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4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 下册 说课稿1114.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114

1长城和运河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怀感的诗歌,主要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激发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全诗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观。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够使用“—像—”的句式结合比喻和拟人修辞写话。

三、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中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法

朗读感悟法:

让学生熟读课文,猜想课文大意;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再读。

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检查读课文

2、创设情境

(1).欣赏了图片,请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自己看到的特点与课文中所说的是否相同。

3、初读感知

(1)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些人间奇迹的呢?

你从哪些词句看出?

(2)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画出有关句子。

通过阅读,把悟得的感受与体验到的情感真切自然地表达出来。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精读感悟

通过学习和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深层意思。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自学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象刚才看到的,想一想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

哪些语句能突出长城的特点?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长城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说。

(2)长城给你什么感觉?

(3)“不朽的诗篇”是什么意思?

(4)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哪句话说明长城绵延万里?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刚才看到的,想一想作者把运河比作什么?

哪些语句能突出运河的特点?

5拓展延伸

新课程要求三四年级学生能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主动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因而,我设计了以下2个小环节。

运用“…像….”进行造句,意在使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哪些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

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美丽的南沙群岛》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南沙群岛》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文章。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与丰富的物产。

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第二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着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第三自然段作者也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描写了南沙群岛的优美景色。

细细读来,仿佛在观赏南沙群岛的优美风光,了解南沙群岛的愿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由然而生。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

培养学生热爱、赞美南沙群岛的感情。

4、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的构段方式。

说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说教学时间:

2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读思结合,读中语情,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陶醉在美丽的语言中。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由描写西沙群岛的几个典型词语入手,通过读、说的练习,既复习了学过的词语,又使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了整体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

由“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

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这个问题带入二、三自然段课文的学习。

1、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南沙物产丰富。

我让学生找出南沙的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抓住“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这些词初步感知,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以帮助体会。

学生理解了,感悟了,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内化文本语言。

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本段的中心句,使学生明确本段“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2、精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南沙的迷人风景。

本段我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我先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南沙的“景色迷人”,再通过文让学生深入体会。

在朗读过程中,抓住“水天相连”体会湛蓝的天与碧绿澄清的海相连的景色。

通过“五彩缤纷”感受龙虾燕鱼,海龟玩耍的有趣画面。

从“挥舞的花束”等词体会浪花奔涌的欢快与活泼。

接着,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真切地把自己感受表达出来。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本段的构段方式。

(三)梳理拓展,积累语言

1、我设置情境:

“今天,这么多游客都想到南沙群岛去旅游,请你做他们的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南沙群岛。

好吗?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悟与记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

2、推荐阅读,再次激发学生对南沙群岛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3、课下小练笔,以达成本文的核心目标。

3《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庐山的云雾》苏教版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它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展示了云遮雾罩下庐山的秀丽景色。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标新理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要求,尤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感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在理解词句基础上,进一步想象庐山云雾景观。

三、说学法

我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阅读联想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读、思、议、画、想的能力。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阅读

出示庐山瀑布景观,从诗歌《望庐山瀑布》出发,引出《庐山的云雾》。

师:

庐山瀑布,美名天下,庐山云雾,更是变幻无常,神秘莫测。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朗读欲望强烈提升,各个跃跃欲试。

(二)、句词相系,总象创设

朗读学习1自然段

从探索“庐山景色十分秀丽”的原因出发,进一步思考,在怎样的前提下的庐山,才会如此秀丽,如此神秘?

找出“云遮雾罩”

(三)、精读品读,展开想象。

(4个环节)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

课文分别介绍了云雾的哪两个特点?

2、重点指导学习2自然段。

(1)、阅读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姿态?

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理解的上,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四种云雾的样子。

(2)、读喜欢的句子,说说感受。

再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以此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有感情朗读,不是做作出来的,也不是教师将自己感受强塞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结果。

(3)、课件展示云雾景观,展开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

用“……的云雾,像……”练习说话。

(4)、带着自己对庐山云雾喜爱之情,朗读该段。

3、自学3自然段,教师适当引导

(1)、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描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变化?

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小组合作,在全班交流。

(3)、从“瞬息万变”理解云雾变化的两大特点?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观看庐山风景,朗诵苏轼的《题西林壁》

2、搜集庐山的诗文

4《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该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展开,而本课则真实地记录了刘翔超越约翰逊成为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表现了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文章平实感人,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翻越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其中了解翻越过程,理解“大山”的含义,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定教、以读为本,采用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情的分析,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首先出示刘翔的图片,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刘翔资料,将学生带入情境。

此时我再提出问题:

“刘翔是如何从无名小运动员成长为跨栏王的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题之后,可能会产生质疑:

如大山指什么?

刘翔为什么翻越大山?

刘翔怎样翻越大山的?

接下来请同学接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学生理解大山是约翰逊。

最后通过生生交流,归纳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刘翔是怎样一步步超越阿兰约翰逊的?

” 

第三环节:

精读课文,理解指导。

我请学生带着梳理出的问题默读课文2—7段,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用着重号标划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和段落,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分析,针对翻越过程这一重点,学生可能找出2001~2004年四次比赛。

通过对比归纳,学生们不难发现刘翔的成绩进步很快。

由此学生进一步理解:

大山就是刘翔超越的目标。

 

课文的8-11自然段描写刘翔最终超越了阿兰约翰逊这座大山,所以作为重点来学习。

首先请学生边读边找出刘翔最终超越约翰逊的句子——“那一刻

我才回过神来: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请同学反复朗读,理解含义,学生们可能会说“刘翔太高兴了”为了加深体悟,此时我将设计想象说话练习:

“刘翔为了超过约翰逊是如何艰苦训练的?

如:

烈日炎炎下„„病痛缠身时„„”从而体会出刘翔翻越大山的不易。

课文学完后,再读课题,思考“翻越远方大山”的真正含义。

此时学生理解了大山不仅是前进路上的巨大困难,也是自我奋斗的目标。

之后我将播放感动中国刘翔受采访视频片段,学生也许能体会出刘翔是有梦想的人,刘翔还想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

我适时总结全文,下一座大山就是刘翔自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刘翔勇于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

 

第四环节:

指导写字,增强练习要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天要有10分钟的练字时间,因此,我还设计了写字环节。

我着重指导“跨”,左窄右宽。

大要舒展盖住亏,亏字站得稳。

通过读帖、描红、对照,让学生把握主要笔画在格子中的占位。

 

第五环节:

指导写作,读写结合展才华 

我设计了“读写结合展才华的环节。

2008年的奥运会上,一直盼望在家门口得一块奖牌的刘翔却因脚伤不得不选择退赛,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又能让学生辩证的看待每一个人:

人都会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意的时候,正确看待得与失。

 

在我说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各位评委和我一起来回顾我的板书设计:

 约翰逊  目标   自我     

这样的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当然这只是对课堂的预设,教学时我会以学定教,适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达到更佳的效果。

5《雪儿》说课稿

《雪儿》是义务教育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动人故事。

这篇课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

这是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从中感悟到人与动物和谐之美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文本,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其中目标1和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两课时完成任务。

第一课时,我准备安排“紧扣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四个基本环节,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最后,将预留5、6分钟时间让学生书写生字。

个别易错字由老师重点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想。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首先出示本课新词,引导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读题后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内容把握和了解。

结合学生回答,创设“我和雪儿相处”课堂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进而感悟文本语言中蕴涵着的“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第二环节:

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和雪儿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

怎么说的?

怎么想的?

”进行导读。

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出能感受到“我对雪儿一片深情”的句子。

在四人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抓住重点句,感受、体悟我的内心情感。

比如抓住“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哀伤。

”体会我对雪儿的可怜、同情;抓住“他雪白雪白的,给他取名雪儿”体会我对雪儿的喜爱;抓住“给它洗澡、敷药”从我对雪儿的细心照顾以及我对雪儿说的话,叫雪儿安心养伤这些句子中体会我对雪儿的关爱、同情、爱护;体会我对雪儿抓住“爸爸的介绍,以及我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体会我对雪儿忠诚、勇敢品质的由衷的敬佩之情;抓住“雪儿伤好展翅飞翔,我的欢呼”体会我内心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接着,我扣住“祝福”一词让学生练习说话,我向雪儿祝福什么,更深入地体会我为能放飞雪儿感到由衷的欣慰、幸福和快乐,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我内心“既难过又快乐”的复杂情感。

第三环节:

逆向思维,解读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

“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引导学生交流,交流中点拨,使学生感悟到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有价值。

最后,我布置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作出最适当的调整

6《花瓣飘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

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法

1.据图想象法:

“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

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对话练习法: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

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

谈话后揭示课题。

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

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

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加以总结。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

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

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

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

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

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

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

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

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

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

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说板书设计

6.花瓣飘香

开花(概述)

摘花小心飞快

送花让妈妈高兴别人要观赏(懂事,心灵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亲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

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

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也把文章的脉络展现出来了。

7菩萨兵

3教学目标。

1、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感悟,明白“菩萨兵”的意思,体会军民鱼水情。

教学难点是真正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长征图片,听听长征歌曲,让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为理解“菩萨兵”的真正内涵提供直观的认识。

(二)紧扣文题,抓住中心。

1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紧扣课题提问:

谁叫“菩萨兵”?

为什么称他们为“菩萨兵”?

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2出示句子: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问:

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呢?

红军究竟为藏民做了什么?

明确文章所写之事:

春耕春种

(三)细读文本,批文入情。

第一步体会:

“一急”

自读学习课文1~5自然段。

思考:

为何朱总司令“急坏了”?

抓句子1: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我先让学生说说藏民为何跑,明白藏民们的担心,这些误解就是“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的最好的阐释,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才算真正体会了它的内涵。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指导朗读,读出司令着急、担心、关切之情。

第二步:

体会“二急”

抓住句子“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

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首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

教师接着引导:

文章学到这里,你喜欢我们的朱总司令吗在学生的回答中善良、关心、爱护老百姓的菩萨兵的形象就高大与丰满起来了。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尽心尽力”这个词想象红军是怎样帮藏民春耕春种呢。

从中体会到了“菩萨兵”的意思。

第三步:

体会“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含义

这句话中的“种子”是理解的难点。

为了寻找学生的生长点,我首先帮学生理解“种子”的字面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向深处延伸。

创设情境:

同学们,等到秋收的时候,藏民们看着这些青稞小米􀉵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见机引出种子的引申义:

红军对藏民的关心与爱护像一颗颗青稞种子􀉵在藏民的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放歌曲《共产党好比种子》,让学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这种由面到点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在探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四步感悟军民鱼水情

学习8~9自然段。

思考􀉶春耕春种之后藏民有哪些表现?

结合课文的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假如你就是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对红军和朱总司令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语呢􀉸假如你是红军又会对藏胞说什么?

最后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再一次体会

藏民的心声,读出藏民的感激之情。

让学生说说你对题目“菩萨兵”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复述课文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板书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不仅回顾了文本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拓展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3、写话练习:

秋天收割时,藏民望着沉甸甸的青稞麦子􀉵他们会说些什么?

请你代他们诉说心声。

板书设计7、菩萨兵前躲跑藏急找请春耕春种时尽心尽力热火朝天后返回感激

8李广射虎

说教材《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

课文生动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在朦胧的月光下,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了李广将军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

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说教学目标为体现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知识现状,拟定以下目标:

  1.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李广的神勇;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李广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文对照,理解故事。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古诗,激发兴趣过渡:

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此时学生此时已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先请大家小组内读课文3自然段,思考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

并用“”划出来。

  接下来教师用语言并借助课件创设情境:

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