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80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七上名著.docx

鲁教版七上名著

必读篇目

(一)《朝花夕拾》导读 

  一、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五、 艺术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 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朝花夕拾》练习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江南水师学堂) 

   10、“好。

那么,走罢!

”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乌烟瘴气)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

(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

(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藤野先生)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  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 

   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

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描绣像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

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答: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狗•猫•鼠》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阿长与<山海经>》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藤野先生》、《狗猫鼠》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一位长辈的赠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

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

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阿长 衍太太。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 

   事是:

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董香扇枕、子路贡米。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文中的s城是?

 即指绍兴城。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答: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主要内容】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痛苦。

在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

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他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的激烈动荡。

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

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

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又把他错放了。

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

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

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

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的亲戚家。

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到了地方上各种艰巨的工作中。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

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

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放弃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

保尔因伤寒再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

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做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

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

他的视力越来越差。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

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之后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

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保尔高兴极了,因为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主要人物】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冬妮娅——保尔的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

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

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爱他。

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他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

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

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

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

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

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理解记忆】

1.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

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是冬妮娅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冬妮娅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