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8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docx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及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一)旧知设问,激活经验。

师:

这节课为了奖励课上表现优秀的同学,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铅笔作为这节课的奖品。

师:

由于来的匆忙老师只知道这个笔筒里大约有60支铅笔,同学们猜猜看,这个笔筒里可能有多少支铅笔?

你是怎么想的?

(2)请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哪个整十或整百数。

(3)口算下面各题。

80×9=700×6=9000×5=

300×6=90×2=500×8=

7×400=400×6=4×300=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课本70页的例2主题图。

(二)独立探究,寻找方法。

学生提问。

老师补充: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三)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先让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怎样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启发生想出用前面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解决。

(四)加深理解,揭示课题。

小结:

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估算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这些都要由题目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18×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2、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

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

四、布置作业

第73页练习十五,第1~4题、第6题。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估 算

8×29≈240(元)

  答:

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目标解析

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

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关系用形象示意图(离散的图形)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时画起来也很麻烦。

线段图通过用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每分成相应的分数,既能很好地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关系,还能体现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自主提问。

出示: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

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归总”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阅读和理解。

(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

①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一:

画形象示意图表示题意。

预设二:

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③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第一幅图不能表示清楚题意,看不出买6元一个的碗和买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第二幅图画的线段总长度是一样的,表示买6元一个的碗和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36元里面有几个9元,就能买几个碗。

④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

从第一条线段图知道每个碗6元(单价),正好可以买6个(数量),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

知道了总价,就可以求出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一:

6×6=36(元)  36÷9=4(个)

预设二:

6×6÷9

     =36÷9

     =4(个)

(3)说说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从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

2.回顾与反思。

(1)说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总价也是36元。

所以解答正确。

(2)回顾解答的过程。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都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将发现的信息记录下来,由于上节课刚刚学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肯定有学生会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画示意图的方法不能体现总价相同的信息,从而优化出画线段图的方法更能清楚地表达,然后再修改完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解决问题,提倡列综合算式,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分步列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询问有没有其他思考方法,尽量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想。

回顾与反思环节重视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提问:

比较

(1)、

(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

题目中的前两个数学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总页数,而且总页数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的是:

第三个信息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读思路上看,第二步分别是:

总页数÷每天读的页数=天数;总页数÷天数=每天读的页数。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让学生根据“每组6人,分成6组。

”自己增加条件,编出一道需要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

预设一:

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

预设二:

每组2人,可以分几组?

预设三:

分成9组,每组几人?

预设四:

分成4组,每组几人?

预设五:

分成2组,每组几人?

(3)对比、概括。

发现:

每组的人数越少,分成的组数越多。

(体会组数与每组人数这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交流。

预设一:

每条边用1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4根。

3×8÷4=6

预设二:

每条边用2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8根。

3×8÷8=3

预设三:

每条边用3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2根。

3×8÷12=2

预设四:

每条边用4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6根。

3×8÷16=1

(3)对比、概括。

发现:

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

(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第

(一)题提供了与例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

第一步都是用乘法算出总价,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归总”问题的模型,更好地掌握解决方法。

(二)题通过学生自己增加条件,编出问题再来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体现题目的开放性,也更直观地呈现了组数与每组人数的反比例关系。

第(三)题通过呈现不同的摆放情况,结果是不相同的,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继续体会反比例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

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

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元钱换成18元钱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