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44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docx

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复习

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2007年复习对策

广汉中学物理组组长、德阳市高中物理中心组成员张本明

一、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

(一)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2006年是四川省第一次实施自主命题,具有“川味”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物理试题符合《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择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体现了“着眼于正确导向,立足于平稳过渡,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也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所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全面考查能力,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设计基本做到科学严谨、自然完整,正确体现学科内部联系,把物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目标明确。

试题的叙述规范合理,符合四川省现阶段中学教学实际。

能够反映考生现有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

试题有鲜明的物理学特点和四川地方特色,既有常规题,也有比较新颖的试题(如21、22、24等题),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3:

6:

1,试题与2005年相比总体难度有所上升。

(2005年Ⅱ卷得分率为0.626,2006年Ⅱ卷得分率为0.57,得分率下降10%)

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基本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表现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重视。

总的来说,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过程方法;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度;强调知识应用,体现地方特色。

试题体现了高考为素质教育服务,体现了会学物理比学会物理更重要的理念,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它对高中物理教学和2007年秋季四川省高中新课改一定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对物理试题的统计分析

1.试题题型分布

物理试题12道共120分,占理综试卷的40℅,连续三年保持稳定态势。

前8道为单项、多项混合选择题,共48分,占物理总分的40℅,非选择题共72分,占物理总分的60℅。

实验题由两个小题构成,第一问11分,第二问6分,占14℅。

3道计算题按由易到难分布,依次为16分、19分、20分,共55分,占46℅。

12道全部为学科内综合题,符合四川省中学教学现状,得到社会和师生的认可。

2.试题内容分布、问卷统计

表1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第II卷(非选择题)试题统计表(样本:

270088份)

题号

学科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最高分

最高分

人数

最低分

最低分

人数

22

物理

17

7.99

39.91

0.47

0.554

17

8617

0

8875

23

16

12.90

0.81

16

170040

0

25465

24

19

11.33

0.60

19

98828

0

42047

25

20

7.69

0.384

20

14030

0

60259

174

91.51

0.526

171

2

0

1917

表206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第II卷(非选择题)试题抽样统计表(人工抽样统计,样本数:

940份)

题号

22

(1)11

(2)6

23

24

25

满分

17

11

6

16

19

20

平均分

8.590

5.531

3.059

12.256

11.804

8.410

难度

0.505

0.503

0.510

0.766

0.621

0.420

表3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知识范围

备注

14

选择题

6

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力学,容易题

15

6

光电效应规律的应用

光学,容易题

16

6

核反应方程、质量亏损的应用

原子物理,中档题

17

6

简谐振动、电磁感应中的E=BLυ、右手定则

电学,中档题

18

6

变压器规律,交流电规律的综合应用

电学,中档题

19

6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做功关系;分子动理论的运用

热学,中档题

20

6

电场中场强、电势概念的理解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电学,中挡题

21

6

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力学,中档题

22

实验题

17

1.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的考查和在给定的实验仪器中选用仪器设计一个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2.用累积平均法测定金属丝的直径和米尺的读数

力学,中档题

23

计算题

16

求解某星球的重力加速度和生活中“荡秋千”的问题(动能定理的应用)

力学,容易题

24

19

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做直线运动以及电路中欧姆定律、功率的计算的综合应用

电学,中档题

25

20

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洛仑滋力、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知识的综合应用

电学,难题

表4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知识范围

备注

14

选择题

6

核反应方程及两个守恒

原子物理,容易题

15

6

电磁波谱、折射率

光学,容易题

16

6

圆周运动、天体知识

力学,中档题

17

6

力的平衡、左手定则

电学,中档题

18

6

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力

热学,中档题

19

6

简谐运动图象、运动过程的对应

力学,中档题

20

6

动量定理、功

力学,中挡题

21

6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图形分析物理过程

电学,难题

22

实验题

17

1双缝干涉实验的考查,涉及器材、实验装置、利用条纹间距公式定性判断。

2.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入手分析。

光学、电学,

中档题

23

计算题

16

匀速运动的规律

力学,容易题

24

1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档题

25

20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电学,难题

表5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知识范围

备注

14

选择题

6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和聚变等核反应方程

原子物理,容易题

15

6

整体法、隔离法处理重叠物体的平衡问题

力学,容易题

16

6

多普勒效应、声速

力学,中档题

17

6

电场的叠加

电学,中档题

18

6

动量守恒、能量关系

力学,中档题

19

6

光电效应方程

光学,中档题

20

6

安培力、感应电流

电学,中挡题

21

6

气体的压强、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热学,容易题

22

实验题

17

1.选取器材和电路图

2.用玻璃砖测折射率的创新实验

光学、电学,中档题

23

计算题

16

机械能守恒、平抛运动

力学,容易题

24

19

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中档题

25

20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电学,难题

表6几份有关的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的统计

未涉及到的单元

力学

电学

理综难度

物理难度

06四川卷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光的反射和折射

45分

57分

0.6106

0.5543

06全国Ⅰ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交变电流

53分

44分

06全国Ⅱ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交变电流

53分

40分

05四川省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交变电流、

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57分

45分

0.653

0.626

04四川省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交变电流

60分

42分

0.541

0.35

物理试题内容与“考纲”和教材的主干内容一致。

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5个(未涉及到电磁场和电磁波、光的反射和折射),具有较高的覆盖率,涉及到38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查了36个,Ⅰ级知识点只考查了2个),是131个知识点的三分之一。

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和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

力学45分,占37.5%;电学57分,占47.5%;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约占5%,和“考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

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三)物理试题的特点

1.难度适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

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为近几年少有,这对促进考生扎实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14题以“枭龙”战机为背景立意,题目情景新颖,但内容简单,是一基础保分题,考查了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位移公式。

从做物理题开始就稳住考生。

2.物理试题运用常规的物理情景和常见设问方式,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14、23题),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第17题本题涉及了电磁感应现象和简谐运动的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关系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内容,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与守恒成为“题海”中一大风景。

但本题“导体杆与两导轨良好接触并做往复运动,其运动情况与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情况相同”,这一物理过程中,外力作用维持导体杆简谐运动,外界提供的能量转化成导体杆的动能和电路的电能,且在平衡位置处动能和电路的电能都达到最大。

此题设计的能量转化过程达到了陈题出新意之功效。

3.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首次出现了带有一定开放性的设计性实验,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中学物理开展的探究性学习能显示出其独特的生机和活力。

四川省高考“指挥棒”将很快与2007年秋季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施行实现对接。

实验题的分值为17分,占物理总分的15%。

实验题分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设计性实验,首先是考查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然后是在给定的实验仪器中选用仪器设计一个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只有保证对摆长和周期测量的准确性,才能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同时也考查了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量的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要有明确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是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米尺的读数和用累积平均法来测定金属丝的直径。

此题比较全面的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这样的实验试题设计“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有利于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基本实验、常规实验,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

(四)物理试题考生答题情况以及反映出的问题

从试卷分析看,考生答题情况虽然好于往年,但也反映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每年高考物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良好物理学习习惯;审题能力,运算能力较差

第23题是一道常见题,属于送分题。

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相当于课本上的练习题,但是有学生还是犯了以下的错误:

粗心大意:

把G

=mg写成G

=mg,

mυ2=mgh写成

mυ=mgh造成一分未得;

审题不仔细:

把秋千的摆动当成竖直上抛运动,用运动学公式求解,造成第二问的分值全部扣掉;

最后结果没有化简,扣2分。

该题的得分率为0.766,不是很高。

第24题虽然是一道电路和电场综合的问题,但题目中的情景和内容也是常见和平时训练过的。

有以下的错误:

没有仔细读题,把带电物体与带电粒子混淆,不考虑带电物体的重力,造成严重错误。

对电场力做功是W=qU,还是W=qE搞不清楚。

把电源的输出功率P=IE-I2r写成P=IE-Ir,由于I=1A,虽然最后结果正确,但还是被扣分。

此题的得分率为0.621,有一定的区分度,把物理成绩中等和中等偏下的考生区分开来。

第25题的是一道经过精心设计的电学综合题,带电小球和不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碰撞、运动、又相遇的问题,要综合运用洛仑滋力、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知识来求解,物理过程比较复杂。

但此题的设问方式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考生感到入手容易,使低分段考生也能得到一定分数,完全做正确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该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把物理成绩优秀和中等的考生区分开来。

此题的得分率为0.421。

考生出现以下的错误:

没有认真审题,把题设条件“碰撞前后两小球的带电情况不变”理解为碰后两小球平分总电量。

把两小球的正碰误认为是弹性碰撞,不能正确判断碰后两小球的运动情况。

有的考生运算能力差,在计算

的比值时,出现了很多错误结果。

④考生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不够。

从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问题是由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各方面能力不够造成的。

从各题最后的计算结果来看,很多答案不正确而不能得分,暴露出考生的计算准确能力极其薄弱。

2.实验能力、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考纲对实验能力的重点体现在要求考生在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选用有关实验器材,了解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果的能力;能根据要求应用已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22题第一个问中:

不清楚单摆的实验原理,周期的计算式错误。

实验器材的选择主要问题是少选、错选和多选;在实验方法上是语言叙述不严密,没有关键词和重点步骤,在斜面上测量加速度时需要调整斜面的倾角测量两次,很多考生只测量了一次。

第二个问是考查测量长度的试验,

米尺的读数,有考生没有估读或者只读一个数没有相减,

用累积法测金属丝直径时,也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操作步骤顺序颠倒。

此题的得分率为0.505,表明考生的实验能力不强。

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切实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五)06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的不足与建议

1.从阅卷的角度来说,个别试题还需要精雕细琢,因为学生的思路是千变万化,答案是千奇百怪,阅卷的客观性不好把握。

第22题第一个问,在斜面上测量加速度时需要调整斜面的倾角测量两次,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和动摩擦因数都是未知量。

但是,斜面高度可调,可能是定性地调整。

按题目答案似为斜面高度能定量地调,斜面倾角成为已知量。

2.个别试题的数据的设计要考虑更周全,因为错误的表达式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容易造成误判。

第24题把电源的输出功率P=IE-I2r写成P=IE-Ir,由于I=1A,最后仍然结果正确。

3.应该多设计源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前沿的试题,使物理试题更具新颖性和时代气息。

14题、23题就是这样的范例,它应在全卷中更多更好地体现,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受。

4.2006年尚未考到的主干知识:

变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安培力、电学设计性实验等。

这些主干知识更应引起重视。

另外,物理试题忽略了对图象的考查。

在复习中要重视。

二、07年高考物理复习对策

(一)在复习的指导思想和策略上坚持“抓纲务本”

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与2005年相比,物理学科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

物理学科的能力要求恢复到物理单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坚持能力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有所加强。

1.复习指导思想:

把握方向,确定合理定位;重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强化应用意识与现代意识,适当综合。

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住高考的方向、目标和范围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合理定位;其次,在物理学科的复习中,夯实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重在物理基础的系统复习,重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重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技能的培养与渗透,重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于综合指的是学科内的综合,学科知识与现代生产、现代生活、现代技术的综合。

基础是重中之重,必须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对于物理来说,不管试题的形式花样怎样变化多端,但物理的本质东西—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是不会改变的。

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学,学习物理时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上、融会贯通的程度上,对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融会贯通,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所以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真正理解清楚了,才能弄清其本质,明白了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搞题海战术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以教材为主线索,扎扎实实把各部分知识弄懂,理解它们的意义、应用和联系,为第二轮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所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很大,不能有侥幸心理,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落实物理基础知识,转变教学方式,提炼和运用科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2.复习策略:

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纲,研究试题,研究试题评价报告,把握复习的起点与标高;研究学法,改进教法,提高效益;加强合作,整合资源;面向全体,全面落实。

(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狠抓思维培养和能力训练两个基本点

1.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加强物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物理学有其特有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无穷微元法、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等),这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也是物理的美所在,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这些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和理解这些方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发挥出来。

近几年来在高考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增多,有些试题看似超纲却又是非常合理的好题,从而以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亮点;有的试题题干的内容比较多,文字叙述比较冗长,有用和无用信息混杂,却又体现了考纲中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资料的能力要求,需要学生反复阅读理解试题所给的信息,去掉干扰的信息,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等等。

这些试题,虽然所应用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比较基础的,甚至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但从阅卷情况看,考生的解答并不好,而且解题格式极不规范。

由此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用清晰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2.加强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理综试卷物理试题,在振动和波、热学、光的传播和光的波动性、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四部分各设计了一个选择题。

这四部分的复习就要理清基础知识,侧重进行选择题训练。

振动和波主要考查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综合应用、波速、频率、波长的关系。

热学主要以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为主,属于Ⅰ级要求,比较容易。

光的传播和光的波动性、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的内容属于近现代物理知识,它体现了现代气息。

为了与生活实践、科研生产相结合,其考点将集中在薄膜干涉、光电效应应用、光谱分析上。

为了体现了时代气息,常考点有玻尔理论、核式结构理论、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力学作为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之一,考查力度比较大。

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力学占45分,05年四川省高考选用的理综物理试题中力学占62分,04年占54分。

静力学若单纯考查,则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运动学内容常涉及到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也涉及到科学研究中问题,首先应将“生活模型”和“科技模型”抽象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有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求解。

牛顿运动定律由于在经典力学的地位、以及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一般都是和其它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经常与运动学、曲线运动、电场、磁场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

圆周运动、天体运动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动量和机械能是高考中重中之重,事实上根据这部分内容可命制出不少考查功能很好的试题,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两部分内容可与物理学中绝大部分章节建立联系,还要注意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产,日常生活的综合,如:

跳绳、跳高、掷铅球、击打排球、跳台跳水、火箭运动等。

多年高考压轴题都与动量、机械能有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物理情景设置新颖,物理过程复杂,条件隐蔽,是拉开得分档次的关键,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时,需对物体或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挖掘隐含条件,寻找临界点,综合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和其它规律求解。

它们常常还和电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如电磁感应等)。

电学作为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之一,考查力度比较大。

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占57分,05年四川省高考选用的理综物理试题中电学占40分,04年占42分。

正确理解场强、电势的物理意义,是掌握电场这章知识的关键,与力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联系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是重点。

场强、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考查不容忽视。

恒定电流这部分内容的高考试题多集中在电路的变化、电路故障的检测、含电容电路以及含电表(理想或非理想)电路问题的分析上,以选择题出现;在很多电学实验中要综合运用这部分知识。

磁场,左手定则和带电粒子在磁场(或加有电场、重力场的叠加场)中的运动是命题频率高的两个知识点,而且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物理过程、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电磁感应,常与电路、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的转化以及图像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考查,难度适中。

要重视从能量角度来分析有关电磁感应问题。

交变电流:

要重视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变压器的电压比和电流比、功率关系、有实际应用的远距离输电,还要注意用相关图象分析和解决交变电流问题。

从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由于高考在计算能力方面赋分较高,而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十分严重,计算结果错误、表达式推导错误等这都是考生常犯的错误。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而且一定要落到实处。

3.要切实注重实验复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实验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切实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基本实验的复习,还要注意新增加的实验的复习。

《考试说明》中的“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一定是今后考查的重点,但会从基本实验出发,来设置新问题。

所以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培养。

考纲中要求的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即考生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虽然试题的难度变大,但基础依然是学生实验和大量的演示实验,是基本仪器的使用。

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才有可能牢固掌握实验,才有可能做实验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达到考纲的要求。

要完成好设计性实验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依据,而物理公式、定律、定理等都是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