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31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docx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

 

农药的环境友好与剂型的科技创新

 

1、农药剂型的科技创新已迈入快车道

至2006年,全球共有近800种农药活性物质,其中约有300种作为主要产品。

共有80种不同的农药剂型,按产品计,约有2000种不同的制剂产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的推动,农药剂型更新换代的速度正在加快,其中水基化农药新剂型的研究开发飞速发展。

至2005年水基化农药新剂型的主要品种发展情况如下:

表1:

1999-2005年全球农药新老剂型占比统计

(从总数2000种农药制剂统计)

OLDTECH

1994(%)

2000(%)

2005(%)

EC

43

32

30

WP

20

21

20

GR

11

13

13

SL

13

7

7

TOTAL

87

73

70

NEWTECH

SC

9

15

16

WG

4

8

10

EW

<1

2

2

SE

<1

1

1

CS

<1

1

>1

TOTAL

13

27

30

 

在我国,约有2600家农药企业,原药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以上,有效成分的种类约580种,每年新增的登记品种约2000个。

至2006年底,共有2万多个登记产品。

按剂型和含量分类约有6500多个规格品种(含卫生用药)。

2002年以来,随着石油化工资源的紧缺,水基化农药新剂型的发展得到明显加速,其开发情况如下:

表2:

1998-2006年我国农药水基化新剂型的发展情况

(按6500个制剂规格统计,含卫生用药)

年份

制剂

1998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合计

其中

国内企业

其中

外国企业

悬浮剂

95

125

284

318

349

290

59

水分散粒剂

1

48

70

105

120

75

45

(含DF7个)

水乳剂

13

22

72

93

100

86

14

微乳剂

4

38

94

136

174

174

——

悬乳剂

17

4

40

47

54

52

2

微囊剂

1

9

11

19

21

13

8

种衣剂

38

68

110

116

137

116

(含ws17个)

21

(含WS8个)

 

表3:

1994-2005年我国与全球农药新老剂型占比对比

GLOBAL

CHINA

1994

2005

1994

2005

0LDTECH

87%

70%

98%

90%

NEWTECH

13%

30%

2%

10%

环境友好,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代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水基化农药新剂型必将获得飞速发展.

2、环境友好和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农药剂型科技创新的动力

2.1减少和规范使用溶剂,唱响了剂型创新的主旋律

我国每年耗用原料药30万吨左右,制成各种制剂的成品药约为150万吨。

其中,剂型为乳油的成品药约占一半,即75万吨左右。

为此,每年需配套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约40万吨,用于配制乳油。

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大部分均靠进口。

早在80年代,仅中央财政就动用中央外汇8亿美元左右,通过化工部进口甲苯、二甲苯等溶剂近20万吨。

国内每年所耗用的150万吨农药成品药,绝大部分用于农田的植物保护。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15亿亩,就统计概念而言,平均每亩耕地每年施用成品药1公斤,其中,施用的农药乳油平均为0.5公斤。

据此,每亩耕地由于喷施乳油而吸收的有机溶剂平均为0.3公斤/年。

在以往的30年中,平均全国每亩耕地已吸收了有机溶剂约10公斤。

以一个拥有100万亩耕地的中等农业县为例,仅在以往的30年中,由于使用农药乳油,已累计被1000吨有机溶剂所污染。

此乃平均数,在经济发达的县,其农田已被数千吨苯类有机溶剂所污染。

由于农药是均衡喷施的,其中的有机溶剂是被乳化的,故其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了同等数量的工业废液的排放,在沿海和水网地区,流入了江河湖海,对饮用水和水生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在缺水的中西部,不少地区的地下水已遭污染,且农田中的有机物质也随之流失下沉,表土板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经有机溶剂配制的乳油使农药成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给农药的生产、包装、仓储、运输及农民的保管、使用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

年复一年,在农药乳油对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所造成的积累性危害已日益凸现的同时,近年来,国内开发投产的可溶性液剂和部分微乳剂中,又大量引入了二甲基甲酰胺、癸酰胺、环己酮、二氯乙烷、丁醇、辛醇、异戊醇等五花八门的极性有机溶剂。

到2004年,取得合法手续的此类产品已达100多个,此类产品呈透明液体,溶于水,且以“环境安全”为宣传口号,发展速度很快。

上述不少溶剂对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危害已超过了苯类溶剂。

若不加以控制,在苯类有机溶剂未能得到抑制的情况下,我国的植物保护又面临着新一类毒性更大的极性溶剂污染的威胁。

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不再审批核准新的乳油生产厂点的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农药行业将以减少和规范使用有机溶剂为重要举措来促进我国农药制剂的科技创新。

2.2.发达国家控制和减少使用有机溶剂的若干措施

.乳油、粉剂等农药老剂型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上世纪80年代初,欧美的农药企业已开始了对环境安全的农药新剂型的系统研究开发,并相继实现了工业化。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防治法(PollutionPreventionACT),1992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禁用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用于农药制剂的规定,此后,欧洲国家相继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1996年,美国又发布了《食品质量保证法》(FQPA),对抑制农药可能对食品带来的危害颁布了更系统的政策措施。

21世纪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仿效以上的做法,如:

2002年菲律宾政府发布了不允许使用甲苯和二甲苯所配制的乳油农药的规定。

与此同时,美国等许多工业发达国家,还相应出台了鼓励企业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剂型的开发、投产的激励措施,如:

简化审批手续,缩短登记申报期等。

按照1996年发布的《食品质量保证法》,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除了对登记的农药活性物逐个进行安全评价外,对农药制剂中的添加成份要按CFR(联邦管制法规)程序引证,开展严厉的分类评审。

同时将数千种可能列入农药制剂成份的化学品分四种类型列出了清单。

并不断的根据评审的进度,修改这一清单。

最近一期公布的是2004年8月版。

其中,清单1,是已经审查表明对人类和哺乳动物引起诱变、畸形等毒害的物质8项,共10个化学品;清单2,已知是有毒化学品,必须优先审查,进一步完善数据的化学品96项;清单3,列出了1700多个需要进一步审查的化学品,以确定他们是否上升到清单1、2或下降到清单4;清单4A,共有250多个,是毒性较小,不会影响整体安全的化学品。

清单4B由800多个已有资料证明不会影响公共卫生和环境的化学品。

在清单1、2所列的化学品中,绝大部分是有机溶剂和部分表面活性剂,纯苯、氯苯、己烷、苯酚、异佛尔酮、甲苯、二甲苯等均列在其中。

对农药制剂中有机溶剂等添加成份的评审将分别得出禁用、宽容和豁免的结论。

所谓宽容,即对一些危害不大的化学品,规定使用的对象、数量或浓度。

所谓豁免,即对无害的添加成份作出允许使用的结论。

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大量研究报告的基础上。

并按照评审的进度不断的调整上述清单,向社会公布。

对有机溶剂的限制和规范使用,医药产品的管理比农药更快一些。

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制订了药品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为3类:

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残留溶剂的量必须控制在以下规定浓度内:

主要有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等。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按每日用药10g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

主要有氯仿(60ppm)、甲苯(890ppm)、二氯甲烷(600ppm)、甲酰胺(220ppm)、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醇(300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二甲苯(2170ppm)等。

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其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慢性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在无需论证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以接受的,但高于此数值须证明其合理性。

这类溶剂包括丙酮、2-丙酮、二甲亚砜、乙酸乙酯等。

人们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中的溶剂残留量同样可以借鉴医药品中的溶剂残留限量。

2.3.政府对农药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新动向

2.3.1经过6年准备,2006年6月1日起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发案>>生效,即REACH.发案.涉及3万多种化学品,农药首当其中.除贸易磨擦外,此发案标志着政府对欧盟居民健康安全所提供的新保障.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和赞扬.

2.3.2对农药的管理开始扩大到对大气影响的监控.经过十年准备,美国加州环保局提出了大量证据,并通过地方立法,于2005年10月起决定对进入加州的农药产品实施VOC市场准入,VOC含量超过20%的农药产品不得在加州销售和使用。

所谓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份。

这一举动在全球农药界引起了极大震动,各农药跨国公司在密切注意这一动向的同时,均适时对农药新品和剂型的开发方向进行调整。

加州的这一法案,标志着政府对农药污染的监控范围由过去的水源、土壤、作物、生物等,开始扩大到对大气影响的监控。

经过一年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对农药产品VOC的控制将成为今后各国政府对农药商品监控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措施。

引起农药商品VOC超标的因素较多,包括原药的品种、农药剂型和各种添加成份等。

但对大部分农药品种而言,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农药剂型和相应添加成份的选择。

2.3.3我国政府对农药商品监管的新动向

(1)对减少使用溶剂限制乳油生产的措施已经启动

(2)已经开始对被强烈怀疑使用危害极大的DMF等极性溶剂的个别LS,ME制剂的剂型鉴别工作和全组份审查.

(3)正在对下一步农药制剂的全组份管理开展调查研究

3、农药新剂型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3.1关于水乳剂(EW)和微乳剂(ME)

3.1.1水乳剂和微乳剂是替代老剂型乳油(EC)的一对孪生子。

水乳剂(EmulsioninWater),剂型国际代号EW,曾称浓乳剂(ConcentrateEmulsion)。

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

微乳剂(Microemulsion)剂型代号ME,是液体或与溶剂配制成的液体农药原药分散在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后,所形成的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溶液。

水乳剂的结构特点是液态农药被分散成1微米左右的乳化微粒所形成的乳化液。

微乳剂是液态农药在较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10-100纳米(0.01-0.1微米)的微粒,它“钻”进了过量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之中。

多数情况下还需加入增溶剂使胶束溶胀,以便能更多的包裹农药微粒。

因此,微乳剂是农药乳化作用的极限。

只要保证乳化剂和增溶剂的条件,便会自发形成。

微乳剂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

而水乳剂处于热力学的不稳定状态,不能自发形成,它必须借助特定的外力作用,以形成均匀的乳化液粒,因此,生产过程的控制相对复杂。

EW和ME都必须通过二年以上的经时稳定考核,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常规的冷热贮藏试验。

表4:

5%菊酯类农药EW,ME基本配方比较

水乳剂(EW)

微乳剂(ME)

原药(100%)

5

5

溶剂油(仅为溶解固体原药用)

5∽7

5∽7

乳化剂类

4-5

8-15

增溶剂

——

5-15

黏度调节剂(折100%)

∽1

——

防冻剂

3-5

3-5

至100

至100

对不添加黏度调节剂的水乳剂,继续加入乳化剂和增溶剂,便可转化成微乳剂。

3.1.2水乳剂、微乳剂的产业化开发现状

水乳剂和微乳剂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速度均达到50%以上,至2006年,在我国登记的水乳剂农药品种已达100个(其中国内企业86个,外国企业14个),微乳剂品种为174个(均为国内企业)。

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目前我国已成为微乳剂生产品种最多的国家,而在国外,主要研究和推广的品种是水乳剂,至今几乎没有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登记和推广微乳剂,在其国内微乳剂登记的产品也不是很多,可能就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

因此,有必要对水乳剂和微乳剂的成果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

3.1.3.微乳剂和水乳剂的应用比较

1)水乳剂的配方组成简单,液态原药配制水乳剂几乎不用溶剂。

水乳剂用大量的水取代了苯类有机溶剂,所添加的流变剂一般从食品添加剂中选取,是联合国推广的对环境安全的农药新剂型。

微乳剂所需用的有机化工材料(乳化剂和增溶剂)比水乳剂高,生产成本高于水乳剂。

2)微乳剂中一般需添加10%左右的增溶剂,(主要为亲水性的直链或支链的醇、酮等),这些物质尽管急性毒性与二甲苯相当,但均为亲水性的极性溶剂,更易渗透到作物内部,但同时也溶入农田和水源,要清除和分离比苯类非极性溶剂更困难,慢性毒性不可忽视。

因此微乳剂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增添了新的威胁。

就工厂而言,这一剂型今后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3)由于微乳剂自身的结构特点,注定了微乳剂中活性物质含量一般最高仅在25%左右,而不可能象水乳剂那样制成高浓度的制剂,例如60%丁草胺EW,50%乙草胺、450g/l的咪鲜安、60%二嗪磷EW等。

4)对于生长期短的蔬菜等品种和水田中,建议要慎用微乳剂,建议不要把带有增溶剂的微乳剂作为室内卫生用药。

微乳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品种和数量很少,仅用于某些特殊用途,而不用于大田,例如:

在美国,主要用于庭院维护等(如:

草坪);在欧洲,主要用于非耕地的阔叶杂草的防治。

3.1.4关于微乳剂(ME)与可溶液剂(SL)

另外还有一种剂型,在外观上与微乳剂和水剂极为相似,清澈透明,被称之为可溶液剂。

可溶液剂是指:

对在水中呈微溶状态的农药原药配以大量亲水性极性溶剂,在辅以助溶剂和乳化剂后所制得的一种在使用中能在水中溶解的农药剂型.它不是油水乳化体系,而是在水中呈溶液状态.

可溶液剂中通常选用的极性溶剂和增溶剂为酰胺类、如DMF;酮类、如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直链或支链的醇以及特殊结构的某些极性溶剂等。

可溶液剂在水中呈分子状态,由于活性物分子上的极性吸引了亲水性的极性溶剂和增溶剂并补以乳化剂,使溶解度迅速增大而溶于水中。

一般认为在水中溶解度大于1000mg/L的农药适宜于制备可溶液剂,因为它所需添加的极性溶剂较少,甚至可以不加或少加助溶剂,例如在高毒农药中此类制剂有40%久效磷、40%甲胺磷LS等。

近年来伴随着水基化农药制剂尤其是微乳剂研发热潮的兴起,外观形似的可溶液剂的开发也应运而生,研究的对象也迅速扩大,一些水中溶解度在数百到数拾毫克/L的农药原药也被列入SL的开发对象。

如20%,30%吡虫啉等。

类似的开发对象还有啶虫咪、乙草胺、丁草胺、、二嗪磷、咪鲜安、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目前研制品种还在不断增加。

由于SL与ME外观相似,概念上容易混淆,有的研究者把SL误作为ME去开发,甚至把SL误作为微乳剂进行申报登记和推广,对此应引起关注,以免发生在田间使用上的误导。

另有个别农药如戊唑醇等,几乎不溶于水,不具备制备SL的条件。

但为了防治上的特殊需要,仍按SL的配方特点,加入大量的特种极性溶剂,并辅以乳化剂和少量水,制成外观清澈透明的25%类SL制剂。

这种制剂在配方上具有了SL的特点,在使用上具有乳油的特点,遇水后呈乳化液。

无论是SL,或类SL,都在农药制剂中引入了大量形形色色的极性溶剂。

由于这些制剂中的极性溶剂对人和环境可能有害,除非防治上的特殊需要,建议不要大田推广。

3.1.5可溶液剂与微乳剂的区别和鉴别

1)在适用的农药活性物品种上的区别。

可溶液剂的研制对象为在水中呈微溶状态的农药原药,而微乳剂配制的对象更广泛,还包括大量的难溶的农药原药。

2)SL的最大特点在于大量使用亲水的极性溶剂,故又被称作可溶性乳油。

油相中使用大量的极性溶剂是不能制备微乳剂的。

在微乳剂中,对固体农药活性物只需用少量非极性溶剂配成药液即可。

而在可溶液剂中,不管是固态或液态农药,均需配以大量的极性溶剂以提高亲水性。

此外,微乳剂和可溶液剂一般均需添加极性结构的增溶剂。

在可溶液剂中,上述极性溶剂主要为酰胺类、酮类、直链和支链的醇等有机物,尤其对水中溶解度小于1000mg/L的活性物SL中,所需的量很大,不少品种对环境的危害已超过乳油。

3)制剂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同,同一农药用SL剂型能制成较高含量的制剂,而用微乳剂不可能制成高含量制剂,例如吡虫啉,即使利用特种溶剂所配制的微乳剂,其含量都难达到3%,以致不能实现产业化。

但配制成SL,其浓度都可高达20-30%。

4)可溶液剂与同含量微乳剂相比,由于前者为分子溶液,后者为微乳液,前者导电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可测定溶液电导以作进一步的鉴别。

5)SL的最大优点在于:

许多原来很难制得液体剂型的原药,通过SL剂型能溶于水,并能呈分子状况,具有很强的穿透性,通常用于特定的防治对象。

例如吡虫啉SL主要用于动物皮毛的杀虫,树木的保护,而25%戊唑醇可溶液剂则主要用于木材的处理等方面。

6)基于和微乳剂相同的原因,不宜轻易扩大SL的使用范围,尤其不宜大面积推广到大田作物及食用的瓜果蔬菜等品种上。

3.1.6可溶液剂(SL)、微乳剂(ME)与水乳剂(EW)、乳油的配方比较及对环境的影响。

同一种农药有效成份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如可溶液剂、微乳剂、水乳剂、乳油等,只是配方不同而已。

在不同的液体制剂配方中,对溶剂的使用有所区别。

由于溶剂的种类不同,故对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

可溶液剂中使用了大量的极性溶剂和增溶剂,对环境有严重影响。

微乳剂虽然未使用极性溶剂,但是有些产品使用了大量的增溶剂和乳化剂,对环境有潜在的影响。

而乳油使用了大量的苯类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

它们的具体区别见下表。

表5:

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性液剂和乳油的基本配方及比较

EW

ME

SL

EC

农药原药

溶剂油(或甲苯、二甲苯)*

——

——

——

极性溶剂

——

——

——

增溶剂

——

——

乳化剂

微观结构

乳化微粒

溶胀的胶束

分子溶液

遇水呈乳化微粒

外观

一般牛奶状

透明或

半透明液状

透明液状

透明液态

对环境的影响

安全

较安全

严重

严重

*注:

对固体农药在制备ME、EW前需用少量溶剂油配制成药液。

 

.

3.1.7常用液体农药制剂中所含VOC的程度及对大气污染的比较

表6:

农药液体制剂常规配方中含VOC程度比较表

剂型

组份

乳油

(EC)

可溶液剂

(SL)

微乳剂

(ME)

水乳剂

(EW)

悬浮剂(SC)、悬乳剂(SE)

水剂

(AL)

配方

VOC

配方

VOC

配方

VOC

配方

VOC

配方

VOC

配方

VOC

原药

1-90

1-60

1-20

1-60

1-50

1-50

溶剂油

(非极性)

95-5

☆☆

-

-

0-30

☆☆

0-20

☆☆

-

-

-

-

极性溶剂

-

-

5-30

☆☆

-

-

-

-

-

-

-

增溶剂

-

-

5-30

☆☆

0-30

☆☆

-

-

-

-

-

-

表面活性剂

5-20

10-30

10-25

5-10

4-8

8-15

防冻剂

-

-

3-6

☆☆

3-6

☆☆

3-6

☆☆

3-6

☆☆

3-6

☆☆

-

-

5-40

-

60-90

-

5-95

-

40-90

-

40-95

-

注:

表中打“?

”的表示可能,打“☆☆”表示EP值高的VOC,打“☆”表示EP值稍低的VOC。

3.1.8对液体农药剂型开发思路的调整

(1)对在水中稳定且溶解度低的液态原药,其首选的液体剂型应为EW。

(2)对在水中稳定且溶解度低的固态原药,其首选的液体剂型应为SC。

(3)对EW要再认识,其研究开发要有新思路。

如固态农药制EW,所选用的少量溶剂,应尽量避免甲苯、二甲苯,而建议改用重芳烃如:

150,200号溶剂油,有条件的甚至可选用沸点较高的植物油品种。

对防冻剂的选择,建议少用乙二醇,而改为丙二醇等。

要注重开发固体防冻剂用于EW(包括SC、SE)。

(4)对ME的发展不宜盲目提倡和鼓励

(5)从对水源、土壤、生态、食品安全和大气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SL在液态制剂中处于冒尖地位,建议农药管理部门应视同乳油予以限制。

建议要加强农药剂型的鉴别,要把以微乳剂名义登记的产品及时纠正过来。

(6)乳油自身改造的主要方向是开发高浓度乳油,改用高沸点溶剂和可以替代的改性植物油及与之配套的乳化剂。

3.2关于悬浮剂和悬乳剂

3.2.1关于悬浮剂和悬乳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悬浮剂是将固体农药原药以4微米以下的微粒均匀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国际代号为SC。

由于SC没有像可湿粉(WP)那样的粉尘飞扬问题,不易燃易爆,粒径小,生物活性高,比重较大,包装体积较小,因此,SC已成为水基化农药新剂型中吨位最大的农药品种。

悬乳剂是将悬浮剂(SC)和水乳剂(EW)合并成一个制剂的新剂型,国际代号为SE。

由于在悬乳剂中可以同时存在液态和固态的农药活性物,因此可用于农药复配制剂的水基化,发展前景广泛。

至2006年,SC开发投产的规格品种已达349个,品种数相当於2002年的3倍。

我国的SE在近二年获得了飞速发展,至2006年登记规格品种达54个,相当于2002年的10多倍(2002年登记品种规格仅为4个)。

10多年来,由于普遍开展了对悬浮体系物理稳定性的研究,药液分离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

3.2.2关于悬浮系统中分子长大现象的抑制研究及应用

随着SC、SE研究开发品种的扩大,一些深层次的技术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是,约有三分之一的农药品种在悬浮系统中(包括水乳剂、悬乳剂)普遍存在分子长大现象,致使一大批农药品种无法实现制剂的水基化或在短期内失效,比较典型的产品有代森锰锌、咪鲜安、吡虫啉、甲霜灵、杀螺胺及大部分高浓度的拟除虫菊酯类水基化制剂等。

分子长大现象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

1)SC中,农药晶体直接析出,固液分离,在高含量制剂中更为显著,如:

甲霜灵、吡虫啉等。

2)在EW中,固体从乳化微粒中析出,并进一步长大,体系彻底破坏,如:

咪鲜安、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

3)在SC中,活性物微粒与连续相中的分子相互桥结,而形成分子的长大,最终成半固化状,而无法使用,例如:

代森锰锌、杀螺胺、辛硫磷等。

4)在水田或滩涂施药过程中,制剂保护系统被钙、镁离子破坏,活性物分子长大并集聚,使药物失效,如:

杀螺胺及微溶解度偏大的部分水田除草剂等。

5)部分包装材料诱发晶种析出并长大,如:

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