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47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区域农业发展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农业发展1.docx

《区域农业发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农业发展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农业发展1.docx

区域农业发展1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开发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概括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

1.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

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分布

平原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粮

(树、畜)种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图4.6)。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果梨。

④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⑤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③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

主要分布区

水稻

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

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

⑴原则: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

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巧学妙解

一、东北平原的开发历史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

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潘树森介绍说,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

而在全省现有的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

目前,已有I40万亩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

在松嫩平原腹地的明水县繁荣乡民富村也有一条骇人的大侵蚀沟。

据村书记陈孝忠介绍,15年前这条沟还很窄,一步就能跨过去。

随着雨水的冲刷这条沟越来越大,现在已有10公里长,平均深度5米,最宽处约有50米,而且宽度每年扩展。

明水县水务局水保站站长丁洪军对记者说,明水县地处黑土带的中心,境内没有河流,加之地形平缓,50年前这里没有一座永久性的桥。

而现在已经有500多座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桥涵,都是为侵蚀沟而造成的。

专家们对目前黑土耕地现状极其痛心。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说,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二、东北区自然资源特点与评价

1.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部辽南地区处于暖温带北缘,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大部分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安盟和哲里木盟、延吉盆地多为2400~3000℃。

吉林省西南部、赤峰市和辽宁各地在3000℃以上,南部沿海可达3600℃。

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低于2400℃,最北端在1500℃以下。

平原地区均可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喜温作物,一年一熟。

热量资源丰富的辽南和辽西是我国早熟棉花的栽培北界,大苹果仅适于辽东半岛和辽西栽培。

但北部地区、大兴安岭北部仅适于春小麦和早熟大豆的种植。

农业气候上最大的缺点是低温冷害,它是作物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

低温冷害年,作物平均减产约13%~35%。

本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生长期降水量(5~9月)东南部山区多达9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仅350毫米左右,重点产粮区松辽平原在500毫米左右,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为400~450毫米。

该区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需水量一般为350~500毫米。

由此来看,正常年生长季节降水量基本上可满足旱田作物的需要。

2.农业资源丰富,质量好①土地资源。

山地和平原兼有,各占一半,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长白山与辽东丘陵,以马蹄形环抱着中央的松辽平原,东北角为三江平原,西北角为呼伦贝尔高原。

本区土地资源有下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耕地面积大且比较肥沃。

全区耕地面积1920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9.7%,人均耕地面积0.17公顷,每农业人口占有耕地近0.3公顷,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其次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谷地。

耕地垂直分布的上限,一般为海拔500米,高者可达800米。

耕地土壤比较肥沃,尤其是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

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使本区成为我国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基地。

二是本区尚有较多的荒地资源。

全区可开垦的荒地面积超过600万公顷,以黑龙江省为最多,其次分布在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东部等地。

②森林资源。

东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森林覆盖率均在50%以上,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7858万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31%。

主要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以及柏、桦、栎、椴、水曲柳等阔叶树,其中针叶树的比重占1/3。

③天然草地资源。

本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北部和松嫩平原西部。

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是目前亚欧大陆保存较好的三大优良草场之一。

3.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北区水资源的特点是东丰西欠,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

4.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东北区矿种比较齐全,已发现有120个矿种,已探明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达45种。

三、东北林区的培育与保护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通称东北林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

根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区有林面积340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28.5%,活立木总蓄积量31.32亿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32.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7.41亿立方米,上调量占全国木材上调量的90%左右,是中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东北林区森林立地条件好,优势树种材质佳。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山脉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下,坡度平缓,山体浑圆,从地势上看,营林条件优于南方一些林区。

除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气候,其余都属东部季风区中温带气候,山区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

土壤以暗棕壤和漂灰土为主的森林土壤,土层深厚,一般为30~50厘米;自然肥力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达10%~30%,造林条件比较好。

因森林的立地条件不同,优势树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大兴安岭林区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寒树种的生长,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区,优势树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其次为樟子松和白桦。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气候温和湿润,林土肥沃,适宜于针阔叶混交林生长,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优势树种小兴安岭以红松及黄波罗、水曲柳、胡桃楸三大硬阔树种为主;长白山以红松、紫椴、枫桦、冷云杉和千金榆为主。

东北林区优势树种的材质都比较好,是中国优质用材林区(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东北林区基本上为国有林区,全国131个森林工业局有82个分布于本区。

长期以来,因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集中过伐,造成森林资源衰退。

原始林分逐渐被次生林更替,大径材减少,大部林区出现越采越少、越采越小的状况。

目前小兴安岭与长白山成熟林、过熟林中的小径阶株数已占到80%,大径阶与特大径阶的株数只占20%。

另一方面,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惊人,森林工业部门历来只着眼于原木产量,忽视综合利用,木材利用率不到原积材的一半。

林区自采自用和职工烧柴中的好材为数可观,约相当于计划采伐量的1/4,林区居民烧柴每人年均消耗森林资源0.75立方米。

由于保护工作跟不上,大量林木毁于林火。

1987年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范围达867万公顷,烧毁林木蓄积3960万立方米,损失惨重。

据1989年底的统计,东北国有林区的成过熟林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00万公顷减少到590万公顷;可采伐过熟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3亿立方米,减少到5.7亿立方米,减少了71.5%。

在82个林业局中,已有31个可采资源枯竭,19个局濒临枯竭。

根据东北林区在全国的地位和存在问题,今后林业的发展必须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以培育、建设和保护用材林为重点,加强木材综合利用,开展林区多种经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努力把东北林区建设成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国家优质用材林基地。

四、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则

农业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一7.007年》,将全国农产品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

规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

迅速做大做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带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宽大意义。

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

(一)粮食作物

1、专用小麦

优势区城:

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如图1)。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图1

)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等7省;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图1②)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4省;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图1③)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省区。

2、专用玉米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东北一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如图1)。

东北一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图1A),:

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4个省区;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图1B)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等3省。

 

(二)经济作物

1、高油大豆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带(如图2),主要抓好松嫩平原(图2

)、三江平原(图2②)、吉林中部(图2③)、辽河平原(图2④)、内蒙古东部四盟市(图2⑤)等5个优势产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

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4省区。

2、棉花

优势区域:

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重点建设120个棉花生产基地(如图2)。

其中,黄河流域棉区(图2A)主要建设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5省;长江流域棉区(图2B)主要建设江汉平原、洞庭湖、翻阳湖、南襄盆地等地;西北内陆棉区(图2C)主要建设新疆广大农区、新疆兵团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3、“双低”油菜

优势区城:

重点建设长江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如图3)。

长江上游优势区(图3①)主要布局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4省(市);长江中游优势区(图3②)主要布局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等5省;长江下游优势区(图3③)主要布局在江苏、浙江等2省。

4、“双高”甘蔗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桂中南(图3A)、滇西南(图3B)、粤西(图3C)3个"双高"甘蔗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广西、云南、广东等3省区。

(三)水果

1、柑橘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长江上中游(图4①)、赣南湘南桂北(图②)和浙南闽西粤东(图4③)三大优势产区,近期集中抓好长江上中游和赣南湘南桂北2个柑橘优势区的建设。

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6省市区。

浙南闽西粤东柑橘优势区近期作示范性启动。

2、苹果

优势区域:

重点扶持和发展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2个苹果优势区(如图4)。

渤海湾苹果优势区(图4A)主要布局在山东、辽宁、河北等3省;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图4B)主要布局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4省。

(四)肉、奶及水产品

1、肉牛肉羊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中原、东北2个肉牛优势产区,建设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区(如图5)。

中原肉牛优势产区(图5A)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4个省;东北肉牛优势产区(图5B)主要布局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

中原肉羊优势区(图5

)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5个省;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肉羊优势区(图5②)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和河北等2个省区;西北肉羊优势产区(图5③)主要布局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4个省区;西南肉羊优势产区(图5

)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5个省区市。

2、牛奶

优势区域:

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及京津沪3个牛奶优势产区(如图6)。

东北优势产区(图6A)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个省区;华北优势产区(图6B)主要布局在河北、山西等2个省;京津沪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郊区县和农场。

3、水产品

优势区域:

优先发展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养殖区(如图6)。

东南沿海养殖带(图6

)主要布局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5个省区,重点发展鲤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黄渤海养殖带(图6②)主要布局在山东、河北、辽宁等3个省,重点发展对虾、贝类;长江中下游养殖区(图6③)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江西等3个省,重点发展河蟹。

 

典例剖析

例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B、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冬季温凉。

C、东北地区的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

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省的全部和内蒙古的东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征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大兴安岭以西高原地区为非季风区。

东北地区的大地形单元有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例2、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耕作

B、宜农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答案:

  D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关键看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对比关系。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这是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

例3、下列选项中,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有南到北的顺序的是    (  )

A、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C、作物:

春小麦、冬小麦、甜菜

D、土壤:

沼泽土、黑土、黑钙土、

解析:

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原因,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积温>3400℃)、中温带(积温1600℃~3400℃)、寒温带(积温<1600℃=,森林依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农作物南部可种植冬小麦,

答案:

A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据此回答:

例4、下列关于东北气候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

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250天至北部的150天

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而形成

解析:

由于纬度位置偏高、低温冻害的影响明显,无霜期从南向北为180~80天左右,大米的质量与水稻的生长期有关,,气候可种植喜凉作物

答案:

B

例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

A、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一些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业经营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解析: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

C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3、下列商品粮基地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是                              (  )

A、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华北平原

4、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 北、海南   D、河南、新 疆

 

5、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

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该材料完成6-10题。

6.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

7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8.“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

9.“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

10.“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草

C.大力发展工业D.农业现代化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1-17题。

1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