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71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docx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

做快乐高效的父母

--------------------------------------------------------------------------------

2009年第33场(总第353场)主讲人:

方新时间:

6月21日地点:

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主持人: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市民文化大讲堂。

我们知道,本月是有关教育系列的话题,谈起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大家更多关注的可能都是我们的被教育对象,那就是孩子。

可是,当我们在为教育话题烦恼不已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教育这样话题当中的双向关系,除了我们教育对象,还是我们的教育者,就是我们的父母。

也许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目光更多的投向我们父母本身,怎样做一个高效而快乐的父母,可能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诉求,接下来请到我们今天的嘉宾老师方新,给我们带来怎样“做快乐高效的父母”,大家欢迎!

我们给方老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可能很多朋友在我们的册页和网络上看到的方老师的简介,她是注册心理治疗师,现在担任北京大学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从事心理咨询有20年之久。

在今天大讲堂两部分活动中,将满足大家这方面的需求,接下来请方老师给我们带给我们精彩的演讲。

方新:

各位深圳的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看到大家这么热的天,这么热情到这个课堂上,我觉得你们已经是很好的父母了。

今天很高兴利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快乐高效的父母。

我今天这个讲座主要分成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和大家探讨一下你的教育目标是怎样的,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第二,简单介绍一下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第三,父母在子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

因为我临床20年的经验,而且我本人也是当妈妈的,有一个青春期的儿子。

所以,我也有很多困惑,有些困惑在我临床的经验中得到了解决,我并不是说像大家想的,工作20年、又是专家、又是北大的,就好像没有困惑了,其实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每个人都有困惑,关键是你有这个心,为了孩子去尝试新的思想、新的行为,我觉得就已经是好的父母了。

第一,请在座的各位每一个人想一想,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台下:

快乐)。

孩子不学习你干吗?

也要掌握知识。

如何在快乐和成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有的人很成功,我们也知道,有些人成功,要么英年早逝、要么自杀、要么没结婚,生活总是不如人意,如何在快乐和成功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所有人都想知道的。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得到的答案是:

希望孩子是一个快乐的人。

但是,做又怎么做呢?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父母把孩子逼着学习、弹琴、学奥数、学外语,父母是不是真的让孩子快乐就行了?

不行,因为他要在社会上生存。

为什么我要问这个问题?

因为你养育的方法,取决于父母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如果爸爸妈妈认为什么东西重要,你就会去影响孩子觉得那个东西重要,有些人是追求钱,有些人是追求名,有些人一定要上名校等等。

我想跟大家说,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其实没有统一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都不一样,所以要问问你自己。

我想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成功?

北大每一年退学的学生都非常多。

为什么?

因为他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都是爸爸妈妈在后面督促着学习,完全没有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上了北大之后没有人管,于是就开始玩游戏。

上了北大算成功吗?

假如他北大也念出来了,但是到了工作环境很难适应,北大等这样名校的学生都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别人合作,虽然是名校毕业的,但是有些单位也不愿意要,这算成功吗?

不算。

有一些人功成名就了,我有一个同学,在著名的企业工作。

他学历高、挣钱多,大房子也买了,但是英年早逝了。

为什么?

因为有很多人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在玩命的透支,这种人算成功吗?

他30多岁,有妻子、孩子、票子、车子,什么都有了,但英年早逝了,这叫不叫成功?

不叫。

什么叫成功?

为什么老话叫“盖棺定论”,只有在盖棺那一刻才能决定你成功没成功。

你到80岁,仍然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儿孙满堂,那时候才能说你这一生成功了。

所以,我觉得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目光要放远,不能为了近期的目标而损害远期的目标。

生活和成功的关系,有很多人为了成功,他会不去生活,他认为可以以后再去,但很多人没有以后。

我们活着两个目标,一个先要活着,其次是活的更好。

有的人为了活的更好,却连活着都不活着。

什么意思呢?

还用北大举例子,没有考上北大研究生,但他是北大的本科生毕业,可以说这辈子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了,不会饿死街头了,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活的更好,可能为了活的更好,没考上研究生就可能自杀了。

我们每一天可以问问你自己,你有享受的时间吗?

还是一直努力工作?

大家为什么大热天到这里来,实际上大家有共同的特质,你是非常积极、对生活有理想、愿意做的更好。

这些人非常健康,会积极处理自己的生活,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做的非常过度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忙叨,他自己忙叨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忙叨,让太太、老公、下属也一起跟着忙叨,也可能近期获得成功的概率较大,但就一辈子来讲,他这种生活态度是有问题的。

我说的这些价值观和生活态度,都会影响到你教育孩子时的趋向,作为父母来讲应该经常反思自己,你自己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吗?

你要常常跟你的孩子,跟周围的同事、朋友一起讨论。

教育的目标,第一点我认为是,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培养他生存的动机和生存的能力,第一步先让孩子学会生存。

生存最重要的是他愿意活着,他觉得活着真有意思,你们可以问自己,你们愿意活着吗?

如果今天是活着的最后一天你愿意做什么?

如果你离开这个世上,你会留恋这个世上什么东西呢?

大家留恋什么?

亲人、朋友。

还有呢?

美食,粤菜。

漂亮衣服有没有留恋?

女士们。

自己的孩子、兄弟、朋友、父母留恋不留恋?

比如你的爱好,美国大片留不留恋?

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生活在世上最根本的东西,你喜欢这些东西。

但是,有些父母培养孩子,就是学习趋向的话,这里的“学习”是打引号的,非常狭隘的对学习的看法,就是课本的那点知识,生存的动机就是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我咨询过程中,有一个妈妈,这个孩子喜欢卡通漫画,她把一箱子的漫画从阳台扔下去,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因为这个孩子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就是喜欢漫画。

当父母的,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个兴趣爱好的话,你应该感到庆幸,这是他与世界的连接。

第二是生存的能力,北大的学生到了学校以后,9月份开学,11月份他爸爸会从南方的省份飞到北大,为这个孩子洗衣服、买澡堂的澡票,就有这样的大学生,没有生存的能力。

这种孩子出来以后,他能成才吗?

不可能。

应该怎么培养孩子?

多大的孩子就干多大的事。

三岁走路还走不稳,说“帮妈妈把鞋拎过来”,晃晃悠悠把鞋拎过来了,“我儿子真好,好好表扬一下”,这是三岁的生存能力。

7、8岁什么生存能力?

按照他的年龄特点,有相符合的要求。

过于成熟好不好?

这个孩子跟小大人似的,10岁负责起家里所有负担好不好?

从社会评价是好事、懂事,但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不好。

为什么?

10岁还有很大部分的童贞,他负担这么大的重任,就意味着他的童贞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满足,这在心理上会有一部分影响,他负担的责任应该跟生理、心理相匹配。

第二个培养孩子的目标,如果孩子有兴趣活在世上,有能力活在世上,我们第二个目标就是培养他做人。

我们传统的做人怎么做?

我看各位面孔也很年轻,想一想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你们的,如果小男孩在外面打架了,妈妈会怎么样?

先把自己的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地揍一顿,为什么?

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护短。

实际上可能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已经受委屈,回到家得不到理解和同情,对孩子心理上就有创伤。

现在又走向另外一个倾向,是什么呢?

如果孩子在学校跟别人打架了,父母有可能冲到学校去,把对方的孩子揍一顿,因为就一个宝。

这两点都不可取,前面是只尊重别人的权利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但是现在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只尊重自己的权利,而没有尊重别人的权利。

如何在中间找一个点呢?

做人就是不卑不亢,首先培养孩子的自尊:

自己爱自己。

中国人是以忍让作为美德的,但是忍让过头这个人时间长了肯定会抑郁,因为他总是迎合别人的要求忽略自己的要求。

但一点不忍让就会没有朋友,自尊的孩子是既有爱自己的能力也有爱别人的能力。

爱的能力,爱我们的师长、爱同学、爱亲人,甚至于陌生人,爱的能力从哪来?

是因为父母给了他爱,世界跟他的互动是爱的互动,所以他跟世界也是爱的互动。

当然,可以想想看身边的小孩,有的孩子一看就特别喜欢,脸上健康、阳光,特别的仁厚,有的小孩看着就尖酸刻薄、搞破坏,这一定跟世界与他的互动是有关系的。

要教会孩子自信,自信两个最基本的含义:

一个是争取自己的权利,一个是勇于表达情感。

这种孩子不会因为你是特别著名的人或者怎么样就自卑,也不会在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面前特别自大,这点就要考量家长,如果你按照你的标准把世界分成三六九等,孩子就会分成三六九等,比如我们考量自己,有些人是按照金钱来给世界分成三六九等的,就会在比他开的车好的人面前自卑,比他开的车差的人面前自大;有些人是按照学历来分,比如说北大有些学生跟我说,要是不如北大的学校就没事,但是耶鲁、康奈尔大学回来就自卑。

知识分子是按照知识和学历来给三分成三六九等。

如果你想要真正自信,要有一个大概念,人和人是平等的。

比如你开的车很好,我可以很欣赏这辆车,但没有必要在这种人面前自卑,父母怎么做人,孩子都在学。

同时,这些孩子的自信又体现在非常懂事上,比如说他会尊敬师长,但又不会任由老师的蹂躏。

因为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的,因为有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有问题,任何一支队伍都是这样的。

有些老师可能会对孩子有非常不公正的待遇,如果爸爸妈妈一味地让孩子忍受的话,这个孩子就会很倒霉;还有,爸爸妈妈本身就不尊敬孩子,比如打、骂,这种孩子在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下就会忍受,因为他忍受惯了。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在外面很自信,父母得先做到尊敬他。

比如说,孩子与权威的关系。

这里要说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特别特别尊重权威的,在单位听领导、在家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一级压一级。

这会造成很多心里困扰,而且目前这个情况变化越来越大,年轻一代在追求自己的平等。

如何和权威保持关系?

如果你太狂了,跟权威平起平坐,权威会不舒服,有可能你的工作就没了。

如果权威是有毛病的、虐待的,就是让你言听计从的,我们自己又太受委屈了,如何在中间找一个平衡点,你的孩子都看着你怎么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儿子8岁左右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个游泳馆学游泳,一开始有一个老师教的挺好,四种泳姿都会了。

后来换了一个老师,孩子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去,一会头疼,一会肚子疼,我说你“你跟妈妈说,到底发生什么了”,他说:

“教练打他”,我一听火冒三丈,自己的宝都舍不得碰一下,我跟他爸一商量就到游泳馆找那个教练,一路上我就想怎么跟他说,而且儿子也去了,怎么样给儿子一个模板。

到了那以后,那个教练20多岁,长的高高的,漂漂亮亮的,一看就是体育出身的,我估计他自己就是被打大的,这个是他和世界发生互动的模式,唯一会的模式。

但是,这个老师也有好的一面,每次训练完了之后,会跟家长介绍孩子当天培训的情况。

我说:

“老师,我想跟你单独谈谈”,他说:

“没事,就在这说吧”,我说:

“我想跟你单独谈谈”,我就把他叫到一边去了,我说:

“首先您是一个好老师”,先把我对他真实的好的看法先讲出来,“您是一个好老师,您是唯一一个每天训练出来跟家长介绍孩子情况的老师。

但是,我们儿子最近出现一些情况,他一会肚子疼、一会头疼,一问是训练的时候老师打他”,我说:

“儿子你自己跟他讲”,我儿子说:

“就是您打我们”,我觉得我儿子特别棒,回来我好好表扬他一顿。

因为我先生特别高,我也挺高,他没有狗仗人势,也没有唯唯诺诺,特别的正常,语音语调的掌握就是自信的表达。

这个老师听完之后,防御马上就上来了,说:

“是,我就是打他们了,他们不好好训练”,我说:

“我知道,我跟我儿子也讲,我不觉得老师打学生是对的,老师的心是好的,老师为什么打你们是因为老师动气的,老师为什么动气?

是因为想让你们好”。

我也能理解,我儿子懒,他肯定不使劲。

我也向老师解释说:

“我们让儿子来游泳就是锻炼锻炼,也不是想成为游泳健将,如果你打他,我们从小教育是身体是自己的,不能让别人随便碰,身体也是自我的一部分,如果打这个身体,自尊都在一次一次被挨打,长大以后也不会有自尊的”。

你这么打他,他可能连来都不来了,他说:

“你到二楼告我去吧”,我说:

“我如果想告您,我们就不会在这见了,我认为您是一个好老师,只不过您的教育方法适合您这代人,不适合现在这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老师是年轻人转变也挺快的,他说:

“其实我也挺感谢你的,跟我当面谈,有些家长直接告我去了”,我说:

“你也别太认真,家长送他们来不是想成为游泳健将,就是锻炼锻炼”,后来我问我儿子,那个老师就不打了。

一个好的沟通,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对自己、对老师,儿子在看着爸爸妈妈怎么解决问题。

请求帮助。

北京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说是去找他爸爸,妈妈就以为是到马路对面的姑姑家找爸爸,这个孩子兜里只有两元钱,跨了北京两个城到爷爷家去找爸爸,到了以后根本没有人,2元钱也花完了,他就顺着公交线路往回走,非常危险,这人家都找疯了,一共找了4个小时,最后找回去了。

家长就反思自己,平常对孩子请求帮助的能力训练不够。

拒绝要求。

首先每个人可以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一个能够拒绝别人要求的人?

中国人非常难说“不”,亲戚跟你借钱,借吗?

比如说周末的班,或者是过节过年的班谁都不爱值,有那种所谓的“老好人”,老有人找他换班,换来了别人说他好,但是他所有过年、过节都奉献给了单位,别人跟家人团聚。

所以,做好人是有代价的,能不能拒绝别人?

怎么拒绝别人?

拒绝之后把这份友谊留下来。

很多中国人认为,拒绝别人友谊就没了,我可以告诉大家,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一个试金石,他能试出来谁是你真正的朋友,谁是利用你的好心,如果他每每提出要求你拒绝后,他就不理你了,表示他就不是你的朋友。

做家长的你明白不明白这点,比如,我现在正在咨询的母女两个人,妈妈就是“好人”,好人在心理治疗中是有另外一种看法的,会非常委屈自己,非常的不健康,我们不是让所有人都当坏人,是在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如果都爱别人,天天为别人服务,这个身体会跟你说:

NO,我不想干了,我要生病了。

如果家长能做到拒绝要求的话,你的孩子也会跟你学习到拒绝要求。

还有就是,你允许不允许你的孩子拒绝你?

如果你不允许他拒绝你,你说什么他必须听的话,这个孩子对这个世界也很难说出“不”字。

表达愤怒。

中国人很难拒绝别人要求,也很难表达愤怒,会通过什么呢?

会通过消极、被动的攻击。

比如说:

我忘了,或者就是拖着不办等等来表达。

这个不如直截了当讲,会给对方误解,还以为你愿意做。

我知道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妈妈特别爱这个孩子,每天早上做一种很麻烦的早点,有鸡蛋、有面,拿油也么做,做完了之后儿子会把这个偷偷的倒掉,因为他不爱吃。

我问他:

“你为什么不跟妈妈直接说呢,妈妈这么忙,又浪费面粉、又浪费鸡蛋、又浪费油,还浪费时间,你还不喜欢”,我说:

“你直接告诉他说,妈妈你天天为我做的,我很爱你,你的爱我接收到了,但是我不爱吃这种”,哪样好呢?

你可以自己思考,很典型的中国人就会不说。

帮助他人,还有跟别人合作的能力,也是我们的孩子未来非常需要的。

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后一个目标才是成才,著名专家卡耐基认为:

人的成功85%靠的是人际关系能力。

现在情商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情商高人际关系才好,这里说的人际关系,不是我们常说的“拉关系”这种关系,拉关系是一种特殊人际关系的形式,真正的人际关系好,这个人不会所有人都喜欢他,所有人都喜欢他的人,在心理学上是有诊断的,是有毛病的,肯定是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迎合别人的人。

只要大多数人比较喜欢你,你已经非常健康了。

因为任何一种个性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而情商是什么东西?

对情绪敏感能够表达,还有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还有他的创造力。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首先是历史发展的观点:

小孩的过去会决定他的现在。

比如说一个小孩,从小爸爸妈妈要求非常严格,两双鞋必须摆整齐,书本必须摆整齐放在桌子上,看起来好像很整洁,整个人风纪扣也扣的很紧,看起来非常规矩,往往他是强迫症的痞子,这个人太强迫了,什么事都要按规矩办,他的过去会决定他的未来,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

所以,很高兴今天看到这么多人集中在这,都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现在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会对你的未来有所纠正。

我从业20多年,我每天上午、下午要接触个案,我接待的人,就是像你我这样的正常人,因为我们不接待精神病人,精神病人是需要服药的,就是看正常人。

看他们的家庭结构、孩子、夫妻有什么问题,如何进行改善,就是干这个事。

所以,我很愿意把这20多年的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

另外一个观点,生物心理社会共同因素决定论。

第一个生物因素,我想纠正两个错误观点,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以讹传讹:

外向才好内向不好,敏感不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我来说一下为什么。

比如说这边是外向这边是内向,太外向和太内向都有毛病,外向的人有什么想法一下就说出来了,有什么行动马上就做了,人会显得很幼稚、冲动。

太内向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跟外界发生互动。

有一点内向是非常健康的,这种人会表现的非常沉稳,那种“有数”的人,那种“沉默是金”的人,这种人很健康,而且极适合当官。

稍微外向的人很活泼,跟他聊天很开心。

并不是内向不健康外向健康,这个观点非常错误。

第二个,敏感这个素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敏感?

敏感就是特别细小的变化、差别,你能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

可以说敏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品酒师,他一品这个酒就知道哪个庄园的、多少年的,什么样的葡萄酿的酒。

同样是沙发,有的沙发坐着舒服,有的沙发坐着不舒服,是符合人体力学、触觉的感觉。

比如视觉,红配绿,有的人配的就好看,有的人配的就不好,对色彩细微差别的掌握推动社会的发展。

敏感好不好呢?

好。

但是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敏感呢?

是敏感家长糟糕的自我认同,这两个合在一块就难受了。

比如说,我自己内心特别讨厌自己,不喜欢自己,他们两个人小声嘀咕事,我就想他们俩肯定在说我不好,他的敏感是因为有糟糕的自我认同,所以才难受,而敏感本身并没有错误,要纠正的是糟糕的自我认同、自我概念、自我认识。

基本上神经类型分为四种。

多血质:

反映快敏捷而稳定。

胆汁质:

反映迅速但不稳定。

粘液质:

反映迟缓但稳定。

抑郁质:

不稳定而敏感。

大家觉得哪种好?

我在20年前在北大心理学学习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这四种都有好处没有好坏,我心想,根本就不是,我才不要当抑郁指。

但是我经过20多年的质量,,我真的发现每种神经类型都有好处,因为这四种神经类型,是数千年来人类发展沉淀下来的主要类型,各种类型有各种类型的好处,比如说对生活细腻的掌握。

用文字记录的著名文学家,多半是属于抑郁质,各种类型适合不同的职业,每种个性都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局限性。

小孩的生理发展有不同的周期。

大家知道,小孩生下来是没有意识的,因为他的大脑皮层没有发育完全,基本上到了三岁才能听懂人的话,7岁以内感觉的统合能力就发展完全了,7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12岁是语言发展的另外一个关键期,7-12岁学语言是最棒的。

比如15、16岁再学英文,怎么说都会觉得老外在说英文,如果12岁之前学英文,他会说一口地道的英文。

有些人13岁还在做“感统”根本没有用,7岁感觉统合能力已经固定了。

根据生理发展变化的不同,小孩的心理也有发展的不同,这个我后面慢慢讲。

性别差异。

我们分成生物性别和心理社会性别。

大家都知道,男孩女孩是指生物的性别,我们在后天培养男孩女孩的时候着重培养社会性别,现在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所以,现在女孩也有些不男不女的,曾经有过这样的研究比较,中日女孩对未来理想的比较,问中国的女孩说未来想干什么?

长大要当总经理。

问日本女孩,她说嫁一个总经理。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生孩子、不结婚?

虽然她身体上是女性,但她心理上是男性,跟人竞争去了。

不可能让他竞争,又生孩子、又在家相夫教子,不可能这样。

这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什么样。

男孩让他奋斗,女孩把综合素质养的棒棒的,将来找个好人家就可以了。

如果女儿特别要强,不是你特意塑造的,那就由着她去竞争。

教育的原则要根据孩子的神经类型不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后面会按照整个生命的发展周期讲一讲,不同时期怎么当妈妈,不同时期怎么当爸爸。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我用大白话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发展规律写出来:

0-3岁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0-3岁最重要的是什么?

建立依恋关系。

这个是孩子活在世上,老话讲“3岁看大,7岁看落”,绝对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3岁以内,大家想想看,你把自己想象成小婴儿,来到世界需要什么,国外非常重视依恋关系。

在国外,孩子一接生出来,把孩子擦一擦就放到妈妈胸口上,为什么这样?

就是为了让他和妈妈建立依恋关系。

什么叫依恋关系?

小孩才不懂是这个人生了我,但是他会闻味、听声,尝了这个人的乳汁是如此甘甜,这个人抱着他的感觉特别熟悉,这个人的容貌特别熟悉,这个人抚摸他的感觉特别熟悉。

只要是这个人抱着我,这个小孩就会笑,特别安详,感觉世界特别美好、特别安全。

就像一棵小树,底打的特别好,等大了以后,不管风吹日晒都没问题,他能经受得住。

0-3岁之前最怕的是频繁的更换看护者,家里有保姆的,冲着孩子也要对她好,因为保姆和妈妈共同扮演母亲的角色,晚上这个人回来了,白天这个人看着我,这两个人合在一块是母亲的角色。

频繁的更换看护者会有什么问题?

大家想想看,这个人我就靠着她,她给我吃的,给我喝的,我只要在她旁边就能活着,突然这个人在世界上消失了,不懂是因为她要求高工资我妈妈不给,或者那个人回家结婚了,我只知道天天给我喂饭的人突然在世界消失了,这个小孩就会找,会不吃、不喝找这个人,他会哭、会闹,最后哭的没劲了,又另外一个人喂我吃的喂我吃的,那么好,我再依恋你,只要你在我就安全,然后会特怕你丢了,天天盯着你,然后有一天她又在世界上消失了,因为我妈发现她偷东西,我不知道这些,我只知道天天给我喂饭的人又在世界上消失了。

长大了以后会有两种倾向,对一切的分离都特别敏感,老公不能出差,单位频繁的人员分别,其他人没事,只有我走一个人都掉眼泪。

甚至有些来访者的表现,跟一个好朋友,文理课分班,晚上在操场上散步,散完了步都要哭一场,因为我们又分离了。

这种人的人际关系非常难维持,因为她很麻烦。

另外一种倾向,我一投入这个人在世界消失,我再投入这个人又在世界上消失,然后怎么办?

我不投入了。

给我吃饭就吃饭,给我喝水就喝水,长大以后就形成“淡了吧叽”(谐音)的德行,他也没什么情感,这种人在一切需要亲密关系的人际关系中都会出现问题,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恋爱、婚姻、子女教育、友情、同学、宿舍关系全都会有问题。

谈恋爱的人就会说,长大挺漂亮怎么不投入呢?

要是你是她,你会投入吗?

她从整个的生活经历中学会了,只要一投入就会受伤害,所以我就不投入。

0-3岁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特别稳定的客体存在于他的旁边,饿了给吃他的,渴了给他喝的,冷了给他衣服。

在我咨询过程中底有好的,经过无数挫折创伤都在他身上发生,他仍然过来了,百折不挠,因为他底好。

有很多妈妈不懂这些,很多妈妈说为了身材好我不哺乳了,为了身材好我要剖腹产,大自然给你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东西,是经过千千万万进化而来的,一个产品整合改进了千千万万年,它得多精致,为什么不用这么一个好的产品呢?

大自然说生孩子疼,它会同时富于你克服疼痛的能力。

我有一招很管用,我当时也很害怕生孩子,后来我想,全世界那么多女的都生出孩子有什么可怕的,大自然会赋予你克服疼痛的能力。

一定要哺乳。

很多妈妈条件非常好,但是为了保持身材,太傻了。

0-1岁,现在新的理论要哺乳两个月,0-1岁哺乳的话,后面会省很多很多的事,你不用教育孩子,他也会有爱心,你不用教育他,他学习也会好,哺乳的时候摸着他的屁股、脚丫,跟他笑着,孩子心理特别健康,以后有能力迎接一切风吹雨打。

安全与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也会走了,怎么教育这个孩子?

他对世界充满好奇,不同妈妈有不同对待,有些妈妈是放养,放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