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6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docx

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角》专题练

《主角》专题练

主角

陈彦

终于,由宁州剧团青年演员汇报演出①的《白蛇传》,要在北山登台亮相了。

这次登台前,古存孝、周存仁、裘存义三个老师,偷偷叫上易青娥,还专门到舞台上祭拜了一回呢。

他们买了香表,还弄了四样糕点,跪在一个老爷像前,磕头烧香地禀告了再三。

正式演出头一晚上,他们还看了另一个团的《白蛇传》,演白娘子的,技巧不过关,在《盗草》那折戏中,先是宝剑连连失手,后做“倒挂金钟”,用嘴衔取灵芝草时,立脚不稳,又一个趔趄,掉到了“岩下”。

让观众拍了多次倒掌。

尽管坐在易青娥身旁的惠芳龄一再说,看了他们的《白蛇传》,咱们就更有把握了。

可易青娥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尤其是苟存忠老师不在了,她感到哪里都不踏实。

演出第一天晚上,只有半池子观众。

朱团长还一再到后台解释说,会演时间长了,观众都看疲了。

朱团长说:

“咱们不怕,稳扎稳打朝下演就是了,出水才看两腿泥哩。

”古存孝老师也说:

“咱宁州不拔会演的头筹,我古存孝就不再回去混饭吃了。

不过,也不敢轻敌,我送大家八个字:

“既要胆大心细,又要淡然提气。

”有那好事的说:

“古导,这好像是十二个字。

”古存孝骂道:

“光会给老师挑刺。

这天晚上的演出,还真给成了。

用朱团长的话说:

“今晚的演出,就跟最好的缎子被面一样,没掉一根纱,没脱一丝线,是真真正正的无瑕疵演出。

从第一场起,掌声几乎就没断。

有人统计说,整场演出,观众一共给了一百三十二次掌声。

易青娥没有想到,她一出场,就迎来了碰头彩。

这是最提振演员信心的鼓掌。

惠芳龄赞美她说:

你今晚妆是化得最漂亮的。

就连周玉枝也来给她帮忙提眉、包头丫。

这就是剧团,看着平常为角色你争我斗的,可一旦到了重大演出,就到处都能看到“一股绳”的相向紧搓场面。

所有武打戏都配合得十分默契。

就连《盗草》中那些难度最大的高台技巧,她与十几个守护“神鸟”的搏斗、拼杀,都没有出现任何闪失与纰漏。

她始终记着苟师父的那些话:

“主角,演一大本戏,其实就是看你的控制力。

哪儿轻缓、哪儿爆发,都要张弛有度,不可平均受力。

稳扎稳打,是一个主角最重要的基本功。

自打你出场开始,你就要有大将风范。

这个大将,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心的。

虽然你易青娥只有十八岁,但必须有十分成熟的心力、心性,你才可能是最好的主角。

因此,面对一次次高难度动作的挑战,易青娥都真正体现出了艺高人胆大。

几板大的唱腔,尤其是在打斗后的抒情唱段,她都处理得气韵贯通,收放自如。

《断桥》里的那段核心唱,甚至引发了二十几次掌声,几乎是一句一个好,有时是一句几个好。

可惜的是,观众太热情,鼓掌不当,把她觉得最低回、最能表现换气技巧的几个细腻处理,全然淹没了。

在送苟老师回宁州安葬时,易青娥还去看了胡彩香老师。

胡老师正担心着她在地区的演出呢。

把娃哄睡着后,胡老师就给她又指导了几处唱,说关键是把情融进去,咋唱都是好听的。

胡老师还说:

“有些人嗓子条件不好,唱不好,有情可原。

有些人嗓子好,唱出来也不好听,为啥?

就是只图唱高、唱厚、唱宽,把拖腔愣朝长地拖呢,而忘了情,忘了当时唱那板戏是为了啥。

唱戏唱戏,关键是要入情,入戏。

只有入了情,入了戏,唱出来那才叫戏呢。

易青娥对武打场面,反倒是有把握的,因为平常练得多。

而对唱腔部分,心里还总是有些胆怯。

但这天晚上,她突然感到,几乎所有唱,都有点像苟老师和胡老师说的那样,是被她“拿捏住”了。

演出终于结束了。

紧接着,就有好多人都拥上台来了。

大家拉着她的手,不仅赞不绝口,而且问长问短,她是一个字都回答不上来。

后来她才听说,那里边有领导,还有从省上请来的好几个大名角儿、大导演,他们都是来当评委的。

她听里边有一个老师大声喊叫说:

“这个易青娥,在整个秦腔界的青年演员里,都属挑梢子的。

没想到人才出在县剧团了,难得,难得呀!

这可算是秦腔界的一件大幸事了!

让易青娥没想到,也让整个宁州剧团没想到的是,这个戏,在全区会演拿了“头名状元”后,地区领导竟然不让走,又让扎住在北山演出了一个多月。

看戏,本来好像是上年岁人的事,结果,宁州剧团在那里创造了奇迹:

竟然把大量年轻观众吸引进了剧场。

(节选自陈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有删改)

【注】①汇报演出:

简称“汇演”,即各单位的文艺节目集中起来,单独或同台演出。

具有汇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作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别的剧团演出《盗草》演员有失误和观众拍倒掌等情节说明这折戏演出难度较高,容易出现一些技术失误,这为后文易青娥演出这折戏时所做的努力作较好的铺垫。

B.朱团长的话很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特别是他用缎子被面的平滑、柔软、漂亮比喻演出的成功,用没有掉一根纱、脱一丝线来比喻这次演出没有任何瑕疵很有生活气息。

C.古导的“淡然提气”、苟老师的“成熟的心力、心性”、胡老师的“人情、人戏”集中体现了戏曲表演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即演员要淡定自信、把自己当做是剧中的人物。

D.“演出终于结束了”的“终于”表现出宁州剧团在这次汇演中《白蛇传》演出结束取得好成绩后大家松一口气的状态,照应了开篇的“终于”,表现剧团对演出成功的自豪。

8.

作为宁州剧团青年演员汇演节目《白蛇传》的主角易青娥,在整个汇演过程中有什么明显的心理变化?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和分析。

9.宁州剧团青年演员汇报演出的《白蛇传》成功的根源是什么?

请结合小说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7.D8.①内心忐忑,害怕失败。

看到别的剧团演出《白蛇传》的失误,特别是苟存忠老师去世,易青娥演出前内心不安,害怕演出失败。

②得到帮助,找到自信。

在同事惠芳龄的鼓励和老师苟存忠、胡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她找到了信心,敢于面对一次次高难度动作的挑战,唱腔拿捏准确。

③演出成功,内心激动。

面对他人的称赞,她不知道如何回答。

9.①老师的无私教导。

苟存忠、胡彩香老师的谆谆教诲。

②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

易青娥唱腔气韵贯通、收放自如,高台技巧、武打动作熟练。

③演员们通力合作。

大家团结一致,老师加油打气,同事帮助化妆,演员配合默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照应了开篇的‘终于’,表现剧团对演出成功的自豪”错误。

开篇的“终于”是表现大家期盼的事情就要来了,体现的是全力以赴的思想;后一个“终于”是大家松口气的状态。

二者之间没有伏笔、照应关系。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作答本题需要结合易青娥在这个汇演过程中的言行和心理等。

由“演白娘子的,技巧不过关,……让观众拍了多次倒掌。

尽管坐在易青娥身旁的惠芳龄一再说,看了他们的《白蛇传》,咱们就更有把握了。

可易青娥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尤其是苟存忠老师不在了,她感到哪里都不踏实”分析可知,开篇写她和剧团其他演员一同观看同行的演出内心的“不踏实”,特别是苟存忠老师去世,说明她对自己这次演出是否成功持有怀疑态度,内心是忐忑的。

由“惠芳龄赞美她说……”“所有武打戏都配合得十分默契。

就连《盗草》中那些难度最大的高台技巧,她与十几个守护‘神鸟’的搏斗、拼杀,都没有出现任何闪失与纰漏。

她始终记着苟师父的那些话……”“可惜的是,观众太热情,鼓掌不当,把她觉得最低回、最能表现换气技巧的几个细腻处理,全然淹没了”分析可知,演出时,武打戏配合十分默契;在同事惠芳龄的鼓励、苟师父的教诲、胡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她找到了信心,敢于面对一次次高难度动作的挑战,唱腔拿捏准确。

说明她基本功扎实,演出时是有信心。

由“紧接着,就有好多人都拥上台来了。

大家拉着她的手,不仅赞不绝口,而且问长问短,她是一个字都回答不上来。

后来她才听说……”分析可知,演出结束后,从“后来她才听说”等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她还处在演出结束没有失误的激动中。

同时,小说还插入送苟老师回宁州安葬、易青娥求教胡老师的情节,这些说明易青娥对自己要求很高,很虚心,表现她牢记老师教诲,找到了演出的信心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个性化阅读文本

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小说分析宁州剧团青年演员汇报演出的《白蛇传》成功的根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即易青娥和剧团。

从个人

情况看,由“面对一次次高难度动作的挑战,易青娥都真正体现出了艺高人胆大。

几板大的唱腔,尤其是在打斗后的抒情唱段,她都处理得气韵贯通,收放自如”可知,演出成功来自于易青娥扎实的基本功,易青娥唱腔气韵贯通、收放自如,高台技巧、武打动作熟练。

从剧团来说,由“她始终记着苟师父的那些话:

……”“坐在易青娥身旁的惠芳龄一再说,看了他们的《白蛇传》,咱们就更有把握了”可知,演出成功来自于老师的无私教导。

苟存忠、胡彩香老师的谆谆教诲。

由“惠芳龄赞美她说:

你今晚妆是化得最漂亮的。

就连周玉枝也来给她帮忙提眉、包头丫。

这就是剧团,看着平常为角色你争我斗的,可一旦到了重大演出,就到处都能看到‘一股绳’的相向紧搓场面。

所有武打戏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分析可知,大家团结一致,老师加油打气,同事帮助化妆,演员配合默契。

演出成功来自于演员们通力合作。

主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

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

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

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

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

“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

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

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

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

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

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

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

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

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

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

“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

她舅说:

“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

”她娘说:

“知道知道。

”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

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

来弟比她漂亮,能干。

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

“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

“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

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

”她问。

娘说:

“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

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

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

”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

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

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

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

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

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

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

“你看你们把姓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

再没件合身衣服了?

娘说:

“真没有了。

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

“唉,看看你们这日子。

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

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

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

“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

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

”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

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

(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

B.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C.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

D.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随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理。

5.文中笫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4.【答案】B 【解析】“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表述错误,于文无据。

5.【参考答案】在文章的写作顺序上,这段插叙使行文起伏变化,有了波澜,避免文章呆板、拘谨。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舅舅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了舅舅“浪荡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从小说情节上,戏台对于招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为主人公以后艺术道路的成功作铺垫。

6.【参考答案】放羊时候的百无聊赖;回忆赶场子的时候,看舅舅敲鼓的沉醉和入迷心境;得知母亲送她跟随舅舅去学习戏剧消息后的高兴和茫然的矛盾心理;和家乡、亲人离别时的不舍和依恋。

主角

陈彦

忆秦娥突然那么想回她的九岩沟了,她就坐班车回去了。

她已经很久没回来过了。

家里除了老爹,全都进了省城了。

本来她也是想把老爹接进城去的。

可爹说要守老房子、守老屋场、守老坟山。

娘说:

“你爹主要是舍不得他那一摊子皮影戏呢。

还没到易家老屋场,忆秦娥就听到了锣鼓闹台声。

敲得很专业,很讲究。

甚至让她有些疑惑,哪里会有这样讲究的锣鼓敲家呢?

有老汉、老婆子、娃娃们,在陆陆续续朝易家老屋场赶着。

突然,有人认出了忆秦娥,一条沟里就迅速沸腾了。

连各家各户的狗,也都跟着主人跑出来,对着不明真相的事体,乱叫乱咬起来。

终于,忆秦娥在几十个老汉、老婆子、娃娃的簇拥中,回到了易家老屋场。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她舅胡三元。

没想到,他已回九岩沟老家了。

他是跟她爹一道,支起了这个皮影摊子。

她突然发现,舅老了。

老得满头白发,几乎没有一根青丝了。

在正规剧团,武场面一般最少都由五六个人组成。

而在这里,七八样乐器,全都是她舅一人操作着。

除板鼓、战鼓、大鼓外,还兼吹着唢呐、管子。

忆秦娥的出现,让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

她舅是因为敲打得太投入,没有发现她。

她爹果然是老了,老得把两颗门牙都丢了。

她问爹:

“门牙怎么没了?

气得他爹直抱怨说:

“问你舅去,问你那个死舅去。

原来爹的两颗牙,也是让舅在排练时,拿鼓槌无意间敲掉了。

舅是嫌他把小锣“喂”慢了半拍。

气得爹当时还跟她舅打了一架。

但一想到皮影摊子得用人,尤其是像她舅这样的好把式、大把式。

不用,找谁去?

爹最后只好忍了。

爹说:

“你这个死舅,又能拿他咋的?

把他告到派出所,抓到局子里去?

可他毕竟是我的妻弟、你的亲舅呀!

一辈子可怜的,都坏在这‘瞎瞎起手’上了,他是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

老了老了,回到九岩沟,我还能再把他送到法院去?

现在好了,就让他一个人敲。

咱这摊摊,也养不起那么多下手。

要敲,除非把他自己那一嘴狗牙,全敲掉算了。

这天,他们唱的是《白蛇传》。

当满九岩沟的人,知道省城名角忆秦娥回到老家了,并且还要“亮几嗓子”时,很快,就把莲花岩、三叉怪、五指峰、七子崖的人全都招了来。

村上还烧燃了多年没用的汽灯,一下把个易家老屋场照得明光光、亮晃晃的。

连那些已经失明多年的老人都说:

“亮,今晚咱九岩沟真亮堂!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

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忆秦娥唱得声情并茂,眼含热泪,她舅敲得精神抖擞,气血贲张。

她随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移步,一个呼吸,一个换气,一个拖腔,甚至一个装饰音,她舅都能心领神会地给以充满生命活性与艺术张力的回应。

那是高手对高手的心灵点化,是卯头对榫口的紧致楔入,是门框对门扇的严丝合缝,是老茶壶找见了老壶盖的美妙难言。

好唱家一旦与好敲家对了脾气,合了卯窍,那简直就是一种极高级的唱戏享受了。

这种享受,他们舅甥之间过去是有过好多次的,但哪一次都没有今天这般合拍、入辄、筋道、率性。

两个从九岩沟走出去的老戏骨,算是在家乡完成了一场堪称美妙绝伦的精神生命对接。

忆秦娥唱完,已是浑身震颤,泪眼婆娑,她先向父老乡亲弯下了九十度的腰,然后又深深给老舅鞠了一躬。

老舅当下就捂住黑脸,哭得泣不成声了。

老舅说:

“他妈的,戏弄好了,真是能享受死人的。

老舅现在死了都值了!

忆秦娥就极其享受地留在老家,跟老舅、老爹一起唱了三夜皮影戏。

就在忆秦娥回来的第四天,派出所的乔所长从省城开车找她来了。

乔所长说,把你娘吓得跟啥一样,一家人分析来分析去,说你可能是回了九岩沟。

乔所长就开车找来了。

舅说:

“你还是得回省城去唱戏呢。

我听广播里说了,小忆秦娥都出来了,好事情嘛!

各是各的路数,你还有你的观众、你的戏迷么。

你的那些戏,小忆秦娥还得好多年才能学像呢。

到了这个年岁,名角都得唱戏、教戏两不误了。

你麻利回去吧,我这些年在山里洼里、沟里岔里到处乱钻,知道秦腔有多大的需求、多大的台口。

只怕你人老几辈子,都是把戏唱不完的。

第二天一早,她就听她舅在老屋场敲起了板鼓。

那种急急火火的声音,催得连上学的娃们,都是一路小跑。

她再也在家里待不住了。

忆秦娥又一次离开了九岩沟。

突然,她想唱点什么,或者喊点什么。

一刹那间,她猛然想到了秦八娃先生说的一句话:

“你哪天要是能自己吟出一阕‘忆秦娥’来,就算是把戏唱得有点意思了。

她就突然脱口而出地,随意吟了一阕《忆秦娥·主角》:

易招弟,十一从舅去学戏。

去学戏,洞房夜夜,喜剧悲剧。

转眼半百主角易,秦娥成忆舞台寂。

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

她身后,是她舅敲板鼓“急急风”的声音:

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才才才才才才……板鼓越敲越急。

那节奏,是让她像上场“跑圆场”一般,要行走如飞了。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忆秦娥回乡后,“沟里就迅速沸腾了”,“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这说明秦腔的确有着很大的“需求”与“台口”。

B.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是本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同时,恰到好处的方言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带入效果。

C.忆秦娥在表演时极度投入,为戏中人物的悲苦命运所感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极度痛苦,“浑身震颤,泪眼婆娑”。

D.小说末尾忆秦娥脱口吟出的《忆秦娥·主角》,看似随意之作,实际是对她人生经历、艺术追求及当下心态的极佳概括。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

(6分)

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

(6分)

12.C

13.①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晚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②性格急躁,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③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敲鼓水准高;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共6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4.①情节:

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切);②人物:

“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急切的气氛,表明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切,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③主题:

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

④效果:

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共6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