟门”为由,宣布对共和党人特朗普总统启动弹劾调查。

12月18日,众议院通过了弹劾特朗普的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调查的两大条款。

接下来,该弹劾案将移交参议院审理,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将主持审理,100位参议员则拥有投票权,起到“陪审团”的作用。

如果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参议员认定总统有罪,总统将被免职,否则则宣告无罪。

材料三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11日宪法宣誓制度载入宪法;2018年3月17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

作为宪法实施的重要形式,宪法宣誓是推进宪法从文本走向现实的一场庄严的仪式,是政治文明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

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成,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特朗普弹劾案体现的核心原则,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中国宪法宣誓制度对于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意识的反思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飞跃

材料二这场运动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迅速遍及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随即演变成一场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

它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天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9.(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

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

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材料二“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

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

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

1.(2分)【答案】C

2.(2分)【答案】C

3.(2分)【答案】C

4.(2分)【答案】C

5.(2分)【答案】D

6.(2分)【答案】C

7.(2分)【答案】B

8.(2分)【答案】A

9.(2分)【答案】B

10.(2分)【答案】D

11.(2分)【答案】D

12.(2分)【答案】D

13.(2分)【答案】D

14.(2分)【答案】B

15.(2分)【答案】D

16.(2分)【答案】C

17.(2分)【答案】C

18.(2分)【答案】C

19.(2分)【答案】D

20.(2分)【答案】A

21.(2分)【答案】C

22.(2分)【答案】D

23.(2分)【答案】A

24.(2分)【答案】A

25.(2分)【答案】B

二、材料题(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50分)

26.(13分)

(1).合理性:

符合了当时的国情和民情,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史实:

秦朝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汉朝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汉朝大一统政治的发展。

元朝实行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主张:

反对中央过分集权,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

结果:

辛亥革命后各省形成了军阀割据之势。

(3).趋势:

经济快速发展。

原因:

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澳门人民自身努力创造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4).认识: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和民情;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7.(13分)

(1).特点: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对首相和内阁形式任命;议会权力至上;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垮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实行两党政治。

(2).原则:

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

评价:

积极:

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消极:

两党政治的利益冲突,行政效率低下。

(3).意义:

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有利于强化公职人员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信念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体现了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进步。

28.(10分)

(1).影响:

唤醒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新特点:

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波及面广,参与阶层广泛;爱国热情强烈,斗争意志坚决。

(3).发展:

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29.(14分)

(1).观点:

世界分为两个对立阵营,遏制共产主义。

措施:

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2).“伤痕遗产”:

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留存。

措施:

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示例:

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20世纪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20世纪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