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6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docx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语文

2019-2019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O2、CO2、SO2等是我们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离子D.氧原子

2.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4.化学式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O2、CO2、H2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B.1个氧分子C.氧原子D.2个氧元素

5.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和原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是保持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冰融化成水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D.黄豆被打成豆浆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8.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B.分子的质量都大于原子的质量

C.分子的运动是永恒的,而原子在分子中不运动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缘故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0.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分子

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石油气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变小

A.AB.BC.CD.D

12.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  )

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现象,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

C.滴水成冰﹣﹣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蜡炬成灰﹣﹣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14.宏观、微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利于学习。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醋酸糖甜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对光的折射不同

C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高压下分子体积变小

D

二氧化碳能使动物窒息死亡

二氧化碳分子有毒

A.AB.BC.CD.D

15.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

B

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

分子的结构不同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A.AB.BC.CD.D

1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是可分的

17.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可以解释其宏观现象或事实。

下列现象及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现象及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分子的间隔变大

B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的不断运动

C

硫酸钠、硫酸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它们都含有硫酸根离子

D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分子的构成不同

A.AB.BC.CD.D

18.下列从微粒角度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变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O3能杀菌而O2不能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B.BC.CD.D

19.下列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将剩菜放在冰箱里防止变质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慢

B

将氧气加压液化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

A.AB.BC.CD.D

20.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

微粒的体积变大了

B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D

墙内开花墙外香

微粒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

22.比较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①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

②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④定义

23.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构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24.请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室内干得快.

(2)体温计量体温的原理

(3)用高压气筒能将大量空气冲入篮球中.

25.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3)过氧化氢与水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性质却相差很大的原因.

26.如图所示,在金属管内装入3mL乙醚(C4H10O)液体,用软木塞塞紧管口,把一根软绳绕上管子一圈,手拉绳子两端迅速来回拉动,一会儿乙醚蒸气就将塞子冲开.

(1)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塞子被冲开的原因.

(2)乙醚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极易挥发,其蒸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请你根据对乙醚性质的认识,分析乙醚在实验室中放置时的注意事项.

2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

(3)将少量的白磷(化学式P4)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白磷燃烧并迅速产生白烟  .

28.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改变.

(2)固态氧、液氧、氧气都具有助燃性.

2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酒精挥发是酒精的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30.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已知氨气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铵.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如图所示.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O2、CO2、SO2等是我们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离子D.氧原子

【解答】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故选:

D。

2.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解答】解: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故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选:

C。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解答】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

C、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故错误;

故选:

B。

4.化学式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O2、CO2、H2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B.1个氧分子C.氧原子D.2个氧元素

【解答】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O2、CO2、H2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O2、CO2、H2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O2、CO2、H2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和原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是保持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解答】解:

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错误;

B、分子和原子总在不停地运动,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

B。

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冰融化成水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D.黄豆被打成豆浆

【解答】解:

A、冰融化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改变。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聚集成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

D、黄豆被打成豆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

故选:

B。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解答】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选:

C。

8.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B.分子的质量都大于原子的质量

C.分子的运动是永恒的,而原子在分子中不运动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答】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选:

A。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缘故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

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是粒子的大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要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笼统的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是错误的,有的原子要比有的分子大,分子和原子是不能比较大小的,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用其它的方法再分,错误;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

故选:

D。

10.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分子

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故A说法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C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该变的是分子的间隔,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错;

故选:

D。

11.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石油气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变小

A.AB.BC.CD.D

【解答】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是因为香水、汽油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进是正确。

故选:

B。

12.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  )

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解答】解:

A、辣子辣,花椒麻,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0℃以下,水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现象,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

C.滴水成冰﹣﹣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蜡炬成灰﹣﹣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解答】解: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滴水成冰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改变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蜡炬成灰,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14.宏观、微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利于学习。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醋酸糖甜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对光的折射不同

C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高压下分子体积变小

D

二氧化碳能使动物窒息死亡

二氧化碳分子有毒

A.AB.BC.CD.D

【解答】解:

A、醋酸糖甜,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

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动物窒息死亡,是大量二氧化碳分子体现的性质,二氧化碳没有毒,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A。

15.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

B

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

分子的结构不同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A.AB.BC.CD.D

【解答】解: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酸氢离子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A。

1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是可分的

【解答】解: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

故选:

B。

17.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可以解释其宏观现象或事实。

下列现象及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现象及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分子的间隔变大

B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的不断运动

C

硫酸钠、硫酸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它们都含有硫酸根离子

D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分子的构成不同

A.AB.BC.CD.D

【解答】解:

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硫酸钠、硫酸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18.下列从微粒角度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变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O3能杀菌而O2不能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B.BC.CD.D

【解答】解:

A、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O3能杀菌而O2不能,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C。

19.下列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将剩菜放在冰箱里防止变质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慢

B

将氧气加压液化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

A.AB.BC.CD.D

【解答】解:

A、将剩菜放在冰箱里防止变质,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慢,故选项解释正确。

B、将氧气加压液化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C。

20.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

微粒的体积变大了

B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D

墙内开花墙外香

微粒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解答】解:

A、温度升高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是因为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D。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

【解答】解: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故答案为: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22.比较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①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

②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④定义

【解答】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的,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保持的;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而铜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故答案为:

1

分子

原子

①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②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④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3.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构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

【解答】解:

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02可知,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

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24.请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室内干得快.

(2)体温计量体温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