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7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

学考要求世界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一、干旱与洪涝

1.气象灾害的概念:

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2.干旱

(1)概念: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

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而严重干旱可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3)分布:

全球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3.洪涝

(1)洪水灾害:

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而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

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往往是雨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干旱的成因和类型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它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引起,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

根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种类型。

干旱类型

形成原因

地区分布

气候类型

副热带型

在广大副热带高压中心有大范围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而位于大陆西部的沿岸地区,海洋上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定,进一步抑制了降水的发生

副热带大陆西岸附近,如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西岸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景观

温带型

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亚洲、美洲的温带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景观

[特别提示]旱灾并不是只出现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气候角度来看并不干旱,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造成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 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天气系统、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二、热带气旋

1.热带气旋

(1)成因:

由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发展而成。

(2)成灾形式:

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

(3)主要分布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2.气象灾害还有大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干热风、龙卷风、雷暴、沙尘暴、连阴雨、冻雨、雾等。

热带气旋的形成及其分布

1.热带气旋的形成

(1)热带气旋本质: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域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具体如下图所示:

(2)形成条件:

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和水汽凝结致雨形成。

过程如下图:

2.热带气旋的危害

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3.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地区

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称为飓风。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的地区,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热带气旋也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

不少地区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来自热带气旋,如东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为干旱的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带来的雨水;日本甚至全年近半的雨量都是来自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分布的一个重要机制,热带气旋把太阳投射到热带转化成海水热量的能量,带到中纬度及极地附近的地区。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天气网讯 2015年第22号台风“彩虹”于10月2日凌晨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生成,4日下午以强台风强度登陆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沿海;之后继续西行移入广西。

“彩虹”登陆强度追平了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我国最强台风记录,广东、广西部分地区遭遇狂风暴雨,尤其是台风外围云带出现龙卷风,致使广州和佛山出现较严重人员伤亡和大面积停电。

(1)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而热带气旋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至少写三个地区)

(2)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广州市和南宁市都普降暴雨,而广州出现了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试分析其原因。

(3)台风带给我国的灾害损失巨大,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防御台风得当并加以利用,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在气候、科研、能源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解释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基础知识,直接说出答案。

(2)题,从广州地势低平、经济发达等方面考虑。

第(3)题,自然灾害也有有利的一面,台风可以带来降水,缓解旱情等。

答案 

(1)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

(2)广州距海较近,地形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3)同意。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

教材P9活动

提示 如下表: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发生领域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影响范围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地形特点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发生原因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发生时间与

演变过程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损失程度

  教材P10~P11活动

提示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两种类型:

一是因土壤缺水,导致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造成水分缺失;二是蒸发作用强,导致植物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过多,造成水分缺失。

教材P11活动

提示 ①④说法正确,②③说法错误。

教材P12活动

提示 雨涝等级是根据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来划分的。

教材P13活动

提示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美国的中部和东西沿海、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区。

教材P14活动

提示 1.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2.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

1.下图为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很容易得出答案。

(2)题,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影响和生活用水等角度分析,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答案 

(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总体上减少。

(2)高温、干旱。

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答出三点即可)

2.201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第

(1)题,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干旱的原因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可结合气温与蒸发量等因素分析。

(2)题,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差异,区域开发过程中势必要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答案 

(1)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性,该地区位于赤道北部,夏季受信风影响,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缺水;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两点即可)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好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培育良种,采用抗旱品种;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等。

(其他回答合理即可)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指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

从西南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来看,该地区干旱占主导地位,粮食因旱灾减产占总产量的4.7%以上,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其他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

(1)分析影响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

(2)针对西南地区旱灾,请你为当地农耕业发展提出至少三种相应的对策措施。

解析 第

(1)题,读图分析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大,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可从图中分析:

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人为原因主要是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

(2)题,应对旱灾,农业发展可以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相应耐旱的作物品种;修建、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

答案 

(1)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同时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

(2)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减少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相应耐旱的作物品种(或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种植耐旱作物);③(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修建、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④(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2.洪涝灾害是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至11月间,在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国肆虐的洪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其中灾情最严重的泰国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灾,有25个省受到洪水威胁,包括首都曼谷在内的12个省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受灾人数超过240万人。

材料二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文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有的河段多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如下面甲、乙两图所示区域。

(1)读材料一,泰国降水有何特点?

泰国洪涝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多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泰国月平均降雨量分布图可归纳出泰国降水的特点:

降水集中程度高,集中在5~10月。

泰国洪水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夏季季风环流出现异常,加上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增强,最终导致了东南亚洪灾泛滥。

(2)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水系特点可以确定甲图中的河流为海河,乙图所示为荆江河段。

A河段和荆江河段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A河段支流相汇;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1)降水特点:

降水集中程度高,多集中在5~10月,这段时期降雨充沛,强降雨多发。

洪涝原因:

7~9月降雨明显偏多;另外,还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

(2)共同原因: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

不同原因:

A河(扇形水系)的支流几乎相汇于一处,且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而且入海口单一,给A河段带来巨大的洪水压力;乙图中的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3.下图为某次台风经过海南岛时的降水量实况分布图。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海南岛受此次台风影响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诱发的自然灾害。

(2)说明此次台风过境对当地渔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解析 第

(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海南岛此次降水分布是中部多,东西少,南部多,北部少。

台风带来的降水多暴雨,容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题,台风过境,伴有强风、暴雨,甚至引发风暴潮。

强风可能颠覆海上船只,影响捕捞业。

暴雨影响沿海养殖业。

风暴潮冲破海堤,危害渔业设施。

答案 

(1)中部多,东西少;南部多,北部少。

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强风颠覆海上船只,影响捕捞业;暴雨影响沿海养殖业;风暴潮冲破海堤,危害渔业设施。

4.2015年8月8日22时,台风“苏迪罗”中心在福建莆田(25.5°N,119°E)登陆(如下图),暴雨区半径400km,但台风危害最大的是浙江南部的温州(28°N,120°E)受灾极其严重。

(1)受台风“苏迪罗”的影响,浙江南部的降水明显大于福建南部。

试分析其原因。

(2)简要说明温州此次台风损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台风“苏迪罗”中心在福建莆田(25.5°N,119°E)登陆,浙江南部位于台风中心北部,盛行东北风,东北风来自海洋,带来的海洋水汽充足;浙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抬升作用明显,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更多。

而福建南部位于台风的南部,吹西南风,从陆地来的风水汽相对较少。

(2)题,第一从台风本身来说,台风风力强,正面登陆。

强降水引发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受强风吹拂,沿海潮水位超高。

第二个从经济和人口密度来说,温州民营企业多,资产密度大,人口密度大。

所以温州此次台风损害严重。

答案 

(1)浙江南部位于台风中心北部,盛行东北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充足;浙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2)此次台风强度大;强降水引发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受强风吹拂,沿海潮水位超高,温州民营企业多,资产密度大。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示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

(1)湖北每年都发生冰雹(直径在0.5厘米以上的固体降水)灾害,其发生频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简述其原因。

(2)A河段夏季洪涝频发,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1)海拔增高,气流上升幅度增大,降温迅速。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变率大;上游来水量大;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

下图是“河南省某地1951至2009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

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解析 根据干热风的定义分析出对农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为:

容易产生旱灾和使农业减产;防治措施主要从生物措施(建设农田防护林等)、管理措施(加强灾害评估和灾害管理)和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

答案 影响:

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源短缺;农业减产。

(任选两点即可)。

措施:

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

(任选三点,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