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3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大学矿床学 重点.docx

吉林大学矿床学重点

矿产的概念:

自然界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资源。

矿产的性质和用途分类: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有机可燃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矿产

中国的矿产资源概况:

居世界第一:

钨、锡、锑、稀土、钛、菱镁矿、石墨、重晶石、膨润土;居世界第二:

钼、萤石、煤、硅藻土、芒硝、锶、硅灰石

优质大宗支柱性矿产相对不足:

石油天然气铁铬锰镍铜铝钾盐等

1、种类丰富、总量较大,但人均拥有量不足;2、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而大宗矿产储量不足;3、贫矿较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5、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6、资源区域分布相对不均;

矿床学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室内研究、综合分析

研究任务:

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了解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延伸情况。

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方法,主要任务是研究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其目的是通过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寻找有经济价值的矿床。

研究内容:

观察和编录,测制各种地质图、剖面图和素描图等,查明矿床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这是进行矿床研究的基础。

利用槽探、井探、坑道和钻探等手段,查明矿体在空间上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大小、产状特征。

对矿体和围岩进行系统的取样和分析,了解矿体和围岩的物质成分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化学取样、矿物取样、物理取样、工艺取样。

矿石的概念:

含有经济上有价值、技术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和矿物的岩石。

脉石的概念:

一般泛指矿物中不能被利用的岩石或矿体中的无用物质。

它包括围岩碎石、夹石和脉石矿物。

夹石:

矿体中不符合工业要求且厚度超过允许范围的岩石,超过一定限度需要剔除

矿石矿物:

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脉石矿物:

是指矿石中与矿石矿物相伴,但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暂时不能被利用的矿物

共生组分与伴生组分

伴生有益组分:

矿石中除有益组分外,可以回收的伴生组分,或能改变产品性能的伴生组分。

如铜矿石中的金银

伴生有害组分:

矿石中对有用组分的选矿、冶炼、加工有危害的某些组分。

如金矿石中的砷

矿石的构造:

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征,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矿石的结构:

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征,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矿石品位及其表示方法:

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的重要标志,其表示方法因矿种而异:

(1)大多数金属矿产以金属元素含量重量百分数(%)表示;

(2)少量金属以其氧化物的重量百分数表示(WO3、V2O5)(3)贵金属的原生矿石以g/t(10-6)、砂矿以g/m3表示;金刚石用ct/t、ct/m3表示(4)非金属矿石的品位多数用有用矿物或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如石膏、石棉、明矾石、萤石等。

边界品位:

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是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所规定的最低品位数值

最低工业品位:

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和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工业品位的决定因素{规模、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条件):

1、国家需要和该矿体的稀缺程度

2矿石的可综合利用程度。

3矿床规模。

规模越大,品位要求越低

4矿石工艺技术条件(采选治的难易程度)

矿体:

矿石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体,通常形成独立的地质体。

围岩:

矿体四周无实际价值的岩石。

矿体和围岩的界线可以是清晰的,也可以是不清晰逐渐过渡的。

矿体形态分类:

等轴型矿体、柱状型矿体、板状型矿体、过渡型矿体、复杂型矿体。

矿体的产状包括:

矿体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侧伏向)、矿体的埋深情况(露天矿体、隐状矿体)、矿体与围岩层理及片理的空间关系、矿体与火成岩体的空间关系、矿体与褶皱断裂及节理等构造的空间关系

矿体的侧伏角及侧伏向:

矿体的最大延伸方向即矿体轴与走向线之间的夹角。

矿床及其属性:

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被开发利用的地质体。

矿床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形式,是矿产的资源的客观载体。

地质属性:

理论矿床学

经济属性:

应用矿床学

环境(生态)属性:

环境矿床学

三种属性是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地质属性是基本,经济技术属性是界定矿与非矿的主要标志,而环境属性则在要求尽量保护环境的条件开发矿产资源。

矿床的成因类型与工业类型:

按照成矿地质作用的类型和成因机理划分的矿床类型,叫做成因类型。

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并且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矿床类型成为矿床的工业类型。

即在矿床成因类型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进行矿床分类。

同生矿床:

指矿体和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

矿体和围岩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

叠生矿床:

在早期形成的矿床或矿体上,又受到了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成为叠生矿床。

同-后生共生矿床:

矿床在同一成矿作用过程中既经历了后生成矿作用,又经历了同生成矿作用,称其为同后生矿床。

克拉克值: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某元素的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某元素的克拉克值

成矿作用及其类型(按能量来源):

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不同成矿作用及主要成矿方式:

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指由地球内部热能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方式有含矿岩浆的结晶和分异作用、含矿溶液的充填作用,含矿溶液的交代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指发生在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的影响下,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下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方式: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生物沉积分异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

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岩石和矿床,如果地质环境发生改变,特别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因温度和压力的增高,会使原来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物理性质等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或重新组合富集成为新的矿床,或使原矿床消失

矿床成因分类:

岩浆矿床(岩浆分结矿床、岩浆熔离矿床、岩浆爆发矿床、岩浆喷溢矿床)、伟晶岩矿床、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斑(玢)岩矿床、高中温热液矿床、低温热液矿床)、热水喷流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VMS+SMS)、贫硫化物热水喷流矿床)、风化矿床(残积和坡积矿床、残余矿床、淋积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蒸发沉积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可燃性有机岩矿床、变质矿床

岩浆矿床的概念:

各类岩浆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过程中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爆发作用和喷溢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有用组分发生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矿床的总体特征:

1与铁镁质、超铁镁质岩石(碱性岩,岩浆碳酸岩)有关

2典型的同生矿床3多数矿床岩浆岩=成矿母岩=围岩,矿体成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豆荚状;少数矿床,岩浆岩=成矿母岩≠围岩,矿体呈脉状、网脉状等贯入到岩体围岩中

4矿体与围岩即可是渐变过渡(浸染状矿体)又可是突变(脉状贯入式矿体)接触关系

5矿石矿物组合与母岩基本一致,当岩体内有用矿物富集到一定程度就成为矿体6矿石常具浸染状、条带状、致密块状及角砾状等矿石构造。

矿石结构有堆晶自形晶嵌晶海绵陨铁结构等分异岩浆冷凝结晶或堆积作用形成的结构,球粒、填隙、包含等反映不混溶流体结晶过程的结构等7成矿作用发生在上地幔地壳乃至地壳的岩浆中,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很大,多数岩浆矿床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

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1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形状

2一定类型的岩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的控制——岩浆的成矿专属属性(挥发份含量、岩浆的多期侵入、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

3大地构造条件切穿地壳而达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对岩浆矿床具严格的控制作用,地质构造变动相对稳定的地区有利于岩体的分异和矿化的富集,地质构造变动强烈的地区岩体的分异较差,矿化不易富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控制不同的矿床类型

岩浆成矿作用类型

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岩浆侵位和冷凝过程中,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矿物按照一定顺序(矿物的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顺序)依次从岩浆中结晶,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分结矿床:

有用矿物早于硅酸盐矿物结晶或与早期硅酸盐矿物同时结晶。

在重力和岩浆内部对流作用下,发生分异,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晚期岩浆矿床:

含矿残余熔浆于硅酸盐产物结晶后的晚期岩浆阶段,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集中,结晶富集,形成矿床。

早期岩浆矿床即结晶分异矿床。

熔离成矿作用与熔离矿床:

高温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随着温度、压力的下降,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

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

岩浆爆发作用和爆发矿床:

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和熔离作用,沿深断裂上侵至近地表,随着挥发份含量的增加,内压大于外压时,爆发至近地表,称为岩浆爆发作用。

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爆发矿床。

岩浆喷溢作用和喷溢矿床:

含矿熔浆沿一定通道喷溢至地表或贯入到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岩系中,冷凝堆积形成矿床的作用。

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喷溢矿床。

海绵陨铁结构:

由于硅酸盐矿物结晶较早,晶形比较完整,金属矿物大多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间呈它形胶结状产出,形成典型的海绵陨铁结构。

典型矿床:

岩浆分结矿床/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岩铬铁矿(南非布什维尔德、西藏罗布莎)晚期岩浆分结矿床/钒钛磁铁矿(四川攀枝花、河北大庙)、岩浆熔离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加拿大肖德别里、吉林红旗岭、甘肃金川)岩浆爆发矿床/金刚石矿床(辽宁富县、山东蒙阴)

伟晶岩与伟晶岩矿床:

由粗大的矿物晶体组成,具有一定的内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并常规则或不规则的岩墙、岩脉或透镜状地质体。

伟晶岩矿床的带状构造(分带、矿物组成、组构、矿物特征):

金兹堡划分的4个伟晶岩相:

1较小深度的水晶伟晶岩相,深度为1.5~3km;

2中等深度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相,深度为3.5~7km;

3较大深度的云母伟晶岩相,深度从7~8km到10~11km;

4极深的陶瓷原料伟晶岩相,形成深度超过10~11km

伟晶岩矿床的主要类型(按矿种):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白云母伟晶岩矿床、水晶伟晶岩矿床、长石伟晶岩矿床

热液矿床:

含矿热液在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等发生变化,其中的某些成矿物质在一些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通过充填和(或)交代的方式沉淀聚集形成的矿床。

含矿热液与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热液来源:

岩浆成因热液(岩浆水)、建造水(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变质成因热液(变生水)、大气降水(雨水、海水、河水、湖水、冰川水、浅部地下水)幔源挥发份流体(初生水)

矿质来源:

岩浆来源、地壳岩石(上地壳或近地表)、上地幔

汽水热液的运移(驱动力、通道、形式):

成因:

压力差、密度差、重力作用、深部热源作用;通道:

原生空隙、次生裂隙;形式:

硫化物的真溶液、胶体溶液、卤化物、易溶的络合物

气水热液的成矿作用方式(概念)及其成矿特征:

1、充填作用 含矿热液流经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时,不与围岩进行化学反应和物质交换,而主要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等)的改变,引起成矿物质直接沉淀于所在的构造中形成矿床的作用。

成矿溶液与围岩间化学反应较弱,形成深度一般较浅。

(1)矿体形态与容矿裂隙一致,多为脉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2)矿石具有特征性组构,如梳状、晶簇状、带状对称构造、角砾状构造及同心圆状构造;(3)矿物沉淀具有单向发育生长的特点,常是自脉壁(或洞壁)向中心生长,其最发育晶面指向热液供应方向;(4)形成较浅,围岩蚀变较弱;2、交代作用热液流经化学性质活泼岩石时,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或置换作用,使成矿物质得以沉淀、聚集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之为交代作用。

(1)矿体形态不规则,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2)矿体(矿石)中常有交代残留体,往往保存原岩的残留组构;(3)广泛发育各种交代结构;(4)晶体向各个方向发育完整(半自形-它形);(5)围岩蚀变发育; 

围岩蚀变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岩石在热液作用下,发生一系列旧矿物为新的、更稳定的矿物所代替的作用,使围岩的成分、组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围岩的这种变化称为围岩蚀变。

理论意义--有利于研究矿床成因,丰富和发展成矿理论了解成矿热液的可能成分和性质;分析成矿热液的搬运、沉淀条件和成矿作用过程;了解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矿物沉淀的原因;找矿意义—重要的找矿标志

(1)根据围岩蚀变类型,可推测矿产的种类;

(2)据围岩蚀变的范围、强度,判断矿体位置、矿化强度等;(3)有些矿床的蚀变围岩即是矿体;

云英岩化、青盘岩化、绢英岩化、钾化、硅化、碳酸盐化(矿物组合、形成条件及相关矿产):

1、矽卡岩化

形成条件:

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中等深度,高温交代;

矿物组合:

石榴石、辉石及其它一些钙、铁、镁的硅酸盐矿物

相关矿产:

W、Sn、Mo、Fe、Cu、Pb、Zn

2、云英岩化

形成条件:

产于花岗岩类岩石中,高温蚀变类型;

矿物组合:

白云母、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热液作用下转变)蚀变矿物尚有锂云母、电气石、黄玉等,伴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黑钨矿、锡石、辉钼矿等

相关矿产:

W、Sn、Bi、Mo、Be、Li、Nb、Ta、Au

3、硅化

形成硅化的SiO2一般是由热液带入的,部分是原岩中的SiO2残留、相对富集而成。

硅化蚀变经常和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云英岩化等相伴产出;

与和硅化蚀变有关的矿产:

铜、钼、铅、锌、金、银、汞、锑以及明矾石等。

4、绢云母化:

普遍存在于岩浆岩(尤其中-酸性)、泥灰岩、粘土页岩、钙质页岩

弱酸性岩浆岩中,绢云母化伴有硅化,形成绢英岩化--绢英岩

当绢英岩中黄铁矿含量大于5%时,称为黄铁绢英岩

相关矿产:

Au、Cu、Pb、Zn、Mo、Bi等中低温硫化物矿床萤石、刚玉、红柱石

5、钾长石化

钾长石化的结果是蚀变岩石中形成微斜长石、透长石、正长石、冰长石等矿物。

原岩以酸性火成岩为主,其次是中性火成岩及较富长英质的沉积岩、沉积变质岩。

形成条件多为高温(冰长石为低温)。

有关的矿床有W、Sn、Be、Ta、Cu、Mo,冰长石与Au、Ag、Cu、Pb、Zn矿化有关。

为钾质交代的产物,包括微斜长石化、正长石化、透长石化和冰长石化。

由于它们不易区别,且成分几乎完全相同故统称钾长石化。

在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铍、铌、钽以及斑岩铜、钼矿床等的下部,经常发生有大规模的钾长石化带。

低温热液的钾长石化,以冰长石化为主,多发生在中性、弱酸性火山岩中,也可在基性或酸性岩中发生,有时与青盘岩化有关。

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为火山岩系中的一些金属矿床。

6、碳酸盐化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低温热液蚀变类型。

碳酸盐化的结果是蚀变岩石中形成相当数量的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

闪长岩、辉长岩等岩浆岩的碳酸盐化是中温热液蚀变的产物,与之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铅、锌。

石灰岩、白云岩遭受中、低温热液蚀变时也可形成碳酸盐化,有时主要形成白云岩,可称白云岩化。

这类蚀变围岩是寻找铅、锌、汞、锑矿床的良好标志。

成矿期、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

(一)成矿期-矿化期

气水热液矿床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成矿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显著改变,因而形成不同的矿化时期,称之为成矿期(矿化期);

成矿期一般受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

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并非都可划分为几个矿化期,只有那些成矿时间长,成矿作用复杂的矿床才能划分为若干矿化期;

(二)成矿阶段

成矿阶段系指同一成矿期内,时间间隔较短,并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进行的矿化作用阶段;

一个成矿期通常包括几个成矿阶段;

一个成矿阶段内常形成的一组矿物;

每个成矿阶段都与构造裂隙的阶段性发育和含矿溶液的多次活动有密切联系,代表着一次成矿溶液活动和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成矿过程。

(三)矿物生成顺序

同一成矿阶段中不同矿物的先后结晶顺序称为矿物生成顺序。

一般符合晶格能降低的顺序,同时受溶液浓度、pH值、Eh值等变化的影响;

必须根据多种因素全面综合确定热液矿床的成矿期、矿化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

热液矿床的原生带状分布:

在一定范围内,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等围绕某一中心(岩体、矿床、矿体等)常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带状分布现象。

带状分布的范围大小各异,大到区域,小到矿体;

热液矿床的分类:

成矿温度和深度(Lindgren,1933) 高温深成热液矿床(300~500℃,>3km)中温中成热液矿床(200~300℃,1.5~3km)低温浅成热液矿床(50~200℃,<1.5km)

成矿温度-压力,可以将热液矿床分为五类

深成高温矿床 中深中温矿床 浅成低温矿床 远成低温矿床 浅成高温矿床

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岩浆热液矿床地下水热液矿床火山热液矿床变质热液矿床等

(1)接触交代矿床(狭义的矽卡岩矿床)

(2)斑(玢)岩型矿床(3)高、中温热液脉型矿床(4)低温热液矿床

接触交代矿床的概念:

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安山岩等)接触带及其附近,由含矿气水热液通过交代作用形成的,在空间和成因上与矽卡岩关系密切的一类矿床。

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条件:

1、岩浆岩条件 主要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 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碱性系列-正长岩、花岗正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岩

成矿专属性:

Fe~石英闪长岩、闪长岩;Cu、Pb、Zn~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W、Sn、Mo~花岗岩中小型、中浅成(中深成)岩体有利于成矿形态越复杂,越有利于成矿(岩株、岩脉、岩瘤等)中、新生代为主2、围岩条件 岩性

(1)主要是碳酸盐岩类(化学性质活泼、性脆、渗透性强、富含MgO、CaO)

(2)部分火山岩(如安山岩、英安岩、凝灰岩等)围岩控制矽卡岩矿物组合钙质碳酸盐岩--钙质矽卡岩 镁质碳酸盐岩--镁质矽卡岩 富硅火山岩--硅质矽卡岩 常具明显的层控性3、构造条件

(1)接触带构造A、“整合”接触B、“不整合”接触

(2)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可使含矿气水热液在远离侵入体的围岩中形成较为稳定的似层状和透镜状矽卡岩及矿体(3)构造裂隙和断裂 几乎所有成矿接触带都存在构造破碎现象(4)褶皱构造 对岩体及含矿热液流通的控制。

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背斜构造,往往是岩体侵入时的同期构造,有的甚至就是由岩体侵入所引起的“被动”褶皱。

(5)捕虏体构造捕虏体中的褶皱、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构造影响矽卡岩和矿体的形态和分布4、温度、压力(深度)条件 矽卡岩矿物形成温度为900~300℃;金属氧化物(如磁铁矿)600~350℃(主要500~400℃);金属硫化物一般在450~200℃;中深、浅成的深度条件(1~4.5km);

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过程(两期五阶段):

矽卡岩期①早期矽卡岩阶段-干矽卡岩阶段-无矿矽卡岩阶段②晚期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③氧化物阶段-钨-锡成矿阶段 

石英硫化物期④早期硫化物阶段-铁-铜成矿阶段⑤晚期硫化物-碳酸盐阶段-铅-锌成矿阶段

矽卡岩矿床主要类型:

1、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山东金岭镇铁矿床、河北邯邢式铁矿床、湖北大冶铁矿床)2、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河北寿王坟铜矿床 安徽铜官山铜矿床)3矽卡岩型钼矿(杨家杖子钼矿)4矽卡岩型锡矿(个旧锡矿)

斑岩型矿床及典型实例:

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接触带及斑岩体围岩中

斑岩型铜矿床(克拉马祖(Kalamazoo)斑岩型铜矿床)富金斑岩型矿床、玢岩铁矿

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

①核心带②钾化带③似千枚岩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④泥化带(粘土化带)⑤青磐岩化带⑥边缘带或

(1)钾质蚀变带

(2)似千枚岩化蚀变带(3)泥质蚀变带(4)青盘岩化带

玢岩铁矿的概念:

指产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质次火山岩、火山-侵入岩体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

高温热液脉型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典型矿床实例:

1、钠长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2、云英岩型钨、锡矿床(西华山钨矿床)

高温热液脉型钨矿的五层楼式垂直分带规律: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典型矿床实例:

1、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山东玲珑金矿)2、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高硫化型、低硫化型):

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

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

高硫化型(high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

低硫化型(low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

卡林型金矿: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被发现而得名的,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Sb、Tl等微量元素组合;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及中国的滇黔桂和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

1)矿床产于一定层位地层中,就一个矿床而言,成矿局限于1-2层位;容矿岩石以白云岩为主,夹有礁灰岩;

(2)矿体有似整合和不整合两类:

似整合—----似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脉状、网脉状,受断裂、裂隙控制;(3)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黄铜矿,矿石矿物多呈浸染状沿岩层微层理分布(4)围岩蚀变——以硅化、白云岩化为主;(5)成矿温度50-150℃(<200℃),成矿溶液盐度15-20%(30%),包裹体成分Na+、Ca2+、Cl-为主,有时含石油;δ34S—8.03~+31.36‰;(6)方铅矿年龄或与围岩接近,或老于围岩—方铅矿来自深部老地层;典型矿例:

美国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云南金顶铅锌矿床;辽宁关门山铅锌矿床;

似层状汞、锑矿床:

似层状汞、锑矿床被认为是岩浆期后低温热液矿床;近年来,对汞矿进行了气液包裹体测定,汞矿石内白云石的形成温度为120-250℃,石英为70-110℃。

辰砂为50-130℃;矿床的形成和沉积地层中汞的初步富集有关,后期的构造和热液使矿化得到聚集和富化。

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属地下水热液矿床;似层状汞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贵州省,万山地区汞矿床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似层状锑矿床以我国湖南省锡矿山最为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锑矿床;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概念:

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泛指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水在喷溢出海底的过程中,在喷流口以下的热液通道中通过充填、交代作用,在喷流口以上的海底则通过与冷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热水中所携带的物质组分分别在热液通道和海底沉淀下来而富集成矿的过程。

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之为“喷流沉积矿床(Exhalativesedimentarydeposit)”。

现代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类型、成矿作用机理)

热水喷流矿床类型:

一、块状硫化物矿床1、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2、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SMS)二、贫硫化物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及分类:

1、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

(1)与同时代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关系密切,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

(2)矿体有整合和不整合两类,整合型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上盘岩石界限清楚,而与下盘岩石渐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