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30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下面是故事的结尾部分,请读一读,做一做。

   ①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了一根够长的绳子。

   ②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

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

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③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

“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莱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④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

“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1)先预测,再总结。

①读了第①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

________

②读了第②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

________

总结以上两次预测,对照作家的原文,我发现:

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都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太棒了?

【答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长长的,胡子还会有其他用处。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虽然不是那么长了,但也还会有用处。

;略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许多人,还帮助了自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围绕中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长长的,胡子还会有其他用处。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虽然不是那么长了,但也还会有用处。

;略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许多人,还帮助了自己。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

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

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           )乱窜,(           )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

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

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虫最有趣的句子。

(3)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

为什么?

  。

(4)短文主要写萤火虫________的景象。

【答案】

(1)虽然、但

(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虽然……但……”。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句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句意。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积累知识。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

(1)虽然、但;

(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好句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加强背诵。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读文段,回答问题。

幼儿园

   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有用手吃的,还有将豆子一粒一粒地装入口袋里的,有把豆子用围裙包着捏碎吃的。

有的看着苍蝇飞,有的因为旁边的孩子咳嗽把食物喷在桌子上,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选自《爱的教育》,有删改)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请画上横线。

(2)孩子们用餐时有哪些模样?

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 总一分。

                                B. 总一分一总。

                                C. 分一总。

【答案】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它起主导作用,其它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

故答案为: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总一分结构掌握的能力。

4.课外阅读。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粉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

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

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望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这段话是按       顺序写的。

先写小院西面是       ,北面有个       ,东面种着        ,南面是        。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      ,这段话中的第     句到第    句,都是写这里的景色。

(  )

A. 前后;花圃、葡萄架、高大的杨树、小菜园;葡萄架、3、5

B. 方位;花圃、葡萄架、高大的杨树、小菜园;葡萄架、2、5

C. 方位;花圃、葡萄架、高大的杨树、小菜园;小菜园、2、5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

A. 是一个比喻句,将巨人守卫小院比作高大的白杨。

B. 是一个拟人句,将高大的白杨当成巨人来写,说他守卫着小院。

C. 是一个比喻句,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守卫小院的巨人

(3)给文中画“□”的地方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

A. 、、,……                                 B. 、、、……                                 C. 、、,。

【答案】

(1)B

(2)C

(3)A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判断。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故答案为:

(1)B;

(2)C;(3)A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_____还有鸟味_____父亲轻声说_____他生怕惊动鸟_____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_____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_____

   _____鸟也有气味_____

   “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在选段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还有鸟味________父亲轻声说________他生怕惊动鸟________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________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________

________鸟也有气味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画波浪线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父亲________(A.很好奇 B.对鸟特别喜爱),我们还可以从父亲的语言中感受到这一点,如________(找出选文中一到两处父亲的话)。

(4)选段的结尾说: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   )

A. 表达出“我”内心的庆幸,不然鸟会无法逃脱。

B. 父亲了解鸟,而且喜爱鸟,所以不伤害鸟。

C. 父亲因为喜爱鸟,而放弃了做猎人。

【答案】

(1)“;。

”;,;。

;,;。

;“;?

(2)“鸟要准备歌唱了。

(3)B;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4)A,B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

”,。

,。

“?

(2)“鸟要准备歌唱了。

(3)B、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4)A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丽的秋天

   秋风瑟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

院子里树木渐渐变黄了,枯萎了。

金灿灿的秋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

   秋天是丰收的。

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

   秋天是香甜的。

果园里果子熟了:

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气球……大家你挤我我挤你,都准备让人们去摘呢!

   秋天是多彩的。

花园里的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橙的、玫瑰红的……菊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姑娘似的低头;有的神气十足,非常愿意和人们拍照合影;还有的好像在和旅客打招呼:

“您好,您看我们漂亮不?

   秋天是快乐的。

小朋友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踢足球。

公园里,校园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多了一份凉爽,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丰收,让我们怀着一种渴望而又愉快的心情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吧!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________     伤心——________

(2)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在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一句你喜欢的拟人句,用横线画出一句你喜欢的比喻句。

(4)你还希望秋天是怎样的呢?

想一想,写一写。

【答案】

(1)炎热;快乐/愉快

(2)凉爽的,金黄的,丰收的,香甜的,多彩的,快乐的。

(3)拟人句:

秋风瑟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

比喻句:

果园里果子熟了:

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气球……

(4)秋天是舒适的。

有凉爽的风、明朗的天空,没有夏天的燥热和冬天的寒冷,刚刚好的温度使我产生刚刚好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会读会写,在准确的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会运用。

(3)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炎热、快乐/愉快

(2)凉爽的,金黄的,丰收的,香甜的,多彩的,快乐的。

(3)拟人句:

秋风瑟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

比喻句:

果园里果子熟了:

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气球……

(4)秋天是舒适的。

有凉爽的风、明朗的天空,没有夏天的燥热和冬天的寒冷,刚刚好的温度使我产生刚刚好的心情。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土壤中生机盎然

   白色的积雪间出现了一块块棕色的(班 斑)痕。

大地又活跃起来了!

可以闻见春天的气息。

草地和森林现在变得湿润,泥土在我们的靴底结成小块。

森林边缘已经完全转暖了,在泥土中休息了一冬的植物和动物开始活动。

   在枯叶和(哀 衰)草的保护下,山毛榉的种子躲过了冰霜。

现在,这颗坚果开始发芽了。

不过,幼小的根怎么知道如何钻进土壤呢?

是重力指引它始终朝下生长。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可靠的立足之地,让它们可以扎根于泥土,挺立不倒。

对于高大的树木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

它们的根往往深入地下好几米,直接到达地下水层。

   植物要从土壤中吸取必要的水分。

土地越干旱,根就需要长(地 得)越深远,好去寻找土壤中的湿气。

每一条小根的(未 末)端都生长着绒毛一样柔软的须根。

这些根就像成百上千的吸管,帮助植物吸取着水分,同时也吸取着(容 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这样植物才能很好地形成叶子和花朵。

叶子和花朵总是沿着与重力相反的方向,向上生长。

   山毛榉幼苗轻松地抽出了新的叶片,但这件事并非对于所有植物都那么容易。

雪片莲从它地下深处的球根中抽出两片强壮的叶子,它们用坚硬的边缘顶碎泥土。

白色的钟形花朵躺在两片叶子之间,像被两只手保护着。

银莲花那弯曲的茎从根中钻出,向上顶开泥土。

蜂斗叶的叶子和花蕾紧紧地抱在一起,对于嫩芽来说,那些叶片是很好的天然保护伞。

春天的花朵知道,外面的风仍然很冷,仍然会使它们摇晃、颤抖,但它们也很快就会在温暖的阳光中舒展开花瓣。

现在,胖乎乎的土(峰 蜂)也来采集花蜜和花粉了。

它们在地面上曲曲折折地飞着,要寻找一个洞穴,好去建造新的蜂巢。

   黄翅蝶也从冬季的僵硬中苏醒过来,在森林边缘翩翩飞舞。

   獾(huān)在它住宅的出口附近嗅着。

夜间,它会出来觅食。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班 斑)________痕    (哀 衰)________草    长________(地 得)

(未 末)________端    (容 溶)________解    土________(峰 蜂)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形容数量很多。

________

②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________

(3)“白色的钟形花朵躺在两片叶子之间,像被两只手保护着”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朵在两片叶子之间娇嫩柔弱、惹人爱怜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这篇文章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斑;衰;得;末;溶;蜂

(2)成百上千;翩翩

(3)拟人、比喻

(4)大自然中的事物;热爱大自然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把“白色的钟形花朵”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把“白色的钟形花朵躺在两片叶子之间”比作“被两只手保护着”是比喻。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斑、衰、得、末、溶、蜂

(2)成百上千、翩翩

(3)拟人、比喻

(4)大自然中的事物、热爱大自然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8.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季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汪汪……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个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枫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呀,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文中的“你”指________,它是________的季节,也是________的季节。

(2)文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在第3自然段中,写出描写田间作物的拟人句;在第4自然段中,写出描写果园硕果累累的比喻句。

(4)请你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答案】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解析】【分析】

(1)、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对秋天的感悟,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点评】

(1)、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岔路失羊

    扬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

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扬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扬子说:

“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

“因为岔路多。

”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扬子问他们:

“追着羊了吗?

   邻居说:

“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