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8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卡中,共30分,每小题2分)

1.【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分析】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根据对不同仪器的了解可逐一判断.

【解答】解:

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符合题意.

C、量筒是用来测量体积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D、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对照“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分析每个选项,就可正确作出选择.公路两旁的“隔声板”(或公路两旁的树等)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

公路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可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B.

 

3.【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

A、浓密树荫中呈现圆形光斑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挡住,产生月食,故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4.【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答】解: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B.

 

5.【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平行玻璃砖、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的特点.

【解答】解:

由图知,成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A、平行玻璃砖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大小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B正确;

C、凹透镜不能成放大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6.【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A正确;

B、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与卡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

C、加油机与受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

D、以跑道为参照物,运动员与跑道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跑道上奔跑的运动员相对于跑道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D.

 

7.【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分析】晶体熔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熔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

【解答】解:

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分析】航模制作要求质量较小,便于起飞.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小的材料,其质量越小.据此判断.

【解答】解:

根据实际可知,航模制作要求质量较小,便于起飞.则公式m=ρV可知,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小的材料,其质量越小.故只有C是最理想的材料.

故选C.

 

9.【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2)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

A、医生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声呐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故B正确;

C、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鼓面,鼓面发出声音的响度会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10.【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解: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所以PM2.5的直径=

=2.5μm.

故选D.

 

11.【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②在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在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解答】解:

AB、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两选项均错误;

C、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由公式m=ρV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此选项正确;

D、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不确定,由公式V=

知,体积不能确定.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2.【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生活中对旗杆的长度的了解解答,也可以看图解答,根据图中人和旗杆的高度关系,并结合对中学生身高的了解来综合判断.

【解答】解:

因现实生活中的旗杆的高度不同,有很多不同的规格,所以该题需要根据图示来解答;初三学生身高大约在1.7m,由图可知,旗杆高度大约是学生身高的4倍,所以旗杆的高度大约是7m.

故选B.

 

13.【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解答】解:

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因此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ρ=

得,V=

,冰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B正确;

C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石头的密度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14.【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提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利用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

得出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等式,据此判断白酒与酱油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

因为同一个“提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所以V酱油=V白酒,

即:

=

所以m白酒=

×ρ白酒=

×m酱油,

因为ρ酱油>ρ白酒,

所以m白酒<m酱油,

所以m白酒<0.5kg.

故选B.

 

15.【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体积的比值;

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正方体物体,实心物体的密度等于材料密度,根据图中数据,由密度公式求出各正方体的密度即可.

【解答】解:

正方体的体积V=a3,a是正方体的变长;

各正方体的密度:

ρA=

=

=8g/cm3,

ρB=

=

=8g/cm3,

ρC=

=

=6g/cm3,

ρD=

=

=8g/cm3,

C的密度与其他三个正立方体的密度不同,则C正立方体的物质和其它三个正立方体的物质不同.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内.共8分,每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选该小题不得分)

16.【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

【分析】

(1)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2)晶体熔化特点: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

【解答】解:

A、沸腾和蒸发都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C正确.

D、冰的温度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故D错误.

故选:

ABC.

 

17.【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光的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

【分析】

(1)平面镜有两个应用:

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是反射角;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规律中关于光路可逆性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潜望镜的构造主要是两块平行的与水平面成45°的平面镜组成,其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故A正确;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是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为

=30°,故B错误;

C.由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正确;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C.

 

18.【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等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

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A正确,B错误;

C、通过相等的路程,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的物体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ACD.

 

19.【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和凝固时的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2)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的密度大于液态物质的密度;

(3)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4)以及选择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则,测低温的时候,测温物质的凝固点低于被测温度.

【解答】解:

A、钢的熔点是1515℃,高于铜的熔点1083℃.当钢掉到铜水中,达不到钢的熔点,不能熔化,故A错误;

B、由密度表知,固态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液态水银的密度,故B错误;

C、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3倍,体积相同的铝和冰,由公式m=ρV知,铝的质量是冰的3倍.故C正确;

D、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这个温度下,水银已经成固态的了,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此时酒精还是液态的,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故D正确.

故选:

CD.

 

三、实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卡中.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每小题2分)

20.【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精确程度;由图知,测量时的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解答】解:

由图中的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相邻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mm,即分度值为1mm,刻度尺的读数是3.45cm.

故选C.

 

21.【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

由图知: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0”在“20”的上方,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1℃,故B正确.

故选B.

 

22.【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解答】解: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

已知,∠NOD等于60°,则反射角是∠NOD,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D射出.

故选C.

 

23.【考点】天平的使用.

【分析】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解答】解:

A、天平的左盘和右盘不能调换.不符合题意.

B、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

C、只能移动游码,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

D、在测量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中无论怎样加减砝码,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此时通过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符合题意.

故选D.

 

24.【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长度的测量.

【分析】

(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时候,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且读数时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应与液柱凹面底部相平;

(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

【解答】解:

A、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规则可知,温度计在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错误;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的放置以及读数时的视线都是正确的,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没有放置在水平面上,视线没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D错误.

故选B.

 

25.【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

【解答】解:

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故选D.

 

26.【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

【解答】解: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根据“一倍焦距分虚实”知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由图可知,甲乙丙在焦点以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丁在焦点以内,所以成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

故选C.

 

27.【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测量上的误差.

【解答】解:

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28.【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解答】解: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一定都在振动,故A正确;

BCD、由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的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AC.

 

29.【考点】物理学方法.

【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时需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解答】解:

读图可知,天气炎热,小阳去游泳,当他游泳上岸后,天气依然很热,但小阳却感觉很凉,一阵风吹过,他感到更凉了.据此我们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小阳游泳上岸后为什么会觉得冷.

故选:

D.

 

四、实验解答题(共30分)

30.【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在熔化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的温度是一直在上升的.

用晶体做熔化实验时,晶体吸热先是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成液态后,温度继续升高.

【解答】解:

(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第4﹣8分钟温度都保持在0℃,说明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故熔点即为0℃.

(2)此物质在第4﹣8分钟温度都保持在0℃,说明此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的熔化特征.

(3)第8分钟之后,此物质温度继续上升,说明熔化已经结束,物质全部成为液态.故第10分钟2℃时物质处于液态.

故本题答案为:

(1)0;

(2)晶体;(3)液.

 

31.【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根据指针能判断横梁哪端下沉,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根据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质量,读出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到达刻度,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

如图,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横梁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4g.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50g+5g+3.4g=58.4g.

物体的体积=V﹣V'=40ml﹣20ml=20ml=20cm3.

ρ=

=

=2.92g/cm3.

故答案为:

左;20;2.92.

 

32.【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知识:

(1)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可判断小球的运动状态;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会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其对应时间.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因此,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运动的路程为12.50cm;

(3)小球从B点到E点的路程为s=8.00cn﹣0.50cm=7.50cm,

运动的时间为:

t=0.2s×3=3s;

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v=

=

=2.50cm/s=0.025m/s.

故答案为:

加速;12.50;0.025.

 

3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2)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3)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解:

由题意知:

f=15cm,所以2f=30cm.

(1)当物体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40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20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0cm,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

缩小;倒立;正立.

 

34.【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由图可知,前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8至11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前4s内和8至11s时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速度相等,

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v=

=

=1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4s+3s=7s.

由图可知,4至8s内物体静止,静止的时间t″=8s﹣4s=4s.

故答案为:

1;4;7.

 

35.【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而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解答】解:

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实验中,当教师用手捏两块夹板时,相当于让模拟的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变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变模糊,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为了矫正,应在模拟的眼镜的“晶状体”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便可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

强;之前;凹.

 

36.【考点】回声.

【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回声如果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使原声加强,响度增大.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小莉发出的声音经过圆形抛物面物体先后进行两次反射,从而形成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使响度大于原来的声音.

故答案为:

反射;大.

 

37.【考点】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分析】探究“同种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应测量出质量和体积.

【解答】解:

探究“同种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应测量出质量和体积,表格中应包含有质量、实验次数、体积,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体积V/cm3

质量m/g

 

38.【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首先可用刻度尺先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然后根据身高和脚长之间的倍数关系计算出自己的身高.

【解答】答: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等于人的身高.

 

39.【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想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应改变物体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解答】解:

(1)要想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小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