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2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docx

语文二模前模拟练讲解版

语文二模模拟练习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

⒈C⒉D⒊A⒋D⒌B⒍B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i)畸形(jī)自给自足(jǐ)

B.脂肪(zhī)粗犷(kuàng)心旷神怡(yí)

C.应和(hè)衣冠(guān)情不自禁(jīn)

D.教诲(huì)蓓蕾(léi)满载而归(zà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期盼不期而遇B.温情温故知新

C.琐屑不屑置辩D.推荐毛遂自荐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对于恶搞杜甫,人们意见不一,____由于杜甫的意外走红,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诗歌,知道今年是这位大诗人1300年诞辰。

A.虽然但是并B.尽管而且所以

C.因为所以并且D.既然但是而且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B.“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表述语。

C.3月31日晚,中国多个城市参与了自愿环保行动——“地球一小时”。

响应环保号召。

D.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弄清楚了。

建议: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雨过后,苍翠如濯的山岗,,显得那么忧郁、沉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于海面群峰之间。

A.①浓云密布,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②盘旋飞舞

B.①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②起伏追逐

C.①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②盘旋飞舞

D.①浓云密布,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②起伏追逐

建议:

看内容;看语境(情感);看主语;看句式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光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

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阙又一阙优雅的,带着幻想色彩的小曲……“此曲只应天上有”啊!

A.文段中“沙啦啦,沙啦啦……”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了雨滴落在树叶上(还有岩石、绿草)时声音之清脆,并且富有节奏感。

B.文段中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C.文段中“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一句运用排比的方法表现雨来得突然。

D.文段中“‘此曲只应天上有’啊!

”一句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写出雨声的少有、奇特。

(美妙动听)

建议

1.判断手法:

概念是否正确;对概念的解释是否正确

2.判断作用:

正确与否;是否多答;感情色彩

二、填空(共8分)

7.背诵、默写(5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4)《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颂滕子京政绩的两句话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建议:

1.会背的,多抄;不会的,多默。

2.突出重点,逐字落实。

8.名著阅读(3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郓城市)人,①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是中国②儒家典籍中的一部。

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提出了于国于民都要有

③忧患意识的观点。

建议

老三部:

重细节;该放弃就放弃

新五部:

重常识(作品、作者、课文);一定要突破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今年正值雷锋逝世50周年,为响应校团委号召,深入理解雷锋精神,初三1班开展了“雷锋精神在我身边”的调查实践活动。

9.第一小组收集了两则材料,请你提取相关信息,说说学习雷锋的三个理由。

(3分)

【材料一】

雷锋在“少年儿童最喜欢的偶像、榜样”

中的提名位次调查

项目

提名人次

所占比率

位次

偶像

187

1.71%

7

榜样

478

4.7%

1

(数据来源:

2012年3月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的12个特点》)

【材料二】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luo树刚接受采访时说,在学雷锋活动中,大家对雷锋精神确实有不同的解读。

我想我们不能探究雷锋是怎么想的,但是有一个解释大家应该都认同:

不管做什么职业,雷锋都一定要把它做好,这应该说是他的职业理想或者说是他的职业梦想。

所以,不管雷锋选择了什么岗位,或者说是组织上安排他到了什么样的岗位,他都把现在的岗位作为自己最大的职业梦想,而且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雷锋精神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得到这么多青年人的推崇和爱戴,就在于雷锋永远是追求最好。

而且他把自己的职位和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理由:

⑴他仍受到青少年喜欢和爱戴;

⑵不管做什么工作(事),他都精益求精。

⑶他能把自己的职位(事情)与祖国、人民很好地结合。

(共3分。

“理由”共3点,每点1分)

10.第二小组收集了网络上对于雷锋精神的不同理解,请分别概括他们的看法(每项不超过10个字),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理解。

(5分)

歌唱家:

学习雷锋不是说说而已,首先要有一个崇高的信仰。

学习他是我们小时候的事,那真是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AC竹石:

雷锋形象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他是社会善的象征。

否定雷锋的形象,否定雷锋曾经的付出和奉献,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灾难。

国防社区:

雷锋精神不只是乐于助人,其实更应提倡“螺丝钉”精神。

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就是在学雷锋,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这种常态化的奉献其实更具有现实意义。

网络看法:

⑴要有崇高的信仰

⑵是社会善的象征

⑶提倡“螺丝钉”精神。

我的理解:

应有崇高信仰,是脚踏实地的奉献。

(共5分。

“看法”共3个,每个1分;“理解”共2点,每点1分)

建议:

分层;分析句间关系;审题;利用题目

11.完成实践活动后,正逢学校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需要撰写一则宣传材料。

请结合下面内容,将材料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

与后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2分)

昨日,当代雷锋传人、全国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老师来到我校,与我校300名志愿者一起见证了“爱心分队”的诞生。

会上,郭明义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奉献爱心的经验和感悟,告诉我们:

人们心底的善良是相同的,做好事会让人快乐,让人幸福,希望我们能用爱心传递温暖,用奉献书写人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有材料显示,2010年以来,郭明义爱心团队成员已发展到16000多人。

目前,其爱心团队累计捐款140多万元,直接资助特困学生2000多名,无偿献血30多万毫升,捐献造血干细胞样本3000多例,参加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300多名。

分队诞生传温暖爱心涓涓成洪流

(共2分。

“内容”1分,“语言形式”1分)

建议:

分清答题区间;分析例句结构;利用材料内容;不要重复用词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德隆望尊高②援疑质理引、提出

13.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

①(我的)表情(态度也可)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②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建议:

踏实扎实老实真实

14.用原文中的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特点。

(2分)

勤(或嗜)、艰

建议:

审题,明确答题区间;

读文,分析句间关系;

作答,精心选择词语

五、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木鱼馄饨》,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那刻敲响,即使风雨夜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

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

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

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就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

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③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④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随着道路的颠簸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人所敲出来的。

⑤一走近,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

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⑥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⑦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⑧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

和老人熟了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

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又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⑨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⑩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这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⑾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敲了三十年的木鱼。

入夜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⑿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

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5.本文围绕“木鱼馄饨”展开故事情节,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3分)

回忆木鱼馄饨的过程

作者的感受

不识老人听木鱼

2神秘(迷惑行不)

②初识老人问木鱼

失望

熟识老人悟木鱼

③美好、温暖、敬佩、感动……(怀念不行)

建议:

分清答题区间;参考例句形式;首选原文词语;多角度考虑要点

16.文章第①段画线句连用了两个“依旧”,第⑾段画线句连用了两个“还是”,请结合上下文,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5分)

结构:

两个“依旧”引出下文对木鱼馄饨的回忆;两个“还是”呼应回忆中见到老人的情景。

内容:

运用反复手法,两个“依旧”强调老人开朗风趣的性格没变;两个“还是”强调老人平和、淳朴、善良的品格没变;

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美好心灵的赞美、深切怀念以及深深的敬重之情。

建议

内容——概括写了什么

结构——和上文的关系;和下文的关系

情感——浅深、表里、不同对象;和内容放一起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⑿段中加点字“生活的美”的理解。

(150字以内)(7分)

示例:

“生活的美”,美在普通:

木鱼仅仅是老人劳苦生活的工具,谋生的方式;美在善良:

老人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体现了老人对入夜熟睡人的体贴与尊重,对迟睡者的理解与关怀,充满着人性的善良之美。

美在勤劳:

三十年不变的木鱼声,充满着勤劳之美。

建议

1.答题角度:

事件(情节、言行)、情感(品质、精神)、手法

2.注意事项:

审清题目要求,看透其本质;分析和表格题的关系(相离、相交、重合)

(二)阅读《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完成第18—20题。

(共9分)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塑料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洁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

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

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的生产过程就是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

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

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的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

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社会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

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

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

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

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名叫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

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域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

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

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8.阅读第②段,说出本段除去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在于说明什么问题?

(3分)

答:

第②段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于说明瓶装水锑元素含量(远远超过天然地下水锑元素含量)大大增加。

建议:

明确概念及特点;可以不作为重点

19.阅读第④段,本段中有的词运用得很准确,请你任意选出1个词,并说明它为什么准确。

(2分)

示例:

本段中“可能”一词运用得很准确。

“可能”一词限制“有限”,准确说明了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较低是作者推测的,还没有更科学证明。

建议:

解词、解句、反解、总结;可不作重点

20.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妈妈”的做法有几处不科学?

并说明原因。

(4分)

【材料】在我国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妈妈给新生儿喂奶粉时,所选购的奶瓶是塑料瓶。

这种奶瓶比玻璃奶瓶价格也便宜,加之不宜破损,所以,塑料奶瓶成了首选。

冲奶粉的过程也很简洁:

把奶粉先放入瓶中,然后用高温的水一冲,再摇晃几下,感觉温度合适了,就开始喂婴儿。

如果这次婴儿没吃完,下一次加点奶粉,加点水继续让婴儿喝。

示例:

“妈妈”的做法有3处不科学:

选购塑料奶瓶,因为塑料瓶含有锑元素;(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

用高温的水冲奶粉,因为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

让婴儿吃过时剩奶,因为这样极易被细菌和真菌污染。

这样做,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有更高感染危险。

建议

1.先分析材料,分层,确定要点

2.回到原文,找对应信息(相同词句、相关词句)

3.两者结合,一一对应

(三)阅读议论文《花开半时偏妍》,回答20——22题(共8分)

花开半时偏妍

李光烈

①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

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

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

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

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

//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

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

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一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

//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

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

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

“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甲】,【乙】,【丙】,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2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分)

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建议:

1.判断题型;

2.中心论点的判断依据:

看论题(标题)、看分论点、看论据共同点、看首尾

22.阅读第⑧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达到“半”的修养②知晓“半”的道理

③掌握“半”的艺术

【甲】处应填②【乙】处应填:

③【丙】处应填:

2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是如何论证“‘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

(3分)

区别:

请简要分析第⑤段是如何用齐白石作画的例子证明“‘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

再区别:

请简要分析第⑤段是如何论证“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的?

首先阐述抽象无形之物难以入画;

接着举出齐白石留白的经典之作的例子,阐明留白产生的艺术效果;

最后得出结论:

运用“半”的智慧,可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境界。

从而证明了“‘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

(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建议

1.背诵答题思路

2.辨别题型

六、作文(50分)

24.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

包容是赢得朋友的保证!

包容是人生的财富!

包容是……请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