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4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

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知耻和自尊的关系)。

3、虚荣心含义:

虚荣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它是产生“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4、虚荣心理的危害:

虚荣心强的人,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他人对自己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

当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形成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从而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等;有时又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

说的是人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

这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己。

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

7、如何认识自傲自负:

人应该自尊自信,但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从不怕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好的意见,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自尊自信的人,从不自傲自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傲自负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8、如何帮助别人改正自傲自负的缺点:

(1)通过谈话或通信等方式告诉别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是骄傲、自负、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2)给他提供一些克服骄傲、自负的好方法。

比如:

告诉他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

(3)建议他与人平等相处,提高自我认识。

这样既可以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够赢得尊重。

9、在日常工作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尊重他人的方法,即就像关注自己的尊严一样关注他人的尊严:

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10、尊重他人的作用: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

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11、学会宽容的必要性:

谦让不是怕人,而是一种风度与境界;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

你以宽容之心善待他人,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你。

宽容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个人身心愉快,净化他人心灵,使周围的环境和谐而美好,并最终加速社会的进步。

不宽容只能是伤身、伤心、伤已、伤人。

因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宽容是十分必要的。

12、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1)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有平和的心境,切不可有忌妒之心。

(2)要有豁达的心胸、忍让的心境。

(3)要注意多项思维。

遇到事情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从正反两方面去想。

从大局去想,从他人的好处去想。

(4)若能做到不计前嫌,则是宽容的更高境界。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的含义: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尊自信的积极作用:

自尊自信使人不断进步;催人自强不息;使人品德高尚。

3、如何分析:

“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

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自信心,但并不等于有了自信心就能办好任何事情,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

还需要与他人比较,扬长避短,任何人只要具备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意志坚强,拼搏进取,就可能取得成功。

4、创造成功的纪录,最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动,这是取得自信的基本途径。

5、自负和自信是根本的区别:

就在于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6、自信的基础是:

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成功的生活经验)。

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7、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关系:

两者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了自信心。

8、自负者特点:

(1)自视过高,瞧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2)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3)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9、自卑的特点:

自己轻视自己,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进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低人一等。

把困难想象得过于严重,常处于孤僻悲观的状态,易自暴自弃。

严重者会轻生。

10、自卑心理的危害:

自卑的人首先对自己不满,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心、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

自卑的人是吝啬的,不愿意鼓励别人、赞美别人,更不愿意看见别人快乐。

11、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的方法和途径有:

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成功的纪录;要有正确的方向。

12、自信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

乐观、好奇、专注。

13、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

(1)看到自己的进步;

(2)发现自己的长处;(3)勇于尝试,接受挑战;(4)战胜挑战,增强实力和信心。

14、表现自己和好出风头是不同的。

许多中学生,往往感到自己长大了,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让别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努力。

表现自己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是自尊自信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我们在表现自己时一定要虚心诚实,大方得体,并注意搞好同学的关系,切不可盲目自傲,目中无人。

15、如何矫正胆怯自卑的心理:

(!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2)多与胆大的同学交流。

努力使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克服胆怯和自卑,获得勇气和信心。

(3)积极锻炼自己。

要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必须采取实际行动,要有遇事试一试的勇气。

(4)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音乐、美术、书法、棋类等。

这样不但能增加生活的情趣,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且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久而久之,自卑和胆怯就会远离自己而去。

16、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1)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为自卑心理所左右。

(2)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能树立起牢固的自信心。

(3)要自觉地创造自信的条件。

当你遇到一件事,心里没底时,要敢于大胆尝试,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第三课《走向自立的人生》

1、自立的含义:

自己的事自己干。

2、依赖的危害:

(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缺少主见;

(2)依赖使人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4)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

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参考。

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行为,显得很不成熟,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4、我们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

(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4)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

5、自立的重要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而要独立生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

6、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7、做家务劳动有哪些好处(课本P36)页:

(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4)劳动能让大脑等到充分的休息。

8、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9、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10、培养自立的方法:

(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2)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1、自强的含义:

自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

2、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自强的作用: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自强的含义(同上);所谓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一事无成。

5、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和途径:

(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它是自强的航标,同时还要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渝地奋斗;

(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6、自强精神的表现: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7、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8、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9、许多人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

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10、善于克服自己的弱点,最重要的是:

重在行动,坚持不懈。

11、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的条件和关键性的因素是:

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气。

12、锻炼意志的诀窍:

学会战胜自己。

自强的内容:

自强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就是自尊、自信和自胜。

13、自强与自主的关系:

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清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14、弱点和缺点的区别:

弱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点,指的是人格上的、态度上的东西,如是马虎、懒惰、怕吃苦、爱炫耀、贪图享受等等。

而短处是从天赋上去说的,它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有的人擅长运动而不擅长表演,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而短于逻辑思维等等。

15、如何正确看待知足常乐:

(1)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只有勇于开拓进取、要强、不满足,才能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做出新的贡献。

(2)“知足常乐”如果的指在生活上不贪图享受,永葆艰苦奋斗精神,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如果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上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则不可取的。

正确的态度是永不满足,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16、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取目标。

确立目标是开拓进取的前提。

有了目标才能使人方向明确,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

否则,要么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一事无成;要么盲目蛮干,劳而无功。

17、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我们不怕有缺点,犯错误,也不怕困难和失败。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寻找发生困难导致失败的原因,并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克服缺点,避免错误,走向成功,化腐朽为神奇。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1、什么是挫折?

什么是挫折感?

挫折是指我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干扰,遭遇失利与失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碰钉子”。

“碰钉子”之后,自己的目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挫折感”。

2、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会遇到挫折呢?

为什么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你能举例说明吗?

当然不是这样,不管是平凡的人还是名人、伟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人们总会遇到这种或那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打击等造成的挫折,可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只不过挫折的大小、轻重因人而异罢了。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

天灾人祸和人为因素。

前者指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后者指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

4、中学生常遇到的挫折:

1.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没有编入理想的班级;

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等。

2. 人际关系:

不受老师喜欢;

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

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父母教育不当等。

3. 兴趣愿望:

兴趣得不到大人的支持;

因生理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 自尊方面:

得不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

自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评上“三好”;

没被选为班干部;

体育竞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等。

5.为什么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挫折呢?

(为什么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谈谈你对“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的理解?

答:

人生难免有挫折。

这是因为,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

尽管,我们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心,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

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

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和战胜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6.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会有哪些不同态度?

由此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大致会有三种不同态度,由此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

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容易满足的人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7、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一定是一件坏事吗?

我们能不能将它变成一件好事呢?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呢?

(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挫折具有两面性:

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8、挫折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挫折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首先,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其次,挫折可以激发人进取精神。

再次,挫折还能磨砺人的意志。

9、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

(用什么方法战胜挫折呢?

为什么使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战胜挫折)

总结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人们战胜困难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要树立正确地人生目标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4)学会自我疏导(5)向他人求助

12、自我疏导的方法有哪些呢?

①学会合理宣泄,缓解心理压力。

②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的焦点。

③目标升华。

13、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呢?

①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困难面前,就不会退缩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自觉性)

②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的做出判断,毫不迟疑的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

(果断性)

③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丧气、不焦躁;面对成功和胜利,不骄傲、不自满。

(自制性)

④意志坚强的人,能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

(坚韧性)

14、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意义)有哪些?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障。

(1)坚定正确人生方向,需要坚强的意志

(2)走出失败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15、中学生意志坚强的常见表现:

①坚持正确的目标,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和诱惑;

②坚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完,然后做其它的事情;

③在受到别人的批评和谴责时,不灰心、不气馁,能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④在成绩不理想时,能积极地找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⑤在遇到难题时,能从多方面去想办法;

⑥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沮丧、不自卑;……

16、、中学生意志薄弱常见的表现:

①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

②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常常半途而废;

③不能坚持正确的行动方向,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和诱惑;

④在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唉声叹气,一筹莫展;⑤面多困难和逆境,常常消极地等待境况的改变;

⑥面对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常常没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

17、我们应该怎样磨砺自己的意志呢?

(锻炼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第一、必须树立明确的、坚定的奋斗目标。

第二、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三、应善于管理自己。

第四、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18、中学生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

答: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会有困难,有挫折,并不是只有自己才有;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能够冷静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勇敢地去克服它。

19、在挫折面前应有怎样的心理素质?

答:

在挫折面前,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有高尚的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热情,要努力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变坏事为好事。

20、中学生遇到挫折的较多见的原因是:

(1)生活经历简单,生活经验较少,生活道路平坦,很少经历挫折。

21、“凡是身遇挫折、身处逆境的人都会成才。

”这种看法对吗?

答:

这种看法不全面。

身处逆境的人如果不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没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正确的人生理想,是不可能成才的。

挫折孕育着成功,并不是说受挫折的人都会成功。

22、善于自制,表现为能节制自己的行动。

对集体有利的事不参加,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争不抢。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节制自己的行动,要以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为前提。

不应该做的坚决不做,该行动的一定要做好。

对集体有利的事要积极参加,要敢于与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争不抢,不争名利。

可见此观点是错误。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它们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

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

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学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好公民。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几种:

(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最显著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5、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诉讼法):

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7、行政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

)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8、民事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交通管理法规、城市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9、违宪行为:

违反宪法的行为简称违宪行为。

宪法是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的法律。

10、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

(1)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

犯罪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受刑事处罚(包括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命权)。

(2)共同点: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规或法律。

11、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标准在于这个人的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

犯罪的特征

(1)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3)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犯罪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

13、刑罚:

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4、刑罚的种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6、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

(1)中学生应该崇尚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法常驻心中;

(2)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以法作为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3)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一般有:

(1)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和教育;

(2)学校方面,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3)社会方面,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开放;(4)个人方面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8、青少年犯罪事实给我们的启示:

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不结交不良友伴;全社会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9、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的看法:

(1)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义务;(3)净化社会环境,落实社会保护的各项措施。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其作用有两个方面:

第一,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第二,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反对未成年人只养不教,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过分溺爱或管教过严。

2、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