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70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

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

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

“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

”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

“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

”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

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

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

(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

(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

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  16÷3=  32÷3=  21÷3=81÷3= 111÷3=  342÷3=  212÷3=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

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如:

学校开田径运动会:

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又如:

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

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例如:

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

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4、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

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哪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

这样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尊重和欣赏是教学成功的金钥匙

  这个题目,乍看有点老话重谈,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中也更加感受到它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一、尊重和欣赏学生的前提,应该是爱学生。

  我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教育的天职决定着关爱学生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或班主任的专利。

况且“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古训也时刻告诫我们:

谁会爱学生,谁就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谁的教育才有力量。

正因如此,在教学中,我恪守住爱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信条,表现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也是如此。

如:

学生问‘老师好’,我会发自内心地回应一句‘你好’,而不会置若罔闻,或目不斜视。

不小心弄掉了学生的小盒,我会说声‘对不起’;对学生的帮助,我会说声‘谢谢’。

是的,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教书,更是在育人,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

况且全国优秀教师窦桂梅老师也说过,小学教师,本身就应该姓“小”!

正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碰撞中,我虽然没有像班主任那样与他们呆的时间长,但我照样赢得了学生的心,这应该是助我教学不可或缺的力量。

  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

这些表现在我的课堂鼓励性语言里、单元试卷的评语中。

每当进行完单元小测验,我面对着一张张试卷,宛若对着一张张稚气的面孔。

考好了,我与他(她)一道欢欣。

记得我在年龄最小的崔安琪试卷上写道:

你刻苦学习的精神真让老师欣赏,如此努力下去,老师相信,你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而第二天的家长签字中就有了这样一段话:

孩子,看到你的成绩,妈妈真为你高兴,继续努力,别辜负了如此爱你的老师对你的一片期望!

说实在的,看完之后,我的眼眶直发酸——老师的心就这么容易满足!

对于考不好的,我与他(她)一起加油:

祝贺你,又进了一步!

再细心一点,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而结果往往是学生真的又前进了一步!

我管这叫做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至于笨、傻、‘低’(或许是笨的同义词吧)这些随便打击的字眼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不曾出现过!

  爱学生还表现在小心呵护着学生不择场合表露的兴趣:

数学自习课上,他(她)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童话书,我或是收上来,嘱他用不同的方式挣回去;或是在她看到的地方轻轻地叠起一道折痕,再悄悄地替她放回桌洞里……有一次我就听见课代表在班里发布新闻:

老师把书真的给我留着,并没有给她的女儿呢!

是的,你对他的好,他知道!

  有时我想,今天我俯视的或许是不谙世事的小孩,明天我将仰视的可能就是祖国的栋梁!

今年夏天,一名考上国防大学的学生来我家玩,他是我初来高密时在四年级只教过半年的学生,我不曾记得对他有什么特别的关照,但是在他心里却似乎是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形象,以至让他念念不忘。

在我却平添了许多感动,而感动之余,更多地却是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震撼!

是的,一方面来自于学生高我两头、需仰视的个子;更多地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识,令我汗颜!

  二、尊重和欣赏学生还意味着对学生的守信。

  俗话说: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学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表扬、激励的作用。

并且利用形式多样的表扬栏来量化着学生的成长的足迹!

为了兑现红花奖、智慧果奖,我都信守诚诺,并且也经常自己花钱去批发市场买小本子或是转笔刀什么的。

10元钱或许在我不经意间就花掉了,但投资在这里,我却发现了它更大的用场。

是的,学生在乎老师发给他的每一样东西,而对我,也在乎学生领到奖品后发自内心的那份欢呼雀跃,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所折射出的兴奋!

  但有时代价也不小,记得我曾经承诺如果考试成绩好,每人奖一个狮子王,也就是用电脑彩墨喷印的狮子图片,有6寸相片那么大。

而学生果然不负众望,我也只有遵守诺言。

当时我也真不知它的份量,为了守信,我让丈夫帮助拉,过后,丈夫心疼地说,为了那些图片,他刚买的价值200元的油墨都快用完了。

我嘴里虽然说,真爱无价,真爱无价!

但身上也真是大汗淋漓了。

当然,看到孩子们如获至宝的样子,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诚信的份量!

尤其是听到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把数学老师发给的东西都当成宝贝,一点也不让别人动着,不亚于奥运会冠军胸前戴的金牌呢!

我听了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说到这里,我想起今年暑假去潍坊函授学习的生活。

都说《教育统计学》挺难学,但我认真听,细心记,间或回答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我无非是想把交上的钱‘捞’回来,但听到老师说“不错,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楚”时,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以至第一个休息日,在别的同学都回家或是上网时,我回旅馆硬是把七个计算大题给‘啃’了下来,以至第二天返校的同学争相‘参考’。

包括部分初中、高中的教师也在参考我这‘一年级老师’的作业,连我自己都感到好笑。

过后想想,这应该归功于授课老师尊重和欣赏的力量,成人都如此,况且孩子呢!

  当然,奖并非不罚,但我罚他们不是做10道数学题,而是扣相应的标志,并让其定好目标,如何努力表现,将其挣回去,以便为自己或小组挽回损失。

  总之,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家庭,爱真诚待我们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对象——学生呢?

无论何时,都要记住:

尊重和欣赏都会给你,给我带来好运,伴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下面是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

如: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中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

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

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

"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

"在学生回答出:

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

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看什么时说:

"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类比法。

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

例如:

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题目时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

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分钟;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则用1.5分钟可到达顶部。

如果他不走,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停电,他用多少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

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觉得很难思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

此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心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提醒学生:

这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

有了这一启发,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把此人从上往下的运动类比成逆水行舟,并根据从上到下用7.5分钟,求出自动技扶梯与人的速度差为电梯长度的17.5;反之类比成顺水而行,求出速度和为11.5,再用和差问题的方法求出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的时间为:

"分钟。

"某人从底部走到顶部的时间:

"分钟".这种通过教学手段上的突破、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的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

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

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

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

“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

”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

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

“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

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

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

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

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

科学界已提出:

一个人的“智商”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

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

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

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

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一、趣味性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

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

  1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

  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所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对同学们说:

“我有一件事想麻烦同学们帮我办一办。

”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手举的更高了。

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

“我这块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