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2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docx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总结

第1单元基因工程

Ø记忆网络图解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核心考点背记

1.1.1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的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1.1.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一“分子手术刀”

(1)存在:

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2)特性: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3)识别的序列的特点:

呈现碱基互补对称,无论是奇数个碱基还是偶数个碱基,都可以找到一条中心轴线,如图,中心轴线两侧的双链八上的碱基是反向对称重复排列的。

如:

中心线为轴,两侧碱基互补对称;

为轴,两侧碱基互补对称。

(4)切割后末端的种类:

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如图所示)。

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而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则是平末端。

切割分子时产生的两种不同末端(箭头表示酶的切割位置)

特别提示

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

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酵作用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而不是氢键。

③不同种类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与切割的位点不同。

这与酶的专一性是一致的。

1.1.3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种类

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来源

大肠杆菌

T4噬菌体

功能特性

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较低

相同点

都缝合碳酸二酯键,如图:

1.1.4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他载体: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综合

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与解旋酶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作用底物

DNA分子

DNA分子

片段

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

作用部位

磷酸二

酯键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碱基对间的氢键

作用结果

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形成重组

DNA分子

形成新的

DNA分子

形成单链

DNA分子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核心考点背记

1.2.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

1.2.2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获取

文库类型

cDNA文库

基因组文库

文库大小

基因中启动子

基因中内含子

基因多少

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

可以

部分基因可以

说明

基因文库的组建过程就包含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工作霣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和反转录法。

化学合成法:

蛋白质

氨基酸序列

RNA碱基序列

DNA碱基序列

用4种脱氧核苷酸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反转录法:

分离出供体细胞mRNA

单链DNA

合成目的基因

(3)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通过PCR(多聚酶链式反应)可对已获取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目的基因。

PCR技术

DNA复制

过程

DNA变性(90~95℃)→退火(复性55~60℃)→子链延伸(70~75℃)重复循环

DNA复制起始,DNA引物生成→DNA片段生成→RNA引物水解→完整的DNA分子形成

相同

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

条件

模板、原料(dCTP、dATP、dGTP、dTTP)、能量、酶、引物等

解旋

方式

氢键在高温下断裂、双链全部解开

解旋酶催化氢键逐步断裂

场所

体外

主要在细胞核中

引物

DNA

RNA

热稳定DNA从聚合酶

(Taq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结果

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DNA片断

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1.2.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基因工程的核心

(1)基本过程:

①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与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产生互补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②用DNA连接酶将载体与目的基因“缝合”起来,形成重组DNA(基因表达载体)。

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筛选。

(2)表达载体的组成:

目的基因十启动子十终止子十标记基因。

①启动子:

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

它是与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

②终止子:

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作用是使转录过程停止。

③标记基因:

一般为抗生素基因或荧光基因等,其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目的基闽是否导入成功)。

1.2.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细胞类型

常用方法

受体细胞

转化过程

植物细胞

农杆菌

转化法

体细胞

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转入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

动物细胞

显微注

射技术

受精卵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获得受精卵→显微注射→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发育成为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微生物

细胞

Ca2+处理法

核胞

原细

用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1.2.5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类型

步骤

检测内容

方法

结果

分子

检测

第一步

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

DNA分子杂交(DNA和DNA之间)

否功

是成

第二步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信使RNA

分子杂交技术(DNA和RNA之间)

显示

出杂

第三步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抗原一抗体杂交方法

交带

个体

水平

检测

包括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以确定是否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基因工程产品与天然产品的活性比较,以确定功能是否相同等

1.3基因工程的应用

✧核心考点背记

1.3.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外源基因类型及举例

成果举例

抗虫转基因植物

抗虫基因、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

抗虫水稻、抗虫棉、抗虫玉米

抗病转基因植物

⑴抗病毒基因: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病毒复制酶基因;⑵抗真菌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抗毒素合成基因

抗病毒烟草、抗病毒小

麦、抗病毒番茄、抗病毒甜椒

抗逆转基因植物

抗逆基因:

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抗冻蛋白基因、抗除草剂基因

抗盐碱和抗干旱的烟草、抗寒番茄、抗除草剂的大豆和玉米

改良品质的转基

因植物

优良性状基因:

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成熟的基因、与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

高赖氨酸玉米、耐储存番茄、新花色矮牵牛

1.3.2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外源基因类型及举例

成果举例

提高生长速度的

转基因动物

外源生长激素基因

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

改善畜产品品质

的转基因动物

肠乳糖酶基因

乳汁中含乳糖较少的转基因牛

生产药物的转基

因动物

药用蛋白基因十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转基因动物具有乳腺生物反应器

作器官移植供体

的转基因动物

外源的抗原决定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或除去供体的抗原决定基因

无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猪

1.3.3基因工程药物

(1)来源:

转基因工程菌。

(2)成果:

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3)作用:

预防和治疗人类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各种传染病、糖尿病、类风湿等疾病。

1.3.4乳腺生物反应器与微生物生产的比较

乳腺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生产

基因结构

动物基因结构与人类基因结构相同

与人类基因结构不同

基因表达

与天然蛋白质活性没有区别

由于缺少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产物可能不具有生物活性

产物提取

从乳汁中较易分离提取

从细胞中提取,较为复杂

生产设备

畜牧业生产、提取设备

工业生产,设备精良

注意:

乳腺生物反应器受生物性别的限制,若从动物尿液中提取目的基因产物则不受性别限制。

1.3.5基因治疗

(1)概念:

把正常基因导人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方法

外源基因类

型及举例

过程

特点

成果举例

体外基

因治疗

腺苷酸脱氨

酶基因

从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细胞培养,体外完成基因转移,筛选并扩增培培养,⑤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操作复杂,但成功率高

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

体内基

因治疗

治疗遗传性

囊性纤维化

病的基因

外源基因

载体携带

体内相应组织细胞

操作简单,成功率低

治疗遗传性囊性纤维化病

注意:

①基因治疗并非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患者的所有细胞中,而只是导入某些功能细胞中,且是体细胞。

②基因治疗是治疗人类遗传病的根本方法,但由于尚未全面了解基因调控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基因治疗只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

1.3.6基因检测与基因治疗的比较

 

目的基因作用

备注

基因检测

制作相应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快速、准确检测人类某种疾病

临床应用阶段

基因治疗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可分为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仅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该技术的开展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核心考点背记

1.4.1基因工程及不足

(1)实质:

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后者可以产生它本不能产生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新性状。

(2)不足:

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3)天然蛋白质的不足

天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符合特定物种生存的需要,却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4.2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4.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则

概念

基础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手段

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目的

获得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蛋白质

原理

由预期的蛋白质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流程

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1.4.4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比较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操作环境(场所)

生物体外

生物体外

操作核心

基因

基因

操作起点

目的基因

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确定蛋白质功能→应有的高级结构→应具备的折叠状态→应有氨基酸序列→应有的碱基序列→改造的蛋白质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

类所需的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

结果

生产自然界已存在

的蛋白质

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联系

(1)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2)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修饰、改造

第2单元细胞工程

Ø记忆网络图解

2.1植物细胞工程

✧核心考点背记

2.1.1细胞工程的含义

原理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操作水平

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目的

按照入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分类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2.1.2细胞的全能性

(1)含义:

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2)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信息,都有发育成为个体所需要的全部基因。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发育为该物种的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

(3)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

①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②受精卵>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体细胞。

③体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

(4)实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条件

材料

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培养基

种类齐全、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及一定的植物激素

外界条件

①无菌操作;②光照:

愈伤组织的培养最初避光培养、后期见光培养

2.1.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理论基础(原理):

细胞全能性

(2)过程

(3)培养条件: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等)、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及其他条件(无菌、适宜的温度和pH等)。

(4)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①幼嫩的组织脱分化较为容易,如茎尖、根尖、形成层细胞易脱分化,而植物的茎、叶和成熟的组织则较难。

②对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对各种器械要彻底灭菌。

注意

①植物组织培养中用到的有机碳源一般为蔗糖,蔗糖还可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②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及生根的过程中,要进行换瓶处理,以改变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及配比。

③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幼苗时,需光照处理,以便诱导叶绿体的形成。

思维拓展

植物细胞工程中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1)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比较

比较内容

脱分化

再分化

过程

细胞→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幼苗

特点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有根、芽

需要条件

无菌、离体;适宜的营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无菌、离体;适宜的营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光照

(2)影响脱分化、再分化的因素

2.1.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

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3)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

(4)过程

特别讲解

①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障碍:

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用纤维素酸和果胶醉去除细胞壁。

b.原生质体融合。

人工诱导方法包括物理法,如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如聚乙二醇(PEG)等。

②杂种细胞的筛选: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将原生质体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上,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

人工诱导会形成多种融合细胞,可采用机械方法、生理学或遗传学方法筛选出杂种细胞,并将其进一步培养成杂种植林。

③杂种植林遗传物质的变化:

细胞融合属于染色体变异,杂种植林的染色体数通常是两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形成异源多倍体。

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发育成杂种植林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打破生殖隔离。

2.1.5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作物脱毒:

生产上许多无性繁殖作物均受到病毒的侵染,从而导致品种严重退化,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差。

利用植物分生组织(如茎尖、根尖)进行培养,可以使新长成的植株脱除病毒。

(3)人工种子:

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或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

右图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人工种皮中可以加人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以利于胚状体生长发育成幼苗。

2.1.6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花药

单倍体幼苗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从这些产生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某些细胞产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1.7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名称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过程

注意

事项

(1)取材:

选取有形成层的部位最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2)光照:

在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往往要暗培养,有利于细胞的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

当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和叶时,一定要有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

(1)去壁方法:

酶解法,所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人工诱导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

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方法:

聚乙二醇

2.2动物细胞工程

✧核心考点背记

2.2.1动物细胞工程

基础

技术手段

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等

(1)深入探索并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2)大量培养细胞

2.2.2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

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操作流程

特别说明

①动物细胞培养时,一般选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其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培养。

②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一般情况下10代以前的细胞核型不变,10代以后有些细胞核型发生改变,50代以后的细胞可能发生癌变。

③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以及将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动物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技巧方法

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

区别两种“培养”的关键是看用胰蛋白酶处理的对象。

①第一次:

用胰蛋白酶对剪碎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分散后培养,即为原代培养。

②第二次:

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剩走其从瓶壁上脱离下来,分散到多个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即为传代培养。

概念辨析:

细胞贴壁(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

①细胞贴壁:

培养液中分散的动物细胞,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分裂,这些细胞贴附在培养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或贴壁生长。

②接触抑制:

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3)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

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并定期更换培养液。

②营养:

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将细胞所需的上述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置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③温度和pH:

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温度多为(36.5±0.5)℃,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阳为7.2~7.4。

④气体环境:

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通常为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

CO2气体能够调节培养基的pH。

2.2.3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的

物理性质

固体

液体(合成培养基)

培养基

的成分

水、无机盐、维生素、蔗糖、氨基酸、激素、琼脂等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等

结果

新的植株或组织

新的细胞系或细胞株

应用

①微型繁殖

②作物脱毒

③生产人工种子

④生产细胞产物

①蛋白质生物制品的生产

②皮肤―材料的培育

③检测有毒物质

④生理、病理、药理学研究

条件

均需无菌操作,需适宜的温度、pH、O2等条件

2.2.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生产病毒疫苗、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等。

(2)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的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可用烧伤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大量的自身薄层皮肤细胞,以供植皮所需。

(3)培养的动物细胞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物质的毒性。

2.2.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原理:

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过程:

(3)条件及原因

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要选择MⅡ期的卵母细胞作受体细胞。

因为MⅡ期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和营养条件。

②在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至受体细胞之前,必须将受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去掉或将其破坏。

③培养的动物细胞一般传代至10~50代左右时,部分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变化,而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因此,在体细胞核移植中,通常采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④核移植时,一般不选择生殖细胞作为供核细胞,因为生殖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减半。

特别说明

动物体细胞不能经培养直接发育成完整个体,原因是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

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得到克隆动物,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结果

①克隆动物的性状与核供体生物的性状基本相同,但不是完全相同,因为:

克隆动物的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于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生物的性状不仅与遗传物质有关,还受环境的影响。

②核移植过程中细胞核只来自于一个个体,因此核遗传物质与供体个体的相同,属于无性繁殖,不会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型。

(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畜牧生产方面:

培育良种动物。

②保护瀕危物种。

③医药卫生方面:

生产医用蛋白、器官和组织移植等。

(6)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①成功率低。

②克隆技术的各个环节有待进一步改进。

③克隆动物存在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

2.2.6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

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移为杂交细胞。

(2)诱导方法:

化学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

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2.2.7单克隆抗体

(1)血清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名称

产生

特点

血清抗体

由单个B淋巴细胞分泌

一般从血清中分离,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单克隆抗体

由杂交瘤细胞分泌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有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是将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以及BB融合、瘤瘤融合的细胞通过选择培养基淘汰,筛选出B瘤融合的细胞。

第二次筛选是将产生特定抗体的B瘤细胞通过细胞培养用相应抗原检测的办法筛选出来。

因为从体内取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时取出很多种,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有很多种,所以需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场所

①若在培养基中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则从培养液中提取。

②若在小鼠或其他动物腹腔中培养,则从腹水中提取。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