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965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精品教案文档格式.doc

 

8

24

28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生:

喜欢。

你所读的课外书是从哪里来的?

生1:

从图书室借来的。

借阅。

生2:

我是买的。

购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购书里面也有数学问题!

请看大屏幕。

2、出示情境图

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

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

课外读物每本24元.

第一个问题:

(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

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2=48

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

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个问题:

(如果买10本这样的课外书,应付多少元)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10=240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

两位数乘整十数

这些都是我们原来学过的知识。

小红这次买了一套,一共12本,应付多少元钱?

你们会列式吗?

12(板书:

算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

我们原来学过吗?

生;

没有!

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

新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边说边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请你估算一下,24×

12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24看作20,12看成10,20×

10+200

你的估算是合理的。

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12看成10,等于240。

你的估算也可以。

同学们的估算方法很多,估算能力很强!

估算对以后的计算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要养成自觉估算的好习惯。

那么,小红付钱时,只用估算行吗?

不行。

怎么办呢?

能用我们原来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12的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都算完了吗?

请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或讨论一下你遇到的困难。

说不定,还有新的发现呢!

在交流前有要求。

大屏幕出示小组交流的要求;

a轮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B同伴说的时候,要认真听。

C看一看,小组内有几种方法

(让一名同学读要求)

记住要求,开始吧!

(小组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发现方法,让学生上黑板写出来。

(2)全班交流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计算方法多种多样。

请看黑板(教师让刚才上台写的同学说一说想法)

方法一:

这种方法是哪位同学想到的?

赶快上台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我是把12中的10拿出来和24相乘得240,再算24×

2=48,把240与48加起来得到288!

同学们能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

你的想法很好。

这种方法是可以的。

请看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

这又是哪位同学想到的。

老师有一种见过的感觉,你们有吗?

它叫什么?

竖式

赶快来介绍一下吧!

2等于48,24乘1等于24写在这里。

然后把他们相加。

看到这个算式,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你为什么用竖式?

生(台上):

这样简单。

你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

满意!

还有其他问题吗?

240是怎么得到的?

这是240吗?

是,

这个地方有0,为了简便可以省略。

你能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吗?

(台上):

1得到的。

这个地方的1表示什么?

生(全体):

表示10

10得到240。

同学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老帅还有很多问题要问这个同学呢?

赶快提问吧。

这里的48是怎样得到的?

2得到的。

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吗?

同意!

生3:

为什么要把48和240相加?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台下的同学也可以帮助他,你们是一伙的。

能根据购书来解释吗?

48是几本书的价格?

240是几本书的价格?

48是2本的钱,240是10本的钱。

这个问题你们明白吗?

明白!

老师还有问题要问同学们:

4是怎么得来的?

生4:

是10乘4得到的。

为什么要写在这个地方?

写在十位上。

2是怎么得到的?

为什么要写在这里?

生6:

是200,写在百位上。

你的想法很独特。

这种方法真棒!

我们把掌声送给台上的这位同学。

他表现太棒了!

3、优化方法

真不简单!

如此短的时间里面,我们居然能够发现这两种非常有价值的计算方法。

那么,老师对第二种方法很感兴趣,很想知道,这种方法里面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能上台指着竖式说一说吗?

(教师板书:

旧知识)

生7:

24乘2这个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还有吗?

想一想。

这个地方是加法。

说得真好!

你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强。

能新问题用旧知识去解决。

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佩服你们。

现在我们知道了24乘12等于288。

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喜欢第一种。

喜欢第二种

看来同学们各有所爱。

其实这两种方法的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书写的形式不一样。

在竖式里藏着前面这些算式呢?

赶快找一找。

这个地方是24乘2得到的。

这个地方是48加240得到的。

还有最后一个算式了,

这是24乘10得到的。

同学们找的真准。

教师板书。

(48是12×

4的积,240是24×

10的积,288是48+240的和)

竖式计算相比横式,计算过程清楚,比较简便,在小学阶段我们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

那么,我们刚才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24×

12”(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展示完后,让学生结合竖式再说一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数学小精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1、你能把竖式补充完整吗?

(大屏幕出示,学生在练习纸上做)

41

21

□□

82

□□□

12

32

□□

□□□

(交流时,教师演示统一答案。

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的做法。

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吧。

这个地方是怎样得到的。

41乘1得到的

请看第二小题。

这个地方怎么得到的?

12乘3得36

请看第二个问题:

2、列竖式计算

13×

23=41×

1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全班交流。

3、争做小老师(课件展示,学生说错因,教师出示正确结果。

4、数学小应用

投影出示:

学生做操情境图:

每行21人,有34行。

一共有多少人?

同学们在干什么?

做操。

在练习本上做吧!

5、了解古人的计算方法《铺地锦》

老师边说边演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

准确地说,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补充课题)

整节课,我们是怎样找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呢?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

我们是把新问题用旧知识去解决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我们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希望同学们能用这节课学到知识去解决更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后反思:

1、 

本课我的设计框架是临沂市的三五四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同时渗透了数学中的常用方法转化。

通过学生的练习,发现效果还可以。

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课,还应紧接着进行一节练习课,这样对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有很大的帮助。

2、 

我在处理本课的重难点时,节奏有点快。

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没有让其他学生再说一说。

就进行其他内容了。

算理对学生来说很难,只是说听一遍,我认为是不行的。

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其次在引导学生竖式中乘的顺序时,不太明确,从而导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乘的顺序不对的错例。

这些地方需要我认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利用不好。

如在练习时有一个女同学在板演时,竖式中出现了错误,我只是主观分析了错因,没有了解这个同学的真正错因。

生成的资源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很大的帮助。

老师在课堂上要适时抓住一些生成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教学。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4、 

教师的语言不太精练,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让学生的活动指向性不强,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活动。

5、 

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

本课中前排和后排的学生参与热情还可以,但是中排的一些学生始终不太兴奋。

这与老师的调控有关系。

总之,本人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讲台,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想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这有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些问题一一剖析,不断改善。

努力提高自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