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60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8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实验的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

图中,RB1、RB2、R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

CE是RE的旁路电容,CB、C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回路,R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值、带宽。

为了减轻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图1-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

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

图中,1C2用来调谐,1K02用以改变集电极电阻,以观察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

1W01用以改变基极偏置电压,以观察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

1Q02为射极跟随器,主要用于提高带负载能力,1W02用来改变1Q02的基极偏置。

四、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⑴插装好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开关1K01

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测量

调整1W01,使放大器工作于饱和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

用万用表测量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填入表1.1内(发射极电阻1R4=1KΩ)。

表1.1

调整1W01

实测(V)

计算(V,mA)

VB

VE

VC

VBE

VCE

Ie

饱和状态

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

3.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

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

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步骤如下:

(1)1K02置“off“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01,使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

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V01)。

示波器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100mv(示波器CH1监测)。

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IC2,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

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2)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1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表1-2

输入信号频率f(MHZ)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输出电压幅值U(mv)

(3)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按照表1-2,画出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4.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按照上述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测出接通1R3的幅频特性曲线。

并把数据填入表1-3。

观察,集电极负载加重,Q值降低,对幅频特性影响。

表1-3(接通1R3)

5.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调整1W01,从而改变静态工作点。

按照上述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测出幅频特性曲线。

可以发现:

当1W01加大时,由于ICQ减小,幅频特性幅值会减小,同时曲线变“瘦”(带宽减小);

而当1W01减小时,由于ICQ加大,幅频特性幅值会加大,同时曲线变“胖”(带宽加大)。

六.实验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本实验教材及有关教材内容。

2.熟悉实验参考电路及实验步骤,并画出所测数据的表格。

熟悉所需仪器使用方法。

七、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图1-2电路的直流通路,计算放大器直流工作点,并与实测结果作比较。

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静态工作点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

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集电极负载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2.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顾名思义,双调谐回路是指有两个调谐回路:

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

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

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

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即:

它的谐振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矩形。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如图2-1所示。

与图1-1相比,两者都采用了分压偏置电路,放大器均工作于甲类,但图2-1中有两个谐振回路:

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

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图2-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2-1相同。

图中,2C04、2C11用来对初、次级回路调谐,2K02用以改变耦合电容数值,以改变耦合程度。

2K01用以改变集电极负载。

2K03用来改变放大器输入信号,当2K03往上拨时,放大器输入信号为来自天线上的信号,2K03往下拨时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为直接送入。

1.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1.实验准备

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开关2K1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点亮。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本实验仍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⑴幅频特性测量

①2K02往上拨,接通2C05(30P)。

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6.3MHZ(用频率计测量),幅度100mv,然后用电缆接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IN)。

2K03往下拨,使高频信号送入放大器输入端。

示波器CH1接2TP01,示波器CH2接放大器的输出(2TP02)端。

反复调整2C04、2C11使双调谐放大器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②按照表2-1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1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放大器的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表2-1。

表2-1

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

5.3

放大器输出幅度U(mv)

7.2

7.3

③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幅度,按照表2-1,画出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④按照上述方法测出耦合电容为2C06(2K02拨向下方)时幅频特性曲线。

2.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1)2K02拨向上方,接通2C05。

高频信号源输出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IN),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幅度60mv,2K03拨向下方,使高频信号源输出,送入放大器输入端,示波器CH1接2TP01,示波器CH2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2TP02)端。

反复调整2C04、2C11,使双调谐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2)按照表2-2放大器输入幅度,改变高频信号源的输出幅度(由CH1监测)。

从示波器CH2读取出放大器输出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表2-2,且计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值。

可以发现,当放大器的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放大倍数开始下降,输出波形开始畸变(失真)。

表2-2

放大器输入(mV)

60

8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放大器输出(V)

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耦合电容为2C05和2C06两种情况下的幅频特性,计算-3dB带宽,并由此说明其优缺点。

2.当放大器输入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输出波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3.画出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电压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若把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定义为放大倍数下降1dB时对应的输入电压幅度,试求本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实验3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1.LC振荡器与射随放大电路模块

3.频率计

4.万用表

三、基本原理

1.概述

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

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

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表示:

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

Δ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

Δ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f01;

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Q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4.LC振荡器的调整和参数选择

以实验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振荡电路(西勒电路)为例,交流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振荡电路(西勒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振荡管工作在非线性状态,通常是依靠晶体管本身的非线性实现稳幅。

若选择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来实现稳幅,则将使振荡回路的等效Q值降低,输出波形变差,频率稳定度降低。

因此,一般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

(2)振荡频率f的计算

f=

式中CT为C1、C2和C3的串联值,因C1(300p)>

>

C3(75p),C2(1000P)>

C3(75p),故CT≈C3,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L、C和C3决定。

(3)反馈系数F的选择

F=

反馈系数F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F≈0.1~0.5,本实验取F=

5.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电路如图3-2所示。

图中3C01是旁路电容,3W01用以调整振荡器静态工作点,3K02、3K03用来改变振荡器负载。

3C05可微调振荡器频率。

图3-2LC振荡器实验电路

1.用万用表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的停振、起振现象。

2.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3.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等因素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⑴ 插装好LC振荡器与射随放大电路模块,按下开关3K1接通电源。

⑵ 3K01、3K02、3K03置“off“位,即可开始实验。

2.静态工作点测量

⑴ 用三用表测量晶体振荡管3Q01的各管脚电压,用示波器探头接3TP01端,观察振荡器停振和起振时的情形。

⑵调整电位器3W01可改变3Q01的基极电压VB,并改变其发射极电压VE。

记下VE的最大值,并计算相应的IE值(发射极电阻3R04=1kΩ):

3.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⑴实验初始条件:

IEQ=2.5mA(调3W01达到),

⑵调节电位器3W01以改变晶体管静态工作点IEQ,使其分别为表3.1所示各值,且把示波器探头接到3TP01端,观察振荡波形,测量相应的输出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读取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3.1。

表3.1

IEQ(mA)

1.2

1.5

1.8

2.1

2.4

2.7

3.0

f(MHz)

Vp-p(V)

4.振荡器频率范围的测量

测量方法:

  用小起子调整半可变电容3C05,同时用频率计在3TP01端测量输出振荡信号的频率值

5.频率稳定度的测量

测试方法:

(1)用频率计在3TP01端测量振荡频率,观察1分钟左右,振荡频率f0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个频率值f01(开始值),f02(最大变化值)。

(2)计算:

LC振荡器的短期频率稳定度Δf0/f0应优于10-3。

例如:

本实验振荡频率f0为7.5MHZ,因此,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应满足:

Δf0=f02-f01=±

f0×

10-3=7.5×

103HZ。

即振荡频率在短时间内,误差不应超出7.5KHZ。

6.等效Q值变化(负载电阻变化)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改变负载电阻使其分别为10K、5.1K(分别接通3K02、3K03),观察振荡波形测量相应的振荡电压峰一峰值VP-P。

六、讨论与思考

1.如何用三用表通过测量,判断振荡器是否振荡?

2.振荡器正常工作时振荡管的管压降Ube、Uce的正常值范围各为多少?

超出此   范围,振荡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3.振荡器的频率范围(频率复盖)达不到要求,整个范围抬高了,如何降低高、低端振荡频率?

如果频率范围过宽,如何提高低端,降低高端振荡频率?

1.记录LC振荡器的测量数据:

(1)静态工作点电流;

(2)振荡器频率范围;

(3)短期频率稳定度;

(4)影响振荡稳定性的因素;

2.实验体会和总结。

实验4石英晶体振荡器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石英晶体振荡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3.熟悉静态工作点、微调电容、负载电阻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4.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了解晶体振荡器工作频率微调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1.晶体振荡器模块

3.频率计

4.万用表

1.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一种晶体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如图4-1所示。

图中,若将晶体短路,则L1、C2、C3、C4就构成了典型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因此,图4-1的电路是一种典型的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电路(共基接法)。

若取L1=4.3μH、C2=820pF、C3=180pF、C4=20pF,则可算得LC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f0≈6MHz,与晶体工作频率相同。

图中,C4是微调电容,用来微调振荡频率;

C5是耦合(隔直流)电容,R5是负载电阻。

很显然,R5越小,负载越重,输出振荡幅度将越小。

2.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电路如图4-2所示。

图中,4R03、4C02为去耦元件,4C01为旁路电容,并构成共基接法。

4W01用以调整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影响起振条件)。

4C1为微调电容,可微调振荡频率,4C05为输出耦合电容。

4Q02为射随器,用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实际上,图4-2电路的交流通路即为图4-1所示的电路。

1.用万用表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

3.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微调电容、负载电阻等因素对晶体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图4-2晶体振荡器实验电路

在实验箱主板上插好晶振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开关4K01,此时电源指示灯点亮。

改变电位器4W01可改变4Q01的基极电压VB,并改变其发射极电压VE。

记下VE的最大、最小值,并计算相应的IEmax、IEmin值(发射极电阻4R04=1KΩ—)。

VEQ=2.5V(调4W01达到)。

⑵调节电位器4W01以改变晶体管静态工作点IE,使其分别为表4.1所示各值,且把示波器探头接到4TP01端,观察振荡波形,测量相应的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读取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4.1。

表4.1

VEQ(V)

2.0

2.2

2.6

2.8

表4.2

C4数值

最小

较小

中间

较大

最大

4.微调电容4C1变化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同3⑴。

⑵用改锥(螺丝刀、起子)平缓地调节微调电容4C1。

与此同时,把示波器探头接到4TP02端,观察振荡波形,测量相应的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读取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4.2。

1.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静态工作点(IEQ)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静态工作点、微调电容、负载电阻等因素对晶体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并阐述缘由。

3.对晶体振荡器与LC振荡器之间在静态工作点影响、带负载能力方面作一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5射随放大电路

2.熟悉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4.

由于射随器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因而它带负载能力强,并能起到隔离作用,减小后级对前级的影响。

从前面的LC振荡器实验我们知道,负载变化会对LC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影响,而且LC振荡器输出的幅度不可调,当LC振荡器的输出接到射随放大电路后,射随放大电路输出的幅度不仅可以调整,而且减弱了后级负载变化对LC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射随放大的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

图示3Q02、3Q04为射极跟随器,3Q03为甲类放大器,调整3W02可调整输出幅度。

1.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2.用频率计测量射随器后负载变化时LC振荡器的频率。

1.将LC振荡器与射随放大电路模块插入实验箱主板上,接通实验箱和本模块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2.将3K01置“on“位,使LC振荡的输出送入射随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用示波器观察3TP02点的波形。

调整3W02,看波形幅度是否变化。

3.用频率计测量LC振荡器输出频率(3TP01处),在射随放大输出端(3TP02)加接负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