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77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必修)

命题人:

马长彦审核人:

王发利

考试时间:

75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孙中山认为“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得道者多助D.民贵君轻

2.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最好阅读下列哪组人物的作品

A.老庄道家B.孔孟儒家C.韩非法家D.墨家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要从此词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属于:

A.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极力践行破“心中贼”的思想家是

A.程颐B.朱熹C.李贽D.王阳明

5.李贽有句话:

“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6.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8.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9.下图文物体现了中国古代一种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其发明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战国D.秦朝

10.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

1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体现了:

A.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神秘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世俗化D.逐渐宗教化

13.近代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一些人提出“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口号。

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1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15.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

C.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D.中国的国情

16.“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B。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

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1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18.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

19.孙中山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强调了三民主义

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2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2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

2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这一时期昆曲被“救活”主要是因为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2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4.一位学者说:

“明初虽然出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样不朽的小说,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流行。

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后,这两本长篇小说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浒传更是只有嘉靖以后的版本。

”这是因为

A.政治风气开明,通俗文学的创作不再列为禁书

B.活字印刷术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制与流通更为方便

C.通俗文学地位上升,已列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D.社会经济繁荣,通俗文学符合一般城镇民众的口味

25.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技成就中使中国在空间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B.“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D.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6.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

27.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28.“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这一人会誓词后来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B.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

C.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D.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29.“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0.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判断题:

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在天人关系上,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倡“制天命而用之”。

32.《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3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笔下,“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3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5.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标志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三、材料解析题: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36题12分,第37题8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2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

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2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分)

3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

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

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

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一个什么样的演进过程?

(2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

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2分)

四、问答题:

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

(2分)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

(2分)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

(3分)

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

------------------------------------------------------------密封线-----------------------------------------------------------

2015-2016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必修)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判断题:

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

32

33

34

35

三、材料解析题:

共2题,第36题12分,第37题8分,共20分。

36.(12分)

 

37.(8分)

 

四、问答题:

共1题,10分。

38.(10分)

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必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5DACDA6-10CDACB11-15DCDDD16-20BDCBC21-25CADDC26-30ACDAB

二、判断题:

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35BABAA

三、材料解析题: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36题12分,第37题8分,共20分。

36.(12分)

(1)仁;克己复礼。

(2分)

(2)出发点:

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1分)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1分)

(3)见解:

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2分)

历史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

(4)内涵:

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1分)

方法:

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1分)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

37.(8分)

(1)单独进行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2)自由平等学说;封建纲常伦理;(2分)

(3)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

(2分)

(4)赞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赞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全面的的态度不可取)(2分)

四、问答题:

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

(1)康有为:

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3)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大问题:

1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