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16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 78 9.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789

[课标内容]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要求]

第一课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基本

要求

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发展

要求

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说明

“《王位继承法》”、“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与“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美国1787年宪法

基本

要求

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

发展

要求

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说明

本课共有四个子目,第二、三目是重点;第一目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历史背景;第四目则展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及重要特点。

“年轻美国的窘境”和“两党制的雏形”这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

基本

要求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

发展

要求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说明

“震荡中的法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

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会考标准]

  

知  识  条  目

考试要求

合格

优秀

 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a

a

b

 

b

b

c

▲2、美国1787年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a

b

 

 

b

c

 

 

第一课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教学目标

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理解英国式代议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本讲涉及到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等大量相对抽象的政治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去逐步理解;另外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

纵向的历史逻辑不是很明显,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去为抽象的政治制度寻找一个历史的点——即一个宏观的历史定位,从而加深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概念解析

1、什么是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代议机构的特点:

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巧记方法:

间接参政,有立法权

2、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皇帝)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在当代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式(英国、日本、丹麦、荷兰、西班牙、摩纳哥、柬埔寨、泰国)。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是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加强的过程。

(王权与议会的关系)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直接原因:

17世纪以来,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宣扬“君权神授”,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640年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3、时间:

1640~1688年

4、过程

第一阶段:

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1649~1660年),但期间曾出现克伦威尔的“护国主”军事专制独裁统治(1653~1658年)。

第二阶段: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国王查理二世与詹姆士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

结束——“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国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终结,最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从而基本上实现了英国1640年革命追求的主要目标——自由。

 

☆思考:

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国王的议会”)→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议会的国王”)

二、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确立:

限制王权的法案

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法案: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君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立法权)

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侵犯议会征税权;(征税权)

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军事权)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选举权)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权)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必须时常集会;(集会权)

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司法权)

《王位继承法》:

把包括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中。

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发展: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国王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1721年,下院多党领袖沃波尔当选为第一任内阁首相,开创了由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特点(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后,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

跟议会的关系又如何呢?

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议会。

(3)作用

议会取得了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英国社会的

☆学以致用:

2003年春英国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

为什么?

赞同。

这是行使行政权的内阁集体作出的结果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英国会不会为此而撤兵?

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思考与探究: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英国:

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中国:

内阁权力很轻,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3、完善:

1832议会改革

议会选举规则的本身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而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又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随时代而不断推进的具体表现。

(1)背景:

第一,工业近代化必然带来政治民主化。

19世纪早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工业化带来财富与出身的尖锐矛盾。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按出身享有政治权利的局面,他们积极谋取参政的权利;工业化带来人口高度集中和都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要求增加议会的席位。

第二,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第三,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第四、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

首先,选举资格混乱,以人的出身为标准。

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样要求获得选举权。

其次,议会的席位分布不合理。

有的“衰败的选区”已基本无人居住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有的新兴都市、人口众多却没有席位或很少有席位。

再次选举方法腐败,营私舞弊、贿选公开化。

(2)内容:

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

第一,选举资格的改革。

方案规定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额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

第二,议会名额重新分配。

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也从2名减至1名,空出的143年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总的来说:

财产资格:

不断降低。

对象:

不断扩大。

(3)作用:

积极: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促进英国经济发展。

被大贵族控制的席位相对减少,英国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更趋民主化。

局限:

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种种限制。

工人阶级开展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最终失败。

4、强化:

内阁专横(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立法方面:

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控制部分立法权;

财政方面:

篡夺议会的财政权;

行政监督:

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使得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减弱。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

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内阁:

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议会:

权力中心

第二课  美国1787年宪法

教学目标

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

通过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分析,来了解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的大体过程: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第一枪;1776年,《独立宣言》——宣告独立;1778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独立以后,新生的美国形势又如何呢?

一、年轻美国的窘境

1781年,按照《邦联条例》建立起来的邦联体制,使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1、经济上

外国商品占据美国市场;海外贸易受挫;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收支失衡,外债巨额。

2、政治上

国家主权受到威胁;社会矛盾需要解决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产生

1787年9月,费城、制宪会议通过。

2、内容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

每届任期4年,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通过的法律拥有否决权。

最高立法权归于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6年,每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按各州人中比例选出,任期2年。

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其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批准,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3、评价

进步: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局限: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黑人人口按3/5的比例折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有人说,政治的奥秘就在于“妥协”。

联邦宪法是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的?

中央和地方: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大州和小州:

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南方和北方:

保留南方的奴隶制,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资产阶级民主制(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分权制衡的原则;议会(国会)两院制。

不同点:

项   目

美  国

英  国

国家元首

总  统

国  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世  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总  统

首  相

政府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总  统

议  会

三、从“邦联”到“联邦”

1、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华盛顿:

1789~1797年在位。

2、美国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1789年3月,选出第一届国会

中央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华盛顿任职期间,总统和国会颁布国会法令和司法条例;整顿货币、发行公债,发布税收法令,实行关税保护政策;1791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银行。

3、联邦体制的作用

美国不再是一个松散的众多主权州之间的联盟,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国家:

既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又有足够的权威和军队来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的程度的自治地位,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的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四、两党制的雏形

作业:

随堂练习

第三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

教学目标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教学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去寻找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去结合其国内外局势探究其原因.

一、法国:

“一票共和”

1、背景:

震荡中的法国

政权更迭:

政局特点

党派林立、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政治运动与人民斗争此起彼伏。

共和与帝制的斗争:

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国会中:

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梯也尔政府:

“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梯也尔是保皇派,他虽然想恢复帝制,但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法国名义上仍是共和国,但由于他继续疯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野蛮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压制共和派,所以做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麦克马洪政府:

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马车,缝制了国王的衣服,准备发动政变。

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在广大工人群众和士兵的强烈要求下,保皇派恢复帝制的幻想只能是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

2、一票共和

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

1875年宪法的内容:

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任期7年。

他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参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间接选出,众议员由普选产生,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其它。

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国庆节;把“政府的共和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和“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法国总统”等内容写信宪法。

评价: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与君主专制、帝制独裁相比,这是历史的进步;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还需进行长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5年宪法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说明当时保皇派的势力非常强大,但法国的共和制度是逐步得到了巩固,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脆弱的德国民主

1、背景:

德意志的统一

时间、领导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威廉一世、俾斯麦。

方式、中心国家:

普鲁士、王朝战争(三次,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统一:

1871年、巴黎凡尔赛宫镜厅、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建立,四分五裂局面结束。

2、确立:

1871年4月帝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国体——联邦制国家

宪法规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国家的组成情况如何?

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如何?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

“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

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宰相: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议会:

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3、对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局限性:

确立了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它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完成。

进步性:

标志着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在其保护下,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英、德两国君主立宪政体比较

 

英国

德国

君主

国王统而不治,属虚君

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

(内政、外交、法律、军事)

内阁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两院)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德国和英国确立起来的都是资产阶级政体,但都保留了君主。

原因:

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容克贵族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政权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的手里。

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

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封建势力遭到了比较重大打击。

他们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对比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政治体制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权力中心)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皇位世袭

议会构成

两院制

(参议院、众议院)

两院制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议会的

权力和地位

国家政治的中心,

有立法权

作用较小

内阁

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议会大受限制。

相同

代议制

的形式

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阶级利益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相同原因:

势力(保守势力)都比较强

不同原因:

法国:

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于德国较快;历经多次革命洗礼以及启蒙思想的冲击,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德意志:

长期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未经革命洗礼,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统一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首相、内阁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议会

皇帝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立宪是虚

专制是实

军事、封建

总统权力很大

总统权力很大

相同点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都实行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的代议制。

☆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过程形式:

各国途径不同(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代议制形式不同;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此后日益健全

主要特征:

以选举与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实行三权分立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主要作用:

使欧洲启蒙运动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大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基本评价: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但存在一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仍然尚未成熟)。

作业:

随堂练习

教后记: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教学目标

1熟记马克思主义产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主要史实及影响,提高联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背景特点与评价,学会抓本质和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简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重难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

三、课时学法指导

1.依据聚焦课堂及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全力完成导学案。

(注:

导学案完成要求书写规范工整。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经小组讨论写在导学案中反馈给老师。

四、预习案

1.任务布置:

(1)阅读教材P136-149页,勾划出基础知识,完成聚焦课堂P56—59知识再现,

(2)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