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3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docx

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特效卷第五卷

1、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

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限制贵族滥用私权

C.加强对市场的监管D.防止扰乱社会治安

2、下面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

西汉政府通过设立盐铁官,组成了全国盐铁的煮冶和经营网络。

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汉盐铁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致B.盐铁产地都位于北方黄河流域

C.盐铁官的分布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西汉盐铁官营推动民营商业活跃

3、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

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4、明清之际,在经济发生转向的江南地区,当时的许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的频率已经很高,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这表明()

A.商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

B.传统的社会结构呈现转型的迹象

C.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D.新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5、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该表说明近代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

2.6

37.4

58.3

1.7

1893

15.6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B.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

C.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D.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

6、五四前后,社会思潮关注的焦点从“文化改造”转向“社会改造”,在伦理、文学、家庭、妇女的讨论之外,劳工、阶级、社会组织等逐渐成为知识群体关注的热点。

这一变化()

A.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推动了救亡道路探索的新发展

C.体现文学革命社会影响的扩大D.直接促成工人运动的首次高涨

7、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

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8、《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9、“公民大会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做的决策。

”这一观点( )

A.直接否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客观地指出了公民大会存在的问题

C.说明集体决策具有不可行性

D.表明了直接民主的不可行性

1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

”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

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11、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成为国际上热门的学术话题,“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两极分化”“屈从的发展”成为流行的术语。

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的时代诉求是()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环境

B.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新兴民族国家发展

D.壮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

12、下列图表是苏联1976~1990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解读错误的是( )

A.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B.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

C.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

D.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汉时期的待御史和刺史官秩仅为六百石,相当于低级县令,但职权很大,可监察地方二千石的大员。

唐太宗时期,王珪为谏议大夫,尝有谏论,太宗称善,遂诏“每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入,得闻政事”。

明代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共同对皇帝负责,纠察百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并设督抚为地方最高监察官。

——摘编自雷亚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探析》

材料二民国初年,孙中山、章太炎等人认为监察官员是对民选的国民大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主张监察机构为政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加强对所有官员的监察,充分保证监察机构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它的效能。

孙中山指出: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在孙中山眼中,国民是愚昧的,中国的民主、自由、共和是靠“先知先觉”的领袖们来完成的。

——摘编自马克敏《略论民国时期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第19条规定,在县市以上的各级政府内部设置监察机构。

2018年3月,现行宪法在第五次修改时新增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在宪制层面对本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予以肯认。

监察委员会所承载的制度架构是中央对监察职权最新调整的结果……目前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在吸纳中国传统监察文化的有益经验并参照域外监察制度相关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变革行政监察制度……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短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哪些特点?

(2)与古代相比,材料二中民国初年资产阶级监察思想具有怎样的特征?

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概述材料三中新中国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在不能说明现在”常称于今世之史学上夫历史者,为一种社会科学,为世故人情之较深切之常识也。

研究之目的,不外打通眼前之人情世故而已。

然事由直接经验,恒不能顾及全部,见其大者,必当知其小而推其大.通大小之事而为一研究历史,即研究过去社会之事实,所以求知现社会之所以然,通眼前之人情世故。

历史到底是怎样一种学问?

研究了它,有什么用处?

提出这一个问题,我知道多数人都能不待思索而回答道:

历史是前车之鉴。

什么叫作前车之鉴呢?

那就是:

从前的人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大家认为好的,我们可奉以为法,照着他做;失败的,大家认为坏的,我们当引以为戒,不照着他做世事亦安有真相同的?

执着相同的方法,去应付不同的事情,哪有不失败之理?

——选自吕思勉《国学知识大全》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实质上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攻打伊拉克,推翻中东地区的反美领头羊——萨达姆政权,让中东国家知道,如果持续挑战美国,将会落得怎样的下场。

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军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征集动员庞大的民间后备支援力量投入到战争中来,与其科学合理的后勤动员体制密不可分。

为避免资源浪费,美军提出精确后勤思想,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提供准确、适量的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美军认为,许多后勤动员工作完全可以由当地市场以及国际资源承担起来。

在美英联军后勤基地中,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私营公司所承包的项目,如营房维修、军人服务社、伙食供应、语言交流、娱乐项目、环境清扫、物流等大都是外包给地方服务公司,美军主要用合同方式规范其行为。

美军对单兵后勤装备的设计,无不反映出人性化思想,如士兵背囊的顶端,设计了靠枕。

美军单兵的供应标准,也是非常周到,如肥皂、洗手液、剃须刀、剃须膏、香烟,事无巨细。

这一后勤动员保障思想,对于提高美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士气,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摘编自李超等《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后勤动员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后勤动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伊拉克战争爆发的背景。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林长民(1876-1925)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投身宪政运动。

他希望通过从政,以改良的方式实现立宪政治。

辛亥革命后,林长民参与了《临时约法》的制定。

作为进步党的骨干成员,他反对国民党的彻底革命,主张引导袁世凯和北洋政府走向宪政民主体制,直至袁世凯称帝,其幻想才最终破灭。

  张勋复辟,林长民站在段祺端一方支持讨逆,成为再造共和的功勋。

一战后,林长民受命参加巴黎和会,并率先在国内报纸批露日本企图,是“火烧赵家楼”的真正点火人。

后来,林被推举为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他试图草拟一部体现自己民生思想的宪法,但宪法草案还未起草完毕,林长民又被迫避乱远赴奉天相助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不幸遭流弹击中而亡。

  梁启超所提所题写的挽联颇为精妙地概括了林长民的一生:

“天所废,孰能头,十年补茸艰难,直愚公移山已;均是死,容何择,一朝感激又气,竞舍身饲虎之。

——捕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长民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年补茸艰难”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贩卖礼器和兵器”是贵族与统治者所需要的,且贵族不能入市,由管事和仆役购买东西,这反映了在古代森严的等级;

B.题干所给材料没有对贵族的私权进行阐释;

C.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对象是贵族,而不是关于市场的管理;

D.题干所给材料所描述现象与社会治安无关。

故选:

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材料看不出手工业分工细致。

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长江流域也有盐铁生产的分布。

C.从材料可以看出是西汉时期盐铁官设置的情况,反映出当时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比南方要发达,所以能够看出盐铁官的分布,反映了社会发展程度。

D.材料看不出民营商业的活跃。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强大的军事实力与音乐呈现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特征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结束,故B错误;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音乐呈现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错误;D.根据材料“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繁盛时期,由于统治集团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融合西域、印度、高丽等不同文化风格的多元整合的格局,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明清之际,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生转向的江南地区,很多士大夫开始参与经商,一些读书人也加入商人队伍,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呈现转型的迹象,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依据表格可知,生产资料中农林渔牧产品比重较大;半制品中手工生产比重较大,机器生产较小;制成品中手工生产比重最大,而机器开采较少,说明中国近代化缓慢,即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故D项正确。

从表格无法得出出口贸易的状况,故AC两项错误。

B项绝对化,排除。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A.“马克思主义”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五四前后”“在伦理、文学、家庭、妇女的讨论之外,劳工、阶级、社会组织等逐渐成为知识群体关注的热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五四运动导致救亡道路探索的新发展。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革命是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社会改造”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直接促成了工人运动的首次高涨。

故选:

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再联系时间“1927年5月18日”,可以得出共产党在为挽救国共合作而努力,B项正确。

此时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是汪精卫,A项错误。

材料不涉及革命道路问题,C项错误。

国民党改组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完成,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公民大会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做的决策。

”说明了雅典直接民主的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其指不具有政治管理才能的人进入了雅典的管理体系,不利于雅典民主的长远发展。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故C正确;

A太过绝对,排除;

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实行了权力集中材料未体现,故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60年代,掀起反对殖民主义和簕权主义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但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困难局面,这就促使人们思考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从而出现材料中的文化现象。

根据材料中“剥削”“新殖民主义”“两极分化”“屈从的发展”等流行术语可知,材料侧重于经济方面,由此可知材料中文化现象反映的时代诉求是发展民族经济,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控制,故C项正确。

A项虽符合战后的时代要求,但是材料中流行术语体现的诉求,故排除A项。

反对“帝国主义剥削”与“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两个不同概念,第三世界里很多国家选择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B、D两项均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图表中中“从1976年经济开始发生急剧变革”说明此时经济下滑趋势明显,但并不能说经济体制改变,苏联经济体制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择C。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特点: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以小制大;隶属皇权,维护皇权,为专制君主服务;监察方式丰富多样。

(2)特征;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借鉴西方的议会监督制,监察机构独立;忽视人民群众在监察体系中的作用。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西学东渐;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3)意义:

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保证党纪国法得到遵循;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解析:

(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侍御史和刺史官秩仅为六百石……职权很大……监察地方二千石的大员”“必使谏官随入,得闻政事”“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共同对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立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并设督抚为地方最高监察官”,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提升,概括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问,依据材料信息“监察官员是对民选的国民大会负责……为政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加强对所有官员的监察”“纠察制度……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国民是愚昧的……靠‘先知先觉’的领袖们来完成”和所学知识整合归纳民国初年资产阶级监察思想的特征,结合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说明其形成原因。

第(3)问,从国家治理、廉政建设等方面综合归纳。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要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就必须要重视对历史的研究,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尝试救国图存的道路,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依据中国的实际,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使中闰得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闺和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并付诸实践,中国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对中国模式的批判也从未间断,但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现实,并自觉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

历史经验包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

想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未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解析:

要答好本题,必须认真审题,明白试题的要求,即评析观点并得出结论。

此类题目可以按照以下程序作答:

提炼观点,评析观点,在观点引领下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并得出白己的结论。

具体而言,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提示中有“任意一点或整体”,说明材料中观点是多方面的,如“现在不能说明现在”,那就是要“用历史来说明现在”;而“执着相同的方法,去应付不同的事情,哪有不失败之理?

”,那就是必须“用发展的观念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析。

其次,要用事实联系观点,论证观点,论据的选择一定要有时代价值,如选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就与当前树立文化自信的国家要求紧密相连。

最后,得出结论,这里的结论不是简单地重复观点,而是基于这一观点,说出我们应该怎么做,也就是回应试题的立意。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作用:

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

前期:

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

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

(1)作用:

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背景可得出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为推翻幕府做出了贡献。

根据材料“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得出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

前期:

根据所学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

根据材料“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并结合明治维新改革的相关内容,从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等方面概括。

(2)根据所学可从维护政府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等角度概括。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主要特点:

注重后勤动员保障的精确性;将后勤保障的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通过后勤保障激励士气。

2.背景:

世界格局呈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妄图称霸世界;美国在中东输出价值观遭到伊拉克的带头抵制;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解析:

本题考查伊拉克战争。

1.根据材料信息“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提供准确、适量的物质保障”得出注重后勤动员保障的精确性;根据材料中“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私营公司所承包的项目”得出将后勤保障的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根据材料中“这一后勤动员保障思想,对于提高美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士气,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得出通过后勤保障激励士气。

2.从当时的世界格局、美国的经济实力、中东对美国的抵制和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的诱导等方面分析。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贡献:

创办近代学校,促进国民法政素养提高;参与制订《临时约法》,为中国的法政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巴黎和会上率先披露日本企图,是五四运动的“点燃者”。

2.原因:

各派军阀只想扩大自身的实力,并非真心追求宪政;林长民的个人局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

解析:

1.第

(1)问贡献,据材料信息从对教育、国民法律素养、法律制定、革命运动的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归纳。

2.第

(2)问原因,据材料从当时中国的政局、中国的社会性质及林长民的个人角度分析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