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9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资源学.docx

《旅游资源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资源学.docx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

第一章旅游资源学的概述

1、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三者的关系、各自的定义

2、旅游资源在风景区的名称——景源、景观(景观系统)

(Scenery)

1)景观的历史: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文的《圣经》,用来描述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美丽景色。

在15世纪中叶西欧艺术家的风景画中,景观成为透视中的所见地球表面景色的代称。

到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家创始人洪堡德把景观引入地理学,作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代名词,这里的景观在强调地域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景观的综合性,认为景观是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及文化要素、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后来,景观被德国植物学家(C、Troll)特罗尔引入生态学并形成景观生态学。

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on(1986年)在总结前人关于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论述后,进一步将景观定义为“由相互作用的镶嵌体(生态系统)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区域。

   2)景观类型:

一般是指引起社会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游览对象和旅游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从视觉角度来看旅游资源,可分为四种类型的景观:

典型的全景景观:

指四周没有视觉上的限制,近、中、远景相互没有遮挡。

例海面、大草原、高山顶部

主题景观:

景物占据了重心,形成视觉焦点,主题有特别的名称。

焦点景观:

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意识的将人的视线汇聚到某一点。

封闭景观:

指四周被一些连续物体围绕形成的景观。

边际效应景观:

还有一些景观是潜在的,尚认知不多的现象。

设计上称为灰空间。

(灰色原理:

在黑与白之间,信息量最大,在边际所谓的边缘的“灰色区域”有许多模糊、不确定的因素。

3、旅游资源的本质——吸引物

我们研究旅游资源,是解决“玩什么”的问题,吸引物的发现、培育、开发及利用;

我们研究旅游者,是解决“谁来玩”的问题,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等

我们研究旅游业,是解决“怎么玩”的问题,旅游产品的形成、组织等

4、旅游资源的特征:

吸引性、分布的地域性、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综合性、时代性、季相的动态性、永续性与开发利用的脆弱性、内涵的文化、增智、科学性、评价的复杂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学的分类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认定,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如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游憩价值、康复价值、艺术价值等。

每一类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必须是确定的、相对稳定的。

景型

A

B

C

D

景物本身

可定位

可定位

不可定位

不可定位

观景地点

可定位

不可定位

可定位

不可定位

举例

南京阅江楼

栖霞山红叶

黄山日出

海市蜃楼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可分为8类、31亚类、155基本型

2,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

1)景区

旅游景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定义为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资源型景区:

(包括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型景区、具有特色的人文型的景区)

主题型景区:

为了吸引游客并满足其休闲娱乐的需求而建造的主题公园

活动事件型景区

常见相似景区的名称:

保护地(protectedareas):

按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权威的国际组织的定义:

世界上被人类特别划定和设立的陆地或海洋区域,为了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以及相关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保存,依靠法律或其它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区域。

保护地按保护严格程度被分为6类: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纪念区、栖息地、景观保护区和资源管理区。

联合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是各国挑选其中的保护地的“精品”。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构成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国家公园:

联合国自然和自然保护联合会制定的国家公园标准为:

第一,面积不小于10平方公里,具有优美景观,特殊生态地形,具有国家代表性,没经人类开采、聚住或建设。

第二,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原生动植物、特殊生态系统而设置。

第三,应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采取措施限制工商业及居民的开发,禁止伐木、采矿、设发电厂、农耕、放牧及狩猎等行为,以有效地维护生态及自然景观平衡。

第四,要维护自然状态做未来的科研、教育、旅游与启智的资源。

对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做法是划分为绝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游览区。

风景名胜区(nationalparkofchina):

凡是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见《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具有多样代表性天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

这些自然保护区因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地质剖面和天然风景而具有开展旅游地潜在价值。

园林:

是依靠植物改善居住环境和休憩环境的区域。

环境改善包括生态和美化两个方面。

改善生态必须要依靠植物,但是美化可以通过建筑、种植和其它元素以造景的方式来完成。

园林不限于城市,但应与居住或休憩环境相关。

旅游区:

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具有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设施和旅游点的完整体系的旅游区域。

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用。

风景:

包括自然界体系中自然景物为主构成,能引起美感的空间;自然界体系和社会体系优化结合的美的环境;社会体系中人为创造的环境。

从信息理论上看,风景资源系统与信息系统相通,如风景资源是“源”,是素材,需要调查、确认、分析、分级、评价;风景设计、创作、开发、建设等是“编码”;游人就是“信道”,游人的游赏、休憩、领悟,就是“译码”;最后被游人可接受,产生效益,完成了风景资源被开发为产品的管理过称,即为“信宿”。

所以风景就是一种边际文化信息,风景信息的载体就是风景资源。

文化景观:

由于人类活动的广泛性,自然景观的人文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都植根于文化景观概念中。

(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

2)景点:

组成景区的主要要素。

成功的景点的设计的基础是景点各组成的相互作用所产生协同效果;是设计人们的经历参数;设计是保证最合理的使用资源,包括财力、人力、场址的使用;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吸引游客的有形实物的过称。

风景视线:

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

通常有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欲显欲隐的风景视线,深藏不露的风景视线。

景观序列:

在游览线上主次展开的过称中,分为起景、发展、转折、高潮、结景的处理。

3)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民俗:

民间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民俗的范围很广,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

风俗,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有情趣的,也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风俗的好坏历来被古人视为国家盛衰兴替的标志。

风气,是作为外显的符号系统而可观可感,而功能作为潜在的价值取向是隐晦模糊的。

迷信,是指非理性的,反科学的,对社会与人有害的迷狂的信仰,它造成破财、残生或对世风的伤败。

俗信,是指与巫术、宗教相关,但在长期的传习中已退化为惯习性行为的古代信仰。

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传统风俗,它已失去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危害。

例如,春节贴门联,端午节裹粽子,除夕守夜等。

图腾,是人类情愫的寄托。

是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

由于在原始思维中,类比、联想是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的崇拜对象。

例如,龙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物。

图腾是民俗、风俗表现的核心。

节庆活动

“嘉年华”是“嘉年华会“的简称。

古代西方举办“嘉年华”在节庆里进行狂欢,以祈福安康,辟邪驱魔,防止农作物、牲畜受害,是农业的节庆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嘉年华的内涵发展,现已成为大型欢乐活动的代名词。

第三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要投入经济运行,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地的规划及建设、旅游地的经营管理。

一、对旅游资源属性的判定:

1、原生性旅游资源:

是指那些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和不变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

它一般属于非再生的有限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垄断性和继承性。

属于这一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山川风光、生物景观、气候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民族习俗和风情、风味特产等。

2、萌生性旅游资源:

是指成因、分布上具有变化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象和因素。

这类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在地域上不具有垄断性。

属于这一类的旅游资源,例如农村建设风貌,农林牧场、种植园、养殖场、生态村、渔场、新农居;现代建设新貌;博物馆、纪念馆;名优特新产品、美食中心、购物中心;人工水库、围海围湖景观、引水及改造自然工程、人造生态环境包(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与工程,改造传统生存条件,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空间而形成的新的自然景观。

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任务

在全面调查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资源的自然、人文景观的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及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别的和综合的评定,从而为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一)美学观赏价值的评价:

是最基本的、最能反映景观景物价值特征的重要内容与方面。

(二)康娱价值的评价:

指旅游资源中具有休息、康复、娱乐功能的那一部分价值成分和因素。

(三)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的评价:

包括历史考古价值、文化艺术继承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四)资源存在条件评价:

资源的种类要素、规模度、特殊度、组合条件、集聚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