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92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训诂(gǔ)诨号(hún)商埠(fù)畏葸不前(xǐ)

B.骰子(tóu)怨怼(duǐ)喟叹(kuì)得垄望蜀(lǒng)

C.惩创(chéng)傅粉(fù)镌刻(juān)旁稽博采(jī)

D.生肖(xiāo)罡风(gāng)泡冰(bào)一触即发(j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A项,“诨”读“hùn”,“埠”读“bù”;B项,“垄”改成“陇”,“怼”读“duì”;D项,“肖”读“xiào”,“泡”改成“刨”。

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是建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个别广告宣传活动甚至以商家与某百科合作的方式进行,而活动中所撰写的广告宣传堂而皇之地成为正式的百科条目,没有任何广告宣传。

(3)虽然有数百篇的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但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小小说作家,能被写进文学史的实属。

(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宽阔的包容性和坚韧的生命力,在年复一年的间完成了与自然的对话,实现了文化的延续。

A.推进标识凤毛麟角云淡风轻

B.推动标识雪鸿泥爪云淡风轻

C.推进标志凤毛麟角风雨如晦

D.推动标志雪鸿泥爪风雨如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

推动,使事物前进,工作展开;推进,推动工作向前进;二者的区别是,当物体或事物处于静止或进展缓慢的时候就需要推动,已经处于一定速度或水平时,想更加快它的运动进程,就需要推进。

结合语境,

(1)处用“推进”。

标识,用来识别的记号;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

结合“广告宣传”分析,用“标识”。

雪泥鸿爪,往事留下的痕迹;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3)句强调少且珍贵,用“凤毛麟角”。

云淡风轻,形容天气晴好,也可以形容一种宁静恬淡的境界;风雨如晦,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结合语境,用“云淡风轻”。

综合A项正确。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进入4月份以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由于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使民众在短短数日之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四季变换”。

B.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大家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C.4月3日天津女排以3:

2险胜上海队,夺得本赛季联赛冠军。

李盈莹是本赛季女排联赛最大的发现,承担了天津女排的大部分进攻。

D.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拟对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清单,这项清单包括了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涉及到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

【答案】B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演唱。

B.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C.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D.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

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

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重阳节不一定要带老人家登高。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

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

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

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

因为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

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

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

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

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

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此外,记者们往往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

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

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党”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

那个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

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甚至是“搞丢魂了”,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辑,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

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链条。

(摘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5.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C.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D.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

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而写一些短文。

B.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

C.“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7.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品味。

【答案】5.C6.A7.B

【解析】

5.试题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范围不当,原文说“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B项,因果不当,且“形成了铁三角关系”的说法不符合文意;D项,断章取义,不是科学家认为“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破解谣言”。

6.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对象用错,是记者写一些短文,而不是科学家;“不能做到”说法欠妥。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推断。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早已打通”错误,原文是“有必要……打通”;“一直是非常密切”推断错误。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

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

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谒者曰:

“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

左右曰:

“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

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

”王曰:

“子不识也。

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

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

”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

“大王知国之柱乎?

”王曰:

“不知也。

”逐女曰:

“柱,相国是也。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①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

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

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

”王曰:

“诺。

其二日,王曰:

“吾国相奚若?

”对曰:

“王之国相,比目之鱼②也,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王曰:

“何谓也?

”逐女对曰:

“明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其三日,王曰:

“吾相其可易乎?

”逐女对曰:

“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

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

今则未有。

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

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

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王曰:

“吾用之奈何?

”逐女对曰:

“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③,而有道之士归之。

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

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

物之所征,固不须顷。

”王曰:

“善。

”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

诗云: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此之谓也。

颂曰:

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列女传·齐孤逐女》刘向)

注释:

①榱橑:

cuīlǎo房椽。

②比目之鱼:

相传比目鱼往往并肩而行,可以用来喻指贤臣对明君的忠心③九九之人:

精通算学的人。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女造襄王之门造:

B.左右复于王复:

回禀

C.王辍食吐哺而起哺:

口中含的食物

D.而国相不可不审也审:

审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三逐于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如有过之者则或咎其欲出者

C.不忠少礼之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王犹见焉蛟龙生焉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孤逐女论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②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

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

③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④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⑤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⑥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

遂见与之语三日。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B.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C.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D.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逐女高屋建瓴,滔滔不绝,纵论国家大政,阐述了国家、君王、国相、黎民各自的作用和关系,使齐襄王大为惊叹。

B.第一天,孤逐女与齐襄王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身为国相之人应具备的德才;第二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并提议更换国相;第三天,孤逐女建议襄王要尊重人才。

C.孤逐女相貌丑陋,从小无依无靠,被驱赶出乡里。

襄王礼贤下士,认为她异于常人,急忙召见她。

D.孤逐女在论政时旁征博引,运用了喻证法来劝谏齐襄王,她劝谏齐襄王要明白国相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不拘一格,广泛地收揽人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摈弃于野,无所容止,

(2)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

(3)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答案】8.D9.B10.C11.A12.B

13.

(1)被抛弃在荒野,没有收留我的地方。

(2)牛叫马不会响应,不是马没有听到牛的叫声,是它们不属于同类的缘故。

(3)于是大王更加敬重国相,恭敬地对待他,把孤逐女嫁给了他。

【解析】

8.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审”,结合“今大王既有明知”分析,应该译为考察。

9.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前者“被”,后者介词“在”;B项,两者都为“的人”;C项,前者助词,“的”,后者动词,“到”;D项,前者代词,“她”;后者兼词,“于此”。

10.试题分析: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人物是“孤逐女”,品质是“论政才能”,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孤逐女请求谒见襄王;④引用了《诗经》中的话,说的是君臣和悦相处;⑥齐襄王只是认为孤逐女与别人不一样,并未体现她的论政才能,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

1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结合“栋不安”,连词“则”,虚词“矣”“也”,结合句意分析,A项正确。

句意:

柱石不端正,那么栋梁就不安稳,栋梁不安稳,那么房椽就容易掉落,房屋就几乎要倾覆了。

现在大王就是那栋梁,百姓就是房椽,国家就是房屋。

1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概括。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B项,第一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第二天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担任国相之人应具备的德才。

1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所”译为……的地方,“容”译为收留。

(2)“闻”译为听到,“故”译为缘故。

(3)“尊”译为敬重,“事”译为对待,“妻”译为嫁(名词活用为动词)。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孤逐女是齐国即墨这个地方的一个女子,齐国国相的妻子。

最初,孤逐女的父母将她遗弃,使她成为了一名孤儿,她外貌非常丑陋,三次被驱离乡里,五次被驱逐出里弄,过了出嫁的年龄却没有人娶她。

齐国国相的妻子去世了,孤逐女就前往襄王的宫门外,对接待宾客的人说:

“我三次被驱离乡里,五次被驱逐出里弄,孤独无依,没有父母,被抛弃在荒野,没有收留我的地方,我希望当着大王的面,把我想说的话全说出来。

”官员们立即禀报襄王,襄王(听说此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饭食,站起身来准备召见她。

左右近臣说:

“三次被驱离乡里,这是说明她不忠诚;五次被驱逐出里弄,这是说明她缺少礼义。

不忠诚、不懂礼的人,大王为什么这么急着就召见她?

”襄王解释说:

“你们是不了解啊,牛叫马不会响应,不是马没有听到牛的叫声,是它们不属于同类的缘故。

这个人一定有与常人迥异之处。

”于是召见了她,与她交谈了三天。

第一天,孤逐女问襄王说:

“大王知道国家的柱石吗?

”大王回答:

“不知道。

”逐女说:

“国家的柱石就是国相呀。

柱石不端正,那么栋梁就不安稳,栋梁不安稳,那么房椽就容易掉落,房屋就几乎要倾覆了。

现在大王就是那栋梁,百姓就是房椽,国家就是房屋。

房屋坚固与否,关键在于柱石本身。

国家安定与否,关键在于国相。

如今大王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了解,那么对国相这一职位就该好好考察评定一下。

”襄王说:

“好!

第二天,襄王问道:

“我的国相像什么呢?

”孤逐女回答道:

“您的国相,就应像那比目鱼。

在外边并行、在里面并行。

这样之后,才能成就大事,创造勋业。

”大王问:

“你说的什么意思?

”孤逐女回答:

“和下属、同事成为朋友,这就是在外边并行;与妻子儿女关系融洽,互相学习,这就是在里面并行。

歌颂道:

齐国孤逐女,到襄王的宫门外求见,此女虽然五次被驱逐,大王仍然召见了她,谈论为国的政治,她谈得非常有条理,齐襄王与她谈论了三天,于是把她嫁给了国相。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杨明叔见饯(其二)①

黄庭坚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

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②。

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

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

【注】①杨明叔是黄庭坚贬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收的学生。

元符三年(1100)十二月,黄庭坚奉召东归,杨明叔写了十首诗送别。

黄庭坚也步杨诗原韵,和诗十首回赠。

杨当时正式“求泸州而不可得”之时。

②元龙:

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陈登传》中记载,陈登因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被刘备称许“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14.概括这首诗中杨明叔的人物形象特点。

15.下列诗句,与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

(黄庚《夜坐读书》)

C.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D.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杜甫《奉赠严八阁老》)

1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14.澄澈高洁,不同流俗;一贫如洗,处境艰难;才华横溢,豪气干云。

15.D

16.①对杨明叔与世无染、坚守高格的赞美;②对学生存养心性、以达高境的教诲和期许;③对庸俗而一时得志的小人的鄙视。

【解析】

14.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杨明叔”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自流浊泾中”,不同流俗;“今年贫到骨”,一贫如洗;“豪气似元龙”,才华横溢。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

与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手法主要是以物喻人。

D项,蛟龙:

传说中的一种神龙。

蛟龙得到云和雨,就会飞腾上天,终究不会呆在池中。

比喻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充分施展才华。

1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对杨明叔与世无染、坚守高格的赞美。

“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对学生存养心性、以达高境的教诲和期许。

“争光蒲苇丛”,对小人的鄙视。

点睛:

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

一、从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