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66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docx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

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

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

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

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

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

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

墙上、书屋

2.动词:

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 如:

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 如:

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     如:

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     如:

使、让、叫

(5)表判断的,     如:

(6)表相似的,   如:

象、似

(7)表心理活动,  如:

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

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

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 如:

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 如:

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 如:

快、慢、迅速

4.数词:

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   如:

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   如:

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   如:

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   如:

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

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   如:

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   如:

次、下、回、趟、场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 如:

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 如:

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 如:

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    如:

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    如:

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    如:

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    如:

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    如:

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    如:

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

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    如:

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    如:

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

“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

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

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

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

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   如:

从、自从、在、于、当

(4)介目的,   如:

为、为了、为着

(5)介原因,   如:

由、由于、因

(6)介对象,   如:

把、对、对于、关于、至于、除了

(7)介比较,   如:

比、跟、同

(8)介行为发出者,如:

【注意】: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在、到、给、比

如:

他在学校学习(介词);  他在学校 (动词)

他工作到深夜(介词);  他到了  (动词)

他给我讲故事(介词);  你把书给他(动词)

他比你差  (介词);  他们比一下(动词)

3.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关系。

(1)表并列,   如:

和、同、跟、与、及、而、以及、并且

(2)表递进,   如:

而且、并且、况且、不但

(3)表选择,   如:

或、或者

(4)表转折,   如: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5)表假设,   如:

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即使

(6)表条件,   如:

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

(7)表因果,   如:

因为、既然、所以、因此、于是、那么

(8)表取舍,   如:

与其、宁可、不如

【注意】: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

和、同、跟、与

如:

你和他都有希望(连词);  你明天和他商量一下(介词)

  大力发展科学与艺术(连词);这件事与他无关(介词)

4.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结构助词,  如:

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  如:

着、了、过

(3)语气助词,  如:

啊、吗、呢、吧、呐、呀、么、哇

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1)表感叹,   如:

啊、哎、呀、哇

(2)表招呼、应答,如:

喂、哎、哦

6.拟声词:

这是摸拟声音的词。

如:

呜、哗哗、轰隆、咚咚、沙沙沙、呼啦啦

二、词组(短语)是指词和词组合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言单位词。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并列关系)

如:

长江黄河  调查研究  万紫千红  丰功伟绩 光荣而艰巨  理直气壮  省、地、县

2.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

(修饰关系)

(1)由修饰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组成的。

 如:

我的老师  一个顾客  黔驴之技

(2)由修饰状语和动词、形容词组成的。

如:

小心翻阅  突然发现  更加坚强  非常壮观

3.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

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支配关系)

如:

吃晚饭 像珍珠 关心集体 顾全大局  饱经风霜

4.补充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

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补充关系)

(1)是动补短语,如:

看明白 洗干净 做得完 翻了一阵

(2)是形补短语,如:

好许多 傻呆了 绿油油 热得出汗 

5.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

(陈述关系)

如:

天气好 红旗飘扬 心花怒放 人声嘈杂 今天星期六

6.介宾短语:

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是名词或代词等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如:

在中国、对他们、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为广大群众

7.复指短语:

是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个人或事物,并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

(新语法将复指短语与同位短语合二为一)

 如:

故乡重庆  雷锋叔叔  春秋两季 我们每一个人

8.连动短语:

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

如:

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

9.兼语短语:

由动宾短语套主谓短语组成。

 如:

叫我去   请他来   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10.的字短语:

在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后边加上“的”构成名词性短语(只是“的”字后面省略了中心词)。

(通常做主语和宾语)

如:

吃的 穿的 红的 教书的 唱歌的

【注意】:

代词后边加“的”时较特殊。

如:

①我的书在这里(这是定语,并非“的”字短语;②书是我的(此句“我的”属“的”字短语作宾语)

三、单句

(一)一般单句

1.什么是单句?

单句就是一套基本语法成分(主谓句的基本语法成分是主语和谓语;非主谓句只有一个基本成分)构成的句子。

2.主谓句及其主要类型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有时还得加上一个语气助词)构成的。

按照谓语的性质,主谓句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

①动词谓语句:

这种主谓句的谓语由动词短语或单个动词充当。

主要用来叙述人或事物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

A.由单个动词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句尾一般都要有语气词“了”。

例如:

雨停了。

妹妹来了。

那个卖菜的走了。

B.由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动词谓语句,情况比较复杂。

因为动词短语有多种结构类型,所以由动词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也有多种不同的格式。

例如:

他认真地学了。

(主—状+动)

他跳起来。

(主—动+补)

他从屋里探出头来。

(主—状+动+宾+补)

②名词谓语句:

这种主谓句的谓语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

由名词充当谓语,一般多用于说明日期节日节气和天气等。

例如:

今天星期天。

昨天阴天。

六月一日儿童节。

由名词短语充当的谓语一般都是对主语作描写或说明的。

例如:

那孩子红红的脸。

这个人好口才。

他北京人。

③形容词谓语句:

这种主谓句的谓语由形容词短语或单个形容词充当。

例如:

天亮了。

(单个形容词充当谓语)

我们的城市美丽整洁。

(形+形的形容词短语充当谓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形+补的形容词短语充当谓语)

④主谓谓语句:

这种主谓句的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

例如:

今天的节目我都看了。

他一个题都不会做。

她身体健康。

3.非主谓句及其主要类型

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单句。

非主谓句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①名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

例如:

书!

好眼力!

二00六年的夏天。

多漂亮的姑娘啊!

②动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

例如:

加油!

请勿吸烟!

立正!

③形容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

例如:

好!

漂亮!

④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是由叹词或拟声词单独构成的。

例如:

哦,我想起来了。

“轰隆隆”一声,我被惊醒了。

要把非主谓句和省略了某些成分的主谓句(简称“省略句”)区别开来。

主谓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可以省略掉某些成分。

被省略的成分必要时可以明确地补出来。

非主谓句是一种完整的句子,并没有省略什么成分。

(二)特殊单句:

1.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

谓语就是两个动词短语连用,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

例如: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

凭借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

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

注意:

①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②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但在语义上有先后关系。

例如:

小明上完课就走了。

有目的关系,例如:

老师走进教室上课。

有方式、手段关系。

例如:

他低着头想往事。

③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2.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它的谓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因为身兼二职,所以叫做兼语。

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的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有:

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任命、号召等等。

此外“有”也可以充当。

例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

老师让你交练习本。

他有个妹妹是画家。

兼语句与连动句不同:

连动句所有谓语都是陈述全句主语的;兼语句兼语后面的动词一般不是陈述全句主语的。

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区别:

①兼语句第一个谓语后不能有停顿,也不能插入状语,而只能在兼语后即第二个谓语前停顿或插入状语,例如:

我派他明天去。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可以在第一个谓语后停顿或插入状语,也可以在第一的谓语前停顿或插入状语。

②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示使令、要求的,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人物;主谓短语作宾语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想、希望、知道“等,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的,或者是“证明、表明、标志”等,它所支配的饿对象是一件事(人物连同他的动作行为)。

3.双宾句。

有的动词(如给、赠、送、教、告诉、借、问之类)常带两个宾语叫做双宾句,一般地说,前一个宾语指人,后一个宾语指物。

例如:

党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他借给我一本新出版的《舒婷诗集》。

4.是字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所以是字句也叫判断句。

具体来说“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有①同一关系,例如: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主语“北京”和宾语“我们的首都”是同一关系,都是指同一个事物,这种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往往可以互换,而表达的意思不变。

②从属关系,例如:

她是大学生。

主语“她”和宾语“大学生”之间是从属关系,“她”是众多“大学生”中的一个。

主语属于宾语,就是宾语是一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

这种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一般都不能互换。

(三)句子的成分

句子是由词或者短语构成的。

在句子中词和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叫做句子成分。

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复指成分和独立成分等八种。

其中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指明所要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常作主语的词是名词、代词、数量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

有时,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作主语。

主语的表示符号为“=”。

名词、代词作主语的,例如: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天空飘过朵朵白云。

他是一位画家。

数量词作主语的,例如:

一公尺等于三市尺。

联合短语作谓语的,例如: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青山绿水环绕着这个小山村。

“的”字结构作主语的,例如:

我们今天复习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动宾短语作主语的,例如:

保卫祖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

主谓短语作主语的,例如:

人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理想。

偏正短语作主语的,例如:

我们的困难是前进路上暂时的困难。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由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

有时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他后边的名词、代词等组成动宾词组也作谓语,另外,名词作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和天气等。

谓语的表示符号为“—”。

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实词作谓语的,例如:

他认真地听着。

深秋季节,树叶黄了。

今天星期天。

数量词作谓语的,例如:

小王十六岁。

主谓词组作谓语的,例如:

这个人身材很魁梧。

3.宾语。

宾语是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的连带成分。

可以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通常作宾语的有: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另外能作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作宾语。

宾语的表示符号为“﹏”。

例如:

我们欢迎您。

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4.定语。

定语是在名词前边修饰、限制名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可以回答“什么样的”“多少”“谁的”一类的问题。

有些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要用结构助词“的”。

通常作定语的词有:

除副词外的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作定语。

定语的表示符号为“()”。

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的,例如:

(美丽)的校园(精彩)的演出(一个)(美丽)的传说

名词、代词作定语的,例如:

(我)的家住在学校附近。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动词作定语的,例如:

(劳动)的人很多。

联合词组作定语的,例如:

(朴实善良)的他赢得了同学们的信赖。

动词词组作定语的,例如:

(画画)的是我的弟弟。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通常作状语的词有:

副词、形容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介词结构、助动词。

另外,代词、数量词、联合词组、主谓词组也能作状语。

状语的表示符号为“〔〕”。

副词作状语的,例如:

花坛里的花〔已经〕开了。

形容词作状语的,例如:

他〔仔细〕地检查每一个零件。

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作状语的,例如:

我们〔明天〕出发。

〔教室里〕传来动听的歌声。

介词结构作状语的,例如:

他〔在操场上〕捡到一块手表。

助动词作状语的,例如:

你〔可以〕坐下了。

代词作状语的,例如:

他们的斗志〔多么〕昂扬。

数量词作状语的,例如:

他〔一页一页〕地修改着自己的作文。

联合词组作状语的,例如:

他〔机智勇敢〕地摆脱了敌人。

主谓词组作状语的,例如:

他〔满脸通红〕地跑进了教室。

6.补语。

补语是在动词、形容词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一类的问题。

有些补语和中心词之间要用结构助词“得”。

通常作补语的词有: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另外副词“很”、“极”等也可充当补语。

补语的表示符号为“〈〉”。

动词作补语的,例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形容词作补语的,例如:

他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数量词作补语的,例如:

李师傅一连干了〈三天〉。

介词结构作补语的,例如:

他一直学习〈到深夜〉。

联合词组、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作补语的,例如:

他干得〈有快又好〉。

老师说得〈有道理〉。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副词“很”和“极”作补语的,例如:

火箭的速度快得〈很〉。

她打扮得漂亮〈极了〉。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极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通常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词组。

它的位置常常在句子中间,有时候也可以在句首或句尾。

独立成分的表示符号为“”。

例如:

天气眼看就要热了。

依我看,他说得有道理。

8。

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指同一个句子成分。

被付指的部分在句中作什么成分,付指成分就用什么符号表示。

例如:

铁人王进喜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

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他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

小结:

1、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

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附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2、句子成分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

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第三步,找定、状、补语。

定语到主语的前边和宾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的前面或主语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

【附口诀】:

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四、复句

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复句类型。

根据分句间不同逻辑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紧缩等类型。

(一)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有:

不是A,而是B一方面A,一方面B也A,也B

有时A,有时B一边A,一边B既A,又B

例如: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一方面要多读书、多思考,另一方面还要多练笔,有丰厚的实践。

它既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灌溉。

(二)承接复句:

也叫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有:

A,于是BA,然后B首先A,然后B

起先A,然后BA,便BA,接着B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三)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他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四)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的关联词:

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不如B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A,但是BA,不过BA,可是BA,然而BA,却B

转折关系分为重转和轻转,一般说来使用“但是、可是、却”一类的属重转,使用“只是、不过”一类的属轻转。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六)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A,那么B既A,就(那么)B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七)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的关联词语:

如果(倘若)A,就(那么)B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假设复句的另一种类型是前一分句假设出现或存在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来个转折。

常用的关联词:

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

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

(八)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一分句说出一个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

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幸而A,否则B除非A,才B。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除非他来,问题才能解决。

另一种类型,前一个分句排除一切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

无论(任凭)A,都(也)B不管A,总(也)B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松树不管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都能茁壮地生长。

(九)解说复句:

也称总分复句。

由总提和分说两个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战争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

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十)目的复句:

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为了为的是以免省得

你快让他去,以免他闹情绪。

附录:

各种句式

(一)句式种类

A.根据表达语气分: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根据主语的性质分:

主动句被动句

C.根据结构的繁简分:

长句短句

D根据判断的性质分:

肯定句否定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