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84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白菜教学设计.docx

运白菜教学设计

课题:

捐书活动(万以内数连加)

【学习目标】

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自学展示】

98+12+2315+34+3723+14+2745+28+48

【课内探究】

创设情境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忙吗?

我们数学经常要进行单元考试是不是,这些试卷都我们老师们轮流着自己出,自己印的哦,接下去的这个单元要轮到蓝老师去印试卷,我在想,试卷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一份的,可我不知道我们二年级到底有多少个小朋友,但我知道我们二年级有五个班,你觉得老师大概要印多少份试卷才够呢呢?

合作/自主探究

1.出示图片:

(一堆书)

师:

这是什么,(书),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就举行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捐书活动,这是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级同学捐的课外书,你知道有多少本吗?

(学生说)大家都说不出来吧,老师也估不出来,想知道大概有几本吗?

那怎么办?

张老师有办法啊!

2.看看、说说:

找出数学信息

结果啊,姜老师给我这样一个东西,(课件出示)出示统计表:

(试验场学校四、五、六年级捐书活动情况统计)。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3.提出问题

师:

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又该怎样列式?

(同桌互相先说说)反馈:

直接说出问题并同时列式,其它小朋友可要注意听了,如果回答对了,请你用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4.分类引出新问题

师:

现在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也列了一些式子,观察这些式子,哪些式子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我们还没学过?

师:

哦,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说法吗?

那这些学过的算式你们都会做了吗?

真的?

好,那我们选取其中一个加法来算一下。

算之前,老师要问一下,两个三位数相加,我们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好,看来二个三位数相加,孩子们真得会了,那我们就把它也擦了,剩下的这是三个数……(连加)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估算:

师:

老师记性不好,谁还记得这个算式是根据哪个问题列出来的吗?

板书问题:

四、五、六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

刚才一大堆书我们大家都估不出大概有多少,因为信息不够,现在,老师给了我们这张统计表,我们能不能估一下这三个年级一共大约捐了这么多的书吗?

可能估的结果会有:

100+100+90=290

100+100+100=300

110+100+90=300

120+100+100=320

反馈:

注意学生的讲法,并提问:

根据刚才小朋友们的估算,你觉得哪些结果是少估的,哪些结果是多估的呢?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

我们知道,正确的结果肯定比290大,比……小,也就是在290到320之间。

2.我们刚才估算了它的大概结果,那我们把它结果大概估出来有什么用呢?

(有时,不要求准确结果的,我们也可以估一个大概结果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3.算一算:

(学生独立演算)

但是,我们学校最终要把这些书捐到灾区去,那得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可不能是一笔糊涂帐是不是。

师:

那你有办法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哦,这么多小朋友都会啊,那让我们在草稿本上试着来做一做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对有特点的进行收集)如果已经有同学尝试算完了一种方法:

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四人小组交流:

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来看看你组里的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

你能看懂他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

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5.全班汇报:

第一种:

两个数相加

方法1、118+104+95118222

=222+95+104+95

=317(本)222317

师:

根据题目的意思,118加104表示是四、五年级共捐书多少,再加95就表示……(请学生回答),你的方法和这个一样吗?

这种计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吗?

看来,有时旧知识可用来解决新问题的是吗?

方法2、118

+104

222

+95

317

师:

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以前学过的吗?

如果让它和刚才的那种方法比较一下,你觉得你的这处方法怎么样?

方法3、118

104

+95

317

师:

和这个小朋友一样做法的举手,这种方法你以前学过了吗?

哦,没学过也能想得到啊,还敢试一下,真了不起,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的这种尝试精神。

但是,你怎么会想到有这种方法来计算呢?

(两个数相加可以放一起,三个数也可以放一起的)

还有其它不同的做法吗?

方法4、

100+100+100=30018+4-5=17300+17=317

师:

你是怎么想的?

哦,孩子们,把118看成100,你想到了什么?

(估算)对,这其实是对估算的一种精确化,是一种口算的方法。

先把这些数看成整十,整百地相加,然后把少估的加上去,多估的减去。

它在计算时,能使数字变简单方便容易记忆。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4.对比估值与计算结果观察,写答语

师:

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317本,我们还要在横式写出答案,让我们和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是不是在我们的估算范围之内?

那你觉得我们前面的估算有没有价值?

(一种初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

师:

由此,我们对估算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估算可以初步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

到现在为止,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

(没有),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三、方法优化

1、教师:

我们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捐了这么多的书,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该……,于是我又问姜老师:

姜老师啊,高年级的同学捐书这么积极,那低年级的小朋友怎么样啊?

你猜姜老师怎么做的。

她二话不说,又给了我一张……(出示课件)

大家自己找一下数学信息好不好。

大家找好了,你估计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呢?

……你会列式吗?

(口答一下)

师:

在动笔计算准确结果之前,我们要对这个算式的结果进行……做什么?

(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必要吗?

真聪明!

那先估计一下结果在哪个范围之内,并和你同桌说说,完了之后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好吗!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

来全班汇报:

刚才老师转了一下,找了几种不同算法的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实物投影展示)

小结:

刚才小朋友用的是一种凑十法,凑十法在我们数学里经常会用到,它能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优化计算的方法,引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巩固算法:

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加你觉得已经学会了吗?

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去进行闯关活动。

第一关:

竖式计算:

475+263+149724+114+86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

购物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加,想不想到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课件出示)师:

再过几天又是周末了,听说有个商场刚开张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呢!

买1000送大礼包。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每样商品的价格?

师:

先来看它的第一个问题:

(课件)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台一块手表。

你能帮妈妈估算大概要带多少钱?

你是怎么估的?

反馈教师板书,之后问:

生活中的数学要符合实际,看看以上几位小朋友估的结果,你觉得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可能不合理。

同桌说说。

(感受数学用到生活中要符合生活实际)

课件出示:

妈妈至少要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师:

在这句话,我觉得有一个词在我们数学里面经常会出现的,也很重要的,(至少),说说是什么意思?

怎样能用同样的钱买最少的东西呢?

(尽量买贵的商品,那么所得的件数就会更少)

师:

可惜妈妈今天只带了500元,想买三样商品回家,你帮妈妈参谋一下,妈妈可以买哪三种商品?

你可以先跟你同桌商量商量,再算一算。

反馈: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带的钱比较少,那就先把商品往便宜挑)

【课后巩固】

完成课本第三页18页题目。

【板书】

捐书活动

三个年级共捐书多少本?

110+100+90=300

118+104+95=317(本)估:

100+100+100=300

118120+100+100=320

104

+95

317

答:

三个年级共捐书317本。

 

课题:

运白菜(万以内数连减)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

口算题卡、ppt等

【自学展示】

4×6+259×8+2242+8×433+3×4

【课内探究】

创设情境

合作/自主探究

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

应找回8元。

b. 20-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

应找回8元。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即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重点讨论解法b。

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  

板书课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

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完成书本练一练3题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有乘法又有加法的运算顺序。

【课后巩固】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20-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

应找回8元。

 

课题:

买文具(除加两部计算)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自学展示】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课内探究】

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开学了,淘气和笑笑到文具店去买文具。

从图中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合作/自主探究

1.谁能把笑笑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笑笑算一算她一共需要多少元吗?

2.学生自由解决问题,之后让具有代表性想法的学生到展台前汇报。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谁能说一说要想知道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为什么?

4、列式18÷3+44+18÷3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各表示什么意思?

5、这两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除法,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识分步列示与综合算式的关系,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

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

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

18÷3+44+18÷3

﹦6+4﹦4+6

﹦10(元)﹦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6、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谁能说一说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2)要想求“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必须要知道哪些信息?

需要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3)自己试着做一做,然后集体交流汇报。

10÷5=2(本)3-10÷5

3-2=1(本)=3-2

=1(本)

这个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3—要写在10÷5的前面?

(4)有减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再说一说吗?

7、谁能说一说,有加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算法和运算顺序。

1、出示两组题目。

仔细观察,看看哪种做法对,为什么?

2、看来,在有加减乘除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计算时还应注意什么?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第6页第1题。

先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7页第4题。

总结提升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达标测评】

第6、7页的其他问题。

【板书】

18÷3+44+18÷3

﹦6+4﹦4+6

﹦10(元)﹦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课题:

买文具(除减两部计算)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自学展示】

1、提问:

在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当中,如何运算?

2、练一练:

4+20÷58+16÷59+18÷57+20÷5

【课内探究】

合作/自主探究

试一试。

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读懂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3.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算式中的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7+125-12÷4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课本第7页第6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

配套练习

【板书】

16÷2-7

=8-7

=1(元)答:

贵1元。

 

课题:

过河(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自学展示】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游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秋游!

导游阿姨听说你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5×2+380-60+85×9-5

25-7×335÷7-564-24÷63+4-5

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60-42=186÷2=318-3=15

【课内探究】

合作/自主探究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秋游。

齐读课题,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数学信互补充。

2.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

”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会做吗?

(1)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B.29+25÷9C.(29+25)÷9D.29÷9+25÷9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最后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

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4)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并读算式(29+25)÷9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

叫什么名字?

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5)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6)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准确的在书上写出来。

脱式计算(29+25)÷9。

并练习讲题。

2.“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你会做吗?

(1)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部分学生板书。

(2)集体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导游阿姨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

30+8×4(30+8)×45×2+35×(2+3)

80-64+880-(64÷8)5×9-5(26-20)×8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5×(36-29)(83-35)÷894-(25+19)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

完成练一练的部分题目。

【板书】

(29+25)÷9

=54÷9

=6(条)答:

需要6条船。

 

课题:

过河(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自学展示】

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

5×(36-29)(46+17)÷781÷(16-7)(26-20)×8

【课内探究】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试一试。

1、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自己试作,之后订正,说明理由。

3、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课本第9页1.2题。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

课本第10页练习题

【板书】

(70-46)÷8

=24÷8

=3(条)答:

至少需要需要3条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