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81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50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

二、项目性质:

新建(农迁房)

三、项目地址:

本项目位于xxx规划红线范围内。

四、项目业主:

xxxxxx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五、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

(一)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

1、x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发改审批[2013]1082号“关于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建议书的批复”;

2、xxxxxx征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实施细则》的通知”(金征组办发[2011]18号文件);

3、xxx国土资源局关于本项目土地使用权证;

4、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成规用地[2007]277号);

5、xxx规划管理局规划条件通知书;

6、xxxxxx环境保护局“关于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xxx);

7、拆迁过渡户花名册;

8、项目节能登记表;

9、业主提供的项目相关资料。

(二)可研报告的编制范围

我公司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xxxC区楼农迁房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可研报告主要研究内容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节能分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及风险分析等。

六、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

(一)项目的提出

早在2006年,已经完成xxx规划红线范围用地整体征收,按照xxx综合整治工程配置地的拆迁安置需要,xxx公司拟在xxx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规划住宅建筑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用房约建筑面积0.3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建筑面积0.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农迁房小区,规划分为A、B、C三个区。

早在2006年A、B区开工建设,完成住宅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用房建筑面积约0.3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0.08万平方米,已于2007年竣工,并完成相应搬迁户的安置。

当初由于总体规划的18、19栋住宅用地(即xxxC区)范围因受拆迁障碍影响一直未建设,目前xxx公司在xxx范围已无土地和其它房源,按照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经过多方共同努力,项目建设用地搬迁阻力已基本解决,急需完成对配置地范围内过渡群众的安置,按规划还需要新建安置住宅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0.0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为进一步保障xxx整治工程配置地尽快完成拆迁安置,加快推动区域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流转,按照规划要求完成片区未建建筑,从节约用地原则考虑,建设高层电梯住宅安置小区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被正式提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兴市战略”之“立城优城”战略的迫切需要;

2、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实现xxx配置地土地资源效益最优化的需要;

3、项目建设将加快解决xxx片区拆迁过渡群众住房安置问题的迫切需要;

4、项目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片区人居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为xxx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总体目标。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1、用地规模

本项目拟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相应的供地手续,供地范围为xxx规划红线范围内,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xxx平方米,约合亩。

2、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由两栋建筑组成,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住宅、配套设施用房、架空层、地下建筑的土建、安装及装饰装修,室外总图工程,变配电设施,建筑垃圾清运,迁改工程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

(四)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xxx类似工程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建设总工期确定为30个月,即2016年9月底正式开工,2018年9月底工程竣工,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底完成并联验收,达到安置要求。

(五)总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14917.76万元,具体构成如下:

工程费用11607.14元占总投资77.81%;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600.25万元占总投资17.43%;

预备费710.37万元占总投资4.76%;

总投资14917.76万元占总投资100.0%

(六)资金筹措方式

根据测算,本项目总投资14917.76万元,资金来源由项目业主按国家有关规定自筹解决。

(七)社会效益评价

本项目属于xxx综合整治工程配置地农迁房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必然会改变片区原来脏乱差的现象,使被拆迁群众集中居住,对改善拆迁群众原有居住环境有较大提高,集中居住使得配置土地资源最大化,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xxx拆迁安置小区整体区域用地的开发进程,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最终提升区域土地价值。

本项目作为xxx推进城乡统筹、改善拆迁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变群众的生活方式,提高片区生态环境和居住价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项目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虽然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只要在后期施工阶段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均可以得以解决,项目的实施带来的社会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综上,项目建设利国利民,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经评价分析,无社会系统风险,社会评价可行。

(八)结论

xxx在深入实施全省发展总体战略,正以“五大兴市战略”作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工作抓手。

而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之“立城优城”战略,与省委对xxx发展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一致。

其中,“优城”,则指“优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旧城,其核心就是要构建好现代化的城市空间、城市设施、城市建筑形态。

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立城优城”战略的顺利推进,位于xxxxxxC区范围内xxxxxx综合整治配置土地开发建设条件已经具备,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和“立城优城”的战略目标,为全面构建和谐安居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分析,本项目建设的“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估算总投资14917.76万元,该项目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其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具备,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业主

一、公司名称:

xxxxxx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法定代表人:

郑尙钦

三、注册资本:

(人民币)壹亿元

四、公司地址:

xxx金家坝街3号

五、公司简介

(一)公司组成

xxxxxx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由xxx干道指挥部、锦江区、成华区、xxx共同出资组成。

(二)主要职责

主要职责是:

根据xxx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投、建、管分离的原则,按照xxx政府批准的内容、标准、规模、总投资等,对xxx综合整治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建设管理及投融资运作。

(三)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

按照省、市领导关于“把xxx整治得比府南河更好更美”的要求,以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促进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和引导城市向东发展为主线,用3-5年时间,对xxx22.22公里主河道及沿岸规划范围内进行全面综合整治。

整治的内容为:

截污、河堤整治、绿化景观建设、沿岸道路桥梁、环卫设施、文化及光彩设施、拆迁安置、涉及部分企业跨河管线迁改等工程。

 

第三章项目区域概况

一、项目区域位置

xxx是xxx中心城区之一,位于上风上水的西北面,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余万,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也是xxx主城区中人口最多、商贸最繁荣、经济最活跃的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连续19年位居xxx各区(市)县第一,西南与青羊区相邻,东靠成华区,北接新都区(大丰镇)。

xxx下辖15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抚琴街道):

西安路街道、西华街道、人民北路街道、荷花池街道、驷马桥街道、茶店子街道、抚琴街道、九里堤街道、五块石街道、黄忠街道、营门口街道、金泉街道、沙河源街道、天回镇街道、凤凰山街道。

本项目位于xxx规划范围内。

二、xxx综合经济及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13亿元,比上年下降2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3.49亿元,增长0.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1.87亿元,增长7.5%。

三次产业比重为0.01:

23.73:

76.26。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3.8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0.03万人,第二产业19.19万人,第三产业44.65万人。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35.74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78亿元,增长22.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8.08亿元,增长9.3%,地方税收28.79亿元,增长12.9%。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6.51亿元,增加12.5%,其中教育支出11.22亿元,增长10.26%;科学技术支出1.33亿元,增长3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9亿元,增长8.5%。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17亿元,比上年增长0.2%。

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额78.65亿元,同比下降21.0%;基建、技改和其他投资完成258.52亿元,增长9.0%。

2014年,全区商品房按项目地计算,施工面积559.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7.7万平方米;销售额59.2亿元;新开工面积107.3万平方米。

三、本项目建设区位情况

xxx位于xxx北大门,府河上游、xxx头,毗邻火车北站,与新都区、成华区、郫县交界,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其中9个涉农社区),常住人口3.7万人。

辖区分布有三横两纵(金府路、三环路、货运大道、北新干道、成彭高架)交通路网,有上府河、xxx、凤凰河,有宝成和铁路西环线,有xxx市政公园、凤凰河湿地公园,云集大型市场、医药业30余家,分布有10余个商品住宅小区及9个集中居住小区。

本项目选址于xxx规划红线范围内。

地块位于北三环路二段以南、泉水西路以西、洞子口路以北,已建xxxB区以东。

目前项目地块征地拆迁已经完成,现场堆有大量建筑垃圾,杂草丛生,极大的影响了xxxB区及周边小区居住环境。

图一:

临近三环路绿化带位置

图二、临近xxxB区住宅位置

第四章项目提出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

早在2003年,xxx就已对流经xxx中心城区北、东区域的重要城市河流~全长22公里的xxx实施了以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城市防洪为主的“xxx综合整治工程”。

该项目于2006年基本完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面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项目在2005年获得国际舍斯河流奖,赢得了xxx人民和国内外认识的普遍赞誉。

为保障xxx工程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xxx政府在xxx流域和城市部分区域配置了待开发土地,近年来,这些土地开发条件已逐步成熟,土地拆迁安置稳步推进。

本项目建设的农迁房安置对象为xxx综合整治工程配置地范围的拆迁群众。

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在xxx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围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着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

利民惠民的xxx工程配置地拆迁安置工程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项目业主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在全力配合xxx办开展各项目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完成xxx配置地拆迁户的妥善安置工作,其中位于xxx办的xxx拆迁安置小区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早在2006年,已经完成xxx规划红线范围用地整体征收,按照xxx综合整治工程配置地的拆迁安置需要,xxx公司拟在xxx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规划住宅建筑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用房约建筑面积0.3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建筑面积0.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农迁房小区,规划分为A、B、C三个区。

2006年A、B区开工建设,完成住宅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用房建筑面积约0.3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0.08万平方米,已于2007年竣工,并完成了相应搬迁户的安置。

当初由于总体规划的18、19栋住宅用地(即xxxC区)范围因受拆迁障碍影响一直未建设,目前xxx公司在xxx范围已无土地和其它房源,按照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经过多方共同努力,项目建设用地搬迁阻力已基本解决,急需完成对配置地范围内过渡群众的安置,按规划还需要新建安置住宅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0.0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为进一步保障xxx整治工程配置地尽快完成拆迁安置,加快推动区域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流转,按照规划要求完成片区未建建筑,从节约用地原则考虑,建设高层电梯住宅安置小区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某地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被正式提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兴市战略”之“立城优城”战略的迫切需要

xxx在深入实施全省发展总体战略,正以“五大兴市战略”作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工作抓手。

而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之“立城优城”战略,与省委对xxx发展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一致。

其中,“优城”,则指“优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旧城。

其核心就是要构建好现代化的城市空间、城市设施、城市建筑形态;具体内涵就是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完善土地整理储备机制,规划利用地下空间,向城市二次开发要容量、要资源、要环境、要形象。

早在2013年,xxx委提出五大兴市战略,其中“立城优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将着力推进城市空间优化、产业业态升级、重大项目布局,实现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2015年将进一步深化“立城优城”战略,助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截止目前,xxxxxxC区范围已经完成拆迁,地块内建筑垃圾堆弃较久,杂草丛生,极大影响了周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A、B小区居住生活环境,并且和xxxxxx片区形象格格不入。

本项目建设将促进xxxxxx片区城市面貌的进一步改善,最终贯彻落实“立城优城”的战略要求。

(二)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实现xxx配置地土地资源效益最优化的需要

xxx在“十二五”规划中,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思想和省委“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市委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项目业主在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和“立城优城”两大战略任务的同时,认真研究xxx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是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有效渠道,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截止目前,xxxxxxC区用地范围内企业已经搬迁完成,项目周边建筑物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相对较低,其土地综合利用率不高,片区建设和开发进程有待提高。

按照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本项目建设不仅是实现xxx配置地土地资源效益最优化的有利举措,而且还将进一步解决xxx综合整治工程配置地被拆迁群众的安置问题,是有力保障xxx工程构建的融资模式顺利运作,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建设将加快解决xxx片区拆迁过渡群众住房安置问题的迫切需要

早在2008启动xxx第一批(A、B小区)安置房建设任务,当初由于地块红线范围内受拆迁障碍影响一直未实施后续项目建设,截止目前,按照xxx综合整治拆迁安置需要,还需要提供安置面积约2.2万平方米,这部分群众仍处于租房过渡阶段,对安置住房的需求意愿十分强烈,因此,解决好这部分过渡群众的住房安置问题,已经成为当前xxx片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项目建设的xxxC区将提供约2.1万平方米的安置房源,还存在约0.1万平方米的住房安置缺口,剩余安置缺口将由政府通过统一调配完成安置。

(四)项目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片区人居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为xxx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总体目标

近年来,xxx先后实施的xxx综合整治、农民新居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一揽子惠民计划,使得xxx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日趋生态,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城市综合实力日趋增强,本项目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片区人居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增强和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开创x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为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把xxx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并最终建成“世界生态田园城市”。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

一、项目选址及建设地址

(一)项目选址区域优势

本项目位于xxx片区,项目用地周边规划路网畅通,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将为规划建设的拆迁安置小区提供较好的交通出行条件及配套需求,本项目选址在满足相关规划条件前提下,同时也满足居住项目的建设要求。

(二)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选址于xxx规划红线范围内。

地块位于北三环路二段以南、泉水西路以西、洞子口路以北,已建xxxA、B小区以东。

二、气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气象条件

xxx地区位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气候特征为春旱、夏热、秋雨、冬干,日照少,无霜期长,降雨充沛且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4.2%)据xxx气象资料,xxx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年平均温度

16.2℃

最冷月平均温度

5.8℃

极端最低温度

-5.9℃

最热月平均温度

25.4℃

极端最高温度

38.3℃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

78%

夏季平均相对湿度

82%

全年平均日照时间

1228.3h

冬季日照率

19%

冬夏季主导风向

NNE

主导风向频率

33%

夏季平均风速

1.2米/秒

(二)地形地貌

本项目地形属xxx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经现场踏勘,项目红线范围紧临已建成的xxxA、B两个小区,现状用地范围内堆弃有较多的建筑垃圾及杂土,最高建筑垃圾堆放点高约1.5米。

待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时,该部分房屋建渣需要进行全部清理,在本报告估算阶段,计入建渣清除费用。

(三)区域地质构造

该场地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xxx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的xxx平原景观。

xxx位于扬子地台(四川盆地)之上,扬子地台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整个xxx区域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0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50公里,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

场地内及其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处于非地质构造断裂带,为稳定场地,适宜建筑。

(四)地层岩性分布

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深度内,场地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组成。

各层岩性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杂填土:

杂色,稍湿~湿,结构松散,主要由建渣砖块混凝土及块石等组成;分布于大部分场地,层厚0.50~3.00m。

②素填土:

黑、灰黑、灰黄色,湿,结构松散,其成分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系近期堆填,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0.70~3.00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③粉质粘土:

灰黄、黄灰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硬塑,稍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稍有光泽。

层厚1.10~5.20m。

分布于整个场地。

④粉土:

灰黄、黄灰色等,稍湿~湿,稍密,含少量粘粒。

无光泽反应,层厚0.80~2.70m,分布于整个场地。

⑤细砂:

灰绿色、灰褐色,湿,松散,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白云母碎片。

该层分布于场地部分地段卵石顶面,层厚0.50~1.30m。

卵石:

主体成灰黄色、绿灰色,卵石成分多为闪长岩、花岗岩及石英岩类,次为灰岩,多呈亚圆形~圆形,磨圆度较好,坚硬,粒径一般2~8cm,大者8-20cm,含少量漂石。

卵石含量约50-75%,充填物以中砂为主。

根据卵石的成分、粒径、含量、排列方式,充填物性质含量和充填情况及N120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结合全取芯孔成果,将其划分为:

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卵石等四个亚层。

⑥-1松散卵石:

骨架颗粒含量占总质重的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

卵石之间充填细~中砂,顶部泥质充填,夹少量中砂透镜体。

N120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平均值为2.15击/10cm。

⑥-2稍密卵石:

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

卵石之间充填细~中砂,局部泥质充填,混个别漂石。

N120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平均值为5.31击/10cm。

⑥-3中密卵石:

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混少量漂石。

动探施工时,钻杆轻微跳动。

N120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平均值为8.27击/10cm。

⑥-4密实卵石:

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的70%,呈交错排列,绝大部分紧密接触,大卵石之间充填小卵石,混少量漂石。

动探施工时,钻杆跳动剧烈。

N120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平均值为13.29击/10cm。

⑦中砂:

灰~灰黑色,松散,湿~饱和,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白云母碎片。

该层仅在41号钻孔卵石层有所揭露,层厚0.90m。

(五)水文条件

场地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地下水:

一种为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孔隙中的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1.00~4.00m,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仅局部分布,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量较小,易于排除,对施工影响不大;另一种类型的地下水为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具微承压性,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丰富,对本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大。

排泄方式以人工降水为主。

本次勘察期间,周边场地在建工程正在实施工程降水,测得钻孔中静止水位埋深为6.90~9.30m,绝对高程496.15~497.58m。

待周边场地工程降水结束后,水位将回至原有高程。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xxx地区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幅最大在1.00~3.00m,故历年最高水位绝对标高可取502.00m。

本场地卵石含水层透水性、富水性较好,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渗透系数可取20m/d。

三、场地地震效应分析及液化评价

(一)场地抗震设防与场地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g为重力加速度),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划分与临近场地勘察成果可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m,平均等效剪切波速Vse≈265.00m/s,场地中填土为软弱土,粉质粘土、粉土、砂土、松散卵石土为中软土,稍密以上卵石土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该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

(二)场地地震液化评价

场地内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Q4al+pl)的粉土及细砂处于地下水最高水位之下,形成饱和土,应对粉土及砂土进行液化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x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进行液化判别。

场地地貌为Ⅰ级阶地,其地质时代为第四纪全新世(Q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3条和依据《xxx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