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2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docx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大题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真性幻觉genuine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4.思维破裂splittingof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5.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of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6.原发性妄想primary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

7.超价观念overvalued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8.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9.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0.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11.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2.刚塞综合征ganser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

13.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14.定向力orientation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5.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16.情绪emotion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17.心境mood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18.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19.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20.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

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21.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23.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24.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disorders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25.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26.遗忘综合征amnestic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27.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28.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29.自动症epileptic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30.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31.依赖dependence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32.滥用abuse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33.耐受性tolerance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34.戒断状态withdrawal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35.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36.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37.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38.广泛性焦虑障碍

generalanxietydisorder,GAD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

39.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hysiologicaldisordersrelatedtopsychologicalfactors指由于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以生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总称

40.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s指在社会、心理因素及特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41.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因素直接刺激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

42.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s,ASD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

4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44.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s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45.自杀suicide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46.危机crisis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扰时的反应

47.心境稳定剂moodstabilizers是治疗燥症以及预防双相障碍的燥或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燥或抑郁发作的一类药物

简述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鉴别

答:

⑴真性幻觉:

体验来自于客观空间,被认为是通过感官获得的,形象鲜明,清晰生动,不能随意志转移消长,会向外界“投射”。

其主观体验常不易与知觉区别,故而坚信不移,多支配行动。

⑵假性幻觉:

体验来自于主观空间,而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形象不够鲜明,也不随意志消长,但不向外界“投射”,坚信程度则与真性幻觉一样,但很少支配行动。

若幻觉来源于感觉领域以外(域外幻觉),亦属于假性幻觉。

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鉴别

(1)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

表现为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和反应迟缓,多见于抑郁发作。

(2)思维贫乏:

指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空荡荡,没有什么思想,表现为寡言少语,谈话时言语内容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简述妄想的特征

①持续一周以上的坚定信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②坚信的内容与现实相违背,与个人切身利害关系密切,总包含着“我”的核心判断。

③个人独特的、与文化背景不相干、非任何集体所共有的信念,但常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试述真性痴呆与假性痴呆的鉴别要点

真性痴呆

假性痴呆

起病情况

多数是逐渐起病,难确定起病确切日期

多较突然,能确定起病日期

智能损害

符合心理学规律,并与其平日行为表现相协调

智能损害结构与其平日行为之间充满矛盾

对疾病态度

主动诉说比较少,内容模糊,显得不关心;有试图掩饰或缩小认识功能障碍,行动上竭力完成任务,并依靠各种方式(如笔记)以保持其认识功能状态。

对疾病有强烈痛苦感,常主动、详尽、强调地诉说功能丧失的情况,但在行动上不力图去恢复其丧失的认识功能。

病程

时间上具有持久性

时间不持久

简述行为障碍的分类

⒈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和行为的增加。

⑴协调性兴奋:

又称躁狂性兴奋,核心是情感的高涨影响并支配其行为。

认知、情感、意志各过程之间以及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协调。

目的明确,具有可理解性。

⑵不协调性兴奋:

认知、情感、意志各心理活动过程之间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目的意义,难以理解。

①青春性兴奋:

表现出幼稚、愚蠢、装相、作态和戏谑等,让人无法理解。

常有本能意向增强的色情行为,见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②紧张性兴奋:

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具有冲动性,也可表现刻板单调或无端的攻击性行为。

无明显原因,无确切指向和目的性,可与紧张型木僵交替发作,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③器质性兴奋:

存在不同程度智能、定向和意识障碍,下午或晚上有加重趋势,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⒉精神运动性抑制:

言语、动作和行为的减少。

⑴木僵状态:

①抑郁性木僵:

常由急性抑郁引起,多见为亚木僵。

②心因性木僵:

一般持续时间短,有轻度意识障碍,由突发严重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引起,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③紧张性木僵:

意识清晰,木僵解除后能够回忆当时状况,表现为不同程度少动或完全不动。

严重木僵甚至含涎、大小便潴留。

④器质性木僵:

存在意识和智能障碍,大小便失禁而非潴留,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⑵违拗症:

拒绝执行且表现出相反动作为主动性(阳性)违拗,拒绝执行而不表现为相反动作称为被动性(阴性)违拗。

⑶缄默症:

见于癔病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简述自知力在临床上的意义

答:

①自知力的丧失是诊断精神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与非精神疾病有所区别。

②自知力是判断精神障碍患者好转程度极其重要的标志。

③自知力完全恢复是精神疾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简述AD与VD的鉴别要点

血管性痴呆VD

阿尔茨海默病AD

起病

相对较急,常有卒中史

隐匿

病程

波动或呈阶梯性恶化

缓慢进展

早期症状

有神经衰弱症状

个性改变

精神症状

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人格保持相对完整,自知力保持较久。

全面性痴呆,人格改变突出,即丧失自知力

神经症状

神经系统体征较多,常有失语、失用

常无或晚期出现

临床表现

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少见,早期自知力存在

记忆障碍、认知障碍,伴随思维、心境、行为等精神障碍、智能损害

头CT

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伴沟裂增宽

简述AD的病理改变和病程分期

⒈病理改变:

脑重量常减轻,可有脑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大。

SP和NFT大量出现于大脑皮之中,是诊断AD的两个主要病理依据。

⒉病程分期:

①早期:

一般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为主要表现。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②中期:

病程继续发展,智能与人格改变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统症状。

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

③后期:

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一)急性酒中毒:

即普通醉酒,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冲动性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诸如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表现。

如果中毒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生命危险。

{四步曲:

轻声细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不言不语。

}

(二)戒断反应:

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

1.单纯性戒断反应:

在停酒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出汗、血压增高等,少数病人可有短暂性幻觉或错觉。

2.震颤谵妄:

大约在突然断酒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识亲人,不知时间,有大量的知觉异常。

另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

3、癫痫样发作:

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后出现,多为大发作。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

1、柯萨可夫(Korsakoff)综合征:

酒精依赖者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病人还可能有幻觉、夜间谵妄等表现。

2、酒精性痴呆:

指在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病人有皮层功能受损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

酒精性痴呆一般不可逆。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酒依赖者突然停饮后(一般在48小时后)出现器质性幻觉,表现为生动、持续性的视听幻觉。

2、酒精性妄想症:

主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妄想状态,特别是嫉妒妄想。

3、人格改变:

病人只对饮酒有兴趣,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责任心下降,说谎等。

治疗:

1、营养和支持治疗2、对症治疗:

地西泮、氟哌啶醇、丙戊酸类3、心理治疗及戒酒:

戒酒硫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和特征

答:

⑴偏执型:

以妄想为主,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

有三种特殊类型的语言幻听对精神分裂症有诊断意义:

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不断泛化,荒谬离奇和不肯暴露三个特征。

⑵青春型:

三乱(思维破裂、情感倒错和意向倒错);两症(行为怪异症、色情症状);一过性(是指患者的幻觉妄想是一过性的)。

⑶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紧张性木僵常见,紧张性兴奋少见。

⑷单纯型:

①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阳性症状;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③常在青少年期起兵,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两年;

⑸未定型:

根据阳性、阴性症状可进行分型:

Ⅰ型精神分裂症

Ⅱ型精神分裂症

特征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以阴性症状为特征

主要表现

幻觉、妄想、明显思维形式上障碍

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

异常的不自主运动

有时存在

推测病理所在

D2受体功能亢进

脑萎縮或脑结构功能异常

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

良好

相对较差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⒈早期症状:

⑴前驱症状:

慢性起病,表现对人冷淡和疏远,易激惹,少语,呆坐,意志缺乏,以后渐出现阳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⑵强迫症状:

常慢性起病,表现为强迫症状种类繁多,内容荒谬,自知力不完整,不感痛苦,情感反应不鲜明,反强迫愿望不强烈。

⑶无端恐惧⑷怪异行为:

常急性起病,通常是在幻觉和妄想支配下出现。

⒉临床症状:

⑴感知觉障碍:

以幻觉最为常见,其中以幻听为主。

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有被动体验,思维散漫、破裂和逻辑推理等方面障碍。

⑶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淡漠、倒错和不协调。

⑷意志和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和紧张综合征。

(二)诊断

至少有下列两项: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缺乏或减退

(三)鉴别诊断

依据排除法:

(1)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某些神经症性障碍(4)心境障碍(5)妄想性障碍(6)人格障碍

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症状,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睡眠需求减少、食欲亢进和性欲亢进等。

发作应至少持续一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抑郁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三低”症状,核心症状包括:

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自杀观念和行为、运动迟滞或激越、焦虑、自责自罪和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等。

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或给本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简述心境障碍的治疗方案

⒈躁狂发作的治疗

⑴药物治疗:

①锂盐:

常用碳酸锂,可用于躁狂发作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期。

②抗惊厥药:

主要有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也可与碳酸锂合用。

③抗精神病药

⑵电抽搐治疗:

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⒉抑郁发作的治疗

⑴抗抑郁药:

①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③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④其它抗抑郁新药。

⑵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使用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可采用电抽搐治疗,4-10次为一个疗程。

电抽搐治疗后仍需要应用药物维持治疗。

⑶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

简述锂盐(心境稳定剂)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为何要监测血药浓度和中毒表现及处理

1.适应症:

主要用于双相障碍,包括躁狂相和抑郁相的治疗,快速循环型、混合型的治疗,并且用于预防各种形式的复发。

对难治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类型也可以加用心境稳定剂。

2.禁忌症:

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头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者。

3.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多尿、多饮、手抖、乏力,心电图改变等

4.该药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易发生中毒,需监测血锂浓度:

急性期血锂浓度维持在0.6-1.2mmol/l,维持期为0.4-0.8mmol/l,老年患者不超过1.0mmol/l。

5.中毒表现:

急性脑病综合征,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构音不清、腱反射亢进。

随病情发展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可出现昏迷、危及生命。

6.中毒的处理:

①立即停药和清除过多的锂,以及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②促进锂盐的排出,如利尿、大量补液,常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甘露醇,以利锂的排出;③病情危重者实行血液透析,使血锂浓度降至1.0mmol/L以下。

简述神经症的共同特点

答:

①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特征;③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④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⑤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⑥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⑦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试述焦虑症的基本类型和临床特点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

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焦虑性神经症有以下两种常见类型:

⒈广泛性焦虑症:

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缓慢起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

临床表现有焦虑和烦恼、运动性不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过分警惕。

⒉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发作。

通常无明显诱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和特殊恐惧处境下,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

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过度换气或呼吸困难等。

简述强迫障碍特点

1、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

2、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使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共存;

3、患者能意识到强迫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简述分离性障碍(癔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临床表现

1

、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①意识障碍②情感爆发③癔症性遗忘④癔症性假性痴呆⑤癔症性精神病

2、转换性症状①运动障碍:

②感觉障碍:

3、流行性癔症:

即癔症群体发作,起初为一人发病,而后周围人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下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短时内爆发流行。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焦虑剂、抗抑郁剂

2、心理治疗:

暗示治疗(经典方法)、催眠治疗、去补偿疗法

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疾病的共同特点

①心理社会是引起本组精神障碍的直接原因,起主导作用;

②临床主要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

③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精神症状相继消失;

④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

简述急性应激障碍ASD临床表现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⑵有情感迟纯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这些症状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如超过4周,应该考虑“创伤后激障碍”

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

①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

表现为以各种形式反复体验创伤的情景(症状闪回),令患者痛苦不已。

②持续性回避:

回避创伤,不能回忆起有关创伤的一些重要内容。

③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睡眠障碍、易发脾气、很难集中注意力,易受惊吓。

自杀危险性评估

一、自杀的动机

二、自杀前的心理特点

三、自杀危险性的基本线索:

1通过各种途径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达过自杀意愿者2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性事件3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行为4人格改变5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或者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出现“反常性”情绪好转,与亲友交代家庭今后的安排和打算6精神疾病

简述危机干预的概念及方法

是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个体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

1.现实接触、保持联系,并迅速建立一定的关系2.危机评估,并确保安全3.制定干预目标4.干预措施5.实现目标与随访

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表现

(l)轻度:

智商为50~69,最为多见,占85%,但因程度轻,往往不易被识别。

躯体一般无异常。

语言发育迟滞。

(2)中度:

智商为35~49,能部分自理日常简单的生活,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

语言发育差、运动功能受限。

成年时期不能完全独立生活。

少数患者伴有躯体发育缺陷和神经系统异常的体征。

(3)重度:

智商为20~34,社会适应能力明显缺陷,日常一切生活均须别人照护,不知危险和防御。

言语发育明显障碍,运动功能发育受限,常伴有癫痫、先天畸形。

(4)极重度:

智商为20以下,较少见。

大多数在出生时就有明显的先天畸形。

完全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终生需别人照料,不会讲话、不会走路,无法接受训练。

简述锥体外系反应EPS及其处理措施

①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最为常见,治疗最初1~2个月发生。

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运动不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处理:

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如盐酸苯海索。

②静坐不能:

表现为不可控制的烦躁不安、不能安定、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处理:

苯二氮卓类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加服心得安改善。

③急性肌张力障碍:

出现最早,个别肌群持续痉挛,表现为各种奇怪动作或姿势。

处理:

减药、停药或使用拮抗药,如肌注东莨菪碱0.3mg或异丙嗪25mg可及时缓解。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发生于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表现为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其特点是肌张力低下。

处理:

减药、停药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物,停用抗胆碱药物,对症处理,给予异丙嗪、地西泮、神经营养药。

简述抗精神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⒈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⒉禁忌症:

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禁用。

②甲减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有既往同种药物过敏史禁用。

③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

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的作用机制、中毒反应原因、临床表现与处理

⒈作用机制:

抑制单胺类递质的摄取,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加,达到治疗作用。

⒉中毒反应原因:

多系情绪低落所致自杀意念所为,剂量过大时会出现损害心脏传导并引起高的毒性反应。

⒊中毒临床表现:

昏迷、癫痫发作、心律失常、三联征,还可有高热、低血压、肠麻痹、瞳孔扩大、呼吸抑制、心脏骤停。

⒋处理措施:

处理关键是及时发现,给予洗胃、支持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