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松腰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18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松腰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太极松腰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极松腰法.docx

《太极松腰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松腰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极松腰法.docx

太极松腰法

   太极松腰法:

面壁蹲墙松腰法

                 面壁蹲墙松腰法是太极拳松透形体关键一环,也是太极拳练灵劲上身的保庙功夫,是一项全身性的均匀运动,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便捷之法。

经常进行本法训练,能有效调整周身气机,对治疗全身疾病有神奇效果;能排除身体上的一些不良反应,纠治因锻炼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对太极拳整体水平的上升有帮助作用。

                面壁蹲墙法看起来很简单,其整个运动过程,却包含了无极(站立或蹲下的动作)化太极(下蹲上起的过程)的过程。

                一、基本动作

                  面壁而立,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

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

如此反复多次。

下蹲时,可先想用意念想一下丹田或注意一下脚底涌泉穴,同时全身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或先想一下蓝天,然后再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

           二、进步阶梯

             将面壁蹲墙法作为独立的增长功力的方法来锻炼,根据功夫层次由易到难的原则,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的进步阶梯。

               第一、初始阶段。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

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

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姿势蹲。

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两脚并拢,脚尖抵墙地完成蹲墙上下蹲起动作,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

                 理论上讲,此时应注意神做主宰,即意念动,形体就动。

开始做不到用神主宰身体,那就用腰做主宰。

腰主宰形体得通过气,这就需要把气和腰结合起来,也就是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后再和腰脊结合起来。

“腰脊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宾辅”就是这个意思。

此阶段的腰放松,还是从形上走的,还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气和形的变化,等形已经松了,气通了,我们就可改成“用意不用力”的方式进行锻炼了。

               第二、提高阶段。

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标准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

                  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

                赤脚蹲墙:

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

此方式可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

              撑臂蹲墙:

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上了码。

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平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

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注意不要手碰墙壁。

              背手蹲墙:

1.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

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2.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

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顶球蹲墙:

等腰松得比较好的了,可头顶气球上下蹲起——这是强化太极拳虚灵顶劲要求的练法,杨澄甫说:

“项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这时,并不是把精神都注意到头上,如过多注意头顶的气球,气球就会不稳,此时,要在上起之前,先想一下天空;下蹲之前,先想一下脚下,这样顶球蹲起可能会更稳一些。

                 定势蹲墙:

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桩来练。

若此时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则效果会更好,当然,这是难度最大的练法。

                第三、化境阶段。

从形的动过渡到意念的动之后,就要注意按照太极拳的“意在先,气催姿势”的要求,只管意念不管形,也不管气,这样,意一动则形就动(这个形是被气催着动的)。

此时灵动之劲就会上身了,这时连续蹲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而且很轻松,甚至会出现一种无为而不为的状况(自己的身形虽然在上下蹲起,却又好像没有上下蹲起)。

这一阶段所出,现在的身心变化,离太极拳“阶及神明”之境界已经不远了。

              三、时间阶梯

                  在面壁蹲墙法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进步阶梯的不同,其上下蹲起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一)均匀速度。

此阶段,上下蹲起的速度是和身体素质相对应的,一般的要求是以不喘气、不劳累为准则,速度不快也不慢。

                

(二)快慢有序。

等身体素质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按照先快后慢的顺序进行强化身体素质的锻炼。

               1.快速蹲起:

首先可进行一定时间的快速蹲起。

当然,一定要按照要领蹲起。

此时,微微有些喘气也没有关系,全身出汗也没有关系。

                 2.慢速蹲起:

等连续快速蹲起1小时也不出汗了,就可进入慢速蹲起阶段。

这一阶段速度越慢越好,慢到上下蹲起一次好几分钟,甚至能十几分钟一次,这其实是一种修心的锻炼,此时力争逐渐做到不烦不燥、内心平和。

                  (三)随意潇洒。

经过了以上各种速度的锻炼之后,就可以按照随意潇洒的要求,怎么惬意、怎么舒服就怎么蹲起。

               四、练习要求

                练习面壁蹲墙法,要把握在下上蹲起的过程中保持“意先、气匀、形中正”的原则;在蹲下时要把握“紧、近、静、尽”的要点。

                “意先、气匀、形中正”就是按照太极拳锻炼的要求,形体动之前,意念先动。

比如,下蹲时先想一下丹田或涌泉穴,然后再下蹲;上起时先想一下百会或蓝天。

气匀,就是不要有具体把导气到什么地方和部位的概念,让内气自自然然的发生变化。

形中正,就是形体不要左右歪斜,要保持上下一条线。

“紧“就是指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颅、躯干、四肢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紧缩、使命门向后凸。

“近”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蹲者的臀部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地面。

二是指身体各部位要最大限度地贴近,使之接近于母腹中胎儿的姿势。

“静”,也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蹲的环境要静,不可嘈杂喧哗;另一方面,蹲时头脑必须“静”,不存杂念、妄想,要专一心念。

“尽”就是要尽心尽力。

一方面精神放松地要求自己做到“静”、“紧”、“近”;另一方面,面壁蹲墙法不是蹲一两次就能蹲出个境界的,练习者必须尽力尽心、持之以恒地蹲起,要

 

 

秘传太极实战训练小功法

            一)翻硬币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洗净,放在身边。

闲时把玩。

              方法:

1、用拇指、食指的指肚轻轻捏住硬币,然后,食指内收,用拇指的指肚粘住硬币向食指指背(指甲下)翻去,中指内收,用中指肚粘住硬币,中、食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

              2、内收中、食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中指指背(指甲下)翻去,无名指内收,用无名指肚粘住硬币,中、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

            3、内收中、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无名指指背(指甲下)翻去,小指内收,用小指肚粘住硬币,小、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

             4、内收小、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食指指指背(指甲下)翻去....重复如1-4

             作用:

 便于打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

                       便于劲贯指尖

                  便于练就“信手拈来”的高深太极节拿法

              注:

这些小功法,看似平常,久练奥妙无穷。

为历代拳家藏箱之物。

有缘人等,好自为之!

                

(二)转碗碟

           平时吃完饭或喝茶,可以用掌敷在碗沿或杯口,悬空,轮动五指,慢慢的将碗碟平转,不要倾覆碗碟(保持水平),可右转、也可左转。

              左手也如此。

              初练是,当心打碎碗碟。

           久之,空碗中可盛9分水,转动时,不要让水流出。

            功效:

(一)

           另,能分清手腕虚实。

与人搭手,尺寸分毫皆知。

             (三)解绳

           找一根筷子粗的绳(最好是牛皮绳),长50-60CM左右,随身可带,方便得很。

          每天出门打上20个结,空时将结一一解开。

           解绳方法:

左右手拇指、食指解5个结;

            左右手拇指、中指解5个结;

           左右手拇指、无名指解5个结;

          左右手拇指、小指解5个结。

             久之,可将绳结越打越紧。

              注意:

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结!

           功效:

(一)

            另,能加强指劲。

与人搭手,尺寸分毫,尽在掌握,切膜拿点,随心所悦。

             (四)领手指

              每当双手空闲,可以徒手操练手指。

           方法:

舒展手掌,先由拇指开始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循序依次屈指成空心拳,而后在舒展手掌的同时,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次序再屈指成空心拳。

双手可同时进行。

反复十余次。

        注意:

1、在此次序中,下一只将屈指的手指,在屈指前,用意向前伸拉一下。

           2、两眼神余光关注伸拉的那两个手指。

           3、用耳朵听住其余的手指运动。

             4、千万不能用力。

要轻领。

              功效:

(一)

            另,训练“以意领劲”。

曰久,眼睛、耳朵便会各司其责!

渐入太极殿堂,由此为方便法门!

              (五)推磨

              传说张三丰小时,家里做豆腐,他从推磨中悟得太极真谛。

我们平时站完无极桩后,也要徒手模仿推磨的动作。

介绍如下(不只是为了纪念张真人呵):

       脚一前一后,成丁八步(非丁非八)。

两手松握空拳,拳背朝上,拳眼相对,开肩含胸置于胸前,如握一根“丁”字形推杆的“一”处,“丁”杆的勾处连着磨石。

眼神贯注勾处,以防与磨石脱落。

全身放松。

然后,用意驱动腰跨从左到右微微做平圈运动,同时带动两拳推动无形的“丁”字推杆,转动无形的磨石。

(每次3-5分钟)

            见过农村“丁”字大磨的人,可能比较容易练习。

            功效:

1、放长意念,曰久能随意管住对手中心轴

            2、练习丹田平转

              (六)搬马桶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每家还没有抽水马桶,而是用木桶盛大小便。

大家族。

十几号人,一个晚上下来,木桶分量自然不轻。

小时见大人搬马桶的样子甚为可笑。

特别是上下楼梯,一方面不能走太快,快了,马桶中的尿会溅在身上。

另一方面,腰板一定要挺,胸又要含,下巴要收,少闻臭气。

走起来,一摆一摆的,很滑稽。

 

          后来,师傅教我们练整劲,说是如搬马桶状,我学着走了几步,发现许多太极道理皆在其中。

我大概练了三个月。

很有效。

 

            你们可能没有见过这种动作。

如今,已成为历史。

 

            但在习练开步时,也不妨想象一下。

           方法:

两手如抱着一个大马桶,里面装了满满的一桶水,你要向前搬运,不让水溅出来。

这是,你会发现,你是完全靠腰在带动手脚运动。

 

          看上去,似乎人变得笨拙了,其实,初练太极宁拙勿巧。

这样,手脚与腰的协调关系会自然找到

             (七)猫步

           太极拳行拳走架时,凡是涉及开步移动的情况,都离不开猫步。

拳经云“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可见猫步是太极拳的脚上功夫。

           每门太极拳,对猫步都很重视。

在练猫步时要求也不同。

我只就我们武当杨式叶家太极拳的猫步做些介绍:

             猫步其实是“马步”与“攻步(也称攻箭步)”相互转换时的中间动作。

因而猫步是一个过程,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步式。

           一般的情况下,由马步转变为攻步或由攻步转化为马步时,两脚较笨重,且身体上下很难协调。

特别是开步做第二轮转化时,初练者身体会摇晃。

而猫步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

            初练方法:

          1、摆好马步(初练时,把身体抬高些,无须要求四平),双手反叉于背,左脚内扣15度的同时,用腰胯带动身体向右转45度,右脚前掌也同时右转45度,成右攻步。

左脚阳侧劲路与右脚阳侧劲路相合。

同时含胸拔背,让气血沿两足阴侧入地。

             2、由攻步,腰胯带身体再向右转15度,右脚不动,整个脚掌平韬地面。

左脚随身体右转时跟随到右脚旁,并腿,右胯“咬胯”。

       

       3、由并腿,眼神从左肩向左前方瞟去的同时,右耳管住自己的腰背。

在腰胯带动身体向左转45度的同时,左脚随之向左前方迈出。

成左攻步。

右脚阳侧劲路与左脚阳侧劲路相合。

同时含胸拔背,让气血沿两足阴侧入地。

          在这种初级练法中,事实上,成了左功步与右功步交换前行的动作。

             要点:

1、并腿时,要分清两脚的虚实。

向左并腿时,左脚实,右脚虚。

向右并腿时,右脚实,左脚虚。

              2、并腿时,要“咬胯”。

向左并腿时,左腿跟与胯的连接处相“咬”,如果你将左手拇指摆在该处,手指会有被胯咬住的感觉。

反之也然。

             3、功步时,两腿阳侧劲路用意念相合一下,同时含胸拔背,让气血沿两足阴侧入地。

             4、注意眼睛与耳朵之间的“上下交替班”。

                (八)谈“借力”

           太极拳历来有“借力打力”之说。

而对如何“借力”,各有说法不同。

我们武当杨式叶家太极拳的“借力”有一些独到之处,说明如下:

             1、将对手的劲力,通过气血的沉降,沉入脚底;2、涵空脚心,发动地心的反馈劲力;       3、虚领顶劲,将地心的反馈劲力向周身散发。

            可见,这儿的“借力”,不但是借对手之力,更重要的是善借地心的反馈力。

            要点:

            1、会气血沉降,才会将对手的劲力沉入地心。

而不是用蛮力去拉对手。

接触对手的触点要“含胸拔背”(比如手、臂上的胸与背),而不但只是胸和背。

         2、脚底平韬地面,而不是五趾抓地。

尽量让脚底板与地面的触面大一些,更能承受重力。

             3、涵空脚底心,理论上是分清了脚的阴阳虚实。

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发动地心的反馈力。

意思是脚上也要“含胸拔背”

             4、发动地心反馈劲力前应虚领顶劲,目的是让地心的反馈力放长、放远、放松、放透。

            这种借力,老拳师们常诙谐的称为“我用地球打你”、“你自己打自己”等等。

             懂得了这种借力,太极拳才开始有了一些味道

            (九)水中打拳

           有了整劲的太极习练者,往往拳架较低,脚很沉重,如水牛犁地。

这一过程的习练者往往很有“成就感”,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太极的基础功夫。

然而,这一阶段又十分的痛苦。

他在同门中,推手可以立于不败,而一旦与外家或其他门派的对手交流,便会手脚无措。

原因很简单,他只练了下丹田的功夫。

           如果将太极拳比喻为做拉面,那么,他只是和了一个面团。

面团是吃不得的。

如何将面团变成拉面呢?

不妨试试“水中打拳”!

         方法:

起势前,做好“十大要领”,而后设想自己置身与齐胸深的温水游泳池中。

由于水的浮力,你要尽量控制中心与平衡。

而后尽量慢的行拳,去细细体会其中的细微处。

            要点:

形松意紧、眼耳并用

             (十)整劲中的猫步

            掌握了猫步的初级练法,就可以在双人对练整劲中去体悟猫步的妙处。

             方法:

            1、两人面对面成攻步(以右脚前攻为例,自然也可以左脚前攻)。

两人右手背朝上敷于对方手背朝下的左手肘窝处。

            2、含胸拔背、虚领顶劲、尾闾内守、提肛

              3、甲在要领2的同时,涵空手的阴面,涵空脚心的同时,两脚底微微内转、沉肘、合肘(肘与肘合、肘与胯合)的同时,劲由脚通过督脉向两手阳面透出,意念到对手的背后中心轴。

(曰后可向更远处。

初练宜放在对手的轴线处),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4、乙在受到甲的整劲发来的一念间,沉肘、合肘(肘与肘合、肘与胯合)的同时,平韬脚底板,让对手的整劲入地。

同时涵空脚心,两脚底微微内转的同时,以腰胯为轴向左转,使自己的攻步成马步状。

同时由两脚内转,向对手发整劲。

对手如法化之。

              注意:

              1、攻步与马步的转化应顺畅,不应停顿。

曰久这种变化只在一念之间。

但初练时,应该尽量将这一平圈放大

              2、整劲应透过两手的阳面指尖(俗称“舒指”)指向对手的背后中轴的中心“命门”处。

            3、变成马步时,切忌用手去拉对手。

而是以己身的腰胯带动手指运动。

             4、相互之间切忌比高低,可以相互喂劲。

            (十一)原地打拳

          习练太极拳二、三年左右,学会了架子,有些人离开了师傅,往往会有一段自我感觉良好的阶段。

每天自我陶醉在自己的行云流水般的拳架之中。

其实,这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阶段。

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也真是拳架出偏的开始。

根据我自身的体会,能否及时调整好这一阶段的训练方法以及心态,对今后的太极拳修为十分重要。

           原地打拳是纠偏的好方法。

          方法:

             1、起势前站上一会无极桩。

             2、起势后,保持两脚原地不同,只是在腰胯带动上身行架。

             3、原本腰胯带动两脚的运动,改为意念的走动,只要意念到了即可。

尽量控制脚的运动。

            要点:

            控制脚的运动时,多加一些涵空脚底心的意念,多加一些敛胯收臀的意念。

              (十二)用脚打拳

              用脚打拳也是纠正“手舞足蹈”的好方法。

             方法:

             1、起势前站一会无极桩。

            2、起势后,凡是腰胯带动手的动作,改为意念带动手走劲。

尽量控制手的动作。

让手保持在无极桩时的姿势。

           3、脚的动作,仍然如平时打拳一样,由腰胯带动。

             要点:

              1、手虽然不动,但意念始终在贯穿着肩、肘、腕、指的走劲。

而且可以比平时更加走长一些。

           2、如果,你平时有手舞足蹈的习惯,你会打了一半忘记下面的动作。

这时,建议你从头开始。

           (十三)反架行拳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太极拳已经“烂熟”,自我感觉良好,大有天地之间“舍我无谁”了(我曾经有过这种感觉)。

事实上,已经走入歧途了。

检验方法便是你能不能反架行拳。

          起势后,凡是向左的一律改为向右,凡是右手动作,一律改为左手。

右脚在前的,一律改为左脚在前。

          比如,单鞭,本来是左功步,改为右攻步,左立掌改为右立掌,右勾手改为左勾手.

           功效:

           反架打拳,从来没有师傅会教,但是你倘若慢慢地靠自己的意念去学、去想,你便有了超常的意念。

           这是内家练“神”的方便法门

[第14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