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43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doc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报告

目录

一、概述 1

(一)评价任务来源 1

(二)评价目的和意义 2

(三)评价对象 2

(四)评价依据 3

(五)评价原则 6

(六)评价分析方法 7

二、工程项目概述 8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8

(二)建设方案 10

(三)建设条件 14

(四)项目建设用地情况 18

三、建设项目节地评价 21

(一)评价方法 21

(二)评价过程 22

(三)评价结果 26

四、工程项目合规性分析 27

(一)符合相关发展规划 27

(二)符合产业政策 27

(三)符合城乡电网规划 27

(四)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8

(五)取得相关前期批复 29

(六)符合供地及用地政策 29

(七)结论 30

五、工程项目合理性分析 30

(一)项目规模合理性分析 30

(二)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32

六、用地效益评价 34

(一)经济、技术效益评价 34

(二)社会效益 35

(三)环境效益 36

(四)风险分析 37

七、评价结论 38

(一)合规性分析结论 39

(二)节地分析结论 39

(三)生产功能分析 39

八、存在问题和建议 39

(一)存在问题 39

(二)建议 40

九、附件 41

41

一、概述

(一)评价任务来源

为进一步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系列政策精神,系统总结《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文件实施成效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要求,国土资源部开展了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的总体设计,2012年,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和《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7号),明确提出:

建立健全用地标准控制制度,要求国家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或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用地标准的建设项目,要开展项目节地评价论证,依据节地评价结果供地。

2015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6号)明确提出“落实土地使用标准控制制度,促进无标准、超标准建设项目节约使用土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站址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马虎李村以东,崇德七大道与马虎李村道路交叉口东北角。

德州市中心城区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中心城区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面积170.09km。

该项目站址处于城市规划范围内,该类用地有国家颁布的土地使用标准,该站为半户内型,规划用地面积控制指标为1000~2600㎡,变电站站址用地规模为0.3446公顷,突破了该类项目的用地标准,需要开展项目节地评价。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委托本公司编制节地评价报告。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写完成,根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关于山东济宁鱼台罗屯等27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鲁电发展〔2017〕912号),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批复,正处于用地预审报批阶段。

(二)评价目的和意义

1、工作目的

通过对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节地评价及论证,掌握该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及优化用地规模,引导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同时为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理供(用)地手续提供依据。

2、工作意义

本次节地评价是贯彻落实节约集约资源基本国策,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工作。

建设项目节地利用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施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升项目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一种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三)评价对象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包括变电部分和线路部分。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6号)的文件精神,“为提高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效率,水库和水电工程项目淹没区用地、矿山企业开采区用地、通信和输电线路塔基用地、河道治理工程用地和引排灌工程用地,不列入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范围”。

故此次节地评价范围为变电部分,变电站站址土地面积为0.3346公顷。

(四)评价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8月28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发布)。

2、政策规章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2)《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32号);

(5)《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61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6号);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

(10)《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3号令);

(1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6号);

(12)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鲁国土资发〔2012〕162号)。

3、相关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5)《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6)《德州市城乡电网规划(2015-2030)》;

(7)《德州电网“十三五”规划》。

4、技术标准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3)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

(4)《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6)《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7)《电力工程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0〕78号);

(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

(9)《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10)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基建部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基建技术[2016]18号);

(11)国家电网公司颁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2016年版)》;

(12)国家电网公司基建【2011】58号《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

5、其他相关资料

(1)《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德州市规划局《关于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站工程选址选线的意见》;

(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关于山东济宁鱼台罗屯等27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鲁电发展〔2017〕912号);

(4)其他资料。

(五)评价原则

1、工作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应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以相关规划、技术标准为依据。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应综合分析项目规划选址、建设规模、功能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建设项目是否减少土地占有量;建设项目是否增加建设用地投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保护耕地原则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应分析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功能布局是否选择了优化方案,满足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

(4)满足生产或使用功能原则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类型、建设条件以及其他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类因素,在满足生产或使用功能、生产工艺要求和产品技术标准等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5)安全性原则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应在满足工程建设、消防、环境卫生等安全条件下,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6)技术先进性原则

建设项目应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工程投资、环境保护等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多方案比选,采取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7)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工作原则。

2.技术原则

(1)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工作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

建设项目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节地措施分析可定性分析,建设项目优化用地规模确定以定量评价为主。

(2)差异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条件以及其他影响土地利用各类因素的差异性进行评价。

(3)用地规模最小化原则

评价工作应以节约用地为基本原则,在建设项目优化用地规模确定的过程中,如有多个用地规模可选,应选取最小值。

(六)评价分析方法

对已经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用地标准的工程,严格对照标准进行审核;对目前尚无标准的项目,从实际及项目本身具体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资源、环境保护等要素,结合同类型项目的先进经验,科学合理进行评价,并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合理化建议。

由于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城市规划范围内,用地指标有国家颁布的土地使用标准要求,而本项目突破了该类项目的用地标准,故选取建设项目节地程度评价、项目合规性、项目选址最优化、土地利用强度评价以及用地效益评价等指标作为项目的节地评价指标,确定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用地情况。

本次节地评价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定性分析

1)建设项目与相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建设项目采用的节地措施及节地效果分析。

(2)定量评价

建设项目优化用地规模评价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功能分析法。

二、工程项目概述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

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

境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

德州是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评比50强城市,是著名的“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中央空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皇明太阳能、金麒刹车片、古贝春白酒、亚太空调和泰山体育器材等中国驰名商标,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2016年德州市市辖区电网全社会用电量为71.7亿kWh,全社会最大负荷为107.8万kW。

德州市高铁新区位于德州市市辖区东部,截止2016年底,有220kV变电站1座,为香坊变电站(220kV/35kV),35kV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322MVA。

2016年高铁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10.37亿kWh,网供最大负荷为189MW。

目前德州市高铁新区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州市高铁新区定位于全市交通门户、新型产业聚集区,高铁新区南部现由35kV抬头寺变电站供电,主变容量20+10MVA,2016年最大负荷已达16MW,且已无10kV备用间隔。

随着全市招商引资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型产业园、高新产业落户该区,尤其是该区东南部,临近京沪高铁,大用户集中落户于此,但目前该区域主要由周边的35kV牟庄站、白桥站、抬头寺站接带,缺少电源布点,难以满足该区用电需求。

近期高铁新区南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负荷增长较快,随着雪融生物二期工程、“京南云谷”大数据项目建设,预计2019年该区域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50MW,现有35kV抬头寺变电站将无法满足新增负荷用电需求。

(2)高铁新区配网网架以35kV电压等级为主,高铁新区南部及其附近现有35kV电压等级网络与外部联系较少,故障情况下外部电网对高铁新区的支援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

35kV寺北站建成后,该站两回35kV线路将分别接入220kV香坊站与220kV望湖站,有效加强该区域供电可靠性,优化该区域网架结构。

因此,为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提高该区域供电能力,优化网架结构。

实施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方案

1、建设内容

德州寺北35千伏输变电工程站址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马虎李村以东,崇德七大道与马虎李村道路交叉口东北角。

项目拟用地面积0.3346公顷,全部为农用地(其中园地0.3285公顷,沟渠0.0037公顷,农村道路0.0024公顷)。

场地内拟建:

配电装置楼、环形运输道路、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消防棚、事故油池等。

2、选址方案

专业人员就德州寺北35千伏变电站站址外业选址工作进行了现场踏勘、收资,确定新建寺北35kV变电站站址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崇德七大道,马虎李村东北侧。

地势开阔、平坦,道路畅通,变电站进出线方便,35kV、10kV向东、向西电缆出线,变电站大门向南开,进站道路向西接崇德七大道。

选址应符合以下条件:

(1)站区无输电线路、通信设施、输气、输水管线通过,无地下文物、矿藏及坟墓等建(构)筑物分布。

(2)拟建站址区不压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亦无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遗迹分布。

(3)拟建站址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站址区域所在地区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拟建场地内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存在,场地土层稳定。

(4)该站两回35kV线路将分别接入220kV香坊站与220kV望湖站,有效加强该区域供电可靠性,提高该区域供电能力,优化网架结构。

3、建设方案

(1)规划设计

根据35kV寺北变电站的站址位置、德州市电网规划及德州市规划局要求,确定如下接入系统方案:

35kV规划进线2回,本期出线2回:

1回接入220kV香坊站,1回接入220kV望湖站。

远景规模及方案:

远景规模:

安装3台31.5MVA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10kV;35kV规划出线2回,采用扩大内桥接线;10kV规划出线24回,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规划安装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3×(2+2)Mvar。

本期规模及方案:

本期规模:

安装2台31.5MVA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10kV;35kV出线2回,采用内桥接线;10kV出线16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安装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2×(2+2)Mvar。

(2)给排水系统

1)给水系统

由于站内生活用水主要为杂用水,用水量较少,由深井泵变频供给,供水管道采用枝状布置。

消防用水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单独设置。

在站内建有半地下泵房和全地下专用消防蓄水池,消防用水管道采用环状布置。

2)排水系统

站内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排水系统、事故排油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站内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站内雨水由道路上雨水口收集后排入排水管道,站内电缆沟内少量积水由沟底集水坑排入排水管道,事故油池内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排水管道,以上站内废水最终经排水管道排到站外排水沟。

生活污水先经过化粪池的简单净化后排入站内排水系统。

室外排水管道沿道路敷设,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接口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接口,基础采用砂石基础,管道采用直埋敷设。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PVC-U管道,粘接连接。

(3)消防系统

1)消防设计原则

消防设计主要依据现行规程、规范,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立足自救,消防系统力求技术先进、实用、经济合理。

2)消防措施

站区各建(构)筑物相互间的防火间距满足防火规范、规程要求,站内设环形消防车道。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规定,变电站设置室内外消火栓。

室外消防水量为20L/S,室内消防水量为10L/S,总消防水量为30L/S,延续时间为3h,根据一次消防用水量为324m³,选用350m³的消防蓄水池较为经济、合理。

在泵房内安装两台消防泵(一用一备),为室外消火栓提供水源。

站内建筑物内根据房间功能配置相应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在主变区设置一座综合消防棚,其内放置移动式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设砂箱。

电缆采用阻燃型,电缆外表面再刷防火涂料;在屏柜下方、电缆竖井进出口采用耐火材料封堵。

生产综合楼设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纳入全站辅助智能控制系统。

(4)环保系统

1)噪声防治:

35kV变电站运行噪声源主要来自于主变压器等大型声源设备。

本项目采用低噪声变压器,排风机选用智能型低噪音通风机。

2)电磁辐射防治:

a、35kV输电线路的路径和变电站站址的确定按规划部门的要求执行。

站址附近没有重要军事、通讯设施及自然环境保护区以及对电磁环境敏感的设施。

b、降低工频电场与磁感应强度根据已投运变电站的实测资料、规程要求,确定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和对构、支架高度要求,使工频电场强度水平控制在规程范围之内。

c、硬化路面、场地雨水排水设计等工程措施,使本工程不会因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

基础开挖的泥土及时回填,避免水土流失。

在进站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和护坡,减少雨水冲刷而引起的水土流失。

(三)建设条件

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地处鲁北平原,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

本建设工程项目站址位于德州经济开发区抬头镇马虎李村以东,崇德七大道与马虎李村道路交叉口东北角。

(2)工程地质

本次勘测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粉砂。

根据野外钻探描述、现场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现将本次勘测所揭露的地层主要特征描述如下:

第1工程地质层粉土(Q4al):

褐黄色,中密,湿,低干强度,低韧性,摇震反应迅速,夹粉质黏土薄层,表层为耕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3.90~4.40m,层底标高:

18.10~18.65m,层底埋深:

3.90~4.40m。

第2工程地质层粉质黏土(Q4al):

棕褐色,可塑,切面稍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含锈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70~2.20m,层底标高:

16.40~16.78m,层底埋深:

5.80~6.20m。

第3工程地质层粉土(Q4al):

褐黄色,中密~密实,湿,低干强度,低韧性,摇震反应迅速,含云母碎片。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3.60~4.10m,层底标高:

12.68~12.98m,层底埋深:

9.60~9.90m。

第4工程地质层粉质黏土(Q4al):

棕褐色,可塑,切面稍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含锈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2.70~2.90m,层底标高:

9.92~10.18m,层底埋深:

12.40~12.70m。

第5工程地质层粉土(Q4al):

褐黄色,密实,湿,低干强度,低韧性,摇震反应迅速,含云母碎片。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2.30~2.60m,层底标高:

7.50~7.72m,层底埋深:

14.80~15.00m。

第6工程地质层粉砂(Q4al):

褐黄色,中密~密实,饱和,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级配差,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本次勘测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5.20m。

综合确定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结果见下表。

表2-1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计算方法

地层

根据物理性质

指标确定的fak

(kPa)

根据标准贯入

试验确定的fak

(kPa)

fak推荐值

(kPa)

1粉土

157

125

100~110

2粉质黏土

204

<105

100

3粉土

207

174

120~130

4粉质黏土

236

138

110~130

5粉土

213

210

130~140

6粉砂

/

199

140~160

拟建站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55s。

该场地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场地地层稳定,勘察场地无深大断裂通过,地壳稳定性较好,经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一般,地基强度一般。

因此,对荷重较轻的小型设备基础,可选择1层粉土作为其天然地基持力层,对于重要拟建建(构)筑物需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当地建筑经验,地基处理方案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土承载能力。

(3)气候条件

累年年最大降水量1058.9mm,发生于1964年(据《德州市志》);累年最大1日降水量196.0mm,发生于2003年7月9日;累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137.9mm,发生于2003年7月9日累年最大10分钟降雨量30.7mm,发生于1996年7月20日;累年极端最高气温43.4℃,发生于1955年7月23月;累年极端最低气温-27.0℃,发生于1958年1月15日;累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2℃;累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8℃;累年平均风速2.6m/s;累年全年主导风向S,相应频率13%;累年冬季主导风向S、SW、NE,相应频率9%;累年夏季主导风向S,相应频率14%;累年最大积雪深度14cm,发生于1993年11月20日;累年日照小时数为2447.0h。

站址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干冷少雪,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干旱的特点。

(4)地形地貌

站址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为22.45-22.65m,地貌成因类型为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低平地。

在实地考察期间,站区种植有小麦。

站区无输电线路、通信设施、输气、输水管线通过,无地下文物、矿藏及坟墓等建(构)筑物分布。

(5)水文条件

站址50年一遇洪水位:

23.00m,变电站地面高程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和内涝水位,建筑物室内外高差大于300mm。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德州市市辖区东部的高铁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园区,政策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促进了高铁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拉动德州市辖区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2016年德州市辖区GDP达到606.44亿元。

2017年德州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17年德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4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1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498.6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330.38亿元,增长8.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0.0:

48.3:

41.7调整为9.9:

47.7:

42.4。

人均GDP达到54197元,增长6.8%。

3、交通条件

地势开阔、平坦,道路畅通,变电站进出线方便,35kV、10kV向东、向西电缆出线,变电站大门向南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